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领导讲话 > 讲话稿 > 防汛抗灾文稿(14篇汇总)
防汛抗灾工作需加强预警监测,完善应急预案,提升救援能力,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下面是网友整理编辑的防汛抗灾文稿(14篇汇总)相关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喜欢就下载支持!
防汛抗灾文稿汇编(14篇)预警、救援、重建构筑防汛救灾生命防线当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华北、东北等地汛情严峻,洪涝和地质灾害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面对严峻挑战,广大党员干部要闻“汛”而动,将防汛救灾作为头等大事,全力构筑预警有效、救援有力、重建有序的“生命防线”,坚决打赢防汛硬仗。预警如“雷达”,织密全域覆盖的感知天网,抢占防御先机防汛救灾,“防”是生命线。精准预警是赢得主动、防御灾害的关键。综合运用卫星、雷达、智能网格预报等手段,动态监测雨情、水情、汛情、工情。推动气象、水文、应急等部门数据融合共享,运用大数据、AI技术,精准研判洪水、山洪、地灾风险,实现精细化、智能化预报预警,打通“最后一公里”,直达村户人。预警发布即响应开始,必须建立分级分类、直达基层的响应机制。高级别预警发布后,各级防指要果断启动响应,迅速组织力量下沉一线,指导基层落实转移避险、巡查防守、抢险准备等措施,确保预警响应无缝衔接、指令畅通。预警目的是引导群众主动避险,要特别关注偏远山区、城乡接合部、低洼易涝区及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重点区域人群。除常规广播、短信、网络推送外,发挥基层网格员、信息员“敲锣打鼓”入户通知的兜底作用,确保预警无死角。救援似“尖兵”,锻造专业高效的抢险铁拳,守护生命至上灾害降临,科学高效的救援就是与死神赛跑的“生命通道”,一支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的应急铁军,就是群众心中最坚实的依靠。要高效统筹消防、解放军、武警、专业工程抢险队、社会救援力量,建立统一指挥、协同联动机制,根据灾情需求精准投放精锐力量至最危险区域,形成“攥指成拳”的强大合力。要坚持科学、专业、安全救援,尊重规律,结合水情环境制定方案,善用冲锋舟、工程机械、无人机等现代化装备,高效开展人员搜救转移、溃口封堵、道路抢通等任务,避免蛮干,保障救援人员安全。救援还要体现人文关怀。对被围困受惊吓群众,特别是老弱病残孕幼,在保障安全同时,关注其身体、心理状态及生活需求,及时提供食物、饮水、御寒衣被、药品,进行心理安抚,传递温暖。重建若“春风”,播撒重振家园的希望火种,筑牢民生根基防汛救灾不仅是一场应急抢险的硬仗,更是抚平伤痕、重建家园的持久战役。洪水退去后风险犹存,要立即排查水淹房屋、桥梁、堤坝、边坡等隐患,评估风险,处置险工险段,严防次生灾害。全力抢修水、电、路、通信等“生命线”,打通救援重建通道,尽快恢复基本秩序和公共服务。当地干部应迅速建立安置点,热饭暖衣、医疗问诊,用心安顿每一位受灾群众。当洪水退去,更需帮助农民抢排积水、联系保险理赔、恢复生产,让希望从淤泥中重焕生机。重建是提升防灾能力、推动发展的契机。坚持尊重自然、科学规划、安全第一,将重建与城市建设、乡村振兴、基础设施补短板相结合,提高设防标准,引导群众生产自救,恢复生产秩序,将重建成为提升区域防灾能力、增进百姓福祉的新起点。落实落细书写防汛救灾“人民至上”时代答卷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指出,近日华东、华北、东北等地持续遭遇强降雨,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造成北京、河北、吉林、山东等地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要扎实做好防汛抢险救灾各项工作,全力搜救失联被困人员,果断转移安置受威胁群众,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防汛救灾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暴雨侵袭、洪水肆虐的关键时刻,防汛救灾是检验党员干部初心使命的“试金石”,更是必须答好的“民生必答题”。广大党员干部当始终站稳人民立场,以高度的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在监测预警、抢险救援、民生保障等环节持续发力,书写防汛救灾“人民至上”的时代答卷。织密监测预警“防护网”,筑牢防患未然的安全基石。防汛救灾,“防”字为先。灾害来临前的精准预警、科学防范,是将损失降到最低的关键所在。党员干部作为防汛救灾的先锋力量,当以“见叶知秋”的敏锐和“防微杜渐”的行动,推动监测预警体系织密织牢,让“人民至上”理念贯穿防汛救灾全过程。一方面,要主动深入基层一线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对河流堤坝、地质灾害隐患点、城市低洼地带等重点区域进行“地毯式”巡查,建立问题台账,逐项整改销号,确保隐患早发现、早处置;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动构建多部门协同的监测预警机制,加强与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提升雨情、水情、险情的监测精准度和预警时效性;同时,要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向群众普及防汛知识和避险技能,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升群众的防灾自救能力,形成全民参与防汛的良好局面,为人民群众筑牢抵御灾害的“第一道屏障”。