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发言 > 心得体会 > 2025-2026学年青岛版(2024)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本学期数学教学涵盖数的认识、简单计算、图形与空间、初步统计等内容,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2025-2026学年青岛版(2024)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范例,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青岛版(2024)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一、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级的数学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熟练进行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对简单的数学概念和操作活动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需要借助大量的实物、图片和操作活动来辅助学习。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的个体差异逐渐显现。部分学生思维活跃,反应迅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并主动探究问题;而有些学生则在知识接受和运用上较为缓慢,需要教师更多的引导和鼓励。此外,二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较短,学习习惯还在养成阶段,部分学生存在粗心、好动、缺乏耐心等问题,需要在教学中加强习惯培养。同时,二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游戏、竞赛和动手操作等活动。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数学的魅力,逐步培养数学核心素养。二、教材分析青岛版(2024)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以生活情境为载体,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内容编排注重趣味性、实用性和系统性,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材包含“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一)”“中国戏法和杂技——表内乘法(一)”“智慧广场——分类数图形”“多彩的社团——表内乘法(二)““主题活动我们的校园”“传统节日—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室里的测量——厘米、米的认识”“主题活动——身体上的‘小尺子”“变废为宝表内除法”“智慧广场列举”“过年总复习”等内容。“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一)”引导学生掌握简单的分类方法,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和数据分析观念,让学生体会分类在生活中的应用。“中国戏法和杂技表内乘法(一)”和“多彩的社团表内乘法(二)”是本学段乘法运算的核心内容。通过丰富的生活场景,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2-9的乘法口诀,提高计算能力,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乘法运算奠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能力。“智慧广场——分类数图形”和“智慧广场——列举”以有趣的数学问题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观念和有序思考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乐趣。“传统节日——除法的初步认识”和“变废为宝——表内除法”让学生认识除法的意义,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室里的测量——厘米、米的认识”和“主题活动——身体上的‘小尺子”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直观想象能力,体会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主题活动——我们的校园”和“过年——总复习”则通过实践活动和综合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合作意识。三、教学目标(一)数学抽象1.在“表内乘法(一)”和“表内乘法(二)”的学习中,从具体的情境(如杂技表演中的人数、社团活动中的物品数量)中抽象出乘法的意义,理解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2.在“除法的初步认识”中,通过分物品的具体情境,抽象出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平均分的过程,能将实际问题转化为除法算式,提升数学抽象素养。(二)逻辑推理1.在“分类数图形”中,通过观察图形的特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计数,培养学生有序思考和逻辑推理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2.在“列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运用列举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找出所有可能的搭配方式,培养学生条理清晰的推理能力,体会有序列举的优越性。(三)数学运算1.熟练掌握2-9的乘法口诀,能快速、准确地进行表内乘法计算,并能运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熟练进行表内除法计算,会运用除法解决与平均分相关的实际问题。3.在计算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四)直观想象1.在“厘米、米的认识”中,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能直观想象出不同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直观想象能力。2.在“分类(一)”中,通过对物品的分类整理,让学生直观感受不同物品的特征和差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五)数据分析在“分类(一)”中,引导学生对分类后的物品进行数量统计,通过简单的数据分析,如哪种物品数量最多、哪种最少等,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让学生学会用数据说话。四、教学措施1.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结合教材中的主题情境,如“妈妈的小帮手”“传统节日”等,将数学知识融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创设分月饼的节日情境,让学生在分物品的过程中理解平均分的概念。2.加强动手操作和实践活动。针对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多组织摆学具、测量、分类等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知数学知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如在学习乘法时,让学生用小棒摆出相同数量的图形,感受乘法的意义;在学习长度单位时,让学生用尺子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3.