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发言 > 心得体会 > 党员干部学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2025(5篇)
通过学习抗战历史,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如何将这份精神传承下去?下面是网友整理编辑的党员干部学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2025(5篇)相关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喜欢就下载支持!
党员干部学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八十载岁月奔涌,冲不淡那段烽火连天的集体记忆。回望峥嵘往昔,无数革命先辈以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与人民命运与共的深厚情怀,在艰苦卓绝中浴血奋战,用生命和热血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更应从那激昂的号角声中汲取力量,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以矢志不渝的奋斗姿态,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一、听战斗号角中的忠诚回响,做“矢志不渝跟党走”的举旗者。淞沪会战硝烟蔽日之时,“死守四行仓库”的悲壮命令如号角撕裂长空。八百壮士孤悬危楼,面对敌军重围,以残躯誓守每一寸国土。谢晋元将军那句“这是我们最后的阵地,是我们的坟墓”的誓言,至今仍如金石坠地,铮铮有声。同样撼人心魄的声响,回荡在狼牙山巅——当弹药耗尽,五位八路军战士向着深谷纵身一跃,用生命换来一条掩护战友和群众成功转移的“生路”。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当以先烈精神为灯塔,照亮信仰之路。把对党绝对忠诚融入血脉、铸入灵魂,常怀“一片丹心图报国”之志,常行“俯首甘为孺子牛”之事。在平凡岗位上恪尽职守,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挺身而出,以实干诠释忠诚,用担当书写热爱,真正做到用一生去践行入党时的铿锵誓言。二、听生产号角中的团结回响,做“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勤务员。抗战史诗不仅有铁血悲歌,更有军民同心奏响的生产号角。在陕北贫瘠的黄土高原,王震将军一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点燃三五九旅拓荒的激情。昔日荒芜的南泥湾,在锄头与汗水下蜕变为“陕北好江南”,飘扬的垦荒歌声成为那个时代最动人的号角。更令人动容的号角响彻西南险峰——为打通抗战命脉“滇缅公路”,二十万各族儿女在深山绝壁间以简陋工具开凿生命通道。悬崖上凝结的号子声与血肉,书写着“血肉筑成抗战路”的不朽传奇。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必须赓续这份鱼水情深,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勤务员。三、听胜利号角中的信念回响,做“笃志初心谋复兴”的追梦人。抗战胜利的辉煌,由无数艰辛步履走出。从东北抗联十四年浴血苦斗,到入缅远征军异域埋骨他乡;从敌后根据地军民昼伏夜出的游击战争,到正面战场气壮山河的殊死搏杀——胜利之路每一步都浸透鲜血与牺牲。正是这般百折不挠的坚韧、向死而生的勇毅,最终汇聚成胜利的雄浑号角。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当代青年尤其需要传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们百折不挠、坚韧不拔必胜信念和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改革深水区勇闯新路,在发展最前沿奋楫争先,让青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绽放绚丽之花。学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多年前,胶东半岛的崇山峻岭间,隐藏着一座守护抗战火种的“生命方舟”——西海地下医院。在抗战时期,它以“深挖地洞,藏治伤员”的顽强斗争形式,成功救治了近2000名战士,使他们重返抗日战场,诠释了中华儿女在危难之际的坚韧与担当。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当从中汲取奋进力量,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继续书写奋斗华章。一、铸牢忠诚之魂,践行“一心向党”的如磐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党忠诚,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有条件的而是无条件的。”