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公文写作 > 写作参考 > 基层“四风”10种隐形变异表现查摆问题及整改措施
查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变种,落实整改措施,提升服务效能,真抓实干促发展!公文包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基层“四风”10种隐形变异表现查摆问题及整改措施”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喜欢。
基层“四风”10种隐形变异表现查摆问题及整改措施基层“四风”问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常以隐形变异形式存在,既损害群众利益,又影响政府公信力。以下结合基层工作场景,梳理10种典型隐形变异表现,明确查摆要点与整改方向,推动作风整治常态化、长效化。一、形式主义隐形变异表现及整改1.“指尖上的形式主义”:APP、工作群泛滥,过度留痕查摆问题·基层干部需同时运营5个以上工作APP(如政务平台、党建APP、扶贫监测系统),每日重复填报相似数据,部分APP存在“强制打卡”“拍照留痕”要求;·工作群数量超20个(如“XX专项工作群”“XX紧急通知群”),夜间、周末频繁推送非紧急通知,干部需即时回复“收到”,占用大量休息时间;·纸质台账与电子台账重复报送,如“扶贫走访记录”既需手写签字,又需拍照上传系统,过度注重“痕迹完美”而非实际成效。整改措施·精简整合平台:由县级政府牵头,对现有政务APP、工作群进行清理,保留核心平台(如1个综合政务系统、1个乡镇工作群),取消“强制打卡”“无效点赞”等功能,明确非紧急通知不得在20:00-8:00推送;·规范留痕要求:制定《基层工作留痕清单》,仅保留“政策宣讲记录”“群众诉求台账”等必要痕迹,电子台账可直接调取数据的,不再要求纸质报送;·监督问责:每月开展“指尖减负”专项检查,对违规新增APP、工作群的单位,约谈主要负责人,纳入年度绩效考核负面清单。2.“调研走过场”:“打卡式”调研、“盆景式”走访查摆问题·上级调研前,基层提前“踩点”,选定“示范村”“样板户”,安排群众“背台词”,调研路线固定、内容脚本化;·调研时长不足1小时,仅在村委会听汇报、看展板,未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对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当场表态却无后续跟进;·调研报告照搬数据、套用模板,未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如“某乡镇调研报告”中“产业发展建议”与邻乡镇完全雷同。整改措施·推行“随机调研”:上级部门调研前不提前通知,随机抽取村庄、农户(贫困村、矛盾多的村占比不低于50%),调研时长不少于3小时,其中实地走访时间占比超70%;·建立“问题闭环”:调研中收集的群众诉求,现场登记《问题整改台账》,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限,15个工作日内反馈进展,整改结果纳入群众满意度测评;·严查报告抄袭:对调研报告实行“查重审核”,抄袭率超30%的,责令重新撰写,并对调研负责人进行批评教育。二、官僚主义隐形变异表现及整改3.“推诿扯皮”:“踢皮球”式办事,责任“甩锅”查摆问题·群众办理“低保申请”“宅基地审批”等事项时,窗口工作人员以“需上级审批”“材料不全”为由反复推诿,未一次性告知所需材料,导致群众跑3次以上仍未办结;·面对信访问题(如征地补偿纠纷),乡镇干部以“这是历史遗留问题”“不归我们管”为由拒绝受理,未按“首接负责制”协调解决;·部门间职责交叉领域(如农村环境整治),出现“都管又都不管”现象,如环保部门推给农业农村部门,农业农村部门推给乡镇政府。整改措施·推行“一次性告知+首接负责”:窗口单位制作《办事指南》,明确材料清单、办理流程及时限,首接工作人员需全程跟踪办理进度,直至事项办结;·划定“责任清单”:县级政府梳理基层高频事项(如100项),明确每个事项的主办部门、协办部门及责任边界,避免职责模糊;·设立“投诉督办”机制:群众可通过政务热线(如12345)投诉推诿行为,查实后对责任人扣发绩效奖金,年度内被投诉3次以上的,取消评优资格。