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发言 > 心得体会 > 学校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应急预案精选
学校针对基孔肯雅热制定防控预案,包括疫情监测、健康教育、环境治理及应急处置措施。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分享的“学校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应急预案精选”相关内容,供您学习参考!
学校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应急预案一、总则(一)编制目的为有效应对校园内可能发生的基孔肯雅热疫情,规范应急处置流程,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师生健康和教育教学秩序的影响,保障校园安全稳定,结合我校防控工作实际,制定本预案。(二)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及上级教育、卫生健康部门关于基孔肯雅热防控的最新要求,结合我校《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实施总结》中的经验做法。(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校全体师生在校园内发生基孔肯雅热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或聚集性疫情时的应急处置工作。(四)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依托日常防控基础,强化监测预警,做好应急准备,确保快速响应。2.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在学校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各专项工作组分工协作,落实应急处置责任。3.科学处置,精准防控:结合校园实际和疫情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避免过度防控影响正常教学。4.家校协同,社会联动:加强与家长、疾控机构、社区的沟通协作,形成防控合力。二、应急组织架构(一)应急指挥部组长:校长(第一责任人)副组长:分管副校长、校医成员:德育处、教务处、总务处、安全保卫处负责人及各年级组长、班主任代表(二)专项工作组及职责1.综合协调组(校长办公室牵头):负责信息汇总、上传下达、会议组织、后勤保障协调,对接上级部门和疾控机构,与《防控工作实施总结》中“健全组织架构”要求衔接。2.医疗处置组(校医室牵头):承担病例筛查、初步诊断、隔离指导、健康监测、消杀技术指导,配合疾控机构开展流调,延续日常健康监测工作机制。3.教学保障组(教务处牵头):负责调整教学计划,组织线上教学,保障停课期间教学进度,落实教职工健康监测,参考环境整治中的场地协调经验。4.防控消杀组(总务处牵头):负责疫点封锁、环境消杀、防蚊设施启用,组织孳生地紧急清理,沿用专业消杀公司合作机制。5.宣传安抚组(德育处牵头):负责疫情信息发布、防控知识强化宣传、师生及家长心理疏导,延续“学校+家庭”联动宣传模式。6.安全保卫组(安全保卫处牵头):负责校园封闭管理、疫点警戒、人员管控,维护校园秩序,结合日常安全管理流程。7.家校联动组(班主任牵头):负责联系家长通报情况,收集学生健康信息,督促居家隔离学生配合防控,深化家校协同机制。三、疫情分级与应急响应(一)疫情分级1.一级预警:周边社区出现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或校园布雷图指数三10(参照日常监测数据)。2.二级预警:校园内发现1例疑似病例(符合发热、关节痛、皮疹等核心症状)。3.三级预警:校园内发现1例确诊病例。4.四级预警:校园内出现2例及以上确诊病例(聚集性疫情)◎(二)应急响应启动1.一级预警响应:启动日常防控强化措施,增加蚊媒消杀频次至每周2次,开展全校孳生地集中清理(参照“环境整治”经验)。加强晨午检和因病缺勤追踪,校医每日巡查班级健康状况,利用校园广播强化防蚊提示。2.二级预警响应:O在一级响应基础上,将疑似病例转移至临时隔离室(按“应急准备”要求设置),联系家长送医就诊。对疑似病例活动轨迹(教室、走廊、操场等)进行排查,对相关区域立即应急消杀。暂停大型聚集活动,班主任加强学生心理疏导,避免恐慌。3.三级预警响应:在二级响应基础上,立即上报属地疾控中心和教育部门,启动校园半封闭管理。配合疾控机构开展流调,确定密切接触者(同班同学、授课教师等)并实施12天医学观察。对确诊病例所在班级、宿舍及活动区域进行终末消杀,划定疫点并设置警示标识。4.四级预警响应:在三级响应基础上,报请教育部门批准后,实施全校或部分年级停课。