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发言 > 心得体会 > 党员干部2025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精选5篇)
党员干部应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下面是网友整理分享的党员干部2025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精选5篇)相关资料,供大家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吧!
党员干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播出的特别节目《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以《濠江儿女丹心如炬血浓于水共御外辱》为题,报道了抗战时期澳门救亡团体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故事,令人热泪盈眶、百感交集。他们为支援祖国抗战冲破重重限制和阻碍,或慷慨解囊,或奔赴前线,或默默守护。这是濠江儿女写下的救国丹心,也是镌刻在民族记忆中的不朽回响。广大党员干部当用心致敬澳门抗日救亡团体,积极从中汲取精神力量,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修养,以实际行动续写新时代的绚丽篇章。一、精诚果敢的筹赈兵灾,书写矢志不渝的爱国之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地处南海之滨的澳门虽未直接遭受战火侵袭,但澳门同胞的心始终与祖国同频共振。当时澳葡政府严禁直接宣传抗日工作,但澳门各界变通应对,以救灾为名,行救亡之举。其中澳门镜湖医院、澳门商会、同善堂等社团共同成立了澳门早期最具影响力的救亡团体——阖澳华侨筹赈兵灾慈善会,召集澳门各界以多种形式筹款支援前线,几天时间里就在月薪只有几元的年代,筹集到了10万元。这沉甸甸的筹款包裹着澳门抗日救亡团体与澳葡政府斡旋的勇猛果敢和聪明才智,更包裹着他们矢志不渝的爱国之心。广大党员干部当从澳门抗日救亡团体的筹赈兵灾行动中读懂爱国情怀,并自觉对标看齐,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时刻听从党和人民的召唤,将个人的前途命运融入到党和国家的事业当中,以实际行动体现爱国之心。二、精诚坚韧的四界救灾,书写锐意进取的奋斗之心。“不怕牺牲,英勇斗争。”1938年10月日军继续向南扩大侵略,10月21日广州沦陷,华南局势空前严峻。为保家卫国,由澳门学术界、音乐界、体育界和戏剧界中数十个群众性社会团体共同组成的澳门四界救灾会,于当日正式成立回国服务团。1939年10月日军进攻观澜,为截断日军增援部队,回国服务团成员梁捷等队员主动承担起炸毁观澜附近木桥的任务,在与日军的激战中壮烈牺牲。截至1940年6月,四界救灾会回国服务团先后组成11个队,共160多人回到内地积极开展抗日救国工作。这些都是一批一批北上支援祖国抗战的澳门年轻人,他们舍身救国、坚韧不屈,在报纸里甚至有他们的遗书,但他们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奋斗之心。广大党员干部当从澳门四界救灾会回国服务团前仆后继支援抗战的年轻人身上体悟奋斗精神,主动传承红色基因,立足于当今两个大局,自觉积极进取,在无硝烟的战场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终身。三、精诚无私的社会赈济,书写拳拳为民的奉献之心。“心怀大爱,托举希望。”除了通过各种力所能及的方式支援祖国,抗战期间未受战火蹂躏的澳门还成为了周边地区难民的栖身之所。抗战前澳门的人口是15万人左右,到1941年底已经增至约45万人。澳门社会克服重重困难,开展着一场持续多年、规模空前的社会赈济运动,帮助同胞度过了最为艰难的时期。其中澳门中华教育会办了六个义学,都是不收费的,让大多数逃难到澳门的小孩还可以接受教育。澳门爱国人士对自己的国家、自己民族的未来,都尽心尽力、无私奉献。广大党员干部当从澳门社会赈济运动中感悟奉献品格,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心有大爱,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奉献,做到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学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抗战烽烟里,诗歌如号角,以最凝练、最炽热、最铿锵的形式,发出民族不屈怒吼、点燃全国抗战烽火、记录历史悲壮史诗。让我们从这些不朽诗歌中传承抗战信仰、体察军民情谊、汲取奋进力量,赓续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的赶考之路上书写新的篇章。一、从诗行中传承“许党报国”的信仰。“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吉鸿昌将军在生命尽头,以枝为笔、以地为纸写下的《就义诗》,他用生命诠释了对党忠诚的深刻内涵;陈毅元帅在《梅岭三章》中写到“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告诉我们即使身处绝境也要挺起民族脊梁;诗人田间在《假使我们不去打仗》中写到“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看,这是奴隶’”,用振聋发聩的文字表达了誓死不做亡国奴的血性。年轻干部当从中感悟民族之魂、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把“两个维护”“两个确立”融入精神血脉,面对“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像抗战时期的共产党人那样,旗帜鲜明、步伐坚定、无所畏惧,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确保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从诗情体察“军民鱼水”的情谊。文艺小战士刘鹏所创作的《白菜谣》传遍新四军,其中唱道:“当兵要当新四军,吃菜要吃白菜心……军民本是一家人,军爱民来民拥军”,用最朴素的言语道出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道理;“雁翎队,是子弟兵,白洋淀百姓最欢迎。群众是水他是鱼,鱼水相连骨肉情”,这首《白洋淀雁翎队歌谣》》生动诠释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真谛。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也是年轻干部的立身之本。年轻干部要在传唱中明白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的理念。我们广大年轻干部要深深扎根群众,要像抗战时期的共产党人那样,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拜人民为师、学群众语言、长基层经验,避免“纸上谈兵”。工作中做到在基层,一身土,两脚泥,和群众说在一起,干在一起,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换取民心,真正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三、从诗志中汲取“向死而生”的力量。“卫我河山,浴血红颜,百炼成钢。”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告别家人和年幼的孩子,远赴东北走上抗日斗争的前线,带领抗日游击队辗转于白山黑水之间,写下这首诗《沁园春·卫我河山》;“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这是朱德总司令赋诗在悼念青年将领左权面对清剿,独自断后,以身殉国。中国共产党正是凭借向死而生”的精神在敌人的封锁中生生不息,经过28年不屈不挠的奋斗,赢得革命的胜利。新时代赋予年轻干部新的使命,也呼唤过硬的本领。年轻干部要像革命时期那样,一步接着一步、一锤接着一锤,发扬“挤”和“钻”的精神。