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领导讲话 > 讲话稿 > 评估代表在XX街道党工委专题评估座谈会上的发言
评估代表在座谈会上就街道党工委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强调加强社区服务和居民参与的重要性。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评估代表在XX街道党工委专题评估座谈会上的发言范例,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评估代表在XX街道党工委专题评估座谈会上的发言尊敬的XX工作专班各位领导,同志们,代表们:大家好。今天能有机会坐在这里,作为一名基层代表,与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一同回顾、总结和展望XX街道的学习教育工作,我感到十分荣幸,也有些许诚惶诚恐。刚才,街道党工委全面汇报了工作情况,XX同志也站在更高的高度,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并提出了殷切期望,我深受启发和鼓舞。下面,我想结合自己的一些粗浅观察和亲身感受,从一个普通参与者的视角,谈三点不成熟的体会和想法,希望能为这次评估提供一个来自基层的真实切片。一、一场触及深处的变革自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最直观的感受,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提质增效”。这种变化不是停留在文件里、口号上的,而是体现在我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可感知、可触摸、可量化的。首先,是“文山会海”在退潮,干事创业在涨潮。我记得以前,街道和社区的干部经常开玩笑说自己是“开会坐穿椅子,写材料磨秃笔杆子”。但现在,情况有了显著改变。根据一些公开的数据分析,自作风建设和学习教育深化以来,一些单位的会议数量减少了超过20%,各类文件简报也精简了近18%。这减下去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到了哪里?用到了抓落实上。我看到,干部们下到田间地头、走进居民家中的时间实实在在地增加了。有统计显示,基层调研时间普遍增加了30%以上。就像XX同志刚才提到的,我们街道在乡村振兴、淹区治理、矛盾调处等硬骨头工作上取得的显著成效,正是这种作风转变最直接的成果。大家不再是“坐而论道”,而是“起而行之”,这种扑下身子抓落实的劲头,让人看了心里踏实。其次,是“门好进了、脸好看了”,更是“事好办了”。作风建设的最终落脚点,是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过去,我们可能也会遇到一些“门难进、脸难看”的情况,或者事情交上去了,得到的答复总是“再研究研究”。但这次学习教育,真正从根子上扭转了这种风气。我了解到,一些地区的政务服务通过流程再造和作风改进,市民的总体满意度达到了96.8分,较年初提升了4.5个百分点。另一个地方的群众测评满意率也从95.5%提升到了98.5%。这些数字的背后,是一件件具体问题的解决,是一颗颗被温暖的人心。群众的评价是最客观的“晴雨表”。“马上就办”正在逐渐取代“再研究研究”,这种从被动应付到主动服务的转变,是我们基层群众感受最深刻、也最拥护的变化。总的来说,这次学习教育不是一次简单的理论学习,而是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它通过“学、查、改”的一体推进,让纪律的“戒尺”更严、作风的“尺子”更正、服务的“标尺”更高,为XX街道各项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而清新的动力。二、一次由内而外的洗礼作为一名党员,我全程参与了这次学习教育,既是学习者,也是见证者。如果说前面的评价是宏观的观察,那么接下来我想分享一些微观的、源自我内心的真实感触。第一个感触是,理论学习有了“温度”和“味道”。坦白说,最初听到要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时,我心里也犯过嘀咕,担心会不会又回到过去那种“照本宣科、枯燥无味”的老路上去。但事实并非如此。街道党工委和各支部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将理论学习与典型案例剖析、身边榜样分享、社区实际问题研讨等结合起来。我印象最深的一次主题党日活动,我们围绕老旧小区停车难的问题展开讨论。大家在学习了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后,不再是相互抱怨、推卸责任,而是真正把自己摆进去,思考“我能做什么”。有的党员主动提出,可以带头协商,共享自己的私家车位;有的代表建议,可以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那一次,我真切地感受到,理论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抽象概念,而是可以用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它是有温度的,能触及人心;它是有味道的,能品出真理的甘甜。