全面封闭校园,禁止无关人员进出,对密切接触者实施集中隔离或居家隔离。扩大消杀范围至全校,每日开展1次环境消杀,启动线上教学预案。四、应急处置流程(一)病例发现与报告1.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发现学生出现疑似症状,立即报告校医和德育处(延续晨午检报告机制)。2.校医对疑似病例进行初步诊断,结合流行病学史(蚊虫叮咬史、疫区旅居史)判定风险。3.确认疑似病例后,校医在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报告系统上报属地疾控中心和教育部门,同时报告应急指挥部。(二)隔离与就医1.将疑似/确诊病例安置在通风良好、有防蚊设施的临时隔离室,佩戴口罩,避免与他人接触(参照“应急准备”中的隔离室设置)。2.立即联系家长,由家长陪同前往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告知医生校园疫情相关情况及学生活动轨迹。3.确诊病例治愈后,需提供医院康复证明和疾控机构复课许可,经校医评估后方可返校。(三)流行病学调查与密切接触者管理1.配合疾控机构开展流调,提供病例在校活动轨迹(教室、食堂、操场等)、接触人员名单及时间(利用日常考勤和监控记录)。2.对密切接触者进行登记,实施12天医学观察,每日监测体温和症状(由班主任和校医共同负责)。3.密切接触者观察期间居家或在校隔离,不得参加集体活动,出现症状立即就医并报告。(四)校园消杀与防控1.疫点消杀:对确诊病例所在区域物体表面用含氯消毒剂擦拭,空气用紫外线灯消毒30分钟以上(沿用专业消杀标准)。2.全面消杀:对校园公共区域开展强化消杀,重点清理积水孳生地,投放灭蚊幼剂(参照“环境整治”中的消杀经验)。3.防蚊措施:检查并修复所有纱窗纱门,在疫点周边增设灭蚊灯,加强防蚊设施维护。(五)教学与管理调整1.病例所在班级:可临时转为线上教学,或调整至备用教室上课,避免与其他班级交叉接触(参照教学调整预案)。2.聚集性疫情:全校或部分年级停课时,通过线上教学平台组织授课,确保“停课不停学”。3.校园管理:半封闭/封闭管理期间,师生凭校园卡进出,校外人员禁止入校;取消聚集性活动,实行错峰就餐、错峰放学。(六)信息发布与心理疏导1.及时向师生、家长通报疫情情况和防控措施,发布渠道包括校园公众号、班级群、公告栏等(延续“宣传教育”中的信息发布机制)。2.宣传组通过班会、心理课等形式开展心理疏导,讲解疫情可防可控,缓解师生焦虑情绪;对隔离学生进行线上慰问。3.加强舆情监测,及时回应不实信息,避免谣言传播,维护校园稳定。五、应急终止当满足以下条件时,经疾控机构评估同意后,应急指挥部宣布终止应急响应:1.最后一例确诊病例治愈后12天内无新发病例;2.校园环境消杀合格,连续2周蚊媒密度监测达标(布雷图指数5);3.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满,无异常症状。应急终止后,逐步恢复正常教学秩序,持续做好常态化防控措施。六、保障措施(一)物资保障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储备口罩、防护服、消毒用品、灭蚊药剂、体温枪等物资(数量满足30天应急需求),与供应商保持应急供货协议,延续“应急准备”中的物资管理经验。(二)人员保障1.组建由校医、班主任、后勤人员组成的应急处置队伍,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应急演练(参考“应急准备”中的演练机制)。2.与属地疾控中心、定点医院建立联动机制,确保疫情发生时能获得专业支持。(三)经费保障设立疫情应急专项经费,保障物资采购、消杀服务、线上教学、人员补助等费用需求,从学校防控专项经费中列支。(四)培训与演练1.每学期结合“防控知识培训”开展应急处置流程培训L=确保教职工掌握隔离、报告、消杀等技能。2.每学年至少开展1次实战演练,模拟病例发现、隔离、流调、消杀等场景,检验预案可行性。七、附则1.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学校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2.根据《学校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实施总结》中的改进方向和实际防控需求,每学年对预案进行修订完善。3.本预案与上级部门最新要求不一致的,按上级要求执行。幼儿园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方案一、核心宗旨全力阻止基孔肯雅热在幼儿园内扩散蔓延,保障幼儿与教职工的身体康健,维持幼儿园正常的教学秩序,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带来的各类影响。二、防控团队构建及责任划分(一)防控核心小组成立以园长为组长,副园长为副组长,各班班主任、保健医生、后勤负责人、年级组长为成员的基孔肯雅热防控核心小组,统一协调园内所有防控事宜。