4.“文山会海”变异:“以文件落实文件”,会议“变味”查摆问题·上级下发文件后,乡镇仅简单转发,未结合本地实际制定落实方案,如“乡村振兴文件”转发时仅添加“请各村认真执行”,无具体措施;·会议频次过高,如每周召开3次以上全镇干部会,部分会议内容重复(如周一开安全生产会,周三又开同类会议),参会人员需提前1小时到场签到;·要求村干部参加“视频会议”,但会议信号差、内容与村实际无关(如要求农业村参加工业招商会议),导致干部“人在会场,心不在焉”。整改措施·严控文件质量:乡镇转发上级文件时,需附加“本地落实清单”(明确具体任务、责任人、时限),无清单的文件不得下发;·精简会议:每月设定“无会周”(如最后1周),同类会议合并召开,会议时长控制在1.5小时内,视频会议仅要求相关村干部参加,避免“全员参会”;·会议效果评估:会后1周内,通过问卷调研(参会人员满意度)、实地检查(任务落实情况)评估会议成效,效果差的会议组织者需作出说明。三、享乐主义隐形变异表现及整改5.“变相福利”:违规发放补贴,“巧立名目”搞福利查摆问题·乡镇以“节日慰问”“加班补助”为由,违规发放购物卡、土特产(如春节发米油、中秋发月饼),金额从500-2000元不等;·借“培训”“考察”名义组织干部旅游,如以“学习乡村振兴经验”为由,前往景区所在地召开“座谈会”,实际旅游时间占比超70%;·为干部报销非公务费用,如私家车加油费、家庭水电费,通过“办公用品”“维修费”等发票套取资金。整改措施·严查资金流向:乡镇财务每月公示“补贴发放清单”,对“加班补助”需附加班记录(考勤表、工作台账),无记录的一律不得发放;·规范培训考察:培训、考察需提前报备行程(含地点、内容、时长),严禁前往景区,考察结束后提交《学习报告》,内容需包含具体借鉴措施;·财务审计:每季度开展财务专项审计,重点核查“办公用品”“维修费”等大额发票,发现套取资金的,追缴违规款项,并给予责任人党纪政务处分。6.“慵懒怠政”:“躺平式”工作,消极应付查摆问题·干部上班时间“刷视频”“玩游戏”,对群众咨询敷衍回应(如“不知道”“你找别人”),办事效率低下,如“社保认证”业务拖延3个工作日才办理;·面对复杂工作(如拆迁调解、信访维稳),以“年龄大”身体不好”为由推脱,选择“少做事少犯错”,如某50岁干部长期以“腰伤”为由不参与田间走访;·对上级部署的任务“只表态不落实”,如“人居环境整治”仅开会部署,未实地检查,导致村庄垃圾堆积问题持续1个月未解决。整改措施·强化考勤与监督:乡镇安装“人脸识别考勤机”,每日考勤4次(上下班各2次),上班时间不定期巡查,发现“摸鱼”行为的,扣发当日绩效;·设定“责任岗”:根据干部年龄、能力分配具体任务(如年轻干部负责信访调解,老干部负责政策宣讲),明确“不履职就调岗”,对连续3个月未完成任务的,进行待岗培训;·“群众满意度”挂钩绩效:每月组织群众对干部工作进行测评(满意度低于80%的,扣发当月绩效20%),测评结果作为晋升、评优的重要依据。四、奢靡之风隐形变异表现及整改7.“隐蔽吃喝”:“一桌餐”“私人会所”违规宴请查摆问题·干部不在公款餐厅、酒店吃喝,转而在“农家乐”“私人别墅”设立“一桌餐”,由企业老板买单,宴请费用通过“虚开发票”报销;·以“朋友聚会”“家庭聚餐”名义,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餐后收受礼品(如烟酒、购物卡),如某乡镇干部在生日当天接受建筑商宴请,并收受价值5000元的白酒;·公务接待超标准,如接待上级部门时,表面按“人均80元”标准,实际通过“加菜不加单”“拆分账单”等方式超标,人均消费达200元。整改措施·排查“隐蔽场所”:县级纪委联合市场监管部门,每月排查辖区内“农家乐”“私人会所”,重点检查是否有“一桌餐”、异常消费记录;·严控公务接待:公务接待需“三单合一”(接待函、菜单、发票),菜单需注明菜品、数量、单价,人均标准不得超80元,超标准部分由接待人自行承担;·举报奖励:设立“四风”问题举报热线,群众举报“隐蔽吃喝”查实的,给予500-2000元奖励,并为举报人保密。8.