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公文写作 > 写作参考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涵盖数的认识、加减法初步等基础内容,通过多样活动促进学生理解与应用能力发展,激发学习兴趣!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范例,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2024)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一年级新生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对学习充满好奇与期待,但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在幼儿园虽有一定数学启蒙,如简单数数和认识图形,但尚未形成系统知识体系和学习习惯。教学中需关注个体差异,采用生动有趣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助力学生顺利过渡到小学学习模式。二、教材分析(一)教材整体结构教材内容丰富,涵盖数学游戏、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6-10的认识和加、认识立体图形、11-20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复习与关联等。以生动情境和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构建数学概念,培养数学思维。(二)教材特点1.情境创设:创设大量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如校园场景、家庭生活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熟悉情境中感受数学魅力。2.联系生活:强调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实用性,增强应用意识。3.思想方法渗透:逐步渗透分类、比较、对应等数学思想和方法,为学生后续学习奠定基础。(三)2024秋教材内容创新之处1.教学观念重塑: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修订,强调培养“三有”学生,注重让学生“三会”。从儿童视角选材,助力学生理解数学本质。2.教材内容与结构调整:结构调整:将准备课和位置改为数学游戏,如“在校园里找一找”“在操场上玩一玩”等,激发学习兴趣,巩固幼儿园所学,培养数感及数学思想,优化幼小衔接。内容调整:整合认识图形内容为“认识立体图形”,目标更明确;将认识钟表放入综合实践;调换认识立体图形与6-10的认识与加减位置,利于知识迁移;增加10的再认识”,体现数认识与运算一致性,助力认识11-20。减法认识中,修改图示增强动态感,便于学生理解减法本质;优化解决问题环节,更注重问题分析过程培养。1.提高可读性和实用性:语言简洁明了,理论联系实际,增加探索性和实践性内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如认识立体图形中,新增多种游戏活动,从多感官加强对图形本质理解。2.信息技术应用:引导学生运用计算机和数学工具学习,培养信息素养。3.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鼓励采用项目式学习、探索性教学等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如整理与复习中增加知识图整理,将“总复习”改为“复习与关联”,培养学生知识构建能力。三、教学目标1.数与代数熟练数出20以内物体个数,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理解10以内各数组成,正确读写0-20各数。明确加、减法含义及算式各部分名称,理解加、减法关系,熟练计算一位数加法和10以内减法,能运用加减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认识“=”“”“”符号,并用其表示数的大小关系。2.图形与几何: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感知其基本特征。3.学习习惯与情感态度:培养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习惯,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四、教学重点1.扎实掌握10以内加减法计算,包括口算和简单应用。2.准确认识20以内的数,理解数的概念和意义。3.清晰认识基本几何图形,掌握其特征。五、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加减法含义,能将实际问题抽象为加减法运算。2.帮助学生建立图形观念,从直观感知到抽象理解图形特征。3.有效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数学思维水平。六、教学措施1.情境教学:创设生动具体教学情境,如故事、游戏、生活场景等,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的比较和加减法,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2.操作体验:重视学生操作活动,提供丰富学具,如小棒、图形卡片、计数器等。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分一分、数一数等操作理解数学知识,如在认识图形时,通过摸、滚、搭等活动感受图形特征。3.计算训练:加强计算训练,每天安排适量口算练习,采用多样化练习形式,如口算竞赛、对口令、开火车等,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和速度。4.思维培养:注重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探索。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中拓展思维,培养合作精神。5.生活联系: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如让学生记录家中物品数量、计算购物花费等,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七、教学进度安排第1周:数学游戏1.在校园里找一找:引导学生在校园环境中寻找数学元素,如数数花坛里的花朵数量、操场上的篮球架个数等,复习数数方法,培养数感。2.在操场上玩一玩:组织与数学相关的操场游戏,如跳绳计数比赛、接力赛跑中的队列顺序等,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数量和顺序的概念。3.在教室里认一认:在教室范围内,认识各种物品的数量,如桌椅数量、同学人数等,同时认识教室里的立体图形,如长方体的粉笔盒、正方体的魔方等,初步建立图形概念。4.在教室里玩一玩:开展教室中的数学游戏,如数字卡片配对游戏、图形分类游戏等,巩固数与图形的认识,提高学习兴趣。5.本单元复习与测试:对本周数学游戏中的知识点进行回顾总结,通过简单测试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第2-4周:—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1-5的认识1-5的认识:通过实物展示、图片观察等方式,让学生直观认识1-5各数,理解每个数表示的数量意义,正确读写数字。比大小:借助象形图、实物比较等方法,让学生认识“”““=”符号,掌握5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正确运用符号表示数的大小关系。第几:结合排队、座位排序等生活场景,帮助学生理解“第几”的序数意义,区分基数和序数。分与合:利用分小棒、分水果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探索5以内数的分与合,理解数的组成规律,为加减法学习做准备。本节复习与测试:对1-5的认识相关知识点进行复习巩固,通过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存在问题进行个别辅导。2.1-5的加、减法加法:创设合并物品的情境,如将两堆积木合在一起,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5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通过练习提高计算能力。减法:通过拿走物品的实例,如从一堆苹果中拿走几个,让学生理解减法的含义,学会计算5以内减法,能解决简单的减法实际问题。本节复习与测试:复习1-5的加减法知识,进行针对性练习和测试,强化学生对加减法运算的掌握,提高运算的准确性和速度。