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发言 > 心得体会 > 四篇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活动实施方案范文
四学院联合举办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通过讲座、展览、咨询等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公文包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四篇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活动实施方案范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喜欢。
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活动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关于开展2025年度全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活动的通知》的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计划在10月下旬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活动。活动方案如下:一、活动主题护航青春成长,礼赞二、活动时间2025年10月25日—11月5日三、活动安排(一)2025级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1.对象:2025级全体新生(包括本科、专科、专升本学生)2.过程:由各二级学院(书院)辅导员组织实施。(二)大一新生辅导员心理危机干预培训1.时间:2025年10月26日9:002.地点:第三会议室3.对象:全体大一新生辅导员(三)优秀心理朋辈咨询员表彰1.活动性质:总结朋辈心理咨询员工作内容,表彰先进,树立榜样,展现风采。2.活动对象:18级朋辈咨询员3.活动目的:调动朋辈咨询员工作积极性,反思和总结心理咨询工作,提高心理咨询的效率。4.活动时间:2025年10月27日14:305.活动地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团体活动室A3-108(四)心理保健员心理知识培训1.活动对象:学生助理团心理咨询服务部成员和班级心理保健员2.活动时间:2025年10月28日9:003.地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团体活动室A3-108(五)团体心理体验小组1.小组性质:以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通过小组成员互助和沙盘游戏体验,使成员们在积极氛围中更好地进行自我探索,更全面认识自己,获得成长。2.招纳人数:8-12人注:开展具体时间、地点以海报通知为准。(六)专家讲座1.活动对象:各院系部分代表同学2.活动目的:让学生充分了解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的重要性。3.活动内容:以各学院学生代表为主,聆听并宣传相关心理知识。4.活动时间:2025年11月2日19:005.活动地点:图书馆二楼学术报告厅(七)组织参观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1.活动内容:以各学院为单位,组织2025级新生参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2.活动目的:充分发挥心理咨询中心的作用,做到学生熟知、师生共享。3.活动时间:2025年10月29日4.地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A3栋一楼学校2025年家庭教育暨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方案为推动《家庭教育促进法》进一步落实,贯彻《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精神,结合首个全国家庭教育宣传周和5·25心理健康日,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两育”工作,决定开展2025年“家校携手,为心灵导航”家庭教育暨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进一步营造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明确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与作用,推进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与宣传,增强师生和家长的心理保健意识,提高家长家庭教育胜任力,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特制订本方案。一、活动主题家校携手,为心灵导航二、活动时间5月12日—6月12日三、活动内容围绕生命教育、挫折教育、青春期教育、人际关系、情绪管理、压力疏导、考试焦虑、预防沉迷网络、亲子关系等主题开展系列活动,鼓励家长和广大师生树立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培养阳光向上的积极品质,促进学生和谐健康成长。四、活动安排按照宣讲周、展播周、体验周、交流周四个主题周融合推进、递次展开。(一)“宣讲周”重在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知识普及1.营造氛围。结合首个全国家庭教育宣传周和5·25心理健康日,在校园内或校园门口,充分运用学校电子屏、展牌、宣传栏、广播、国旗下讲话、黑板报、校园网及公众号等载体及平台,面向广大家长、师生开展《家庭教育促进法》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科普,营造浓郁的重视家庭教育和师生心理健康的氛围。2.开展“4+N”活动。4是指“1次家庭教育讲座,1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1次学生心理健康/生命教育主题观影,1节生命教育主题班会课”。N为自选活动,N≥1,可以组织1次学生成长导师与重点关爱学生的专门交流,也可以是组织一次围绕宣传月主题的学生小报或宣传海报、漫画制作,放松心情、调节情绪的体艺活动等。3.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学校灵活运用线上线下方式,进一步推动《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落实,用好市提供的讲座资源,推动家庭教育促进法家喻户晓,指导家长做好手机、阅读、作业、睡眠等管理,宣传“双减”政策,引导家长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二)“展播周”重在心理引导佳作赏析1.观看心理电影。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成长困惑精心挑选优秀影片,利用午间或周末组织学生观看,利用晨会、班会、校园广播等平台举行观影沙龙,指导学生从艺术作品中汲取心灵营养,化为成长力量。2.收看优秀节目及“悦”读书目。引导学生及家长收看江苏教育频道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节目《成长》栏目,充分用好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推荐的影视清单和“悦”读书目,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成人观和成才观,指导学生正确面对成长中困难和挫折。3.组织校内展播。针对当前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困惑,开展心理图片展览、心理美文诵读、心理书籍推介、校园心理剧演出、心理微课观摩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优化创新育人方式,让师生在亲自参与中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收获、有所发展。(三)“体验周”重在前置危机预防和干预1.指导体验。继续实施倾听一刻钟、运动一小时“两个一”行动。严格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进课表,每两周每班开设1节心理健康教育课。各中小学校要落实促进学生保持健康心理状态、科学运动、充足睡眠、合理膳食等方面的措施,减少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诱因。心理困惑指导体验。重点关注流动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涉案未成年人、失管未成年人家庭等,关爱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家庭等,通过电话、网络、一对一帮扶等形式,提供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为家长育儿释疑解惑、排忧解难。针对毕业年级学生和家长,积极开展考前辅导,关注师生心理健康状态,及时引导疏导。2.热线推介。将校级心理辅导热线电话、扬中市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热线()、市24小时热线()、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热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热线()、“润心爱聆”微信程序、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热线()以及相关医院信息告知全体师生员工,以方便处在心理困境中家长及师生能够及时得到帮助和指导。