吹响抢险救援“冲锋号”,彰显挺身而出的担当本色。当洪水如猛兽般袭来,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抢险救援就是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较量的战场。这是检验党员干部初心使命的关键时刻,也是“人民至上”理念最直接的体现。广大党员干部当以“我先上”“跟我上”的果敢担当,冲锋在最危险的地方,用实际行动诠释对人民的忠诚,在抢险救援一线彰显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组建党员突击队、设立党员责任区,哪里有险情就冲向哪里,哪里最危险就战斗在哪里。无论是转移被困群众、加固决口堤坝,还是疏通堵塞河道、抢修受损设施,都要冲在最前面,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无畏精神,与洪水展开殊死搏斗;另一方面,要始终将群众安危放在首位,科学制定救援方案,优先保障老人、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安全转移,确保“一个都不能少”,真正在滔滔洪水中筑起守护人民生命安全的“钢铁长城”。答好民生保障“必答题”,夯实温暖民心的坚实后盾。防汛救灾不仅要打赢抢险救援的“攻坚战”,更要做好民生保障的“持久战”。洪水退去后,受灾群众的生活安置、生产恢复、心理疏导等工作迫在眉睫。这是检验防汛救灾工作成效的重要环节,也是践行“人民至上”理念的具体体现。广大党员干部当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用心用情做好民生保障工作,让受灾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重拾生活信心。一方面,要主动深入受灾群众家中,全面了解群众需求,制定“一户一策”帮扶方案,妥善安排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的生活,保障基本生活物资供应,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安全住所;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动受损基础设施的抢修重建,优先恢复供水、供电、通信、交通等“生命线”工程,为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创造条件;同时,要积极关注受灾群众的心理健康,组织专业力量开展心理疏导和干预,帮助群众走出灾害阴影,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新生活,真正为人民群众撑起一片温暖的“晴空”。下好防汛“先手棋”打好应汛“主动战”7月28日,习近平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当前正处在“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全面压实政治责任,落实落细各项防汛措施,盯紧守牢薄弱环节和重点部位,科学调配救援力量和救灾物资,确保发生突发紧急情况后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处置,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要带头贯彻落实好指示精神,用最坚决的态度、最迅速的行动、最有力的举措,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战”。坚持抓早抓小,以见微知著的洞察力,打好隐患排查“侦察战”。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汛期隐患排查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坚持把关口前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做好汛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各项工作,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摒弃“雨停了雨小了就安全了”“不可能”“这里的雨不会大”等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树立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以“防早、防小”原则,用好“河(湖)长+网格员+安全员”三级联动体系,聚焦水库堤坝、城市排水管网、道路边坡、地质灾害隐患点等重点区域开展“拉网式”排查,逐一“体检”过筛,做到不走过场、不留死角。要强化监督问责,进一步压实责任,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进行台账化管理、清单化销号,认真制定整顿措施,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限,重大隐患实行挂牌督办,确保整改到位。同时,采取“回头看”等方式,倒逼排查整改责任人从思想上警醒,切实用党员干部“放心不下”让人民群众“放得下心”。坚持砺剑强能,以枕戈待旦的敏锐力,打好防汛救援“演练战”。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应急演练是检验防汛预案科学性、提升队伍实战能力的关键抓手。