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乡镇普通党员作风建设学习教育专项整治聚焦问题清单,明确整改措施;领导干部同步深化学习教育,着力解决存在问题。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4篇】2025年乡镇普通党员作风建设学习教育专项整治查摆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领导干部学习教育问题查范例,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局作风建设学习教育专项整治查摆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2、乡镇普通党员学习教育查摆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3、领导干部学习教育问题查摆情况报告4、(思想认识、工作作风、责任落实、廉洁自律)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学习教育查摆问题清单和整改措施局作风建设学习教育专项整治查摆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根据县委关于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的安排部署,我局对照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紧密结合岗位职责、县域教育发展实际及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具体表现,从思想认识、工作作风、责任落实、廉洁自律等方面进行了深刻查摆,并逐项明确了整改措施,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政治建设方面。一是理论武装不够实,学用转化存在“断崖式落差”。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学习停留在“打卡式”完成任务的层面,未形成系统化、模块化的知识体系。例如,部分领导班子成员虽然能参加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但仅完成规定书目阅读,未结合教育领域实际开展专题研讨;在处理某校违规发放津补贴问题时,因对《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实施细则理解不透,导致定性量纪出现偏差。深层次原因在于将理论学习视为“软任务”,缺乏“理论指导实践”的自觉意识。学习内容碎片化、方式单一化,未建立“政策学习—案例剖析—实践验证”的闭环机制,导致在应对复杂问题时出现“理论储备不足、政策运用生硬”的窘境。二是政治站位不够高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构建滞后。对中央“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要求理解不深刻,存在“运动式整改”倾向。例如,去年开展教育系统“四风”整治专项行动后,未及时将“教师有偿补课”“学校食堂微腐败”等问题纳入常态化监管,导致去年群众相关投诉量反弹18.7%。根源在于方面,未从巩固党的执政根基高度认识作风建设,存在“过关思想”。对县域教育系统作风问题的周期性、反复性缺乏科学预判,制度建设未能做到“治已病”与“防未病”并重。(二)履职担当方面。一是调查研究存在“三多三少”现象。“规定路线调研多、随机暗访调研少,听汇报材料多、蹲点解剖麻雀少,发现问题多、跟踪解决少”。例如,去年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专题调研时,提前一周通知被调研学校准备汇报材料,导致看到的均为“盆景式”成果;针对发现的“乡村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仅形成报告未推动落实,半年后该问题仍被省委巡视组点名。二是重大项目推进呈现“抛物线式衰减”。在“城区学位扩容工程”实施中,前期立项审批阶段平均每周召开3次推进会,但进入施工阶段后协调频次降至每月1次,导致规划中的智能化教学设备因部门衔接不畅未能同步安装,工程验收时被迫返工,直接经济损失达120万元。暴露出方面,缺乏“全周期管理”意识,重“开头红”轻“后半程”,督办考核“重痕迹轻实绩”。三是跨部门协作存在“三不管地带”。在教育系统与市场监管、文旅部门联合开展的“校外培训机构整治”行动中,因职责边界不清、信息共享机制缺失,出现“违规机构查处—复开一再查处”的恶性循环。去年第三季度联合执法数据表明方面,37%的违规机构利用部门监管缝隙“换马甲”经营,群众满意度测评下降9个百分点。(三)严守纪律规矩方面。一是重点领域监督存在“探照灯效应”。对学校基建、教材采购等高风险领域,监督手段停留在“听汇报、看台账”层面。去年某中学图书采购腐败案显示方面,虽然表面程序合规,但供应商通过“拆标分包”“技术参数定向设定”等隐蔽手段操纵招投标,而现有监督机制未能穿透“合法外衣”发现实质问题。二是执行八项规定存在“柔性变通”。在公务接待中,虽未突破人均餐费标准,但通过“拆分发票”“化整为零”等方式规避监管。例如,去年5月接待省教育厅调研组时,将原本2天的接待任务拆分为4次报销,实际支出超预算22%。此类行为折射出方面,纪律意识存在“破窗效应”,将“不越红线”异化为“擦边试探”。(四)制度建设方面。