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领导讲话 > 讲话提纲 > 新媒体·微发布·心沟通——国资委新媒体运营的实践与思考
国资委通过新媒体平台实现信息快速发布和有效沟通加强了与公众的互动交流提升了形象传播力和社会影响力。以下是阿拉网友分享的“新媒体·微发布·心沟通——国资委新媒体运营的实践与思考”,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有所用途!
1/6新媒体·微发布·心沟通——国资委新媒体运营的实践与思考新媒体·微发布·心沟通--国资委新媒体运营的实践与思考近年来,舆论生态发生了深刻变化,互联网已成为国企舆论引导的主阵地。中央高度重视国企形象公关和网上舆论引导。国务院国资委党委明确提出:要积极运用微博等新媒体工具,推进阳光央企建设。从20xx年起,在国务院办公厅、国家网信办的指导下,国资委新闻中心逐渐把舆论引导的重心转向新媒体,建立了一个由微博、微信、客户端构成的三位一体的新媒体平台,加大政务公开,主动回应关切,汇聚国资正能量,传递国企好声音。主要做法如下:一、准确定位,构建三剑合璧、四位一体的全媒体平台我们搞好顶层设计,全力构建网上国资宣传大格局。1.构建三大平台。编制了《国资新媒体平台建设可行性报告》,拟构建一个由微博、微信、客户端、手机报、网站组成的全媒体平台。20xx年6月,@国资小新试水新浪微博,陆续在腾讯等7大微博平台认证开通官方微博。20xx年7月,@国资小新官方微信认证开通。12月,@国资小新新闻客户端开通,实现了双微一端、三剑合璧。2.明确四大定位。将新媒体人格化,取名@国资小新,围绕网上新闻发言人、国企形象代言人、微公益发起人和财经观察员四位一体的身份认同,努力将其塑造成一个爱工作、爱公益、爱创新、有血有肉的小清新。3.突出五大功能。主要影响五大利益相关方:专家学者、党政干部、社会公众、媒体记者和企业职工。主要有五项功能:信息公开、在线互动、社会责任传播、网上突发事件引导和新媒体矩阵管理。二、整合资源,打造集群管理、集体发声的微门户模式我们整合国资国企资源,组建集群化的国资微门户。1.加强队伍建设,组建国资微矩阵。一是提升运营能力。20xx年12月起先后组织三次专题培训,113户中央企业、31个省国资委、154家地方重点国有企业的520多人参训。二是抓好协同工作。组建了一个500人的QQ群和200人的微信群,邀请中央企业、地方国资监管部门加入微矩阵。2.加强机制建设,构建大联动平台。一是建立管理制度,制订了《国资委官方微博运营管理办法》及流程,起草了《中央企业新媒体运营指导意见》,集群发展。二是建立央企新媒体联动机制,企业官方微博、微博达人相互关注、相互转发。三是建立政务微博日常沟通机制,和30多个部委、30余家中央主流媒体官方微博联动。四是组建微博名人数据库,团结一大批正能量的意见领袖。3.加强平台建设,上线微博发布厅。20xx年11月28日,国资微博发布厅正式上线,33户中央企业、6省国资委、183/6家中央企业媒体、200多家地方国有企业和@责任央企、@青春央企入驻,囊括了国资系统数百个微博账号,集体发声。三、信息公开,树立活力创新、勇担责任的国资新形象@国资小新新媒体平台坚持内容为王,开设了微发布、微典型、微回应、微访谈、微博炉等一批有特色的栏目,采用网友喜闻乐见的方式,主动设置议题并积极发声。1.聚人气,独家微发布,坚持原创为主,推进信息公开。@国资小新主动发布独家信息,原创率占%。北车青铜剑列车试跑等消息,被人民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转载报道260余篇;马航失联央企救援等原创信息,得到了中央主流媒体的广泛转发。2.鼓士气,塑造微典型,坚持以人为本,提升国企形象。