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工作总结 > 关于进一步加强测绘地理信息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加强测绘地理信息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需完善培训体系,提高待遇,优化评价机制,促进交流与合作。公文包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测绘地理信息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喜欢。
1/14关于进一步加强测绘地理信息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关于进一步加强测绘地理信息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根据局20xx年调研计划,局人事司会同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就进一步加强测绘地理信息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采取召开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一是先后赴江苏、湖北、陕西3地测绘地理信息局进行了实地调研,分别召开了两个层次的座谈会,分别为:被调研省局有关处室负责人、技能人才较多的所属事业单位领导、所在省部分行业单位代表参加的座谈会,被调研省局技能人才较多的所属事业单位人事部门负责人、生产一线中队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二是组织开展了全国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竞赛全国决赛选手、省级选拔赛优胜选手、各行业单位优秀技能人才及技能骨干共120人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附后)。通过调研,深入了解了测绘地理信息技能人才队伍现状,广泛听取了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建议,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调研主要了解测绘地理信息生产单位人才队伍结构要求、技能人才队伍现状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主要举措等方面的情况,即通过调研,摸清测绘地理信息技能人才队伍要不要、有没有、怎么建的问题。(一)当前测绘地理信息生产单位人才队伍要求一是对人才队伍结构总的要求。调研中,大家普遍认为测绘地理信息生产单位人才队伍结构一定要与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属知识技术密集型行业定位相匹配,应包含三支队伍:一是管理人才,具有丰富的生产组织管理经验、较敏锐的市场开拓能力和良好的个人品德形象与群体凝聚力,他们是单位的核心和组织者。二是专业技术人才,具有较高专业理论水平,有一定科研开发能力,善于学习和掌握测绘地理信息学科前沿技术,他们是保证单位技术不断更新、跟上技术进步的中坚力量。三是技能操作人才,主要是测绘地理信息生产的实施者,承担生产的组织者和作业人员,他们是掌握现代测绘技术、保证成果质量、完成生产任务和直接创造产值的第一线生产者,是测绘地理信息生产单位的基石。上述三支队伍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受调查者认为生产一线技术应用人员,仍有必要相对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单独存在。二是对从业人员技能水平的要求。60%的受调查者认为测绘地理信息生产一线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和技能水平同等重要;生产一线人员应具备的最主要能力调查结果显示,对技术的理解、使用和创新能力、综合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熟练的操作技能排前3位。同时,调研中大家认为生产一线职工直接从事测绘地理信息生产工作,其技术应用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测绘地理信息生产效率、成果质量和服务水平。当前,随着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加速转型升级发展,生产一线岗3/14位迫切需要拥有一大批具备良好专业理论和技术知识素养、高新技术应用能力、能够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能工巧匠,缩短将先进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时间,切实提高生产一线效率,加快推进地理信息的产业化进程。(二)测绘地理信息技能人才队伍现状一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较为显著成效。目前,已初步建立起以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的技能人才培养机制,以职业技能鉴定为核心的技能人才评价机制和以竞赛表彰为抓手的技能人才选拔激励机制,崇尚技能、关爱人才的良好氛围正逐步形成,作为人才金字塔塔基的技能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有较大提升、结构得到优化。