一是制度更新滞后于改革实践。现行《县域中小学财务管理办法》仍沿用2019年版,未纳入“课后服务收费”“智慧校园建设专项资金”等新事项监管条款。去年审计发现方面,3所学校将课后服务费违规用于发放教职工福利,涉及金额46万元,暴露制度漏洞。二是问责机制存在“稻草人化”倾向。去年教育系统共查处作风问题27起,但仅对直接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未追究分管领导“一岗双责”。例如,某中心小学违规组织月考事件中,仅对教务主任诫勉谈话,校长仍获评年度优秀共产党员,导致“宽松软”问题传导至基层。二、整改措施(一)深化理论武装,构建知行合一新格局。一是实施“三维赋能”学习提升工程。理论维度方面,建立“1+N”学习体系(1个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核心模块+N个教育领域实践案例),每季度举办“作风建设与教育治理”主题沙龙,邀请纪检监察、审计专家现场解剖典型案例。实践维度方面,在“县管校聘”改革、教育数字化升级等重大任务中设置“学用转化观测点”,要求班子成员每月提交1份《理论应用效能分析报告》。考核维度方面,推行“721”考核模型(70%实践成效+20%理论测试+10%群众评议),将学习成果与干部选拔任用硬挂钩。二是打造“沉浸式”警示教育矩阵。在县委党校设立“作风建设VR体验馆”,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还原“违规接受宴请”“插手工程项目”等场景,让干部身临其境感受破纪破法后果;建立“廉洁从教承诺云平台”,全县3700名教师在线签订电子承诺书,系统自动关联信用档案。(二)锤炼过硬作风,打造担当作为新标杆。一是推行“三不三直”调研革命。不打招呼方面,班子成员每年开展随机暗访调研不少于20次,通过“教育民情直通车”小程序实时上传问题线索。不设路线方面,在乡村学校设立50个“作风观测哨”,由家长代表、退休教师担任“特约监督员”,每月直报问题。不留情面方面,建立调研问题“红黄蓝”三色督办机制,对“教师编制配置不均”等黄色问题限期3个月整改,对“营养餐资金挪用”等红色问题启动专项巡察。二是构建重大项目“双闭环”管理体系。实施闭环方面,在“农村薄弱校改造”项目中推行“五图两表”(鱼骨图找问题、甘特图控进度、因果图析根源、雷达图评成效、思维导图理逻辑;风险防控表、责任追溯表),实现全流程可视化管控。监督闭环方面,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飞行检查”,对滞后项目挂“蜗牛警示牌”,2025年计划对3个进度不达标项目负责人启动问责。(三)严明纪律规矩,织密风险防控新网络。一是实施“数据铁笼”2.0工程。升级教育系统廉政风险防控平台,打通财政、审计、市场监管等部门数据壁垒,对“校服采购”“教辅材料订购”等高风险交易实施智能监控方面,。智能预警方面,设定“同一供应商半年内中标超3次”“合同价超预算10%”等32个风险模型,系统自动触发预警。区块链存证方面,将招标文件、评标记录等关键信息上链存证,确保过程可追溯、不可篡改。二是开展“清风校园”三年行动。明察暗访方面,组建由“两代表一委员”、家长代表构成的20支“啄木鸟”小分队,对教师节收礼、教辅资料乱收费等问题开展“点穴式”检查。文化浸润方面,在全县中小学开设“廉洁微课堂”,组织编写《中小学生廉洁教育读本》,举办“童画清廉”主题创作大赛,营造崇廉尚洁氛围。(四)健全长效机制,构建标本兼治新体系。一是建立制度“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前瞻设计方面,成立教育系统制度审查委员会,每季度研判政策变化,2025年重点修订《教育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学校小微权力清单》。动态调整方面,设置“制度效能指数”,对执行满2年的制度开展“回头看”,满意度低于80%的立即启动修订程序。二是完善“四责协同”问责体系。明责方面,制定《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三张清单”(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将作风问题整改纳入领导班子考核“一票否决”项。督责方面,建立“纪委书记+组织部长”双约谈机制,对连续两年测评排名后三位的学校党政负责人进行联合约谈。考责方面,实施“作风保证金”制度,班子成员按年薪5%缴纳作风绩效抵押金,年度考核达标后返还并奖励。乡镇普通党员学习教育查摆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按照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活动要求,我结合自身思想和工作实际,深入查摆存在的问题,剖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一、查摆问题清单(一)思想认识不到位。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学习不够深入,存在“重业务、轻学习”的思想,认为自己是普通党员,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即可,对作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中存在应付心理,满足于“学过了”“知道了”,没有真正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内涵和要求理解不够全面,仅停留在表面认识上,未能深刻领会其对基层党员的指导意义。