3.现场参观。带领全校学生参观学校心理辅导室,适时组织有需要的学生参观扬中市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熟悉地理位置,认识心理老师,了解开放时间,知晓辅导内容,让心理辅导室成为学生解决成长烦恼的心灵港湾。4.活动参与。组织学生参与心理知识自测小程序,及时了解自己身心健康状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阅读节、阳光大课间等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在集体活动中放松身心,在团队协作中悦纳自我。(四)“交流周”重在心理话题沟通研讨1.教师间交流。组织参加镇江市心理健康教师资格认证培训,学校心理健康工作专题研讨、经验交流、心理课观摩等活动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素养,提升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水平。2.师生间交流。深入开展《致父母、老师、同学的一封信》心灵对话、成长导师谈心谈话等活动,了解学生成长烦恼,广泛开展主题班会、家访、个体心理辅导和团体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阴霾,树立阳光心态。3.家校间交流。持续开展落地式家长学校、国际家庭教育日、亲子交流会等活动,引导家长正确认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实意义和重要地位,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优化家庭教育行为,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合力育人的良好生态环境。五、工作要求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德育处、团委、教务处等相关工作人员为成员的学校家庭教育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学校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实施方案,召开校级专项会议,部署具体内容,细化职责分工,切实做到措施明确,责任到人。2.加强指导,常态开展。坚持从实际出发,强化目标导向、效果导向,针对学生、家长、教师实际需求,根据不同层级、不同领域、不同对象特点,突出重点难点,科学安排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形式,优化指导方式,切实提高活动质效。3.加强宣传,协同育人。充分发挥校园网、校报、扬中教育、扬中日报等媒体作用,广泛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及时报道教育月活动动态和进展,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机制,提升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根据《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关于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统一,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规范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总体目标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关注及时、措施得当、效果明显;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预防、识别、干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明显增强,心理健康素质普遍提升。三、基本原则(一)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切实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效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二)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既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对每个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负责;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方式方法创新,分层分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满足不同学生群体心理健康服务需求。(三)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结合。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辅导员等主导作用,强化家校育人合力。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培养自主自助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四)发展性与预防性相结合。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传播,充分挖掘学生心理潜能,培养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重视心理问题的及时疏导,加强心理危机预防干预,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严重心理危机个案的发生。四、重点举措(一)落实知识教育,加强教学体系建设1.规范课程设置,健全课程体系。落实《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要求,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面向大一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通识基础课(必修),设置2个学分,32个课时;倡导面向在校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类选修课程及在线课程,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2.强化师资建设,改进教学方法。由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兼职心理咨询师、心理学专业教师组成课程教学团队,定期开展教学研讨、经验分享、学习培训、交流互鉴等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升。不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手段,有效改进教学方法,采用理论与体验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智慧软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二)开展实践活动,加强活动体系建设1.创新实践活动,形成品牌特色。按照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全程设置、纵横覆盖、全员参与、多点开花”要求,持续举办、不断优化“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月等主题活动,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载体。组织开展各种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不断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吸引力和感染力,做出成效,创立品牌。2.加强宣传普及,浓厚心育氛围。主动占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新阵地,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网站和新媒体平台,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保健能力。3.依托学院主体,发挥朋辈作用。充分调动各学院二级心理辅导站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开展富有学院(专业)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实践活动,营造积极、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加大对班级心理委员、宿舍长等朋辈心理辅导力量的培养、培训力度,增长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心理调适能力,积极开展心理健康自助互助。(三)细化咨询服务,加强咨询体系建设1.加强硬件建设,完善服务设施
本文标题:四篇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活动实施方案范文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751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