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发言 > 心得体会 > 擦亮“党建红”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加强党建引领,汇聚各方英才投身乡村建设,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以下由网友整理分享的擦亮“党建红”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相关文档,供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吧!
擦亮“党建红”推动乡村人才振兴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明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加强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壮大农村各类专业人才和实用人才队伍。人才兴则乡村兴,人才强则事业强。无论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还是完善乡村治理体系,人才都是不可或缺的核心力量与决定性因素。在这项涉及千家万户、关乎长远全局的战略工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政治引领和组织动员优势,才能把各路英才汇聚到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让乡村人才振兴的动能不断奔涌,为希望田野注入长久旺盛的生命力。铺开识才画卷,以组织力量“寻贤”,开辟乡村招才路。乡村振兴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首先要解决“谁来干”的问题。破解人才不足、结构失衡、专业短板等瓶颈,离不开主动识才、善于识才的眼光与格局。要深刻认识人才资源对乡村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作用,强化组织体系在识别与引进人才方面的主动性与敏锐度。应当立足乡村发展实际,科学分析产业升级、技术创新、治理提升等领域对人才的细分需求,绘制精准的“人才画像”,防止盲目引进和人岗错位。要依托党组织的强大动员力与号召力,积极对接高校、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和社会团体,探索多元化、常态化的人才引进通道。与此同时,要在宣传推介中注重塑造乡村的独特魅力,展示发展的广阔前景和优厚的扶持政策,让外来人才看得见机会、感受得到热情。更要通过营造尊贤重才的社会氛围,让被发现的人才愿意走进乡村、扎根乡村,形成“慕名而来、心甘情愿”的良性循环,为乡村发展储备坚实的智力与力量资源。深耕育才沃野,以精准培育“赋能”,催生本土生力林。引得来,还要留得住、用得好,这离不开本土人才的培育与成长。乡村的长远振兴,必须以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为根本,把培育本土人才作为战略任务久久为功。要立足乡村实际,善于在田间地头、产业一线、基层治理中发现有潜质的“土专家”、技能能手、青年新秀,因材施教、精准培养。要依托多样化的培训载体,如农民夜校、技能实训、在线课程、师带徒机制等,将现代农业科技、经营管理理念、市场营销技巧等实用知识送到农民手中,使其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与适应能力。同时,要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协作,让人才在真实的产业链中锤炼技能、拓宽视野。特别要注重在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中为人才提供历练平台,通过实战磨砺促其成长,使他们既懂技术、又懂经营,既能务农、又能创新,逐步形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本土人才队伍,为乡村发展注入持续不断的智慧与活力。涵养留才清泉,以贴心关怀“拴心”,塑造栖息幸福港。人才引来不易,留住更为关键。乡村人才振兴的最终成效,取决于人才能否安心扎根、充分施展才华。要着眼长远,从改善人才发展环境入手,让他们在乡村有事业的舞台、生活的温度、精神的归属。要在政策设计上向人才倾斜,打破体制机制障碍,在评价、流动、激励等环节探索更灵活、更人性化的机制,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要加大平台建设力度,提供符合发展需要的项目支持和资金保障,让人才能够带动产业、推动创新、引领发展。与此同时,要建立党员干部联系服务人才的长效机制,深入倾听他们在生活、事业、家庭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并用务实举措予以解决,如住房、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让他们感受到真诚与温暖。通过这样的努力,使人才在乡村不仅能实现事业理想,更能收获尊重感与归属感,从而愿意与乡村同呼吸、共命运、齐奋进,携手绘就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本文标题:擦亮“党建红”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752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