例如,在参与村务决策时,有时会忽略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角度去审视和规范自己的言行。(二)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在参与村级事务时,有时存在敷衍了事的情况,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虽然能够及时上报,但跟踪落实不够到位,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例如,村民反映村道修缮问题后,我只是简单记录并上报,后续未持续关注修缮进度,导致问题长时间未解决。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习惯于按部就班,对一些复杂问题存在畏难情绪。在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时,面对资金短缺、技术不足等困难,未能积极寻找解决办法,而是等待上级指示。(三)调查研究不够深入。在参与村务工作中,有时为了完成任务,调研流于形式,未能真正深入群众了解实际情况。与群众交流时,更多是听汇报、看材料,未能真正走进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导致对群众的实际需求掌握不够全面。例如,在调研村民对农业技术培训的需求时,仅凭以往经验设计问卷,未深入走访,导致培训内容与村民实际需求脱节。调研过程中缺乏耐心和细致,有时为了节省时间,对一些重要问题只是简单询问,没有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原因和解决办法。例如,在了解村民对村卫生室的意见时,只是简单记录了几句抱怨,没有进一步询问具体是哪些方面不满意,以及如何改进。(四)廉洁自律意识不强。在一些细节问题上,存在放松警惕的情况。比如,参加村级活动时,偶尔接受村民提供的烟酒;在公务接待中,有时未能严格遵守“四菜一汤”标准,存在超规格接待的情况。例如,在一次村企合作洽谈活动中,为了表示热情,我同意了超标准安排菜品的建议。对“四风”问题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存在“老好人”思想,对一些违规行为未能及时制止,甚至有时自己也参与其中。例如,看到个别村干部在报销费用时存在不合理现象,我选择沉默,没有及时向上级反映。(五)形式主义问题依然存在。在参与村务公开工作中,有时为了应付检查,存在“走过场”的现象,比如填写报表时,为了图省事,直接照搬往年数据,未能真实反映实际情况。例如,在填写村集体经济收入报表时,未仔细核对实际收入,直接按照往年的增长趋势填写,导致数据不准确。在组织村民会议时,有时为了赶时间,会议内容讲得过于简单,未能充分听取群众意见。例如,在讨论村文化广场建设方案时,由于时间紧张,我没有充分听取村民对广场功能布局的意见,导致方案确定后部分村民不满意。二、原因剖析(一)思想认识不够。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重要性和严肃性认识不足,未能从政治高度看待作风建设问题,导致思想上存在松懈,行动上不够自觉。缺乏对党的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和深入思考,未能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思想觉悟和政治站位有待提高。(二)党性修养不足。平时对党性修养的锤炼不够,未能严格要求自己,党性意识有所淡化,导致在一些问题上放松了对自己的标准。忽视了党性修养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为党性修养是领导干部的事情,与普通党员关系不大,没有将党性修养贯穿于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三)责任意识不强。对党员的责任和使命认识不足,缺乏担当精神,遇到问题时习惯性推诿,未能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工作中没有树立正确政绩观,过于注重个人成绩,忽视了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才是党员的职责所在。(四)纪律意识淡薄。对纪律规矩的敬畏心不足,存在“老好人”思想,对一些违规行为未能及时制止,甚至有时自己也参与其中。缺乏对纪律规矩的深入学习和理解,未能将纪律规矩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有待加强。三、整改措施(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每周安排不少于3小时的时间,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本文标题:【4篇】2025年乡镇普通党员作风建设学习教育专项整治查摆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领导干部学习教育问题查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737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