面对汛期复杂多变的汛情,考验的是一个地方的应急队伍综合处置能力,只有坚持把演练当作实战,锻炼出过硬本领,才能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破除应急演练“纸上谈兵”“摆花架子”等形式主义,坚持以“训”应“汛”,做好物资补充、更新和储备工作,合理制定职责明确、程序规范、措施科学、简明易行的防汛预案,围绕应急响应、物资调配、群众转移等重点环节,模拟滑坡、内涝等极端场景,让演练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积极锻造一支善作为的应急抢险队伍。同时,以各环节“衔接紧密、运转高效”为目标,强化统筹协调,注重部门联动,认真复盘总结演练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地查缺补漏、调整完善预案,通过一次次高标准高质量的演练,切实提升防汛人员指挥协调能力、抢险队伍反应能力和处置能力。坚持关口前移,以未雨绸缪的判断力,打好监测预警“技术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汛期防汛抢险,构建良好的智能化预警监测体系是筑牢安全防线的重要支撑。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用科技力量进行预警监测,能有效规避风险、降低损失,有利于汛期实时掌握汛情、优化资源配置、及时调整决策。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避免出现“有设备用不好”“有技术不联动”等现实问题,坚持以科技赋能汛期防汛,通过气象卫星、水文监测系统、高清无人机等科技设备,对气象、水文、地理等数据进行24小时动态监测,及时获取降雨强度、水位变化等关键信息,运用好大数据平台、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精准捕捉汛情变化趋势,提高预警信息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要以应急指挥中心建设为载体,深入推进气象、应急、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资源整合,实现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为监测预警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同时,定期组织监测预警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设备操作技能,确保站好“值班岗”、胜任“预警哨”。坚持人民至上,用一呼百应的凝聚力,打好汛灾险情“歼灭战”。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汛情就是命令,险情就是战场。在抢险救灾的关键时刻,需要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擎旗定向,以“坐不住”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等不起”的责任感和“险情在哪,我们就在哪”的使命担当,闻“汛”而动、迎“汛”而战、奋力作为。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时刻盯紧雨情汛情变化,强化会商研判,符合应急响应条件的及时启动,第一时间组织高风险受威胁群众转移避险,确保“应转尽转、不落一人”。广大党员干部要主动亮身份、当先锋、作表率,主动投身到防汛一线,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与时间赛跑、与洪水较量,全力开展救灾抢险、排涝清淤、群众安抚等工作,确保在人民群众需要的时候,豁得出去、挺得上来。同时,协调各方资源,凝聚各方力量,推动救灾物资、设备及时向灾情一线供应,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用实际行动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让党旗在防汛救灾一线高高飘扬。织网、夯基、筑坝让防汛救灾安全岛固若金汤防汛警报已拉响,抢险重任扛在肩。正值“七下八上”主汛期,一些地区极端强降雨和突发性洪涝灾害风险持续攀升。广大党员干部要扣紧责任链条、严格隐患整改、抓实应急抢险,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使命担当,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让防汛救灾“安全岛”固若金汤。扣紧责任链条,织密防汛救灾安全网络。防汛救灾责任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是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核心使命和应尽职责。只有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才能筑牢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固防线。面对防汛救灾的“大考”,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有序做好统筹调度,科学制定应急预案,确保防汛物资储备充足、抢险队伍随时待命。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全局意识,加强横向联动和纵向贯通,建立高效协同机制,严格执行24小
本文标题:防汛抗灾文稿(14篇汇总)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681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