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方案策划 > 方案 > 【5篇】学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精选范文)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传承伟大抗战精神!下面是网友整理编辑的【5篇】学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精选范文)相关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喜欢就下载支持!
学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硝烟虽已散尽,但是那些陈列在纪念馆里的革命文物,不仅浸润着岁月的风霜、镌刻着历史的印记,更承载着饱满鲜活的精神力量。广大党员干部当用心聆听抗战文物诉说的峥嵘岁月,主动把忠诚刻进灵魂、把担当扛在肩头、把斗志融入血脉,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续写属于共产党人的奋斗荣光,真正让伟大抗战精神照亮新征程。一、一把手枪诉说“枪膛里的忠诚”,让赤诚初心照亮奋斗征程。在黑龙江哈尔滨的东北烈士纪念馆里,枪号为80292的手枪静静躺在展柜里面,这支锈迹斑斑的手枪,见证了抗联将领赵尚志的赫赫威名、也写满了浴血奋斗的忠勇往事。“争自由,誓抗战。效马援,裹尸还。看男儿拼斗疆场,军威赫显……”赵尚志以坚毅和勇毅始终冲锋在抗战一线,爬冰卧雪、风餐露宿,抗战期间正是用这把手枪指挥战斗,多次击退日军“围剿”,在一次突围中,他腿部中弹仍单膝跪地精准射击、掩护战友转移。如今烽火硝烟不在,但我们凝望这把手枪时,仿佛仍能看到赵尚志英勇冲锋的身影,依然能感受到子弹出膛时的温度。广大党员干部当用心聆听这把手枪诉说“枪膛里的忠诚”,从这把手枪读懂忠诚与无畏,做到在面对严峻考验和生死抉择时,当如赵尚志一样守护心中信仰、坚定如磐信念,主动以“小我”赴“大我”,把许党报国的壮志融入血脉基因,真正让忠诚成为穿透一切考验的精神底色,让赤诚初心照亮奋斗征程。二、一件大衫诉说“布衣里的担当”,让大爱胸怀照亮为民征程。走进东北烈士纪念馆,一件带着补丁的毛哔叽料大衫格外醒目,这是属于抗日英雄杨靖宇的物件,1929年北上开展地下工作的他,省吃俭用、接济同志,积极开展抗日宣传,用心发动群众,自己的日子虽然过得贫寒,但心中的热血不凉、壮志不负。为筹措路费,在寒冷的冬日里,他悄悄当掉了自己的御寒衣物和被褥,而他自己却裹着单薄的衣衫,在寒风中继续组织群众。这件大衫,诠释了他“与百姓同命运、共冷暖”的担当,也见证着他“持志前行、无惧风霜”的顽强意志。如今,我们已过上了幸福的日子,但为民奉献的初心不能褪色、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忘怀,广大党员干部当用心聆听这件大衫诉说“布衣里的担当”,要做到像杨靖宇关怀战士和百姓冷暖一样关心千家万户,主动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多问所思所想所忧、多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以实际行动诠释“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价值追求,真正用一生奋斗书写幸福答卷,让大爱胸怀照亮为民征程。三、一卷书画诉说“笔墨里的豪情”,让昂扬斗志照亮逐梦征程。在东北烈士纪念馆收藏着两本水彩画中等学校教材,封面上都盖有小小的红色名章“郑志民印”,这是冷云做小学教师时使用的教材,本该与诗书作伴、与童真作伴的她,眼见山河破碎、国破家亡,毅然选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东北抗日联军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的一员。1938年乌斯浑河畔,23岁的她与七位女战士挽臂投江,以血肉之躯、铮铮铁骨筑起了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如今,再看这一卷书画,画中是山河无恙、是岁月静好、是生机盎然,这是他们心中憧憬的未来。广大党员干部当用心聆听这卷书画诉说的“笔墨里的豪情”,在深情回望中铭刻来时路的艰辛与不易,既要分外珍惜如今的美好生活,也要燃起追梦的豪情、燃起担当使命的力量,在面对发展路上的“娄山关”和“腊子口”时,要如冷云等女战士那样勇敢冲锋、迎难而上,更要坚守目标久久为功,用奋斗托举梦想、勾勒未来,真正凝心聚力推进强国复兴伟业,让昂扬斗志照亮逐梦征程。学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岁月长河奔涌不息,却从未冲淡那些闪耀在烽火岁月里的巾帼光芒,她们是硝烟中绽放的铿锵玫瑰、是暗夜中的不灭星火,她们以柔弱的身躯扛起家国大义、也以赤诚信仰照亮奋斗前路。广大青年干部当用心重读巾帼英雄的故事,让穿越时空的血色芳华点燃青春担当,真正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把使命担当扛在肩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书写壮丽篇章。一、感悟“抛却红妆赴国殇”的忠勇力量,让血色芳华点燃使命担当。当山河破碎的悲鸣响彻华夏,总有一些身影毅然斩断儿女情长,将个人的命运融入民族存亡的洪流。