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发言 > 心得体会 > (10篇)党员干部学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心得体会(精选集锦)
党员干部深入学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相关知识,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服务人民能力。以下由公文包网友为您分享的范文资料,供您参考学习之用。
党员干部学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心得体会(共10篇)篇一、党员干部学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心得体会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成功实践》,指出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指引下,新疆各族儿女同心协力、团结奋进,持续深化民主法治建设,新疆改革发展稳定取得壮阔成就,天山南北一派兴荣气象。值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广大党员干部当主动探索其繁荣背后的奋进密码,努力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中凝心聚力、稳基固本、更创辉煌。一、彰显“根”与“魂”的凝聚伟力,筑牢民族团结同心圆。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视察时指出,“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中华文化始终是新疆各民族的情感依托、心灵归宿和精神家园,文化认同根植于新疆各民族群众的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最深沉的根基。要注重新疆各民族的历史文化研究,讲好文物史料背后血脉相融、情感相亲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引导各族人民树立正确的民族史观。要充分彰显新疆地区当地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入推进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程和传承利用,教育和引导各族群众争做优秀文化的推介者。要广泛凝聚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精神力量,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铸牢中国心、中华魂,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如石榴籽一般紧紧相拥。二、夯实“基”与“本”的治理根基,提升基层服务精准度。白皮书以翔实笔触展现了天山脚下“社会治理效能明显提升”的生动图景,关键在于加强基层党建引领,下沉治理重心、畅通民生服务,构筑良性城乡基层治理体系。这深刻启示我们,基层是社会稳定最坚实的承重层,基层党组织是凝聚人心的最强磁场。提升治理效能必须建强基层党组织,畅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广大党员干部需持续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新疆的实践,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要大力推动“访惠聚”驻村工作等机制走深走实,让干部扎根一线,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要积极运用数字化手段为基层赋能,实现精准化精细化服务与管理。唯有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让每个支部都成为服务群众、维护稳定、反对分裂的坚实阵地,才能在最广阔的社会基层厚植党的执政根基,凝聚起共建美好家园的磅礴力量,为新疆的长治久安奠定无可撼动的基石。三、激发“内”与“外”的发展动能,拓展丝路开放新格局。白皮书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新疆的区位、资源、政策优势,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新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将国家赋予的“五大战略定位”从宏观蓝图转化为具体发展路径,把得天独厚的禀赋条件切实转化为市场竞争力和经济增长极。这要求我们青年干部必须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自觉将白皮书明确的战略导向细化为推动产业升级、扩大对外开放的实际举措,在加快建设“一带一路”核心区中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在培育壮大“十大产业集群”中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在深化资源配置改革中澎湃市场主体动能。唯有以创新驱动引领产业变革,以优势转化拓展发展空间,才能不断夯实新疆长远发展的物质基础,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把握主动、赢得未来。篇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党员干部学习心得体会2025年9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率中央代表团抵达乌鲁木齐,出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七十年团结奋斗,七十年春华秋实,特别是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光辉指引下,新疆大地处处焕发勃勃生机,民族团结之花绽放得更加绚烂,高质量发展的画卷铺展得更加壮阔。广大党员干部当用心感受辽阔疆域上的奋进脉搏,从这片热土上的实践篇章中,汲取奋进新征程的磅礴伟力,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疆新篇章贡献智慧与力量。一、同心同向聚伟力,七十年团结奋进结硕果。新疆地域辽阔,多元文化荟萃,维护团结、促进发展始终是重中之重。回顾过往,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一代代建设者、守护者胸怀“国之大者”,扎根边疆、奉献边疆。科技工作者深耕棉田,以现代农业技术助推乡村振兴;护边员坚守千里边境线,筑牢安全屏障;基层干部穿梭于天山南北、戈壁绿洲,将党的温暖与富民政策送至各族群众心中……七十载栉风沐雨,昔日的边陲之地已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昔日的贫困面貌已被小康社会的壮美图景所取代。广大党员干部当从日益密切的交往交流交融中,从持续改善的基础设施条件中,从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不断提升中,深刻领悟“同心同向跟党走”是创造新疆辉煌成就的根本保证,自觉做民族团结的促进者、边疆稳定的维护者,凝聚起建设美丽新疆的强大合力。二、惠民春风暖万家,七十年民生改善谱新曲。“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七十年来,新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生动的体现就在民生福祉的持续改善上。看今日新疆,千万农牧民住上了安居房,教育惠民政策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健康新疆”建设护佑人民安康,交通网络四通八达让昔日的“遥远”不再遥远,产业带动就业成效显著使群众的钱袋子越来越鼓。这背后,是无数党员干部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默默付出,是援疆省市无私支援、倾情相助的深厚情谊,是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生动实践。从塔里木河畔的棉海碧波,到阿尔泰山下的牧场新歌;从喀什古城的热闹非凡,到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的繁忙景象……一幅幅安居乐业、和谐稳定的幸福画卷正在展开。广大党员干部当永葆“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各族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使民族团结的幸福之花常开长盛。三、砥砺奋进新征程,七十年接续奋斗启新章。“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疆的美好明天,需要持续奋斗。当前,新疆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广大党员干部尤需发扬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坚韧不拔、甘于奉献。