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发言 > 心得体会 > 推进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经验做法精选(6篇)
加强党的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完善议事规则,强化监督机制,确保教育方向正确,办学成效显著!公文包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推进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经验做法精选(6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喜欢。
推进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经验做法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试点工作开展以来,X县高度重视,县委成立领导小组,组织开展课题调研,制定工作方案,确定“12345”的工作推进思路,建立“三个三,,工作机制,不断提高试点工作的示范性实效性,推动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工作走向纵深。三项机制促规范。建立完善的领导机制。县委常委会审定《X县公办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实施方案》,方案确立了党组织的领导核心,明确了工作内容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强了党组织对校委会、教代会、工会、共青团、少先队等部门的领导。建立明晰的决策机制。指导制定下发《X县公办中小学校党组织会议议事规则》《X县公办中小学校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X县公办中小学校“三重一大”议事决策规程》等文件,确定党组织会议10个方面、校长办公会9个方面的议事范围。日常工作,建立起自下而上汇报决策和自上而下决策执行的双向决策运行机制。建立基本的保障机制。协调编制部门,为县教育党建指导中心设置编制5个,为X中学、职教中心各设置书记编制1个,为城关中学等41所学校设置专职副书记编制41个;协调财政部门每年为科教体系统拨付党建专用经费6万元;指导科教体党委撤销19个联合组建党支部、12个镇教育党总支,将所有中学党支部和12个中心小学党支部由科教体党委直接管理。在22所学校设立党建办公室,按比例配备专职党务干部,落实每名党员每年1000元党建经费,做到了组织、阵地、人员、经费四重保障。三项举措促推进。下派党建指导员。为了做到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针对X县农村学校校舍分散,有的党员人数不足三人,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党员的现状,在19所没有党支部的公办小学,由教育党总支或中心小学党支部下派派党建指导员,制定《下派党建指导员工作职责》,明确党建指导员每月至少到学校指导开展一次工作,每次2天以上,开展党建、日常管理、党政联席会议、财务审核、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五项工作,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实行财务双签。在书记、校长分设和下派党建指导员的学校,成立财务工作领导小组,书记(党建指导员)任第一组长,校长任组长,大额财务支出实行第一组长和组长双签制,强化了党的领导,保证了工作运行。开展结对共建。指导乡镇学校与城区学校开展支部“1+1”结对共建,实现了党建资源互享、教学工作互动、人才资源互补,目前,有12个学校结对共建。三项引领促提升。强化组织引领,提升组织功能。开展党支部标准化、示范化创建,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基本制度,不断提升学校党组织的组织力和党员的战斗力。强化政治引领,提升政治功能。充分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的政治功能,学校成立“质量提升先锋队”“疫情防控先锋队”“乡村振兴先锋队”,把优秀党员教师安排在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等重要岗位,发挥党员教师示范带动作用,开展“1+1,,“1+N”结对帮扶活动,在教师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开展党建带业务、书记带班子、党员带教师、优师带弱教的“四带”活动。推动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互融共进。强化品牌引领,提升育人动能。围绕创建“红星耀教坛”党建品牌,开展党建与教学、安全、文化、师资、管理“五个融合”,开展“人才服务X”等主题活动,深化“双向培养”工作机制,把105名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152名党员培育成教学能手,建立党员名师工作室2个,学科带头人工作坊4个,促进教师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双提升。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认识与实践思考--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建设思考与路径探析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定海神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特别是将“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作为“九个坚持”的第一条,突出强调了党对教育事业领导的极端重要性。202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其核心思想就是要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事关国家发展、民族未来。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教育事业的发展摆在重要位置,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中小学校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必须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解决好教育发展中的方向原则、体制机制、方式方法等重大问题。党组织是贯彻校长负责制的政治灵魂和主心骨,校长负责制是实现党组织领导的重要抓手和着力点。中小学校党政之间是融合的,不是对立的;是一体的,不是分割的。党组织要围绕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有用人才这一中心任务提高政治站位,把舵定向、出谋划策,牵总指导学校各项工作;校长(行政领导班子)要对党组织负责,在党组织和教育教学、行政管理等一线业务工作之间发挥好桥梁、纽带、黏合剂等作用,确保党的领导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得到全面覆盖和充分体现。一、学校的事业发展要紧密围绕“党的领导”这个核心,全面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而后才是行政领导。”这里的教育思想指教育规律,是说要树立科学的办学理念,按规律办事。无论是教育思想的领导还是教育行政的领导,都属于学校文化建设的范畴。今天的学校文化、今天的教育思想都必须围绕“党的领导”这个核心。(一)厘清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和方向,坚持正确的办学道路学校工作首先是文化工作,学校发展的问题首先是文化建设的问题。文化就环绕在我们身边,真真切切、实实在在。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之中。