当侵略者的铁蹄踏碎山河,赵一曼将对幼子的思念深埋心底,在东北雪原上和抗联战士一起与日寇殊死搏斗,面对严刑拷打,展现出“未惜头颅新故国”的豪迈和勇毅;成本华在日军刺刀前整理好凌乱的发丝,从容微笑的瞬间,定格成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忠勇是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照见的是信仰的高度、考验的是抉择的重量。广大青年干部当用心感悟忠勇力量,主动重温往事,学习巾帼英雄的气节,始终以“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执着,在惊涛骇浪中挺起许党报国的坚实脊梁,在利益考验面前守住“心中有党”的初心和底线,让每一次迎难而上的选择、奋勇前行的拼搏,都成为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誓言的生动实践。二、感悟“柔肩撑起万家安”的奉献力量,让大爱芳华点燃为民担当。战争的残酷不仅在于前线的厮杀,更在于后方无数百姓的颠沛流离。而正是那些看似柔弱的女性,却用自己的肩膀为同胞们筑起了一道道温暖而坚实的屏障,她们以细腻的柔情托举起生命的希望,用无声的坚守谱写着人间大爱的动人篇章。在炮火纷飞的后方,“子弟兵母亲”戎冠秀将八路军伤员藏到日军搜不到的石崖上,更是没日没夜照顾处于生死边缘的八路军战士;沂蒙红嫂明德英在日军搜捕时,解开衣襟用乳汁救活了奄奄一息的小战士,将母爱化为了守护子弟兵的生命源泉。她们用最质朴的行动,照亮了苦难中的希望、传递着人世间的爱与温暖。广大青年干部当用心感悟奉献力量,既要甘做俯身耕耘的孺子牛,主动了解和聆听群众的所思所想,也要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心坚守、无私奉献,让大爱芳华点燃为民担当,真正用实干和担当谱写“人民至上”的动人诗行。三、感悟“铁骨破冰战狂澜”的抗争力量,让铿锵芳华点燃奋进担当。当战火灼烧华夏大地,总有这样一群女性,她们以血肉为刃、以脊梁为盾,在抗争前沿奏响了震撼天地的英雄壮歌。我们深知,没有天生的战士,只有绝境中迸发的勇气;没有钢筋铁骨,只有信念铸就的顽强。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战士,在背水一战的绝境中,以纵身一跃的决绝,展现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沂蒙红嫂李桂芳带领32名妇女跳入冰冷河水,用身体架起了一座“火线桥”;王换于创办战时托儿所,先后抚养了86名革命后代,用生命守护红色血脉……抗争是永不言弃的精神力量,更有挺膺担当的壮志豪情。广大青年干部当用心感悟“铁骨破冰战狂澜”的抗争力量,让铿锵芳华点燃奋进担当,面对时代赋予的新任务、新挑战、新要求,当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胆魄、以“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性,在逆境中突破、在困境中坚守,将忠勇融入血脉、把奉献刻进年轮、让奋斗淬炼筋骨,真正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学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八十载春秋峥嵘,一曲曲壮歌未冷。八十年前,烽火燃遍华夏大地,一曲曲气势磅礴、雄浑壮阔的战歌在街头巷尾、前线后方传唱,如雷霆击空,鼓舞着千万人奔赴抗日战场。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广大党员干部当重温那一段用血火淬炼的铿锵旋律,从中感悟精神力量、汲取智慧力量、激发奋进力量,在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中破浪前行、勇毅担当。一、听其中的声声呐喊,赓续矢志不渝的坚定信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穿透80多年的历史风云,战歌余音依旧回荡在中国大地上,时刻激励着一代代党员干部坚定信仰,始终跟党走。1943年,19岁的曹火星目睹了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及所领导的军队挺身而出,为了人民的幸福、民族的命运,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他将自己对党和国家的赤诚忠心和对历史实践的亲身感受,化作无穷的力量,谱写出反映人民心声和时代真理的最强音。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广大党员干部要从中汲取精神养分,让“一心向党”的旋律入脑入心,主动接好历史的“接力棒”,担起强国复兴使命,将个人抱负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涵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报国情怀,在科技创新前沿勇攀高峰,在乡村振兴一线扎根奉献,在改革攻坚战场冲锋在前,以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铿锵誓言,奋力续写新征程上的伟大诗篇。二、听其中的轰轰咆哮,赓续顽强拼搏的奋进力量。