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发言 > 心得体会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共4篇)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公文包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共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喜欢。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望那段山河破碎、浴血抗争的岁月,中华民族以“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的信念,谱写了反抗侵略、捍卫国土的英雄壮歌,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勇前行。“记忆从未褪去,历史仍在回响。”广大党员干部应当赓续伟大抗战精神,在回望历史中汲取力量、在瞭望未来中实干担当,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书写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奋斗答卷。一、赓续爱国情怀,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坚定信仰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面对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全体中华儿女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并积极推动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冒着敌人的炮火共赴国难,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国家兴亡与个人命运紧密相连的真理。八路军高级将领左权,身先士卒,为了保护战友和战略要地壮烈牺牲;赵一曼受尽日寇酷刑,决不吐露机密;狼牙山五壮士为掩护大部队转移,将日军引上绝路,在弹尽粮绝后毅然跳崖……他们用“誓死不当亡国奴”的呐喊和斗争掀起了民族自救的巨浪。广大党员干部身处和平年代,当以史为鉴,将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终身的“必修课”“常修课”,时刻保持对党和国家的赤诚热爱、对崇高价值理念的不懈追求,始终做到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任何时候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要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透彻理解掌握我国未来发展的战略判断、战略布局和战略抉择,厚植精神力量,明确前进方向,在时代前进的潮流中把握主动、赢得未来。二、赓续必胜信念,以“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砥砺奋进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抗战时期,面对日本侵略者惨无人道的行径、令人发指的屠杀,中国军民始终大义凛然、顽强斗争,哪怕献出宝贵的生命也要坚决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淞沪会战数十万将士前赴后继,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迷梦;平型关伏击战八路军与日军浴血死拼,取得首战胜利;台儿庄战役重创日军精锐,打出正面战场最大胜利;百团大战八路军发动大规模破袭战,沉重打击日军“囚笼政策”……每一次战斗、每一次冲锋都展现着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和“血战到底”的斗争精神。当前,广大党员干部站在民族复兴的关键隘口、世界变局的十字路口,要自觉接过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接力棒,在机遇面前主动出击、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以敢闯的锐气、善闯的睿智、共闯的担当,多经历几次“风吹浪打”,多捧几次“烫手山芋”,练就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要锚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这个中心任务,坚定不移干好自己的工作,不断打开事业发展新局面。三、赓续为民初心,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真情奉献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中国共产党总结提出的“兵民是胜利之本”的人民战争思想。从地道战里村民为八路军挖掘藏身工事、传递情报,用智慧与侵略者周旋;到沂蒙红嫂用乳汁救治伤员、用独轮车支援前线,把“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口粮做军粮”;再到全民族抗战中涌现出的无数“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动人场景……正是这种“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的血肉联系,让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面向未来,我们仍然要依靠人民创造新的历史伟业”的教导,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主动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把察民情、听民声融入日常,让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成为常态,推动“从群众中来”的金点子成为“到群众中去”的好政策,更好地为人民追求美好生活保驾护航。要以百姓心为心,把百姓的急难愁盼放在心头,把民生的点滴改善抓在手上,在教育均衡、医疗保障、养老服务等民生领域深耕细作,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托起亿万人民稳稳的幸福。学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八十年光阴流转,那些定格在历史长河中的光影片段,那些穿越时空依然振聋发聩的呐喊,共同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今天,当我们驻足回望,不仅要探寻那段烽火岁月留下的历史印记,更要聆听其中蕴含的不屈战音,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璀璨光芒。一、光影交织的历史画卷,映照民族气节的不朽光辉。在抗战的历史图景中,无数动人的瞬间被永恒定格:杨靖宇将军在冰天雪地中与敌周旋的身影,犹如一座巍峨的丰碑;赵一曼烈士在狱中写下绝笔信的侧影,彰显着钢铁般的意志;张自忠将军在前线指挥若定的英姿,诠释着“忠勇”二字的千钧重量。这些历史光影共同勾勒出中华民族最危急时刻的英雄群像。透过这些光影,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战争的残酷,更是一种穿越时空的精神传递。新时代的我们,要善于从这些历史片段中汲取力量,让英雄的气节照亮前行的道路,让信仰的光芒指引奋斗的方向。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长征路,而抗战英雄们用生命书写的忠诚与担当,正是我们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精神坐标。二、战音回响的岁月留声,激荡爱国情怀的永恒旋律。历史不仅留给我们可视的光影,更留下了震撼心灵的声音记忆。《黄河大合唱》那激昂的旋律,至今仍在神州大地回荡;战场上冲锋的号角,依然在历史长廊中鸣响;“誓死不当亡国奴”的呐喊,穿越时空依然振聋发聩。这些不屈的战音,汇聚成中华民族最动人的交响。更令人动容的是那些无声的坚守:科学家们在战火中保存文化薪火,教育工作者在轰炸中坚持授课,普通民众用各种方式支援前线。这些声音或许微弱,却同样奏响了救亡图存的壮歌。新时代的我们要用心聆听这些历史回声,让爱国主义的旋律在心中久久回荡,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用实际行动续写新时代的爱国篇章。