(二)成员具体职责1.园长:作为防控工作的首要负责人,负责制定防控整体策略,做出关键决策,调配园内各类资源,保证防控工作有序推进。2.副园长:协助园长处理防控日常工作,对各部门防控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及时向园长反馈工作中的问题与进展。3.保健医生:承担防控知识的讲解培训、日常疫情的排查、疑似病例的初步评估、消毒工作的专业指导等任务,为防控工作提供医学支持。4.后勤负责人:负责防控物资的采购与储备,像消毒药剂、防护用品等,同时管理园内的环境卫生和相关设施的维护保养。5.年级组长:在本年级传达防控工作要求,督促各班按规定做好防控工作,收集并上报班级的防控情况。6.班主任:负责本班幼儿的日常健康监测,执行早晚检制度,开展班级内的防控知识宣传,做好班级环境的清扫与消毒工作。三、日常防控关键环节(一)环境整治与蚊虫源头控制1.每星期对教室、寝室、活动室等区域至少进行2次彻底的清扫和消毒,食堂、卫生间这类重点区域每天消毒1次,确保环境干净整洁,无卫生盲区。2.安排专人每天在园内进行巡查,及时清理积水容器、杂草和生活垃圾,从根本上消除蚊虫滋生的温床。3.按时对园内的花草树木进行修剪,让绿化区域保持良好的通风和光照条件,减少蚊虫的停留。(二)蚊虫防治具体办法1.在幼儿经常活动的教室、寝室等地方安装灭蚊灯,幼儿午休时使用蚊帐,每星期对这些防蚊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其能正常发挥作用。2.每个月联合专业的消杀公司对全园进行1次蚊虫消杀作业,雨后要增加消杀次数,着重对下水道、花盆底部等容易积水的地方进行处理。3.引导幼儿在蚊虫活动较为频繁的清晨5点至7点、傍晚5点至7点减少户外活动,若必须外出,为幼儿穿戴好长袖衣物并涂抹适合儿童使用的驱蚊产品。(三)健康监测体系1.班主任在每天早上幼儿入园和下午午休后,为幼儿测量体温,仔细观察幼儿的精神状态,询问幼儿是否有发热、出疹、关节酸痛等不舒服的症状,并做好详细记录。2.保健医生在每天下午对各班的健康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对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必要时与幼儿家长联系了解详细情况。3.为每个幼儿建立健康档案,记录幼儿的出勤情况和健康变化,对没来园的幼儿进行跟踪,若怀疑与基孔肯雅热有关,马上进行上报。(四)防控宣传引导1.每个月在园内的宣传橱窗更新1期关于基孔肯雅热防控的知识内容,通过家长群每周发送防控小常识,每学期举办2次主题教育活动,向幼儿和家长普及该疾病的传播途径、症状表现和预防手段。2.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培养幼儿勤洗手、不随地丢弃垃圾等良好的卫生习惯。3.向家长发放防控告知单,指导家长做好家庭内的防蚊工作,比如定期清理窗台积水等,提醒家长密切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并告知幼儿园。(五)食品与饮水安全保障1.严格规范食品采购流程,建立采购记录,食材存放要分类分区域,加工过程要符合卫生标准,餐具使用后要及时进行消毒。2.安排专人负责饮用水管理,每星期对饮水机进行清洗和消毒,每3个月委托专业机构对饮用水质量进行检测,确保饮用水安全可靠。四、病例应对流程(一)病例察觉当发现幼儿或教职工出现体温超过38℃,且伴有皮疹或关节疼痛等类似基孔肯雅热的症状时,发现者要马上向保健医生报告。(二)隔离安排保健医生接到报告后,快速对疑似人员进行检查,若判断为疑似病例,立即将其安置到专门的隔离房间,并尽快联系家长将其送往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三)疫情上报一旦收到医院的确诊通知,幼儿园要在2小时之内将病例的相关情况上报给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教育行政部门,上报内容包括病例的基本信息、发病时间、所在班级等。(四)全面消杀对确诊病例所在的班级以及活动过的场所,立即用含氯消毒药剂进行喷洒和擦拭消毒,对其接触过的玩具、餐具等物品采用煮沸或用消毒液浸泡的方式进行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五)密切接触者管理对与确诊病例有过近距离接触的幼儿和教职工,实施14天的医学观察,每天监测其体温和健康状况,在观察期间不允许参加集体活动。五、应急响应策略当幼儿园内出现多例基孔肯雅热病例时,启动应急响应:1.暂停园内所有的集体活动,实行封闭式管理,除必要的
本文标题:学校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应急预案精选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703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