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领导讲话 > 讲话提纲 > 在县农业银行2025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推进会暨扼制违规吃喝不良风气专题会议上的讲话
会议强调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坚决制止违规吃喝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在县农业银行2025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推进会暨扼制违规吃喝不良风气专题会议上的讲话范例,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7在县农业银行2025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推进会暨扼制违规吃喝不良风气专题会议上的讲话在县农业银行2025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推进会暨扼制违规吃喝不良风气专题会议上的讲话今天,我们召开这个专题会议,既是一次党风廉政建设的再动员,也是一场纠治四风问题的攻坚战。刚才,纪委办公室通报了今年以来全行查处的3起违规吃喝典型案例,有支行行长借调研之名接受客户宴请的,有信贷员在贷前调查阶段违规参与企业聚餐的,还有基层分理处负责人以职工福利为名组织超标准公务接待的......这些案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涉及的人员有刚入职两年的年轻员工,也有任职十年的老科长,既有业务骨干,也有管理干部。这让我想起上个月到基层调研时,一位老信贷员拉着我的手说:现在监管越来越严,可个别同志总觉得'吃点喝点是小事,又没贪没占',这种侥幸心理不除,迟早要栽跟头。同志们,违规吃喝绝不是舌尖上的小事,而是关系党风政风、关乎农行形象的大政治。今天,我想围绕为什么必须纠治、问题出在哪里、怎么彻底根治三个方面,和大家作一次深入交流。一、认清舌尖上的歪风,必须跳出小节无害的认知误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作风问题和腐败问题同根同源,风腐同查势在必行。违规吃喝作为四风问题的典型表现,表面看是吃吃喝喝,背后往往隐藏着利益输送、权力寻租的暗门。我们必须从政治高度认清其危害性,坚决破除三种错误认知。第一,所谓人情往来无大碍,本质是模糊公私界限的腐蚀剂。农行的信贷业务、客户维护不可避免需要与企业、农户打交道,但亲清界限必须划得清清楚楚。今年4月,某支行客户经理王某在办理某农业合作社贷款时,三次接受合作社负责人安排的农家菜宴请,席间对方半开玩笑说:王经理,我们合作社的贷款额度能不能再放宽点?下次我让家里养的山珍给你带点尝尝。王某当时觉得就是顿便饭,没拿人家东西,结果在后续核查中发现,该合作社的财务报表存在虚增收入问题,王某因未严格审核导致300万元贷款出现逾期风险。这警示我们:看似热情的宴请,实则是围猎干部的糖衣炮弹;所谓人情往来,不过是别有用心者编织的关系网。第二,所谓工作需要没办法,实质是纪律意识淡薄的遮羞布。有的同志把违规吃喝包装成业务接待市场拓展,甚至编造陪客户调研、谈项目的借口。今年6月,县行纪委在抽查某支行财务凭证时发现,该行二季度业务接待费比去年同期增长42%,明细里竟有某养殖大户晚宴(12人)某米业公司庆功宴(15人)等记录,但对应的业务合同和谈判纪要却漏洞百出。经核查,这些宴请实际是支行行长李某为3/7了维护客户关系,组织客户单位相关人员进行的私人聚餐,费用却通过变通报销入了公账。同志们,农行的每一分钱都是国家和客户的信任,把工作需要当成违规吃喝的挡箭牌,本质上是对纪律的漠视、对责任的亵渎。第三,所谓大家都这么做,折射的是集体失责的破窗效应。从近年系统内通报的案例看,违规吃喝很少是单枪匹马发生的,往往是一把手带头、班子成员附和、普通员工参与的集体行为。比如去年某县支行被查处的食堂违规接待问题,从行长到办公室主任,再到普通柜员,竟有17人参与其中--行长觉得上级来检查,总得让客人吃好点;办公室主任觉得领导都点了头,按标准备餐就行;普通员工觉得别人都去,我不去反而显得不合群。结果,原本小范围的聚餐演变成全行参与的违规事件,最终17人都受到了党纪处分。这告诉我们:作风建设最怕破窗效应,领导干部若不能刀刃向内,普通员工就会上行下效,最终让整个单位的风气乌烟瘴气。二、深挖舌尖上的病灶,必须找准风腐交织的症结所在为什么违规吃喝问题屡禁不止?表面看是个别干部纪律意识不强,深层原因还是思想防线松动了、制度执行走样了、监督问责宽松软了。结合近期巡察反馈和基层调研,我梳理出三个关键病灶。一是思想总开关拧得不紧,把酒桌文化当成了社交能力。现在的年轻干部大多是85后90后,成长在物质相对丰富的时代,对酒桌文化缺乏警惕。有的认为不会喝酒办不成事,为了和客户拉近距离,主动研究酒桌规矩;有的把陪领导喝酒当成表忠心的机会,甚至为了讨好领导,私下组织小圈子聚餐。今年新入职的客户经理小张在思想汇报中写道:第一次跟客户吃饭,对方举着酒杯说'不喝就是不给面子',我犹豫再三还是喝了,结果醉得第二天没法上班。现在想想,这哪是'面子'?分明是'里子'丢了原则。同志们,真正的社交能力是专业素养和诚信品格,不是酒量和陪吃陪喝,这种畸形的酒桌文化必须彻底摒弃。二是制度执行链落得不实,把红线底线当成了弹性标准。