三、精神传承的时代交响,谱写民族复兴的崭新乐章。历史的光影与战音,最终汇聚成推动民族前进的强大力量。从延安窑洞里的油灯到抗战胜利的欢呼,从建设时期的艰苦奋斗到改革开放的开拓创新,抗战精神始终是激励我们前行的不竭动力。这种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科技创新领域的攻坚克难,乡村振兴路上的默默奉献,疫情防控中的逆行坚守,都是抗战精神在当代的生动体现。我们要让历史的光影与现实的奋斗交相辉映,让历史的战音与时代的强音共鸣共振。在新的征程上,继续保持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精神,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一切高峰险隘。让抗战精神化作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奏响更加辉煌的乐章。八十年时光荏苒,历史的画卷依旧鲜艳,岁月的战音依然清晰。当我们探寻这段时空光影,聆听这不屈战音,感受到的不仅是历史的厚重,更是精神的传承。让我们带着这份历史的启迪,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迈向未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继续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荣光,让抗战精神永远闪耀在民族记忆的天空,激励一代又一代人奋勇前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八十年光阴流转,历史的烽烟并未随岁月飘散,反而在时间的沉淀中愈发清晰。202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庄严时刻,我们站在新时代的山巅回望那段血火交织的岁月,看到的不仅是一个民族从危亡到新生的壮丽史诗,更有一种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的——伟大抗战精神。它如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照耀着中华民族的前行之路,在每一个中华儿女心中激荡起深沉而磅礴的回响。翻开历史的沉重书页,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卓绝跃然纸上。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屈辱,到1937年七七事变的全面抵抗;从平型关大捷的振奋,到百团大战的豪迈;从淞沪会战的悲壮,到台儿庄大捷的辉煌——这是一部用生命和热血写就的救国史诗。中国人民以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以“愿拼热血卫吾华”的决绝,最终击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段历史告诉我们:一个民族可能暂时落后,但绝不会永远沉沦;一个国家可能遭遇苦难,但终将在苦难中奋起。抗战的硝烟已然散去,但伟大抗战精神却穿越时空,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什么是伟大抗战精神?它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是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是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这种精神在战火中孕育、在磨难中升华,成为中华民族精神谱系中最为激昂的乐章。当我们走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凝视那些锈迹斑斑的文物;当我们漫步在左权县、靖宇县,聆听地名背后的故事;当我们诵读赵一曼的绝笔家书、戴安澜的远征诗句,感受“纸短情长”中的家国大爱——我们触摸到的正是这种精神的温度与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伟大抗战精神具有更加深刻的当代价值。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的时期,更需要我们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攻坚克难的勇气和智慧。伟大抗战精神告诉我们:越是艰难险阻,越要团结一心;越是惊涛骇浪,越要坚定信念。这种精神体现在今日中国科技工作者攻克“卡脖子”技术的执着中,体现在驻村干部扎根山乡的奉献中,体现在每一个普通人为美好生活奋斗的坚守中。伟大抗战精神早已融入民族血脉,转化为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面对历史的回响,我们这一代人当有何种担当?重温抗战历史,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铭记教训;缅怀抗战英雄,不是为了沉溺过去,而是要开创未来。我们要做伟大抗战精神的传承者,让爱国主义的旗帜始终在心中高高飘扬;要做和平发展的维护者,以历史的清醒防止悲剧重演;要做民族复兴的奋斗者,把先辈们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当我们从抗战英雄手中接过精神火炬,我们就接过了沉甸甸的历史责任——让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八十年过去了,卢沟桥的石狮依然庄严,太行山的松柏依然苍翠,伟大抗战精神的火焰依然炽热。这种精神如同奔流不息的长江黄河,穿越历史的峡谷,汇聚时代的支流,终将载着中华民族的梦想驶向光辉的彼岸。让我们在伟大抗战精神的激励下,砥砺前行,共同书写新时代的壮丽篇章,这是对历史最好的致敬,也是对未来最好的承诺。学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眸烽火岁月,当民族危亡的号角吹响,无数青年做出了震撼时代、直击人心的抉择,有人放下课本扛起枪、有人告别家乡赴战场、有人以笔为刃呐喊……这些抉择不是孤例,而是一个民族在危难时刻的青春共鸣。今天,让我们一起回望那段岁月,读懂抗战青年的抉择,用心触摸精神的脉动,为奋勇前行汲取力量,让伟大抗战精神薪火相传、照耀新时代赶考路。一、从课堂到战场的跨越,读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爱国是人世间最深邃、最持久的情感。1935年12月9日,北平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热血青年振臂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立即停止内战!”“打倒汉奸卖国贼!”抗日救亡怒潮席卷了当时的北平城,也点燃了全民族抗战的激情。参与游行的青年,有人秘密奔赴延安,有人脱下长衫换上军装,有人走向平型关、台儿庄等烽火战场奋勇杀敌……·这种从课堂到战场的跨越,展现了“把小我融入大我”的人生抉择,也诠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千钧分量。当代青年干部虽不用直面枪林弹雨,但爱国的考题从未缺席,忠诚的卷面仍要坚定执笔,只有胸怀许党报国之志,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在平凡岗位无悔坚守、在风雨考验中奋勇搏击,才能让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始终做到用心用情用力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二、从小家到大家的抉择,读懂“舍生取义、挺膺担当”的英雄志气。家国一体,没有国哪有万家灯火。赵一曼在留给儿子的遗书里写道:“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写信时的她身陷囹圄,明知即将赴死,也用热血践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节。烽火岁月里,无数华夏青年在信中写下“勿念”,转身冲入敌阵,千千万万个“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奋斗故事,藏着“舍小家为大家”的抉择,也彰显着舍生取义、挺膺担当的勇气和胸怀。广大青年干部在面对公与私、得与失的考验时,当从这些
本文标题: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共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752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