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调研 > 调研报告 > XX镇关于2025年度前三季度道路交通安全劝导工作的总结报告(精品)
XX镇前三季度加强道路安全劝导,提升公众交通安全意识,事故率显著下降,成效如何?以下由网友整理分享的“XX镇关于2025年度前三季度道路交通安全劝导工作的总结报告(精品)”相关材料,便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XX镇关于2025年度前三季度道路交通安全劝导工作的总结报告(精品)为系统总结本年度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深入分析当前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巩固并拓展交通安全劝导工作成果,根据上级单位统一部署,现将我镇2025年1月至8月期间道路交通安全劝导工作情况报告如下。一、工作背景与基本情况我镇地处XX区域,乡道、村道纵横交错,路网复杂,部分路段坡陡弯急、临水临崖,交通安全基础相对薄弱。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机动车特别是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农用车辆保有量持续攀升,人流、车流量显著增加,给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带来了严峻挑战。经初步摸排,2023年至2024年,我镇辖区内因不规范驾驶行为引发的轻微交通事故时有发生,主要集中于摩托车骑乘人员不佩戴安全头盔、农用车及三轮车违法载人、超速超载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成为制约我镇安全稳定发展大局的隐患。面对此形势,镇党委、政府深刻认识到,筑牢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防线是推进平安建设、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重要一环。自年初以来,我镇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将道路交通安全劝导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关键性的民生工程来抓,旨在通过常态化、精细化的前端干预和教育引导,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二、主要工作举措与实施路径为确保劝导工作落地见效,我镇整合资源、系统谋划,构建了“党政主导、部门协同、村为主体、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一)健全组织体系压实工作责任我镇第一时间成立了由镇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派出所、应急办、农服中心及各村(社区)负责人为成员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协调劝导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分析研判辖区交通安全形势,部署阶段性工作重点。同时,制定并下发了《XX镇道路交通安全劝导站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将劝导工作成效纳入年度村级绩效考核体系,通过层层传导压力,确保责任到人、任务到岗。目前,全镇11个行政村均已建立标准化的交通安全劝导站,形成了覆盖全镇的网格化管理体系。(二)科学部署力量优化劝导模式在劝导力量部署和工作模式上,我镇注重科学性与实效性的结合。首先,在人员配备方面,按照“一村一站、一站多人”的原则,依托各村(社区)“两委”干部、党员、网格员及热心公益的村民,公开选聘并组建了一支由24名专兼职劝导员构成的骨干队伍。这支队伍熟悉村情民意,具备较强的群众工作能力。其次,在工作模式上,采取“定点值守与流动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定点值守:在镇域交通主干道、重要村组路口、校园门口、集市入口等事故易发、人流车流密集的关键节点设立固定劝导岗位。劝导员严格按照“七必上”工作要求,即重要节假日、学生上学放学高峰、赶集日、群众早晚出行高峰、红白喜事、民俗活动及雨雪雾等恶劣天气时段,必须全员在岗在位。根据劝导站的等级划分,一级劝导站每日在岗时间不少于6小时,二级劝导站则确保在重点时段值守不少于4小时,确保关键时段不失管、不漏控。流动巡查:针对农村道路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组建流动巡查小组,由经验丰富的劝导员带领,不定期、不定时地对辖区内易被忽视的“毛细血管”道路进行动态巡查,及时发现并纠正隐蔽的交通违法行为,弥补固定岗位的覆盖盲区。(三)强化业务培训提升履职能力为打造一支专业、规范的劝导员队伍,我镇联合XX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辖区派出所,定期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培训内容涵盖《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常见交通违法行为的识别与危害、规范的劝导手势与用语、现场安全防护知识以及突发事件的初步处置流程。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现场演练”的模式,确保每一位劝导员都能准确掌握工作职责与操作规程,做到文明劝导、依法劝导、有效劝导,提升其履职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四)聚焦重点违法精准开展劝导工作中,劝导员紧盯农村地区最突出的交通安全风险点,对五类重点违法行为进行精准劝导和现场纠正:1.