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领导讲话 > 讲话稿 > 县长在市防汛指挥部桌面推演上的汇报发言
县长汇报了防汛准备工作进展,强调应急预案完善、物资储备充足、各部门协调联动,确保安全度汛。以下由网友整理分享的县长在市防汛指挥部桌面推演上的汇报发言相关文档,供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吧!
县长在市防汛指挥部桌面推演上的汇报发言各位领导、同志们:根据本次桌面推演的设定,我县正面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的降雨过程。情况万分危急,防汛救灾工作已进入最关键、最紧要的时刻。现在,我代表XX县委、县政府,就我县在历史最强降雨情景下的具体应对部署与行动措施,进行汇报。本次应对行动,将严格遵循“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根本原则,以“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为核心目标,围绕预警响应、抢险救援、善后恢复三个阶段,采取超常规措施,动员全县力量,坚决打赢这场防汛救灾攻坚战。一、临战阶段,要基于红色预警开展“清零”式战前部署在接到市气象局发布的全域暴雨红色预警和市防指的调度指令后,我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立即启动I级防汛应急响应,指挥体系由“常态”全面转入“战时”状态,各项工作围绕“一个核心、三个关键”展开。一个核心是“人员绝对安全”。三个关键是“预警到户、果断转移、隐患清零”。第一,指挥体系高效运转,确保政令畅通。县防指所有成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立即进驻指挥中心,实行24小时联合值班和集中办公。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一线坐镇指挥,各分管领导分片包干,下沉到各镇(街道)和关键防汛点位。全县建立起“县防指—镇(街道)防指—村(社区)—网格员/村民小组长”的四级贯通指挥链条。利用天通卫星电话系统,确保即使在通信中断的极端情况下,我县11个镇、122个行政村的指挥调度和信息报送生命线永不中断。第二,预警信息全域覆盖,确保不漏一户。立即启动全县域、全时段、全覆盖的临灾预警“叫应”机制。除了常规的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外,重点启用应急广播系统,以“大喇叭”响彻村组。组织全县机关干部、驻村工作队、村组干部、党员及网格员组成信息传递突击队,携带手摇报警器、铜锣、扩音喇叭,深入田间地头、深山远沟,逐户上门通知,确保预警信息传达到每一位群众,特别是居住分散、信息闭塞的独居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对全县所有在建工地、矿山企业、旅游景区、农家乐等,派专人进行点对点通知,强制要求停止一切户外作业和经营活动。第三,人员转移坚决果断,确保应转尽转。I级响应启动即意味着人员转移工作进入强制执行阶段。县防指下达全县范围内的强制转移令,明确要求在预计强降雨主体到达前4小时,全面完成所有危险区人员的转移安置工作。转移的重点对象包括:1.山洪灾害危险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影响范围内的所有居民。2.沿XX江、XX河等主要河流岸线低洼地带、行洪区内的所有住户。3.城乡内涝高风险点、危旧房屋、低标准堤防保护区内的所有人员。4.水库下游、水电站厂区及尾水渠影响范围内的所有群众。5.所有在建工地工棚、临时设施内的人员及滞留游客。转移工作严格落实“四个一”机制,即每一个危险区都有一名县级领导包抓、一个责任单位牵头、一套转移方案、一支支援力量。全县122个村级应急小分队就地转为转移安置工作队,协助镇村干部组织群众撤离。启用全县已建成的130余处应急避难场所,确保转移群众有安全住处、有干净饮水、有热食供应、有基本医疗保障。公安部门对已转移区域设置警戒线,实行硬隔离,严防群众在风险未解除前擅自返回。第四,关键设施提前管控,确保万无一失。1.水库调度:立即对县域内所有水库、塘坝采取预泄腾库措施。特别是对总库容503万立方米的XX枢纽水工设施,要求其在保证下游安全的前提下,将有效库容210万立方米全部腾出,为拦蓄洪水做准备。对于上游的XX水电站,虽其主要功能为发电,但仍需利用其2125万立方米的调节库容,积极协调市防指,请求其参与流域联合调度,最大限度发挥削峰错峰作用。2.城市防涝:住建、城管部门组织力量对城区所有雨水管网、排涝泵站、下穿隧道进行最后一次拉网式排查和清淤,确保排水系统效能最大化。所有移动排涝泵车、大功率“龙吸水”等设备预置到历史易涝点位,人员、设备、油料全部到位。3.交通管制:公安、交通部门提前对全县所有临水、临崖、过河桥梁等危险路段发布预警,并视雨情变化,果断采取交通管制或封路措施,严禁车辆和行人通行。二、实战阶段,聚要焦动态监测与多线开展应急抢险随着强降雨全面铺开,全县工作重心转向实时监测、动态研判、多线并进的应急抢险。第一,全时域立体化监测,做到精准研判。