我们行里先后出台了《公务接待管理办法》《领导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规定》等12项制度,但执行中存在三个打折扣现象:一是在标准上打折扣,有的支行把人均150元的接待标准偷偷提到200元,理由是当地物价高;二是在范围上打折扣,把公务接待扩大到职工聚餐节日慰问,甚至用工会经费报销超标准餐费;三是在审批上打折扣,有的部门负责人怕得罪人,对下属提交的接待申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连谁审批、谁经办、谁签字的基本流程都省了。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如果制度成了稻草人,纪律就成了纸老虎。三是监督责任网织得不密,把抓早抓小当成了小题大做。从近年来查处的案件看,80%以上的违规吃喝问题都5/7存在长期隐蔽特征:有的选择在非工作时间偏远农家乐私人住宅进行;有的通过虚开发票拆分账单转嫁费用等方式掩盖;有的利用熟人社会关系,让知情者不愿说、监督者不敢管。去年,县行纪委收到2封关于某支行行长违规吃喝的匿名举报信,但由于线索模糊、取证困难,最终未能查实。这说明我们的监督方式还存在短板:一方面,对八小时外的监督覆盖不够,对干部的社交圈、生活圈了解不深;另一方面,群众参与的渠道不够畅通,很多员工担心举报后被打击报复,宁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三、根治舌尖上的顽疾,必须打好综合施治的组合拳纠治违规吃喝问题,既要当下改,更要长久立。我们要坚持思想教育+制度约束+监督问责三管齐下,坚决打赢这场作风保卫战。第一,以思想铸魂为根本,让不想吃成为自觉。思想松一寸,行动散一尺。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作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支部三会一课的必学内容,结合正在开展的党纪学习教育,组织全员签订《拒绝违规吃喝承诺书》,开展家属助廉活动--邀请干部配偶参加廉政座谈会,参观警示教育基地,让家属成为廉内助。特别要针对年轻干部,开展扣好第一粒扣子专题教育,用身边案例讲清一顿饭、一张卡如何演变成大贪腐。上个月,我们组织20名新入职员工到县廉政教育基地参观,其中一名大学生在留言本上写道:看到那些曾经的'业务能手'因违规吃喝沦为'阶下囚',我才明白,守住'舌尖上的清廉',就是守住职业生命的底线。这就是思想教育的力量。第二,以制度铁笼为抓手,让不能吃成为常态。制度执行要长牙带电。一要细化标准,针对公务接待、商务宴请、职工聚餐等不同场景,制定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比如公务接待必须三单合一(审批单、菜单、发票),商务宴请需提前报备客户身份、参与人数、预计费用,职工聚餐严禁使用公款、严禁超标准。二要公开透明,将公务接待费用在内部OA系统、营业网点公示栏双公示,接受全员监督;对超过标准的费用,实行谁审批、谁负责,谁经办、谁担责。三要科技赋能,依托农行纪检监察管理系统,对财务报销、公务消费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异常消费预警关联关系筛查等功能,精准发现隐形变异问题。第三,以监督利剑为保障,让不敢吃成为震慑。监督要全覆盖、无死角。一要强化日常监督,纪委办公室要联合人力资源部、合规管理部,每季度开展一次突击查,重点检查食堂账目、公务接待记录、营销费用明细;对支行一把手和分管领导,实行廉政档案动态管理,将违规吃喝问题作为考核、评先、晋升的一票否决指标。二要畅通群众监督,在行内网设立作风问题举报专栏,开通24小时举报热线,对实名举报的线索优先受理、快查快结,对查实的举报人给予适当奖励;对打击报复举报人的行为,从严从重处理。三要突出精准问责,对顶风违纪的首次违规者,一律在全7/7行通报批评、取消当年评优资格;对二次违规者,一律给予党纪轻处分;对屡教不改者,一律调整岗位、降职使用。今年,我们已经对2名因违规吃喝被查处的干部进行了岗位调整,释放了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同志们,违规吃喝问题看似小问题,却连着大政治;纠治四风顽疾看似软任务,却需硬功夫。作为农行的领导干部,我们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必须始终牢记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始终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我相信,只要我们上下一心、齐抓共管,就一定能打赢这场纠治违规吃喝的持久战,让农行的政治生态更加风清气正,让服务'三农'、乡村振兴的初心使命在清廉的土壤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谢谢大家!
本文标题:在县农业银行2025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推进会暨扼制违规吃喝不良风气专题会议上的讲话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713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