严查农用车违法载人:坚决制止并教育农用货车、三轮汽车、拖拉机货箱载人行为,讲明其安全风险。2.严管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重点劝导骑乘人员佩戴安全头盔,纠正超员、逆行、不按规定车道行驶等行为。3.严抓驾乘人员安全带:对过往的小型汽车、面包车等车辆,提醒并监督司乘人员全程规范系好安全带。4.严控超限超载:对有超载嫌疑的货运车辆、面包车进行劝导,并及时向执法部门报告。5.同步开展宣传教育:在劝导纠违的同时,向过往群众发放交通安全宣传资料,以案说法,将劝导点变为宣传站,将劝导过程变为普法过程。三、工作成效与初步评估通过近九个月的扎实工作,我镇道路交通安全劝导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辖区交通安全形势呈现出稳中向好的积极态势。(一)道路交通安全态势持续向好最直接的成效体现在事故数据的下降。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5年8月底,全镇共发生适用简易程序处理的道路交通事故21起,同比下降12.5%;受伤人数同比下降15.2%,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等级的道路交通事故。实现了事故起数和受伤人数的“双下降”,守住了“零较大事故”的安全底线。这一成果的取得,前端劝导工作的源头预防作用功不可没。(二)重点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常态化的路面劝导形成了强大的震慑效应,群众的驾驶习惯正在发生积极转变。其中,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的安全头盔佩戴率由年初的不足60%大幅提升至95%以上;农用车违法载人的现象已基本杜绝;主要道路司乘人员安全带使用率显著提高。这些关键指标的改善,直接降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和伤亡风险。(三)群众安全文明出行意识普遍增强劝导工作不仅是行为的纠正,更是思想的引导。通过劝导员日复一日的“婆婆嘴”,交通安全知识和“安全自负”的理念深入人心,“安全出行、文明礼让”逐渐成为辖区群众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根据我镇在8月份开展的随机抽样调查,超过96%的受访群众对我镇当前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对劝导员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认可。四、存在问题与面临挑战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挑战。1.劝导员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目前劝导员多为兼职,人员流动性较大,专业能力和工作热情存在差异。同时,现有的补贴标准相对偏低,难以形成有效的长效激励,影响了队伍的稳定性和工作积极性。2.部分群众安全意识仍显淡薄。少数交通参与者,特别是部分老年驾驶员和外来务工人员,对劝导工作存在抵触情绪,交通陋习根深蒂固,“人情”交通、侥幸心理依然存在,劝导工作面临较大阻力。3.长效机制尚需巩固完善。劝导站的运行经费、劝导员的补贴、装备的更新换代等,目前主要依赖于镇级财政的临时性投入,尚未形成稳定、制度化的经费保障机制,工作的可持续性面临考验。五、下一步工作计划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我镇实际,下一步将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持续发力,推动道路交通安全劝导工作向纵深发展。(一)推进劝导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坚持将劝导工作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持续抓紧抓实。进一步完善劝导站管理办法、劝导员工作守则及考核激励机制,明确工作标准和奖惩措施。推动劝导工作与“平安乡村”、文明村镇创建等工作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共享、同向发力,确保劝导工作有章可循、常态长效。(二)深化宣传教育多元化精准化创新宣传方式,在巩固路面劝导这一传统阵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村(居)民代表大会、村村通广播、微信群、公告栏等多元化载体,开展“线上+线下”全方位、立体化的交通安全宣传。针对学生、老年人、务工返乡人员等重点群体,开展“订单式”精准普法教育,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提升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探索激励保障一体化长效化积极向上级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同时探索整合村集体经济收益、社会赞助等多种渠道,建立稳定的劝导工作专项经费保障机制。适度提高劝导员工作补贴,为他们统一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解决其后顾之忧。建立年度“最美交通劝导员”评选表彰制度,增强劝导员的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激发队伍的内生动力,全力守护好全镇人民的平安路。
本文标题:XX镇关于2025年度前三季度道路交通安全劝导工作的总结报告(精品)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816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