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领导讲话 > 讲话稿 > 在2025年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推进大会上的讲话
强调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提出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丰富文化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的具体措施。以下由网友整理分享的在2025年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推进大会上的讲话相关文档,供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吧!
在XX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推进大会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市委、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推进大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总结成绩、分析形势,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动员全市上下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更强合力,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就在今年5月,经过全市人民多年的不懈奋斗,我市成功荣膺“全国文明城市”这一宝贵称号,这块沉甸甸的奖牌,凝聚着全市上下的智慧和汗水,标志着我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是全市人民的共同荣耀,也是我们推进“二次创业”、锚定“三个高地”宏伟征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为创城工作付出辛勤努力的广大干部群众、各条战线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荣誉的获得,是过往奋斗的终点,更是未来征程的起点。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期盼,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长期战略任务。如何巩固来之不易的创建成果,如何从“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深度迈进,如何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加强劲、更加持久的精神动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一、回顾过往,成就斐然,文明根基更加坚实近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一体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养显著提升,精神文明建设结出累累硕果。一是理想信念的“主心骨”更加坚定。始终把理论武装摆在首位,持续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理论宣讲深入基层,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的宣讲模式,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主流思想舆论持续巩固壮大,全市上下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愈发牢固,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二是崇德向善的“精气神”更加昂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融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市民文明公约、村规民约、行业规范等深入人心。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层出不穷,“中国好人”“XX省好人”等先进典型不断涌现,他们的感人事迹,汇聚成引领社会风尚的强大正能量。全市注册志愿者超过50万人,志愿服务组织蓬勃发展,2024年,全市累计开展各类文旅志愿服务活动超过4400场,服务群众达367万人次。“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蔚然成风,凡人善举温暖着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三是文化惠民的“获得感”更加充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新型文化空间不断涌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品质的文化服务。文化惠民活动丰富多彩,仅2024年,全市就举办了各类群众文化活动超过2.1万场,服务群众近2400万人次。“送戏下乡”“百姓大舞台”等品牌活动深受群众喜爱。文体旅融合发展迈出坚实步伐,2024年全市接待游客超过44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475亿元,文化软实力正加速转化为经济发展的硬支撑。四是城乡融合的“新画卷”更加美丽。创建工作不仅提升了城市“颜值”,更涵养了城市“气质”。城市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市容环境、交通秩序、市场管理等得到系统治理,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迈上新台阶。文明创建向农村延伸,移风易俗工作深入推进,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正在广袤乡村落地生根。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一批先进典型受到表彰,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融合发展、比学赶超的良好态势。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上下同心同德、苦干实干的结果。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对标新时代新要求,对标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比如,城乡、区域之间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还不均衡;一些领域的创建工作还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常态长效机制仍需进一步健全完善,部分市民的文明习惯尚未完全养成,等等。对于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拿出实招硬招,切实加以解决。二、认清形势,把握要求,锚定精神文明建设新航向精神文明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显著标志。在推进“二次创业”、奋力打造“三个高地”先行区的关键时期,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一)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发展是硬道理,精神是软实力。一座城市的竞争力,不仅体现在经济指标上,更蕴含在市民素质、社会风尚和文化品格之中。良好的营商环境、和谐的社会关系、昂扬的奋斗精神,这些都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直接成果,也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必须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以文明“软实力”构筑发展“硬支撑”,为“二次创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滋养和道德力量。(二)这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要。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期盼有更丰富的文化产品、更优美的生活环境、更和谐的邻里关系、更良好的社会秩序。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人,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把创建过程变成改善民生、增进福祉的过程,一体做好惠民生、保民安、促民和、增民乐各项工作,让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这是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必由之路。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是对我们过去城市治理成效的肯定,也对未来的城市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精神文明建设是创新社会治理、提升治理效能的重要抓手。要通过深化文明创建,推动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转变、城市“硬环境”改善向市民“软实力”提升转变、突击式创建向常态化建设转变,实现城市的全方位、系统性文明跃升,加快从“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的深度转型。三、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奋力开创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做好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必须坚持系统思维、守正创新、久久为功。要紧紧围绕凝心铸魂、以文化人、为民惠民、常态长效四个方面,统筹推进,务求实效。(一)突出凝心铸魂,筑牢团结奋斗的思想根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一要在学思践悟上求深化。发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的领学促学作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二要在宣传普及上求广度。建强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融媒体中心等阵地,统筹理论专家、先进模范、基层干部等力量,组建形式多样的宣讲队伍,用“家常话”讲清“大道理”,推动理论传播从“大水漫灌”转为“精准滴灌”。三要在研究阐释上求高度。围绕我市在推进“二次创业”中的生动实践,加强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阐释,推出一批有分量、有深度的理论成果,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持。(二)突出价值引领,培育崇德向善的时代新风。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要深化道德教育。把立德树人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优良家风家训,让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二要擦亮先进典型品牌。持续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等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活动,用榜样的力量感召群众、引领风尚。建立健全关爱礼遇先进典型的长效机制,在全社会营造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三要拓展文明实践内涵。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提质增效,聚焦群众需求,设计开展接地气、有特色、受欢迎的文明实践活动。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完善志愿服务体系,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品牌化发展。(三)突出为民惠民,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产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否得到满足上。一要建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持续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加快推进市级重点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功能,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要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让文化惠民活动“热”起来,让群众精神面貌“昂扬”起来。二要推动文体旅深度融合发展。认真答好“两道融合”命题,依托我市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资源,开发更多具有辨识度的文创产品和旅游线路,打造更多沉浸式、互动式文旅新业态。办好节庆会展活动,持续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三要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推出更多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用优秀的文艺作品温润心灵、启迪心智。(四)突出常态长效,巩固提升文明创建成果。“全国文明城市”的牌子不是“永久牌”,创建工作永远在路上。必须坚持常态长效,下足“绣花”功夫,推动文明创建工作走深走实。一要树立“全周期管理”理念。坚决克服“牌子到手、创建到头”的松懈思想,把创建工作的要求和标准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要建立健全动态监测、定期评估、督查问责机制,对标更高标准,持续查找问题,动态清零短板。二要聚焦城市精细化治理。文明体现在细节。要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持续开展交通秩序、农贸市场、老旧小区、背街小巷等专项整治,让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更加干净、有序、安全。三要推动城乡文明一体发展。坚持市县一体、城乡并进,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把城市创建的成功经验和标准向农村地区延伸。要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坚决遏制高价彩礼、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培育文明乡风,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四、加强领导,压实责任,凝聚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构建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一要压紧压实领导责任。各级党委(党组)要把精神文明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负总责。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要发挥好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的作用。各成员单位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链条。二要建强建优工作队伍。精神文明建设战线是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方面。要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干部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铁军。要关心关爱基层一线工作人员,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良好条件。三要走深走实群众路线。精神文明创建的主体是人民群众。要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宣传、深入发动,提高群众的知晓率、支持率和参与率。要畅通群众参与的渠道,搭建群众评价的平台,真心实意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让创建过程成为汇民智、聚民心、解民忧的过程。同志们,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精神文明建设的号角已经吹响,新的征程已经开启。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为新起点,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不断开创我市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为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XX的壮丽篇章、实现“锚定‘三个高地’、推进‘二次创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本文标题:在2025年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推进大会上的讲话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694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