1.0的认识和加、减法:通过生活中“没有”的实例,如盘子里没有水果,以及数轴上0的位置,让学生认识0的含义,理解0在加减法运算中的特殊性,掌握含0的加减法计算方法。6.整理和复习:对本单元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知识进行系统整理,构建知识框架,通过综合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7.本单元复习与测试:全面复习本单元内容,进行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掌握程度,总结学习情况,为下一单元教学做好铺垫。第5-7周:二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6-9的认识6-9的认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计数器拨珠、数手指等,帮助学生认识6-9各数,正确书写数字,理解数与数量的对应关系。比大小、第几:进一步巩固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拓展到6-9的数之间比较,同时深化对“第几”概念的理解,能在具体情境中准确运用。分与合:通过分物品、填表格等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6-9的分与合,熟练掌握数的组成,为加减法运算奠定基础。本节复习与测试:复习6-9的认识相关知识,进行测试评估学生学习成果,针对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训练。2.6-9的加、减法6和7的加、减法:创设具体情境,如小朋友们分糖果,引导学生理解6和7的加减法含义,通过摆小棒、画图形等方法掌握计算技巧,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8和9的加、减法:在6和7的加减法基础上,进一步学习8和9的加减法运算,通过多样化练习,如口算、填空、解决问题等,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方法,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本节复习与测试:对6-9的加减法进行复习巩固,通过测试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10.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认识:利用数实物、数轴等方式,让学生认识10的数概念,了解10的组成和分解,明确10在数序中的位置。10的加、减法:结合生活实例,如买10个苹果,吃了几个还剩几个,让学生理解10的加减法运算,通过练习达到熟练计算的程度。连加、连减:通过实际操作和情境演示,如连续添加或拿走物品,帮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运算能力。加、减混合:创设动态情境,如公交车上乘客的上下车情况,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学会正确计算加、减混合算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本节复习与测试:复习10的认识和加、减法相关知识,进行综合测试,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1.整理和复习:对本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通过多样化练习,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本单元复习与测试:全面复习本单元内容,进行单元测试,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学生的学习优势和不足,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依据。第8周:三认识立体图形1.通过观察、触摸、分类等活动,让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如长方体有六个面,相对的面相同;正方体六个面都相同;圆柱上下两个面是圆形,侧面是曲面;球是一个曲面围成的等。2.组织学生进行“我说你猜”“我说你搭”等游戏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3.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如冰箱是长方体、足球是球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4.进行简单的练习和测试,考查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和辨别能力,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第9周:期中复习及考试1.对前半学期所学内容,包括数学游戏、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等进行全面系统复习。2.采用多样化复习方式,如知识点梳理、错题讲解、专项练习、综合模拟测试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查缺补漏。3.组织期中考试,检测学生半学期以来的学习成果,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为后半学期教学提供参考依据。4.分析考试成绩,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制定个性化辅导计划,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第10-13周:四11-20的认识1.10的再认识:从计数单位和位置值的角度,再次引导学生认识10,理解10个一是1个十,为认识11-20的数奠定基础。通过计数器拨珠、数小棒等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10的组成和意义。2.11-20的认识:利用数小棒、数轴等工具,让学生认识11-20各数,了解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掌握数的组成,如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通过读写数字练习,让学生正确读写11-20各数。8.简单加、减法:创设生活情境,如买文具花费钱数的计算,引入11-20以内数的简单加减法运算,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掌握计算方法,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9.本单元复习与测试:对本单元11-20的认识相关知识进行复习巩固,通过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针对存在问题进行辅导和强化训练。第14-16周:五20以内的进位加法1.9加几:通过摆小棒、凑十法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理解“凑十”的算理,如计算9+3时,把3分成1和2,先算9+1=10,再算10+2=12。通过多样化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9加几的计算技巧。2.8、7、6加几:在9加几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究8、7、6加几的计算方法,运用“凑十法”或其他合理方法进行计算,通过对比练习,让学生体会不同计算方法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3.5、4、3、2加几:进一步拓展学生对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认识,学习5、4、3、2加几的运算,通过练习巩固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思维灵活性。10.本单元复习与测试:对本单元20以内进位加法知识进行系统复习,通过综合测试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总结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针对存在问题进行针对性辅导。第17-18周:六复习与关联1.整理
本文标题: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709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