这种学习,让我完成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第二个感触是,自我剖析有了“深度”和“准度”。这次学习教育一个很关键的环节是“查摆问题”。起初,我也有顾虑,怕“揭短亮丑”,怕“得罪人”。但随着学习的深入,特别是看到身边许多领导干部带头进行深刻的自我批评,我的心结慢慢打开了。我开始真正地对照规定、对照先进,像照镜子一样审视自己。我反思自己是否在服务群众时缺乏足够的耐心,是否在参与社区工作时存在“差不多就行”的懈怠思想。这个过程虽然痛苦,但如同一次思想上的“大扫除”,让我看清了自己的不足和尘埃。更重要的是,这种风气在整个集体中蔓延开来,大家相互提醒、相互帮助,形成了一种敢于直面问题、勇于修正错误的良好氛围。这种“红红脸、出出汗”的经历,让我和身边的同志们都经历了一次深刻的党性锻炼和精神洗礼。第三个感触是,担当作为有了“方向”和“力量”。学习的成果最终要体现在行动上。这次学习教育,最大的成果就是激发了大家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我看到的变化是,以前一些悬而未决的“老大难”问题,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并被逐一攻克。比如我们社区有一条排水沟,每逢雨季必堵塞,周边居民苦不堪言,反映了几年都没彻底解决。在这次学习教育推动的“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中,街道相关部门的同志主动上门,现场勘查、制定方案,不到一个月就彻底完成了改造。这件事虽小,但它像一滴水,折射出整个工作作风的巨大转变。它让我明白,学习教育不是空谈,而是实实在在地把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为人民服务上来,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了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这种变化,也让我对自己作为一名基层代表的责任有了更深的认识,激励着我更积极地投身到社区的建设和发展中去。三、一点面向未来的思考成绩斐然,未来可期。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也在思考,如何将当前这种良好的态势巩固下去、深化开来,让作风建设成为一种习惯,让担当实干成为一种常态。在此,我斗胆提出三点不成熟的建议,供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参考。一是推动学习教育从“集中性”向“常态化”深化。当前的学习教育取得了“战役性”的重大成果,势头很猛,效果很好。但如何防止“雨过地皮湿”、“风过草偃伏”的现象,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建议将这次学习教育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如领导干部带头学、典型案例警示学、结合实际研讨学等模式,通过制度化的形式固定下来,成为党员干部的“日常必修课”,而非“阶段性任务”。让理论武装和思想淬炼融入日常、抓在经常,真正实现“长流水、不断线”。二是推动查摆整改从“全覆盖”向“精准化”优化。前一阶段的查摆整改,做到了全面铺开、不留死角,清查出了一批共性问题。下一步,是否可以考虑更加“精准滴灌”?不同岗位、不同层级的干部,在作风上可能存在不同的问题表现。比如,窗口单位可能更多是服务态度问题,职能部门可能更多是办事效率问题,领导干部则可能存在决策研判的风险。建议未来可以针对不同领域、不同群体的特点,设置更具针对性的查摆重点和整改清单,让问题剖析更“对症”,让整改措施更“靶向”,从而提升整改整治的整体效能。三是推动成果转化从“内部循环”向“外部对标”拓展。我们通过学习教育,自身取得了长足进步,群众满意度也显著提升。但这不应成为我们固步自封的理由。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建议在适当的时候,可以组织我们的干部走出去,到那些作风建设抓得好、服务效能高的先进地区去对标学习,看一看别人是怎么做的,想一想我们还有哪些差距。通过“外部对标”,可以帮助我们打破思维定势,开阔工作视野,找到新的提升空间,推动我们的工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各位领导,同志们,一番浅见,定有不当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总而言之,这次学习教育是一场及时雨,更是一场淬炼真金的烈火。我为自己能身处XX街道这个奋发有为的集体而感到自豪,也对XX街道的未来充满了信心。我相信,在开发区党工委和街道党工委的坚强领导下,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将学习教育的成果巩固好、运用好,我们的工作作风一定会越来越实,发展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本文标题:评估代表在XX街道党工委专题评估座谈会上的发言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696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