无论是奋战在改革发展一线,推动“十大产业集群”建设;还是投身于文化润疆工程,促进各民族心灵契合;或是坚守在反恐维稳前沿,捍卫来之不易的稳定局面;抑或是忙碌在乡村振兴现场,带领群众共同富裕……都需要拿出“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广大党员干部当以庆祝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为新的起点,锚定新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的战略定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勇于担当、善于作为,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一步一个脚印把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在天山南北共同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的崭新篇章。篇三、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心得体会从塔里木河大桥贯通南北的欢呼,到中欧班列满载货物驶向亚欧的轰鸣;从南疆农村“家家有安居房”的笑颜,到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买卖全球”的繁忙一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年来,这片占中国六分之一国土的土地,实现了从“闭塞边疆”到“开放前沿”、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站在这一节点回望,梳理其伟大成就、提炼其历史经验,不仅是对过往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赋能。一、70年伟大成就:在攻坚克难中书写边疆振兴答卷新疆的70年,是一部“硬件”“软件”同步升级、“颜值”“内涵”共同提升的奋斗史,每一项成就都镌刻着各族群众的汗水。基础建设实现“从无到优”的跨越式突破,彻底改写了“出行难、联通难”的历史。70年前,新疆公路总里程不足3000公里,如今已建成“五横七纵”高速公路网,总里程突破2.2万公里;和若铁路的通车,结束了南疆且末、民丰等5县不通火车的历史,让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群众实现“朝发夕至”;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成为中国西部地区四大门户枢纽机场之一,2024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000万人次,航线联通国内外190多个城市。更值得瞩目的是“民生基建”的覆盖: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让99%的农牧民喝上放心水,电网延伸到所有偏远村落,4G网络覆盖全部乡镇,曾经“风吹石头跑”的戈壁,如今也能便捷接入数字世界。产业结构完成“从弱到强”的质效双升,构建起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过去,新疆产业长期依赖“一黑一白”(石油、棉花),如今已形成“能源+特色+新兴”的产业矩阵:准东煤电煤化工基地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战略储备基地,2024年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达35%;特色农业从“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型,葡萄、枸杞、香梨等农产品通过精深加工实现价值倍增,新疆果业集团的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新兴产业加速崛起,乌鲁木齐人工智能产业园集聚企业50余家,喀什经济开发区的跨境电商年交易额突破百亿元,曾经的“资源输出地”正变身“产业创新地”。民生福祉达成“从有到全”的全面覆盖,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红利。70年前,新疆人均预期寿命不足30岁,如今已提高到74.7岁;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动态清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8.7%,比1955年增长近50倍;全民医保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率均达100%,曾经“看病远、看病难”的农牧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更暖心的是“精准民生”:安居富民工程让150多万户家庭告别土坯房,农村安居房覆盖率达98%;“煤改电”工程让北疆冬季取暖更清洁,2024年惠及200多万群众;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覆盖所有街道,各族老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二、70年历史经验:在实践探索中凝聚发展智慧新疆70年的巨变,不是偶然的幸运,而是在党的领导下,遵循客观规律、结合本地实际的必然结果,沉淀出五条宝贵的历史经验。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新疆发展的根本保证。从和平解放初期的“屯垦戍边”,到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全面落实,党的领导始终是新疆稳定发展的“定盘星”。无论是推动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新疆273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无论是维护社会稳定,还是促进民族团结,正是因为有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有各级党组织的坚强战斗堡垒作用,新疆才能在复杂环境中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实践证明,只有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凝聚起推动新疆发展的磅礴力量。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疆团结的制度基石。70年来,新疆始终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又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从制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到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民族团结联谊”活动;从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占干部总数的51.3%),到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和传统文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让“五个认同”深深植根于各族群众心中。如今,新疆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这正是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生动体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新疆进步的价值取向。新疆的发展,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无论是解决“住房、教育、医疗”等民生难题,还是推动“就业、增收、社会保障”等惠民工程,每一项政策的出台、每一个项目的落地,都围绕“让群众过上好日子”展开。比如,为解决南疆农村妇女就业问题,新疆扶持发展手工刺绣、服装加工等产业,带动10多万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为改善牧区群众生活,实施“定居兴牧”工程,让牧民从“逐水草而居”变为“定居致富”。正是因为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新疆的发展才获得了最广泛、最深厚的群众基础。坚持创新驱动与因地制宜结合,是新疆发展的实践路径。新疆的发展,既不盲目照搬内地经验,也不固守传统模式,而是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走出了一条“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在农业领域,创新推广“膜下滴灌”技术,让新疆棉花产量占全国85%以上,同时发展节水农业;在能源领域,创新“风光储一体化”模式,推动新能源产业与传统能源互补发展;在开放领域,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定位,创新“中欧班列+综合保税区”模式,让新疆成为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实践证明,只有将创新驱动与本地实际相结合,才能激活新疆发展的内生动力。坚持开放合作与内外联动,是新疆繁荣的必由之路。从“丝绸之路”的历史荣光,到如今“一带一路”的核心区建设,开放始终是新疆发展的重要引擎。70年来,新疆从“内陆末梢”变为“开放前沿”:阿拉山口、霍尔果斯等口岸年通关量突破千万吨,中欧班列“新疆号”累计开行超2万列;喀什、伊宁等经济开发区成为对外开放的“试验田”,吸引国内外企业投资兴业;旅游开放
本文标题:(10篇)党员干部学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心得体会(精选集锦)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846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