直播中央企业先进精神报告会,集中传播了陈超英、孙波等中央企业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积极报道当代雷锋郭明义及其爱心团队的公益活动,共塑央企爱心形象;微博首发航空报国英雄罗阳殉职的消息,带来良好反响;连续讲述了中石油王彪等200多个最美一线工人故事。3.接地气,倡导微公益,坚持爱心为大,勇担社会责任。倡导并传播了神华爱心书屋、中国移动爱心行动等系列公益活动。雅安地震期间,组织国资微博矩阵主动发声,实时播报央企抗震救灾,其中震后48小时央企抗震救援记录、国企捐赠不完全名单等内容被大量转发、评论。4.扬正气,及时微回应,坚持事实为据,澄清不实传言。针对公众的误读和误解及时回应以正视听。一是敢于亮剑。十八届三中全会期间,网上连续出现国企改革方案即将宣布等3条传言,@国资小新迅速澄清不实传闻;二是善于发声。不少媒体炒作央企总部搬迁有助北京房价下降、雾霾减少的新闻,@国资小新通过粉丝团制作了央企去哪儿,市场说了算专题,通过数据和逻辑澄清公众误解;三是敢于辟谣。《21世纪经济报道》刊文称武钢内部传言外迁防城港,经核实该消息严重失实,@国资小新迅速发布武钢集团正式声明。该报随后更正致歉。四、品牌运营,建设用心沟通、用心服务的粉丝新平台两年多来,@国资小新和粉丝一起成长,和公众一起成长,和中国经济一起成长。20xx年度,国资小新先后获得新浪政务微博十佳应用奖、腾讯十大最受欢迎的中央系统微博、人民网十大部委政务微博、央视网最有影响力政务微博、全国最佳政务微信案例、搜狐最佳政务新媒体等荣誉。1.广交朋友,互动化成长、公益化成长。目前@国资小新微博、微信、客户端粉丝累计突破800万。800多万粉丝,就是800多万份信任,260万次私信、评论,就是260万次沟通。一是粉丝互动。开展了咱们说说知新话等5次有奖互动活动,开设微招聘、微服务等互动栏目。热心粉丝@果冻的光影专门设计了小新卡通形象,一群热心粉丝还发起成立了国资小新粉丝团。二是热心公益。探索开展滴水行动5/6等微公益活动。当代雷锋@鞍钢郭明义、微博名人@邓飞赞扬说:小新是个热衷微公益的好伙伴,让微公益的阳光播撒的更广。2.广搭平台,集群化运营、品牌化运营。一是搭建多个线下活动平台。指导组建了320多家不同所有制企业参加的中国企业微博联盟,主办了首届中国企业新媒体年会,联合132家企业发出北京倡议。连续组织了4期国资微沙龙,联办微博名人-央企发言人羽毛球赛。二是开展多项线上互动。主办新国企·中国梦网上影像大赛,征集了400多部微电影和3万多张摄影作品;组织微博名人和粉丝走进新国企,发起寻找最美一线工人、有奖征集春联,吸引大批粉丝参加;开展对话新国企网络访谈,参加部委开放日微访谈。五、主动转型,做好舆论引导、形象公关的大文章新媒体运营面临的新挑战。我们将从信息发布向信息服务转型,从微博问政向电子政务转型。1.线上传播和线下活动相结合,优化既有品牌,盘活存量。推动三大新媒体平台融合发展,将微博作为新闻发布厅,将微信作为会客厅,将客户端作为移动门户,综合运营,形成传播合力;开展微直播、微访谈,增信释疑。2.新兴技术和传统手段相结合,深化资源整合,把握变量。开通微视,打通微博、微信两大平台,建设三微发布厅;研究发布中国企业新媒体传播指数,持续举办中国企业新媒体年会和国资微沙龙,影响更多的人群。3.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相结合,强化模式创新,做大增量。整合现有资源,抓住受众的兴趣点,提升数据挖掘能力,联合企业开通微信服务号,实现更多沟通,提供更多服务;创新微公益模式,筹组国资小新微公益基金,探索持续开展微公益项目。面向未来,我们将在实践中创新,在发展中转型。希望在这里,了解国企发展;在这里,读懂国企改革;在这里,分享国企服务。一路走来,且行且努力。
本文标题:新媒体·微发布·心沟通——国资委新媒体运营的实践与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725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