“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1938年,军民们嘹亮的歌声回荡在巍峨的太行山上。当烽火燃遍太行山,每一块山石都化作杀敌的子弹,每一道山涧都回荡着不屈的咆哮,每一寸土地都浸透着英雄的热血,《在太行山上》这首经典歌曲,不仅是回荡在千山万壑间的战斗号角,更是铁血英雄们用生命谱写的奋进绝唱。今天,我们虽远离战火硝烟,但拼搏的精神不能丢,斗争的勇气不能少。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感悟旋律中的奋进力量,拿出“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英雄气概,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始终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意志,磨砺“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练就干事创业“硬本领”,勇蹚“深水区”、敢闯“无人区”,不断攻克前进道路上的“娄山关”“腊子口”,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不懈奋斗。三、听其中的切切呼唤,赓续亲如一家的鱼水深情。“人人那个都说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好风光……”从“战歌”到“颂歌”,这曲质朴动人的《沂蒙山小调》,是山东沂蒙人民与党、军队血肉相连的真实写照,也是党群鱼水情深的生动诠释。“最后的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的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他上战场。”在那烽火连天的岁月里,无数普通民众省吃俭用、倾其所有支援前线,用肩膀扛起了抗战胜利的希望,用小车推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今天,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更要铭记这份深情厚谊。广大党员干部要从中感悟亲如一家的鱼水深情,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心中装着人民、处处想着人民、奋斗为了人民,主动关注民生百态,时常走进群众“家门”、打开群众“心门”,将群众的“期盼清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幸福账单”,将好事、实事做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和平的阳光再次普照大地。今天,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就是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历经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战,终于打败日本侵略者,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穿过历史烟云,一个结论掷地有声、发人深省:和平来之不易,和平必须捍卫。这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赢得的和平。1931年9月18日,日本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全境,在世界东方形成第一个战争策源地。以九一八事变为起点,中国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37年,野心膨胀的日本法西斯,蓄意制造七七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七七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军民同仇敌慌、奋起抗击,先后进行了淞沪、平型关、忻口、徐州、武汉等战役,歼灭日军44万余人,在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粉碎了日本法西斯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野心。1938年五六月间,毛泽东同志总结全民族抗战开始以来十个月的经验,作了《论持久战》的长篇演讲。《论持久战》科学地预见到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明确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的,最后胜利属于中国。中国反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战争长达14年之
本文标题:【5篇】学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精选范文)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716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