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其它 > 其它资料 > 景区运营副总参加习近平经济思想培训班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习近平经济思想,深刻理解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增强了推动景区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下由网友整理分享的景区运营副总参加习近平经济思想培训班心得体会相关文档,供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吧!
景区运营副总参加习近平经济思想培训班心得体会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非常荣幸能有这次宝贵的机会,参加本期XX经济思想培训班,与各位一同学习、一同思考、一同进步。作为一名来自基层旅游企业的从业者,特别是身处景区安全与运营管理的一线,这次学习对我而言,既是一次深刻的理论“充电”,更是一次思想上的“洗礼”。通过系统学习,我深刻感受到XX经济思想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是指引我们应对挑战、开创新局的强大思想武器。下面,结合我所在的XX县XX风景区有限公司的实际,以及我个人的一些粗浅感悟,从思想、改革、创新、服务四个方面,向各位作一汇报交流。不当之处,恳请批评指正。一、以人民为中心,校准高质量发展的新航向XX经济思想最鲜明的底色,就是“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学习中我反复思考一个问题:对于旅游景区而言,“人民”是谁?答案不言而喻,就是千千万万的游客。过去,一些景区可能更多地关注门票收入、游客数量等硬性指标,发展模式相对粗放。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则要求我们完成一次根本性的视角转换——从“经营景区”转向“服务游客”,从追求“流量”转向追求“质量”和“口碑”,将游客的满意度、幸福感和安全感作为衡量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不仅仅是理念的升华,更是对我们日常工作的具体指引。作为分管安全和运营的负责人,我深感责任重大。“安全”二字,就是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最直接的承诺,是旅游发展不可逾越的红线。这意味着我们的安全管理体系必须更严密、应急预案必须更周全、设施设备巡检必须更精细。而“运营”则关乎游客的整个体验链条,从购票入园的便捷度,到游览路线的合理性,再到餐饮住宿的舒适度,每一个环节都体现着我们是否真正将游客放在了心上。正如近期集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在专题学习会上所强调的,要持续深入学习XX经济思想,并“将学习成果切实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对我而言,最大的转化,就是将“人民至上”这四个字,深刻内化为每一次安全巡查、每一次运营调度、每一次服务流程优化的行动自觉,用理论的清醒校准景区高质量发展的航向,确保我们的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二、以深化供给侧改革,激活存量资源的新动能我们所在的XX风景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但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游客需求的多样化,单纯依靠“老天爷赏饭吃”的模式已难以为继。XX经济思想中关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论述,为我们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金钥匙”。核心就是要从供给侧发力,提升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从而创造新需求、引领新消费。具体到景区工作,我认为改革要从三个层面着手。首先是产品供给的迭代升级。要跳出“门票经济”的传统路径,围绕“旅游+”深度融合,激活我们的存量资源。比如,依托景区的生态优势,能否开发更多类似森林康养、自然教育、山地运动等体验式、沉浸式的新业态?依托本地的民俗文化,能否打造一系列非遗工坊、节庆活动、主题演艺等具有独特IP属性的文旅产品?这要求我们不能再做“甩手掌柜”,等着游客上门看山看水,而要主动作为,成为高品质旅游体验的“产品经理”和“场景设计师”。其次是管理模式的系统重塑。传统的条块分割式管理,如票务、住宿、餐饮、安保等部门各自为战,已不适应现代旅游的全链条服务需求。需要通过组织架构改革,建立起以游客为中心、跨部门协同的敏捷反应机制,打通服务壁垒,提升运营效率。最后是经营机制的灵活创新。在坚持国有企业属性不变的前提下,可以探索更加灵活的合作模式,引入有实力、有创意的社会资本与专业团队,共同开发新项目、拓展新市场,实现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为景区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外部活力。三、以科技和文化双轮驱动,塑造产业发展的新优势XX经济思想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对于传统旅游业而言,插上“科技”和“文化”这两只翅膀,是实现从传统观光向现代休闲度假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科技赋能,关键在于提升管理效能和游客体验。近年来,我们景区也在尝试数字化转型,比如通过线上分时预约系统,有效缓解了节假日高峰期的拥堵问题;利用大数据分析游客画像和行为偏好,为精准营销和产品优化提供了决策依据。未来,科技的应用场景将更为广阔。能否利用5G、AR/VR等技术,让古老的传说“活”起来,让游客在虚实结合中与景区的历史文化深度互动?能否部署无人机巡检、智能预警系统,构建覆盖全域的“智慧安防”网络,将安全风险从事后处置转变为事前预防?这些技术创新,不仅能极大地提升游客的游览体验,更能从根本上提高我们的运营和安全管理水平,实现“向科技要效率、向科技要安全”。文化铸魂,则是旅游景区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所在。自然风光可以被复制,但深植于地域的文化根脉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必须深入挖掘XX地区的历史底蕴、民俗风情和红色基因,将这些无形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有形的旅游产品。这不应是简单的符号拼贴,而是要通过创意转化,将文化内核融入到建筑设计、景观小品、文创商品、节庆活动乃至员工的一言一行中,让游客在山水之间能够触摸历史、感受文脉、记住乡愁。当一个景区不仅有“颜值”,更有“气质”,不仅能悦目,更能赏心,它也就拥有了穿越周期、持续吸引游客的独特魅力。四、以精细化服务,擦亮“诗和远方”的新名片旅游业是服务业,游客的体验感最终要落脚在每一次具体的接触和互动中。XX经济思想中的高质量发展要求,在旅游领域,最直观的体现就是高品质的服务。如果说优美的风景和完善的设施是景区的“硬件”,那么无微不至的精细化服务就是决定游客最终评价的“软件”。我认为,精细化服务体现在两个维度。一是“标准化”基础上的“人性化”。标准化是保障服务质量的底线,从环境卫生、服务流程到员工着装、文明用语,都必须有明确、统一的标准,并严格执行。但更高层次的服务,则是在标准化之上的“人性化”和“个性化”。一个主动为雨中游客递上的姜茶,一句对疲惫老人温暖的问候,一个为带小孩的家庭提供的便利,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恰恰最能打动人心,形成口碑效应,将“头回客”变为“回头客”。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一线员工的培训和授权,鼓励他们用心观察、主动服务,用“多想一点、多做一步”的真诚,换取游客的十分满意。二是“全流程”覆盖的“有温度”。服务不是孤立的点,而是一条完整的链。从游客产生出游念头,在网上搜索我们景区信息开始,到他们游览结束,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感受,整个过程都应纳入我们的服务视野。这意味着我们的官方网站、新媒体账号要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咨询热线要永远保持畅通耐心;现场引导标识要清晰易懂;遇到游客投诉时,更要将其视为改进工作的宝贵机会,以最快的速度、最诚恳的态度妥善解决。只有将这种“有温度”的服务理念,贯穿于游客体验的全过程、各环节,才能真正擦亮XX风景区这张代表着“诗和远方”的旅游名片,使其在新时代的文旅市场中熠熠生辉。各位领导、同仁,学之愈深,知之愈明,行之愈笃。这次学习让我备受启发,也深感责任在肩。我将把这次培训的所学所思所悟,带回到XX县XX风景区的具体工作中,坚持以XX经济思想为根本遵循,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以改革攻坚激活内生动力,以创新驱动塑造竞争优势,以品质服务赢得游客口碑,为推动景区乃至区域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本文标题:景区运营副总参加习近平经济思想培训班心得体会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700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