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而不是直接给出结论。通过提问、引导、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自主发现规律、总结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例如,在编制乘法口诀时,让学生通过加法计算逐步推导出乘法口诀,理解口诀的来源。4.实施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练习题。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降低要求,多给予指导和鼓励;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拓展性的问题和任务,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5.合理运用多媒体和教具。利用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及实物、模型等教具,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如在教学“分类数图形”时,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的图形组合,让学生清晰地观察图形的特征。6.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教学和作业中,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积极思考、规范书写、仔细检查等良好习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五、教学进度安排周次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授课学时教学措施19.1-9.5一妈妈的小帮手一一分类(一)3准备各种生活用品,让学生进行分类实践;引导学生记录分类结果,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29.8-一妈妈的小帮手一3通过不同的分类任务,巩固分类方法;9.12一分类(一)整理与复习组织学生交流分类思路,进行单元知识梳理39.15-9.19二中国戏法和杂技——表内乘法(一)1.乘法的初步认识3创设杂技表演情境,如3个小丑各顶4个碗,引导学生理解乘法意义;让学生用小棒摆相同数量的物体,写出乘法算式49.22-9.261.2-5的乘法口诀3通过具体情境推导2-5的乘法口诀,如2只手有10根手指,得出2×5=10;组织口诀背诵比赛,巩固记忆59.29-10.3国庆放假0/610.6-10.101.2-5的乘法口诀的应用2.6的乘法口诀3结合实际问题,如买6支铅笔,每支2元,计算总价;引导学生自主推导6的乘法口诀,进行小组交流710.13-10.17智慧广场——分类数图形3展示不同的图形组合,如由三角形和正方形组成的图案,指导学生分类数图形;开展数图形比赛,培养有序思维810.20-10.24三多彩的社团——表内乘法(二)1.7的乘法口诀3以社团活动为情境,如7个小组每组5人,推导7的乘法口诀;通过编儿歌、对口令等方式记忆口诀910.27-10.311.8的乘法口诀2.9的乘法口诀3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8只螃蟹有多少条腿,推导8的乘法口诀;用同样的方法学习9的乘法口诀,进行口诀应用练习1011.3-11.7主题活动——我们的校园3组织学生观察校园,提出与乘法相关的问题并解决;如计算教学楼的窗户总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1111.10-11.14四传统节日——除法的初步认识3创设节日分物品的情境,如分粽子,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让学生动手分学具,体会除法的意义1211.17-11.21四传统节日——除法的初步认识1.除法算式的认识和读写3结合平均分的过程,学习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和读写方法;通过大量实例练习,巩固除法算式的应用1311.24-11.28五教室里的测量一一厘米、米的认识3让学生认识直尺,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测量教室中的物品长度,如课本、课桌等,建立长度观念1412.1-12.5主题活动——身体上的“小尺子”3引导学生发现身体上的长度,如一拃的长度,用其测量身边物体;开展测量比赛,提高测量能力1512.8-12.12六变废为宝——表内除法1.用乘法口诀求商(一)3结合变废为宝的情境,如分回收的饮料瓶,学习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进行除法计算练习,巩固方法1612.15-12.191.用乘法口诀求商(二)2.乘除法的综合应用3学习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如买东西时的乘除混合运算,提高综合运用能力1712.22-12.26智慧广场——列举3通过具体问题,如用1、2、3组成不同的两位数,引导学生学会有序列举;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列举方法1812.29-1.2七过年一—总复习1.复习乘除法3通过练习题复习乘法口诀和乘除法计算;针对易错点进行重点讲解,如进位乘法、有余数除法191.5-1.91.复习分类、测量3通过分类物品、测量长度等活动,巩固相关知识;让学生自主整理知识脉络,形成知识体系201.12-1.201.复习智慧广场和主题活动2.期末测试3回顾分类数图形、列举等内容,解决相关问题;组织模拟测试和正式测试,检验学习成果六、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包括是否积极举手发言、参与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等。对于表现积极、思维活跃的学生给予口头表扬、小贴纸等奖励;对于参与度不高的学生,及时鼓励引导,激发其学习积极性。2.作业评价:认真批改学生的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从作业的完成度、正确率、书写规范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对作业优秀的学生给予星级评价;对存在错误的学生,及时指出并督促订正,必要时进行个别辅导。3.实践能力评价:在分类、测量、分物品等实践活动中,评价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和成果,给予针对性的反馈,鼓励学生提高实践能力。4.单元测试评价:每个单元教学结束后,组织单元测试,全面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测试结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漏洞,制定相应的补救措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5.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实践能力和单元测试成绩,进行综合评价,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和家长,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本文标题:2025-2026学年青岛版(2024)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703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