当敌人的铁蹄踏破山河,西海地下医院的医护人员怀着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在阴暗潮湿的地洞中日夜救护伤员;面对敌人突袭扫荡,村干部孙凤祥毅然挺身而出与敌人周旋,用生命架起掩护伤员的最后一道防线,哪怕是在敌人刺刀与子弹的威胁下,也绝不透露地下医院的任何秘密,他们用行动昭示了对党忠诚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危急关头的奋勇向前,是绝境之中的恪守不渝。对新时代党员干部而言,这份忠诚要体现在“知责于心,担责于身”的清醒中,在理论学习中筑牢信仰根基,在政治历练中坚定政治立场,面对风浪立场坚定,面对邪气坚决斗争,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像地下医院医护人员守护伤员那样守护群众利益,将党的政策转化为切实可感的民生成果。二、勇挑千钧重担,彰显“党员先上”的先锋本色。一个党员就是群众中的一面旗帜,“我是党员我先上”已经成为西海地下医院全体党员的行动共识。抢挖地洞,党员毫不犹豫地带头钻进最危险的位置,布满血泡的双手、磨得破损的衣物是他们无私奉献的见证;药品匮乏,党员毅然决然地把救命药优先让给重伤员,而自己只用盐水处理伤口,青年党员宋建国和张振亚还常化装成商人冒着风险到敌占区购买药品。他们用“向我看齐”的担当,让“党员先上”成为烽火中最铿锵的誓言,彰显了共产党人危急关头豁得出、顶得上的先锋本色。广大党员干部当传承这般英雄气概,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主动“亮身份、挑重担”。面对抢险救灾的急难任务,冲锋在前,敢于蹚积水、查隐患;面对改革发展的“硬骨头”,迎难而上,敢闯敢试,破难题、开新局;在日常工作中更要以“先行一步”的自觉,主动接“烫手山芋”,大胆探索未知领域,让“党员先上”成为奋进新时代最鲜明的标识。三、恪守为民之本,续写“枝叶关情”的初心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西海地下医院近两年的艰苦岁月中,涌动着最质朴也最热烈的为民温度。为了掩护身份,地下医院的工作人员与医护人员便住在群众家中,帮助群众看护孩子、抢种抢收,得知群众粮食短缺,他们就把自己的口粮省下来救济贫苦,与百姓结下鱼水深情。他们视伤员如亲人、待群众如家人,以实际行动诠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让拳拳初心在战火中生生不息。今天的党员干部更应延续这份血脉深处的为民情怀,将这份“枝叶关情”融入日常、做在经常,把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来办,以群众的期盼作为标准,以民生的诉求作为镜子,在乡村振兴、社区服务的一线,做群众信赖的贴心人和实干家,以点滴行动汇聚温暖力量,让共产党人的为民初心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浴血奋战,于历史长河中写就了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篇章。“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广大党员干部当用心窿续伟大抗战精神,主动走进抗战博物馆、了解红色地名中的抗战记忆、重温抗战英雄的奋斗故事,真正将其转化为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力量,永远以必胜之心走稳新的赶考路,奏响更加壮丽的时代凯歌。廖续铁骨铮铮的红色血脉,走稳许党报国的奋斗路。在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挺身而出,吹响了抵御外侮、守卫河山的冲锋号。在血雨腥风、生死考验里,华夏儿女展现了无与伦比的坚韧与顽强,杨靖宇将军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孤身一人与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赵一曼面对严刑拷打死守组织秘密,在赴刑场途中给儿子留下绝笔信,她说“在你长大成人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面对步步紧逼的敌人,狼牙山五壮士义无反顾地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抗战故事句句催人泪下、红色书信字字泣血。广大党员干部当赛续铁骨铮铮的红色血脉,始终涵养顽强搏击的精神、宁死不屈的气节,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永远挺直腰杆、永远坚定信仰、永远以“小我”赴“大我”,走稳许党报国的奋斗路。窿续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走稳矢志为民的担当路。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族共同奋斗的结果,一路风雨、艰难前行,清晰的历史印记见证了华夏儿女团结一心的力量、镌刻了仁人志士共赴国难的奋斗与顽强。无论是正面战场的浴血奋战,还是工人加紧生产武器弹药、农民踊跃缴纳公粮支援前线、文艺人士用作品唤醒民众抗战豪情、海外侨胞积极捐款捐物……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斗争里,留下了“沂蒙红嫂”“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开垦南泥湾”等动人故事,承载了“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力量。