虽然文化是极其复杂的社会产物,却给了我们真实的生活感受:个人的言谈举止、道德观念、生活习惯是文化;组织的价值标准、风气风尚、利益追求是文化;社会的是非界定、善恶评判、美丑取向是文化。同样,学校文化就是学校发展方向、管理制度、教育理念等方面的综合,就是师生日常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展示,伸手可触、抬眼可观。学校文化建设主要是以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核心价值观等为主要内容的群体文化建设,包括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等相关内容。一般而言,学校文化建设涉及办学理念、管理制度、校风校训、校园规划、教师发展、课程文化、学生道德养成等诸多方面。“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我们的教育绝不能培养社会主义破坏者和掘墓人。学校是育人场所,只有坚持正确的办学道路、办学方向,才是落实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现党的领导的意义所在。(二)在历史与现实相互对照中探寻规律,端正办学指导思想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文化。而且,每一种特定的文化,又首先起源于自身悠久的历史,有着其既有的传统和固有的根本。正如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开篇中所言:“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社会历史就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只有从过去、现在、将来这样发展的、连续的角度,以及横向、广泛的社会联系中,才能准确理解学校文化。历史是文化的延续。在教育的发展历程中,教育目的、制度、内容、方法、手段等,都随着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但却有着内在的联系。这个联系决定着教育因何而起、为谁服务,有着规律可循。面对百年未遇大变局和民族复兴新的历史方位,学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前沿阵地。中小学校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导向,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把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担负起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从而为中小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三)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紧紧抓住思想政治工作这条生命线思想是灵魂思想政治工作决定着一切工作的方向。早在1957年,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部门都要负责任。”“学校的校长老师更应该管。”“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学校不是封闭的空间,学生不是孤立的群体。思想政治工作的落脚点是把握历史主动、提振精神动力、培育历史自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充分利用社会大课堂,把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等相关内容之中,进而影响办学理念、管理制度、校风校训、教师发展、学生道德养成等诸多方面,形成学校发展中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比如,中小学校尤其需要借用疫情、灾难这本现实教材,大力开展生命教育、科学教育、道德教育、人文教育、感恩教育,全面提升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用生动、鲜活的抗疫故事,展示我们人民的勇敢执着、团结友爱、舍己救人、聪明智慧,展示我们国家的道路自信、制度优势、国家强大、民族精神。二、教师的教学工作要紧密围绕“教育方针”这条主线,践诺笃行岗位职责践行党的教育方针,就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师作为教育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教师立足岗位履职尽责、践诺笃行的过程,就是党的教育方针具体贯彻过程,也是党的领导具体实现过程。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时期,对教育方针有着不同的具体要求。进入新时代,面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党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对教育方针的理解执行程度,决定着教师的政治认识、思想觉悟和日常的教育教学达到的高度,影响着党的领导的实现程度。(一)要深刻理解教育的阶级性,把党的领导融入思想教育是政治的基础,维护着政治;政治是教育的方向,指引着教育。“在现在世界上,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政治,不论是革命的和反革命的,都是阶级对阶级的斗争,不是少数个人的行为。革命的思想斗争和艺术斗争,必须服从于政治的斗争,因为只有经过政治,阶级和群众的需要才能集中地表现出来。教育的阶级性是教育的目的性、历史性在阶级社会中的必然反映。理解了教育的阶级性,就理解了今天的教育方针以及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价值,就能在育人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水准、价值追求。理解了教育的阶级性,就理解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政治意义,就不是仅仅重视受教育者的知识和技能,而且也会更加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精神养成和完美人格塑造,引导他们德技并修、知行合一,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二)要全面加强师德建设,把党的领导化为行动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不是单纯的教书授课,而是肩负着育人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教师要涵育教育情怀,不断反省教学能力、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恪守职责,严谨治学。要坚持终身发展理念,自觉培树渊博的专业理论、广博的通用知识、宽阔的胸怀视野,不断涵养高尚的师德师风和超凡的人格魅力,从而在引领学生成长的教育实践中,锻炼成为新时代的“大先生”,更好地成就学生的美好未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师德建设过程就是履行岗位职责的过程,就是践诺笃行党的教育方针的过程,就是实现党的领导的过程。师德建设永无止境。教师要加强“个体师德”建设,围绕思想境界、道德情操、知识修养、魅力风采加强个人修养,坚定理想信念,从业师、经师走向人师;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推动“群体
本文标题:推进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经验做法精选(6篇)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752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