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发言 > 心得体会 > (10篇)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范文集锦)
回顾历史铭记英雄,珍惜和平展望未来,如何让这份精神代代相传?公文包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10篇)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范文集锦)”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喜欢。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共10篇)篇1、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和平的阳光再次普照大地。今天,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就是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密苏里舰上的签字终结了东方战场的硝烟;10月25日,被日本殖民统治50年的台湾重回祖国怀抱——这一连串镌刻于民族记忆的日期,不仅标志着3500万军民用生命换来的胜利,更向世界宣告:正义终将战胜野蛮,团结终能击溃压迫。中华民族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取得了完全胜利!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的炮火撕裂了东北的黑土地,日本军国主义以“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的野心,将屠刀挥向中国。南京大屠杀中30万同胞的鲜血、731部队惨绝人寰的人体实验、重庆大轰炸下满目疮痍的街巷……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救亡图存成为每一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各阶级、各党派、各团体以及海外侨胞,以民族大义为重,团结起来,同仇敌慌,共赴国难,用血肉筑成新的长城。“四万万同胞共赴国难!“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凝聚起工人、农民、学生、商人乃至海外侨胞的力量最终,中国人民用巨大的民族牺牲和悲壮的抵抗行动,终于赢得了这场长达14年的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谱写出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全民族反侵略战争的正气歌。1945年9月9日,南京中国战区受降仪式上,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低头签署降书;10月25日,台湾光复典礼上「重归祖国版图”的宣告响彻云霄——这是近代中国首次完全收复失地,更终结了甲午战争以来“割地赔款”的屈辱循环。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人民以落后的武器装备战胜了经济实力和军事装备远比自己强大的敌人,创造了半殖民地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奇迹,一洗百年屈辱。它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提高了广大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它极大地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转折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次洗雪百年耻辱、从沉沦中奋起、走上“站起来”的伟大历程。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共产党率先高举武装抗日旗帜,坚持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各阶层人民,以持久战武装全国民众思想,并带领民众英勇战斗在抗日战争前线,作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最终领导中华民族,彻底打败了邪恶的日本法西斯,实现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从世界历史来看,包括中国在内的战胜国建立了以联合国为代表的战后国际政治新秩序,使人类文明获得了巨大进步。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转眼80年已过,日寇铁蹄的烟尘早已远去,抗战的烽火渐渐消散。80年寒来暑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奋发图强,艰苦创业,终于让我们从一个积贫积弱、任人欺凌的“东亚病夫”发展成了腾飞的东方巨龙。如今我们站在历史的瞭望塔上,回望那段血火淬炼的岁月,不仅是为了铭记英雄的牺牲,更是为了从抗战精神中汲取力量,照亮民族复兴的新征程!历史的长河奔涌不息,八十年岁月沧桑从未模糊民族的集体记忆。当我们同望抗日战争的血火岁月,不是为了延续仇恨的锁链,而是要在英雄的丰碑前重铸和平的信念,在历史的镜鉴中凝聚前行的力量。今天的中国,灯火璀璨的都市映照着孩子们诵读”我爱你,中国”的清澈童声;钢铁巨龙穿山越岭丈量着神州经纬;北斗卫星在浩瀚星河书写东方传奇……这份来之不易的安宁与繁荣,是万千先烈用血肉筑就的丰碑,是几代人接续奋斗铸就的史诗。从积贫积弱到全面小康,从任人欺凌到屹立东方,历史用如椽巨笔记录着中国共产党引领人民创造的奇迹。站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起点,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传承这份精神火炬。那穿越时空的爱国情怀,那百折不挠的民族气节,那薪火相传的奋斗基因,正是新时代赶考路上最深沉的力量源泉。每一次对历史的回望,都是对初心的叩问;每一次对英雄的缅怀,都是对使命的重温。“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一胜利,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历史新征程。我们当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携手同心,从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共同守护人类和平家园,在新的征程上奋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拉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经过14年艰苦的浴血奋战,中国战场以3500万军民伤亡、4200万难民无家可归的惨烈代价,最终牵制住日本陆军总兵力的70%以上,粉碎了法西斯势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扭转了战争走向,加速了殖民体系的瓦解,彻底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取得了这场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的伟大胜利。落后就要挨打,胜利来之不易。无论是刻在北京密云县古北口长城遗址上慷慨激昂的“大好河山,寸土不让”誓言,还是云南腾冲国旗墓园9168块墓碑上“捐躯赴国难”的壮烈悲歌,无不警示着华夏儿女“勿忘国耻,自立自强”,无不蕴含着无数中华儿女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的伟大抗战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将其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没有国家强大、民族强盛,就难以获得生存、发展、尊严的基本保障。