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正逐渐成为技术创新的探索者、实践者和推动者,成为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中坚力量,成为生产一线的生力军,在加快推进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推动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传统工人身份的技能人才队伍逐步萎缩。从传统观念看,技能人才往往被定义为在生产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掌握专门技术、进行实际操作的技术工人。调研中,各行业单位均表示2000年左右起,除专职司机外,单位技能人才绝大多数都具有全日制中专以上学历,且具有专业技术技能的从业人员;问卷调查中,除3人未填写学历情况外,其余117名技能人员学历都在中专以上,其中研究生和大学本科学历人员占%。目前各单位现有的工人主要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招工人员,且这部分人员已达到或接近退休年龄。因此,可以说传统工人身份的技能人才队伍正逐步萎缩。三是技能逐渐成为测绘地理信息从业人员的一项基础本领。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离不开各类测绘仪器设备,进入新世纪,伴随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和测绘地理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类测绘仪器设备更加智能化、傻瓜化,操作更为简便、功能更加齐全,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效率高低、质量好坏取决于操作中操作仪器设备的技能和专业素养。测绘地理信息技能也逐渐成为从业人员的一项基础本领,只是在技能水平上存在高低。问卷调查结果充分证明了这点,%的受调查技能人员具有专业技术职务。测绘地理信息生产一线岗位也随之由技能型岗位转变为技术应用型岗位,一线传统技能人才也逐步为技术应用人才所取代,其兼具较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技术应用水平,且集数据采集、外业调绘、数据处理和数字化成图等技能于一身。(三)测绘地理信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主要举措一是坚持以培养提升技能为主。调研中,多数单位表示采取了以自主培养为主、送出去参加脱产或半脱产培训为辅的方式,组织开展了生产一线职工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受调查的技能人才认为,自己所拥有技能的主要来源于各种技术业务培训、自我钻研、师傅带徒弟和职业教育。自主培养上,主要采取岗位培训、师傅带徒弟和岗位练兵(或技能比赛)等形式,提升在岗职工的岗位技能;部分单位结合新仪器、新技术引进使5/14用和创新改造,及重大工程项目实施等,组织开展了在岗职工新仪器、新技术和新软件等的应用技能培训。少数单位支持鼓励职工外出培训。%的受调查技能人才表示最近一年内参加了单位组织的或由单位出资的技能培训;参训的67人中,累计培训时间3至7天的占%、7至15天的占%、多于15天的占%。二是辅以待遇激励和岗位使用措施。激励措施主要以收入待遇激励为主,部分生产单位在收入分配上向生产一线蓝领倾斜,将职工岗位贡献的大小与其绩效工资相挂钩。从收入分配结果看,生产一线作业人员的最终收入水平基本能够与本单位同等条件从事专业技术研究的职工持平。岗位使用上,主要采取将表现突出(如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的编外生产一线作业人员经规定程序聘为编制内人员、从经实践检验技能水平较高的人员中选拔担任生产一线的项目主管等方式,但仅仅是个别单位采取的零星措施。二、当前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调研组分析认为当前测绘地理信息技能人才工作总体来看,基础仍相对薄弱,培养体系尚不完善,评价、选用和激励机制不够健全,重学历文凭、轻技能劳动的传统观念未从根本上扭转,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总量短缺、结构尽不合理、带头人匮乏,远不能真正满足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需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问题,可归结为5个方面:(一)身份管理的传统观念仍然影响深远。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和现行教育体制的影响,社会上普遍存在重学历、轻技能的观念,低技能人才社会价值被低估。近年来,国家虽将高技能人才纳入人才范畴,但未从根本上打破身份管理,仍明确提出高技能人才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即仍将技能人才与工人身份划等号。传统的观念认识,加之目前测绘地理信息生产一线职工基本都为全日制中专以上学历、论身份应为干部的实际,导致生产一线职工不愿意走技能人才的发展路线,更趋向于走专业技术人才的发展路线。(二)发展空间和福利待遇存在瓶颈。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事业单位作为主要以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中可设置的工勤技能岗位一般都不到单位岗位总量的10%,再按结构控制比例设置的高技能岗位总量少之又少。以江苏省测绘工程院为例,其共有273名事业编制,可设置229个专业技术岗位、21个工勤技能岗位,其中技师岗位仅6个、无高级技师岗位。同时,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中,工勤技能岗位仅设置了5个等级,其上升空间相比专业技术13级岗位设置较为狭窄,且工资待遇也相去甚远。