“违规收送礼品”:“快递送礼”“电子红包”隐形受贿查摆问题·干部通过快递、跑腿服务收受礼品(如奢侈品、土特产),快递单填写“办公用品”“生活用品”,收件地址为非工作地点(如小区快递柜);·利用微信、支付宝发送“电子红包”(金额多为200-1000元),或通过“购物平台代付”方式收受好处,如某村干部帮企业协调用地后,收受企业老板“代付”的1万元家电费用;·借“婚丧嫁娶”之机敛财,通过“分批宴请”“不摆宴席只收礼”等方式,收受管理服务对象礼金,如某乡镇干部为儿子举办婚礼,分3次宴请,收受礼金20万元。整改措施·核查快递与消费记录:联合快递企业、支付平台,对干部的快递收件记录、大额消费记录(如奢侈品、家电)进行排查,发现异常的及时核实;·规范“婚丧嫁娶”报备:干部举办婚丧喜庆事宜需提前7天报备(说明时间、地点、邀请人数),严禁邀请管理服务对象,事后15天内报告礼金收受情况;·“电子红包”监测:对干部微信、支付宝账户进行监测,发现“频繁接收大额红包”“代付记录异常”的,启动调查。五、其他复合型隐形变异表现及整改9.“数字造假”:统计数据“注水”,虚假政绩查摆问题·乡镇在“经济指标”“民生数据”上造假,如上报“农民人均收入”时,虚增2000元/年;脱贫巩固”数据中,编造“就业人数”“产业收入”,实际部分农户仍无稳定收入;·为应付“环保考核”,临时关闭污染企业,考核结束后立即恢复生产,如某乡镇在环保检查期间,要求养殖场停产3天,检查后继续排污;·“文明创建”中搞“临时突击”,如检查前组织干部清扫主干道,背街小巷仍垃圾遍地,检查后恢复原状。整改措施·数据“交叉核验”:县级部门对乡镇上报数据进行实地核查(如随机抽取10%农户核实收入),数据造假的,对乡镇主要领导进行问责,并重新核算全年指标;·“长效化”考核:环保、文明创建等考核改为“随机抽查+日常监测”(如环保部门每月随机抽查企业排污情况),避免“一次性突击”;·“群众监督员”参与考核:邀请群众代表参与考核过程(如跟随检查人员实地查看),考核结果需经群众代表签字确认,群众满意度低于70%的,考核不合格。10.“特权思想”:“特殊待遇”“优亲厚友”查摆问题·干部利用职权为亲属谋利,如为子女安排“清闲岗位”(如乡镇办公室文员),为亲戚违规办理“低保”“危房改造补贴”;·享受“特殊待遇”,如干部在乡镇食堂“单独开小灶”,使用公车办理私事(如接送子女上学、探亲);·对群众“区别对待”,如熟人办事“简化流程”,陌生人办事“严格把关”,如某村干部为熟人办理“宅基地审批”时,跳过公示环节,3天内办结,陌生人则需1个月。整改措施·“亲属从业”报备:干部需上报直系亲属在本乡镇、本系统的从业情况,对违规安排亲属岗位的,立即清退,并给予干部纪律处分;·公车“轨迹监管”:公车安装GPS定位系统,实时监控行驶轨迹,发现私事使用的,按里程收取费用(1元/公里),并通报批评;·“阳光办事”:乡镇所有办事流程、结果均在政务公开栏、微信公众号公示(如低保名单、宅基地审批结果),公示期不少于7天,接受群众监督,发现“优亲厚友”的,立即纠正并追责。六、整改保障机制1.责任落实:乡镇党委书记为“四风”整治第一责任人,每月召开“作风建设推进会”,梳理问题清单,明确整改时限;2.监督检查:县级纪委每季度开展“四风”问题专项督查,采用“四不两直”方式(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发现问题当场交办;3.长效教育:每月组织干部学习“四风”典型案例(如通报本地违规吃喝、数据造假案例),开展“作风建设大讨论”,强化纪律意识;4.结果运用:整改成效纳入乡镇年度绩效考核(占比20%),整改不力的乡镇,取消评优资格,相关责任人不得晋升;整改成效显著的,在全县推广经验。通过以上针对性查摆与整改,可有效破解基层“四风”隐形变异难题,推动基层干部转变作风,切实把精力投入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上,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与群众满意度。
本文标题:基层“四风”10种隐形变异表现查摆问题及整改措施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713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