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领导讲话 > 讲话稿 > 在“习近平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传统文化与政德教育”培训班上的交流发言
发言围绕习近平关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政德教育的重要论述展开,强调了文化自信与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下面网友分享多篇相关内容供您参考学习,希望有您喜欢的。
在“习近平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传统文化与政德教育”培训班上的交流发言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志们:大家好!非常荣幸能有这次宝贵的机会,和大家一同参加这次专题培训班,并在此分享一些粗浅的学习心得。这几天的学习,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既有理论高度的系统讲授,又有生动鲜活的案例剖析,让我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有了更全面的领会,对传统文化与干部政德教育的内在联系有了更深层的感悟。这不仅是一次知识的充电,更是一次思想的洗礼和精神的寻根。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思考,围绕“以传统文化涵养新时代干部政德”这个角度,谈三点不成熟的体会,以求教于各位。一、溯源问道,深刻体悟政德修养的“文化根脉”在参加本次培训之前,我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或许和许多同志一样,更多停留在它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符号的层面。但通过系统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远不止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民族的文化根脉和精神命脉。这个“根”与“魂”,不仅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更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治国理政智慧和颠扑不破的道德规范体系,其中,为政之德的论述更是贯穿始终、熠熠生辉。从“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的治理理念,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序列;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公仆情怀,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清廉操守,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气节,这些思想跨越千年,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们共同构筑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政德文化谱系,为一代代为政者提供了修身立德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航标。这次学习让我豁然开朗:我们今天强调的干部政德建设,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深厚的思想渊源和文化基础,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我们党提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保持清正廉洁等要求,都可以在传统文化中找到思想的共鸣和历史的回响。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干部,要真正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就必须主动回到我们的文化母体中去寻根问本,从先贤的智慧中汲取营养,将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为民服务的人民立场和克己奉公的职业操守,建立在更加坚实、更加深厚的文化自信之上。这既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负责。二、观照古今,深入思考政德实践的“时代路径”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如何将这些宝贵的传统政德智慧,转化为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具体行动?这是我在这几天学习中反复思考的问题。通过近期的深入学习,我获得了两点重要的启示。第一,政德的教化,需要从“抽象”走向“具象”。在学习中,我们有幸参观了XX武氏祠。这座祠堂中的石刻艺术,并非单纯的装饰,而是一部“刻在石头上的教科书”。它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抽象的道德观念,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人物故事和生活场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让每一个前来瞻仰的人,都能在艺术的熏陶中,直观地感受到道德的力量。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化方式,远比空洞的说教更具穿透力和感染力。这让我深刻反思,我们今天进行政德教育,是否也需要更多这样具象化的载体和场景?作为一名干部,我们的“德”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中,更要体现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我们服务群众的每一个微笑、办理业务的每一份耐心、解决难题的每一次担当,都是自身政德最生动的“石刻画像”。我们必须以“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态度,将政德要求融入工作的每一个细节,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从而真正树立起干部队伍的良好形象。第二,政德的践行,需要有“温度”更要有“深度”。培训中有一堂别开生面的《诗经》音乐党课,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当古老的诗句配上悠扬的旋律,我们仿佛穿越时空,听到了“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的民生疾苦,感受到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人间真情,领会到了“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改革精神。那一刻,《诗经》不再是泛黄书页里的文字,而是充满了情感与温度的鲜活生命。这启示我,为政之德,绝不能是冷冰冰的教条。它必须饱含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一个有德的干部,心中必然装着百姓的安危冷暖,能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同时,政德的践行更要有深度。在对XX东仲都村盘活闲置资源发展文旅产业的参观学习中,我看到,当地干部不仅守住了绿水青山的生态底线,更通过引入专业团队、挖掘在地文化,将一个曾经的“空心村”打造成了文旅融合的样板。这种成功,背后是决策者深邃的战略眼光、科学的发展理念和对文化价值的深刻理解。这说明,新时代的政德,不仅包含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等传统美德,更包含着尊重规律、科学决策、勇于创新的能力和智慧。有温度的初心,加上有深度的思考和行动,才能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三、知行合一,积极探索政德修养的“未来作为”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作为一名来自XX区的干部,如何将这次培训的所学所思所悟,与自己的岗位职责和XX区的发展实际结合起来,是我必须回答好的课题。我计划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首先,在“内修”上持续用力,筑牢个人政德的“压舱石”。“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政德修养的根基在于律己。我将把这次学习作为一个新起点,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作为一门终身必修课,自觉用其中的道德精华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要时常用古人“吾日三省吾身”的镜子来审视自己,用“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标尺来衡量自己,在慎独、慎初、慎微、慎友上下功夫,不断净化自己的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同时,要将政德修养延伸到家庭,高度重视家风建设传承好中华民族“慈孝、和睦、勤俭”的传统美德,以纯正家风涵养清朗作风,真正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其次,在“外行”上担当作为,争做政德实践的“排头兵”。政德的最终落脚点是为民造福。回到工作岗位后,我将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其融入到XX区的具体工作中。例如,在推动乡村振兴工作中,要学习借鉴XX夹山头村等典型的经验,不能简单地就经济抓经济,而是要深入挖掘我们XX区各个村镇的历史文脉和文化基因,思考如何将“孝老爱亲”、“邻里和睦”等传统美德融入村规民约、转化为乡村治理的有效资源,探索打造一批既有产业支撑又有文化内涵的乡村振兴示范点,让乡村不仅“塑形”,更能“铸魂”。在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过程中,要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将“言必信,行必果”的传统政德理念,转化为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具体行动,努力为XX区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各位领导、同志们,这次培训是一场及时雨,让我对政德修养有了新的思考和定位。前路漫漫,唯有笃行。我将把此次学习的收获转化为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宝库中汲取力量,努力做一名有德、有才、有为的新时代好干部。我的发言完了,认识浅薄之处,恳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本文标题:在“习近平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传统文化与政德教育”培训班上的交流发言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694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