以高级技师和技师岗位为例,高级技师岗位工资为830元,介于专业技术七级岗位(高工最低等级岗位)工资930元和专业技术八级岗位工资780元之间;技师岗位工资为690元,与专业技术十级岗位(工程师最低等级岗位)工资680元接近。岗位总量少、发展空间窄、工资福利待遇低等问题,客观上致使行业事业单位生产一线职工不能也不愿意聘用到工勤技能岗位,而更愿意也更容易聘用到专业技术岗位。受调查的技能人才中,执行专业技7/14术岗位工资制度的83人、占%,执行工勤技能岗位工资制度的15人、占%。同时,%的受调查人员认为工勤技能岗位工资待遇水平应与专业技术岗位相当。(三)现行人才培养方式存在不足。现行教育模式下,测绘地理信息高等院校更注重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培养、忽视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职业院校较为注重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但其教育教学内容不能很好地适应行业单位需求,跟不上测绘地理信息技术革新升级的速度,行业单位参与教学的良性机制也尚未形成,产学结合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的受调查者表示本单位未与职业院校开展合作培养。作为技能人才培养主阵地之一的职业院校在师资队伍、实训条件、教材资源等方面,也不能完全适应高水平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部分行业单位对职工技术培训形式单一、内容单调、针对性差,有些甚至存在重使用轻培养、忽视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的现象,或投入培训资金不足,或单纯依赖职业院校和社会提供培训服务,没有发挥行业单位应有的主体作用。%的受调查表示本单位未组织开展岗位练兵或技能竞赛;%的受调查者表示本单位没有建立员工培训制度;%的受调查者表示本单位未制定年度技能人才培训计划。(四)行业事业单位编外用人存在隐患。截止到20xx年9月底,局属56家事业单位现有职工7712人,其中编制内职工4780人、编制外合同制用工人员2932人,编内外职工的比例约为5:3。这部分编外人员中,除少数从事后勤服务等临时性、辅助性和可替代性工作外,大多数从事测绘地理信息生产一线工作,其与生产一线在编职工的比例已接近1:1,且有很多已成为业务骨干。但因受限于相关政策,编外人员在行业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中被边缘化,未能聘用到编制内岗位,但现行职称评审制度又规定申报人员须聘用在下一级岗位达到规定年限,导致广大编外人员无法参加更高等级的职称评审,编外人员同工同酬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从江苏、湖北省的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单位看,也同样存在上述大量编外用人的问题。(五)行业管理政策引导存在偏差。从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性质看,对生产一线岗位作业人员技术应用能力要求应高于专业技术理论水平要求,职工技能水平直接决定着生产效率、成果质量和提供服务的水平,而生产一线岗位又是测绘地理信息生产单位的主体岗位。因此,有必要对从业人员技术应用能力提出明确要求,并从行业管理政策上加以引导。现行的测绘资质分级标准,已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等级行业资质单位审批提出了不同的人员规模标准要求,但考核内容仅针对测绘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在通用标准中明确了未取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其他测绘从业人员,应当通过测绘职业技能鉴定,未提出行业单位高水平技术应用人才的配置标准。三、对策建议从调研情况看,进一步加强高水平技术应用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精湛技能的人才,是测绘地理信息转型升9/14级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事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由之路。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行业实际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一)完善高技能人才工作保障机制1、强化行业管理政策引导。探索将技术应用能力作为行业就业准入要求,一方面向人社部做好就业准入沟通争取工作,探索建立测绘地理信息特有职业持证上岗制度,要求生产一线人员必须经培训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另一方面探索与测绘资质审批相挂钩,在现行测绘资质审批标准特别是测绘地理信息生产单位的资质审批标准中,明确行业单位高水平技术应用人才的配置标准。2、重新划分行业人才类别。在国家现行人才类别划分框架下,为区别于国家对技能人才队伍的定义,充分考虑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人才队伍现状和生产一线岗位人才需求等实际,重新明确测绘地理信息行业4支人才队伍,即为党政人才、专业技术研究人才、技术应用
本文标题:关于进一步加强测绘地理信息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748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