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工作报告 > 政治和社会安全领域风险分析研判情况汇报
政治与社会安全领域面临复杂挑战,需加强风险监测与研判,提升应对能力,确保社会稳定。以下是阿拉网友分享的“政治和社会安全领域风险分析研判情况汇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有所用途!
政治和社会安全领域风险分析研判情况汇报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决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是*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各方关注度极高,为会议胜利召开营造和谐稳定的安全环境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对政治和社会安全领域国家安全风险进行了分析研判。一、政治安全领域(一)主要风险。一是西方敌对势力企图颠覆我国政权。随着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和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个别发达国家认定中国的发展构成了对其全球霸权的挑战,在难以使用武力手段征服的情况下,开始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采取各种手段对我国进行干扰破坏和渗透颠覆,甚至图谋发动“颜色革命”,比如俄乌冲突就是前车之鉴。从外部看,他们对我国实施围堵,推动我国周边安全问题持续发酵,以期在我国周边地区形成一个战略包围圈。从内部看,他们对我国实施渗透,插手干涉西藏、新疆、台湾、香港等事务,利用境外间谍情报机构策反我国人员和窃取国家秘密,扶植利用一些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外媒体、智库以及各种敌对势力从事与我国法律不相符的活动。二是分裂主义活动对国家安全造成威胁。当前,我国受分裂主义威胁较为严重,存在多股分裂势力,对国家的领土和主权完整构成严峻挑战,这使得反分裂成为中国最大的政治之一。从类型上来说,“疆独”和“藏独”属于民族分裂主义,他们以**、文化差异为基础,与境外的**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勾结串通,公开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企图通过民族对抗谋求民族独立。“台独”和“港独”属于政治分裂主义。近年来,民进*当局依然顽固奉行“倚美抗中谋独”分裂路线,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单方面破坏两岸关系发展的共同政治基础,支持纵容“台独”分裂活动。同时,受各种内外复杂因素影响,反中乱港活动猖獗,香港局势一度出现严峻局面,特别是香港反中乱港势力勾连外部敌对势力,屡屡阻挠香港特别行政区民主的发展。三是暴力恐怖活动破坏社会稳定大局。从境外情况看,“伊斯兰国”虽遭重创,但其人员和思想双重外溢,大量恐怖分子向南亚、中亚、东南亚等地区扩散,已经在我国周边地区形成恐怖动荡之弧。“东伊运”等“东突”恐怖势力依托国际恐怖组织快速发展,无论是能力还是影响力都在不断提升,对我国的威胁也在逐渐增大。从境内情况看,一些地区暴恐极端活动的生存土壤依然存在,仍有暴力恐怖分子潜藏蛰伏,暗中织网布局,伺机制造事端。(二)对策建议。一是深刻把握“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不断加深对“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的认识,切实把“两个确立”转化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扎实抓好以学习*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重点巩固*史学习教育成果各项工作,教育引导广大*员干部坚定信念、把握规律、汲取智慧、提升能力。二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健全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要切实加强国家安全法制保障,突出国家安全立法存在的空白点和各重要领域国家安全立法不平衡等问题,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生物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等领域精准发力,补齐法律制度短板。要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责任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群体,深化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建立健全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制度,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坚决履行宪法和国家安全法律制度规定的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和义务,凝聚共同维护国家安全的磅礴力量。三是坚持底线思维,不断提高维护国家政治安全能力。要牢牢绷紧反恐怖斗争这根弦,坚持凡“恐”必打、露头就打,坚持主动进攻、打早打小,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扎实抓好反恐防恐各项措施的落实,全面深化反恐怖斗争,不断巩固我国反恐怖斗争的良好态势。要加强专业情报机构和群众性信息队伍建设,建立便捷的组织机制,及时掌握外部势力渗透、勾连、利用和策反情报,提前预警,及时反制。要着力防范各类风险挑战内外联动叠加共振,严密防范各种安全风险集聚交汇形成风险综合体,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二、社会安全领域(一)主要风险。一是安全生产形势复杂严峻。高危行业领域风险依然存在,比如煤矿超能力生产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煤矿违法违规建设和生产屡禁不止;中小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基础比较薄弱,危险化学品全链条监管存在一些漏洞;旅游客车等运营车辆安全监管缺失,变相挂靠问题依然存在等等。二是损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的事件频频发生。各类重大突发事件都对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的私有财产带来极大风险,尤其是一些涉众突发事件直接对人民群众财产安全造成威胁,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比如,我国社会领域犯罪与金融领域犯罪交织、线上犯罪与线下犯罪叠加的形势严峻,具体表现为非法集资、网络传销等涉众型犯罪高发频发。网络借贷、投资理财、私募股权、虚拟货币、电子商务、消费返利、慈善互助、养老等领域成为“重灾区”,涉及人员多、地区广。各种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组织和领导传销活动案件屡禁不止。三是对经济社会运行造成严重冲击的事件屡屡出现。部分“老字号”、涉众型经济案件利益受损人员等群体聚集上访事件易发多发,征地拆迁、房产物业、劳资矛盾、医患纠纷、环境保护等领域群体性矛盾纠纷多发。同时,在传统公共安全问题与非公共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的今天,重要基础设施事故会严重影响经济社会运行。例如大面积停电等事故对经济社会运行会造成极大冲击。又如在网络安全领域,线上线下的边界已经消失,网络空间的任何安全问题,都会直接映射到现实世界的安全。(二)对策建议。一是研究制定国家公共安全战略。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和安全发展理念,制定国家总体公共安全战略规划。战略规划要把公共安全风险治理作为发展保驾护航的关键支撑要素来定位,把自然与生态、生产与技术、卫生与食品、治安与网络等领域的安全风险防范统筹考虑,把公共安全内置于总体发展框架中,努力规避人为的风险、新兴的风险和非传统的风险。二是建立健全重大公共安全风险排查机制。要坚持关口前移,加强日常防范,加强源头治理、前端处理,建立健全风险研判机制和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可能严重危害人民生命与财产的风险、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稳定的风险、严重影响国家政治安全的风险。在风险研判机制方面,要建立定期风险隐患排查机制,运用科学的风险管理方法,依靠专业力量和人民群众,确保那些可以发现的重大公共安全风险隐患全排查、不遗漏。在决策风险评估机制方面,要健全重大决策事项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其他相关的重大风险评估的制度。三是防范化解公共安全领域重大风险。要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持涉黑涉恶案件专案侦办,集中力量攻破大案要案,并针对易滋生黑恶势力的重点地区行业、领域,部署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黑拐枪、盗抢骗、食药环、医疗卫生、严重暴力犯罪等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大力实施“雪亮工程”,加快完善网上网下贯通、打防管控一体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公共安全风险隐患预测预警预防能力水平。制定完善公共安全领域风险排查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遇有重大紧急突发情况,可依照有关规定请求武装警察参与处置。压紧压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及时预防消除公共安全隐患,严防因火灾、石油化工、危爆物品、安全生产道路交通等问题发生重大人员伤亡事故。强化学校、医院、商场、景区、**场所等人员聚集场所治安防范和隐患整治。加强大型活动安全保卫工作,严防发生踩踏事故。
本文标题:政治和社会安全领域风险分析研判情况汇报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833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