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诗词鉴赏需细品字句间韵味,领悟作者情感与时代背景交融之美,方能体会其深远意境。是否有所感悟?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分享的“诗词鉴赏”相关内容,供您学习参考!
初三语文诗歌赏析专题第一讲:诗歌体裁一、山水田园诗(一)内容:描写山水景象、田园风光(二)情感:1.寄情山水、恬淡自然,表达了诗人归隐田园、悠然自得的心境2.赞扬了乡民淳朴、好客,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3.对田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二、送别诗(一)内容:描写与友人分别的场面,借送别言志(二)情感:1.对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2、表达对离人的眷恋不舍,依依惜别之情以及朋友间的真挚情谊3、对友人的劝勉(《别董大》《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四、羁旅诗(一)内容:描写漂泊在外的情景,远离家乡、远离亲人,感伤年华消逝,(二)情感:1.抒发诗人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2.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3.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五、怀古诗(一)内容:将历史和现实联系在一起(二)情感:感叹世事变迁伤今怀古怀才不遇六、爱国诗(一)内容:忧国忧民(二)情感:表达诗人爱国主义情怀,忧国忧民七、边塞诗(一)内容:边塞风光、将士们的艰苦生活(二)情感:1.表达对山河沦陷的痛苦,对战争的厌倦2.讴歌边塞将士不辞辛苦、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3.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4.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八、哲理诗(一)内容:描写所写之物(二)情感:表达诗人对该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蕴含怎样的哲理(三)不同的物象代表的情感山水类:野径、行舟、溪水、古木、柴门、空林、白鹤田园类:炊烟、桑麻、桑竹、桃李、麦苗、豆苗、渔船、采莲、浣女、鸡犬思乡怀古类:杨花、夕阳、大雁、秋、月、孤云、落日、归鸟边塞类:金鼓、旌旗、铁骑、烽火、角弓、胡马、轮台、羌笛、胡笳、枯蓬、烽烟感慨抒怀类:梅:高洁清秀、淡雅素朴、坚贞谦虚、傲雪坚强兰:孤芳自赏,清高自守,高洁孤傲竹:坚定挺拔、坚贞刚毅、谦虚谨慎、坚韧不屈菊:隐逸高洁、高洁坚韧、孤高傲世荷花:洁身自好、淡泊名利、纯洁洁净松树:坚贞不屈、宁折不弯、坚强无畏杨柳:朴素自然、依依不舍、外柔内刚蝉:悲凉;高洁牡丹:富贵华丽、雍容华贵雁:思乡怀亲、羁旅伤感杜鹃:哀怨、凄恻、思归月亮: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二、诗词鉴赏的题型考点一:绘诗境(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一)方法:①正确理解诗意,读懂情感②找全景物,把握特征,加适当的修饰词③合理联想和想象④修饰语言,力求生动(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二)例:《钱塘湖春行》(白居易)题目: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画面。解析:1.景物:早莺、暖树、新燕、春泥2.运用想象展开画面3.修饰语言答案示例: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歌唱;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考点二品诗韵(炼字:多为动词和形容词)(一)方法:①解词(句中义)②分析词语的词性或运用的修辞手法③解句(展开想象,把词语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④解意(点出该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二)例:春思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②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题目:赏析“春日偏能惹恨长”中“惹”字的妙处。(3分)解析:解词:“惹”是招引或引起的意思修辞:“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将春日人格化,解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抱怨春日把恨引长,产生度日如年之感,表达效果及情感:表达了诗人与日俱增的愁绪以及无法排遣的苦闷。答案:惹是招引的意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将春日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抱怨春日把恨引长,产生度日如年之感,表达了诗人与日俱增的愁绪以及无法排遣的苦闷。考点三:赏名句(一)方法:①解法(明确表现手法,写出了什么事物或景物的什么特点)②解句(描述句子的大意,根据原句展开联想,描述景象或意境)③解意(体会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揭示了一种怎样的理趣)(二)例:《秋夜寄邱员外》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注释:邱员外:名丹,苏州人,曾拜尚书郎,后隐居平山上。1、请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两句。(4分)解析:解法:运用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解句:“空”是空寂,“山空”属无声静景;“落”松子落地是有声动景。解意:烘托了一种空寂的氛围,表现了友人居住环境的清幽,暗示了友人之间相互思念、夜不能寐的孤寂。诗歌的表现手法:1.修辞:比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拟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夸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借代: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互文: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对偶: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对比: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双关: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设问: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2.动静结合(以声衬静、反衬、化静为动):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3.虚实结合(化虚为实、虚写、联想、想象)“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虚写、想象)“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虚写、联想)“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虚写、联想)“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化虚为实)“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虚实结合)4.多种角度(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5.运用典故(以前的名人名事):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6.借景抒情(实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7.托物言志: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8.直抒胸臆:年年此即伤离别考点四:悟诗情(一)方法:1.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的作者的生活经历、作品风格和题材内容;2.借助诗歌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3.理解诗意,抓关键词(名词、感情色彩的词)把握思想感情;4.从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入手把握思想内容;5.从诗歌中描写的景物、意象入手理解诗歌内容。6.合理表达,切忌空洞(二)例1: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题目:全诗写作者傍晚游玩的情景诗人描写了细草、西风、荷花等意象,充满生活气息,妙趣横生,表达出诗人悠闲愉悦以及对夏暮池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解析:看关键词:游、细草、荷花、碧伞---悠闲愉悦;愁---忧愁、伤感,但写愁是为了写荷花低藏荷叶中的情态,分析诗歌是一首田园诗,所以情感为悠闲愉悦例2:夜泊钱塘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题目:本诗颔联描写了树、灯、雨、雁等景物,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孤寂和愁苦的心情。解析:日暮、孤灯、冷雨、秋雁、离心、梦乡、愁绪等,分析诗歌是一首行旅诗,描写游子在外漂泊的孤寂和对家乡浓浓的思念。
本文标题:诗词鉴赏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813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