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思想教育的课堂里、基层治理的现场中,练就“几把刷子”,主动到改革发展一线、艰苦复杂环境、关键吃劲岗位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在攻坚克难中打开新局面,让实干成为青春最亮丽的底色。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题党课讲稿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题党课,旨在通过回顾那段血与火的历史,缅怀先烈、铭记初心,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推动在新时代全面振兴新突破中展现更大担当作为。8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民族解放战争中,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同仇敌惊、英勇抗争,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一、铭记历史:抗战的光辉历程与英雄壮举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作为东北抗联的重要活动区域,在抗日战争中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我们要深入挖掘抗战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让历史告诉未来。(一)日寇铁蹄下的苦难岁月。地处辽东要冲,煤铁资源丰富,自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侵略者便觊觎这片土地。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全境沦陷,日本军国主义在这里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他们疯狂掠夺煤铁资源,1927年4500多名煤铁工人不堪忍受压榨,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八二三”大罢工,充分展现了人民的抗争精神。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煤矿被掠夺煤炭超过1000万吨,无数矿工在恶劣的条件下劳作,许多人失去了生命。日本侵略者还推行“三光政策”,对城乡进行残酷扫荡。1932年,日军在湖地区制造了多起惨案,杀害无辜百姓数百人。他们设立“矫正院”思想矫正局对所谓“思想犯”“经济犯”进行严刑拷打和残酷折磨,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二)军民的英勇抗争。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人民没有屈服,纷纷拿起武器,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邓铁梅、苗可秀、黄拱宸等抗日英雄在大地上竖起了抗日大旗,领导东北民众自卫军、中国少年铁血军等抗日武装,与日寇展开了殊死搏斗。1931年10月,邓铁梅在凤城顾家堡子成立东北民众自卫军,提出“武装抗日,保卫家乡”的口号。12月26日夜,自卫军兵分四路夜袭凤凰城,击毙日军10余名,缴获步枪300余支,捣毁了日伪行政机关,解救出监狱中的抗日人士50余人。此次战斗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辽东人民的抗日斗志,自卫军队伍迅速壮大到1.5万余人。杨靖宇率领的东北抗联第一路军在地区多次与日伪军激战。1936年,抗联一军一师在满族自治县草河口山区的汤池沟召开师以上干部会议,随后进行西征,虽遇阻但仍在、辽阳交界处与日军展开激烈战斗,击毙日军今田大尉以下官兵70余人。1937年,杨靖宇率部在县碱厂沟与日军牛岛部队交战,击毙牛岛队长以下官兵50余人,有力地钳制了日本侵略军。铁路沿线的抗日山林队也积极开展游击战。钟子臣领导的抗日便衣队在1931年12月8日突袭牛心台火车站和警察派出所,焚毁设施,击毙日伪人员9人,缴获机枪1挺、步枪3支。此后,他们又在偏岭伏击日军,毙伤18人,队伍发展到1500余人,成为地区重要的抗日力量。(三)抗联精神在的生动体现。在长期的抗战中,军民形成了以“坚定信念、忠贞报国、艰苦奋斗、勇赴国难”为核心的抗联精神。这种精神体现在邓铁梅“五尺身躯何足惜,四省失地几时收”的铮铮誓言中,体现在苗可秀“正义千秋”的从容就义中,体现在杨靖宇“头颅不惜抛掉,鲜血可以喷洒”的壮烈牺牲中。抗联将士们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斗争,他们缺衣少食、武器简陋,但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斗志。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珍藏的抗联文物,如杨靖宇使用过的手枪、邓铁梅的印章等,见证了那段悲壮的历史。这些文物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抗联精神的象征,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二、以抗联精神为指引,凝聚奋进力量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新时代,我们要大力弘扬抗联精神,让其在大地绽放新的光芒。(一)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抗联将士们之所以能够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抗战,正是因为他们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对祖国的无限忠诚。新时代弘扬抗联精神,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将其作为推动振兴发展的行动指南。要通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党日活动等,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必然性,进一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二)弘扬爱国主义,激发家国情怀。爱国主义是抗联精神的核心。在抗战时期,人民为了保卫祖国、捍卫民族尊严,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新时代弘扬抗联精神,就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家国情怀。我们要充分利用丰富的红色资源,如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邓铁梅纪念馆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自2007年建成以来,已接待各界观众超过600万人次,成为全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们要组织党员干部、青少年学生等参观学习,让他们亲身感受抗联将士的英勇事迹,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同时,要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通过开展主题班会、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活动,培养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把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志,立足本职岗位,为振兴发展贡献
本文标题:党员干部2025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精选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732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