广大党员干部当窿续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始终牢记为民初心、责任使命,永远以务实敢为之姿、无私奉献之境面对广大群众,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始终追寻“人民”航标砥砺前行,以躬身入局的担当为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真正凝聚干群一心的磅礴合力,走稳矢志为民的担当路,从而一起克服困难、战胜考验,携手并肩共赴向往的生活。赛续拼搏奋进的非凡意志,走稳乘风破浪的逐梦路。伟大抗战精神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而生,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也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时代向前,面对各种机遇和挑战,一代代奋斗者主动接力开启了一场场追梦长跑,从脱贫攻坚战里无数青年干部的坚守和付出,到阻击新冠疫情时医护人员的逆风出征,从投身科研领域用“十年磨一剑”的专注书写亮眼成绩单的科研工作者,到站上体育赛场以“为国争光”的信念创造奇迹的运动员,时时、处处、事事,我们都能看到伟大抗战精神的传承和弘扬,看到顽强拼搏、攻坚克难的奋斗身影。广大党员干部当康续拼搏奋进的非凡意志,永远铭记这段历史,更要擎举精神火炬,拿出“敢为天下先”的魄力和斗志,走稳乘风破浪的逐梦路,从而以“一颗红心永向党”的使命担当承先辈遗志、创吾辈精彩未来。学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眸烽火岁月,当民族危亡的号角吹响,无数青年做出了震撼时代、直击人心的抉择,有人放下课本扛起枪、有人告别家乡赴战场、有人以笔为刃呐喊……这些抉择不是孤例,而是一个民族在危难时刻的青春共鸣。今天,让我们一起回望那段岁月,读懂抗战青年的抉择,用心触摸精神的脉动,为奋勇前行汲取力量,让伟大抗战精神薪火相传、照耀新时代赶考路。一、从课堂到战场的跨越,读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爱国是人世间最深邃、最持久的情感。1935年12月9日,北平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热血青年振臂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立即停止内战!”“打倒汉奸卖国贼!”抗日救亡怒潮席卷了当时的北平城,也点燃了全民族抗战的激情。参与游行的青年,有人秘密奔赴延安,有人脱下长衫换上军装,有人走向平型关、台儿庄等烽火战场奋勇杀敌……这种从课堂到战场的跨越,展现了“把小我融入大我”的人生抉择,也诠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千钧分量。当代青年干部虽不用直面枪林弹雨,但爱国的考题从未缺席,忠诚的卷面仍要坚定执笔,只有胸怀许党报国之志,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在平凡岗位无悔坚守、在风雨考验中奋勇搏击,才能让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始终做到用心用情用力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二、从小家到大家的抉择,读懂“舍生取义、挺膺担当”的英雄志气。家国一体,没有国哪有万家灯火。赵一曼在留给儿子的遗书里写道:“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写信时的她身陷囹圄,明知即将赴死,也用热血践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节。烽火岁月里,无数华夏青年在信中写下“勿念”,转身冲入敌阵,千千万万个“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奋斗故事,藏着“舍小家为大家”的抉择,也彰显着舍生取义、挺膺担当的勇气和胸怀。广大青年干部在面对公与私、得与失的考验时,当从这些抉择中汲取力量,主动放下城市的舒适选择扎根乡村、主动离开空调房的安逸选择汗洒沃野,选择奔赴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以明知前路艰险、仍旧一往无前的坚定诠释“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追求,展现英雄志气。三、从迷茫到坚定的觉醒,读懂“守望相助、矢志复兴”的团结奋斗。抗战初期,不少青年曾有过迷茫:国家积弱,能打赢吗?面对敌人的钢枪大炮,我们能胜利吗?当平型关大捷以铁血铸就荣光,当听到《黄河大合唱》的怒吼,当目睹军民共挖地道、同御外侮的场景,便坚定了“团结起来,就是力量”的信念。从东北抗联的“八女投江”到狼牙山五壮士的纵身一跃,从华侨青年回国参战到知识分子用笔唤醒民众,从工农群众用双手支援前线到妇女儿童争站哨岗,不
本文标题:党员干部学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2025(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732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