县防指信息中心成为全县的“千里眼”和“顺风耳”。整合气象、水文、自然资源等部门的监测数据,结合一线巡查人员通过“防汛通”APP上传的实时图像信息,在“应急一张图”上动态展示雨情、水情、工情、险情、灾情。加密会商研判频次,由原定的每4小时一次,提升至每1小时一次,重大险情随时会商,为抢险决策提供最及时、最准确的依据。第二,主城区内涝强排,保障城市运行。针对城区出现的道路积水、局部内涝,按照“一点一策”原则,立即启动排涝设备,做到“水不退、泵不停、人不撤”。交警部门加强对积水路段的交通疏导,对无法通行的路段坚决封闭。电力部门对可能受淹的配电设施采取断电措施,防止次生灾害。消防救援队伍对地下车库、商场等被淹区域进行拉网式排查,确保无人员被困。第三,山区孤岛救援,打通生命通道。历史最强降雨极易在山区引发“三断”极端情况,形成“孤岛村”。一旦某个村组失联,县防指立即启动三项应急程序:1.通信恢复:第一时间通过天通卫星电话与该村取得联系,了解基本情况。若卫星电话亦中断,立即派遣无人机携带高空基站或喊话器,飞抵目标区域上空,进行空中侦察并尝试恢复小范围公网信号。2.人员投送:由县人武部协调,或动用应急救援直升机,向“孤岛”区域投送由消防救援、医疗防疫、通信保障人员组成的先遣小分队,并空投急需的食品、药品和饮用水。3.道路抢通:交通运输部门组织的抢险突击队,携带重型机械,从道路两端同时向内推进,争分夺秒抢通通往“孤岛”的生命线。第四,堤防水库巡护,严防死守决口。全县所有堤防、水库均执行最高等级巡查制度,巡查频次增加至每半小时一次,重点部位实行24小时专人盯防。特别是XX江沿线长约9.8公里的堤防,是我县防洪的生命线,县防指已调派县级综合应急救援队及沿线镇村应急分队共500人上堤驻防,备足编织袋、砂石料、桩木等抢险物资。一旦发现渗漏、管涌等险情,立即按照抢险预案,就地组织力量进行初期处置,并向县防指报告,申请专业技术支援。第五,物资力量统一调度,确保高效保障。县应急管理局启动应急物资保障预案,对我县5个救灾物资储备库中价值超400万元的50余种物资进行统一调度。启用与大型商超、物流企业签订的应急保供协议,确保生活物资供应充足。全县149支、2540人的应急救援队伍全部进入临战状态,根据县防指的统一指令,分区、分片、分点进行前置布防或机动备勤,确保险情发生后,救援力量能在30分钟内抵达乡镇、1小时内抵达村组。三、攻坚阶段,要应对洪峰过境与灾后恢复重建当降雨减弱或停止,但河道洪峰仍在过境,且次生灾害风险加剧时,工作重点转向防守洪峰、搜救失联、安置灾民和准备恢复。第一,全力迎战洪峰,确保大堤安全。密切关注市防指发布的XX江洪水预报,精准掌握洪峰水位、流量和抵达时间。所有堤段进入最高戒备状态,增加照明设施,确保夜间巡查无死角。所有抢险物料和重型机械在险工险段旁待命,随时准备投入战斗。对于超标准洪水,做好启用蓄滞洪区的准备,并提前完成相关区域人员的二次转移。第二,拉网式搜救排查,不放弃任何希望。降雨一停,立即组织力量对所有受灾区域,特别是发生山洪、滑坡的村组,开展“地毯式”搜救和排查。消防救援、公安干警、民兵预备役以及社会救援力量协同作战,利用搜救犬、生命探测仪等专业设备,对倒塌房屋、淤泥掩埋区进行精细化搜寻,抓住“72小时黄金救援期”,最大限度搜救被困和失联人员。第三,强化安置点管理与卫生防疫。民政、卫健、疾控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进驻所有集中安置点,全面负责灾民的生活保障、心理疏导、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工作。立即对受灾区域的水源、环境进行全面消杀,严防“大灾之后有大疫”。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对食品药品的监管,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第四,科学评估灾情,启动恢复准备。组织发改、财政、农业、住建、交通、水利等部门成立灾情评估工作组,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迅速进入灾区,核查统计人员伤亡、房屋损毁、农作物受灾、基础设施破坏等情况,形成翔实准确的灾情报告,为向上级争取支持和制定灾后重建规划提供依据。同步组织力量对受损的道路、桥梁、电力、通信、供水等生命线工程进行抢修,为后续的全面恢复重建打通脉络。各位领导、同志们,面对历史极值的考验,XX县已无退路,唯有背水一战。我县已动员起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准备好一切可以准备的物资,采取了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科学调度下,全县人民众志成城,一定能够夺取这场抗洪抢险救灾斗争的最终胜利,最大程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的汇报完毕。
本文标题:县长在市防汛指挥部桌面推演上的汇报发言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679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