只有全体中华儿女勒力同心、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民族独立、自由、解放,才能让中国在世界竞争中屹立不倒,也才能赢得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开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崭新征程。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缅怀先烈是为了更好地传承;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前行。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不断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成就告慰我们的前辈和英烈!篇2、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岁月的长河缓缓流淌,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虽已渐行渐远,但抗战时期的歌曲却如不朽的旋律,始终在历史的天空中回荡。它们是时代的强音,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更蕴含着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奋勇前行的精神力量。今天,让我们重温这些抗战歌曲,聆听那跨越时空的烽火回响,从中汲取奋进新时代的智慧和力量。一、重温抗战歌曲,读懂以身许国的信仰密码。“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抗大校歌的旋律一响起,仿佛就能让我们看到那一群群热血青年,怀揣着救国救民的伟大理想,汇聚在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的旗帜下。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他们坚信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种炙热滚烫的信念,体现了中华儿女对国家和民族的无限忠诚,对正义和真理的不懈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抗战时期的青年们,正是因为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在艰难困苦面前毫不退缩,在枪林弹雨中勇往直前。党员干部要从中汲取信仰之力,将坚定理想信念作为信一辈子、守一辈子的必修课,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重温抗战歌曲,读懂众志成城的团结密码。“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听吧,满耳是大众的嗟伤。看吧,一年年国土的沦丧。我们是要选择‘战’还是‘降’?我们要做主人去拼死在疆场,我们不愿做奴隶而青云直上!”这首《毕业歌》,以其激昂的旋律和振奋人心的歌词,激励着无数青年学子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在抗战时期,这首歌曲成为团结广大师生乃至全体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它让不同地域、不同阶层的人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抗击日本侵略者,而紧密地团结在一起。无论是在前线浴血奋战的战士,还是在后方默默支持的群众,都能从中感受到团结的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抗战的胜利,离不开全体中华儿女的团结一心。在新时代,党员干部更要深刻领悟团结奋斗的重要性,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人民”,积极践行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中,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三、重温抗战歌曲,读懂不屈不挠的斗争密码。“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西南联大校歌以其悲壮而激昂的旋律和歌词,展现了西南联大师生在抗战时期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在艰苦的条件下,西南联大师生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坚持教学和研究,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他们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顽强的斗志,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守护着知识的火种,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这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在新时代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通过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广大党员干部要从西南联大校歌中汲取“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力量,勇闯“火焰山”、敢啃“硬骨头”,在“关关难过关关过”中将不可能变成可能。篇3、党员干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播出的特别节目《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以《濠江儿女丹心如炬血浓于水共御外辱》为题,报道了抗战时期澳门救亡团体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故事,令人热泪盈眶、百感交集。他们为支援祖国抗战冲破重重限制和阻碍,或慷慨解囊,或奔赴前线,或默默守护。这是濠江儿女写下的救国丹心,也是镌刻在民族记忆中的不朽回响。广大党员干部当用心致敬澳门抗日救亡团体,积极从中汲取精神力量,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修养,以实际行动续写新时代的绚丽篇章。一、精诚果敢的筹赈兵灾,书写矢志不渝的爱国之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地处南海之滨的澳门虽未直接遭受战火侵袭,但澳门同胞的心始终与祖国同频共振。当时澳葡政府严禁直接宣传抗日工作,但澳门各界变通应对,以救灾为名,行救亡之举。其中澳门镜湖医院、澳门商会、同善堂等社团共同成立了澳门早期最具影响力的救亡团体——阖澳华侨筹赈兵灾慈善会,召集澳门各界以多种形式筹款支援前线,几天时间里就在月薪只有几元的年代,筹集到了10万元。这沉甸甸的筹款包裹着澳门抗日救亡团体与澳葡政府斡旋的勇猛果敢和聪明才智,更包裹着他们矢志不渝的爱国之心。广大党员干部当从澳门抗日救亡团体的筹赈兵灾行动中读懂爱国情怀,并自觉对标看齐,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时刻听从党和人民的召唤,将个人的前途命运融入到党和国家的事业当中,以实际行动体现爱国之心。二、精诚坚韧的四界救灾,书写锐意进取的奋斗之心。“不怕牺牲,英勇斗争。”1938年10月日军继续向南扩大侵略,10月21日广州沦陷,华南局势空前严峻。为保家卫国,由澳门学术界、音乐界、体育界和戏剧界中数十个群众性社会团体共同组成的澳门四界救灾会,于当日正式成立回国服务团。1939年10月日军进攻观澜,为截断日军增援部队,回国服务团成员梁捷等队员主动承担起炸毁观澜附近木桥的任务,在与日军的激战中壮烈牺牲。截至1940年6月,四界救灾会回国服务团先后组成11个队,共160多人回到内地积极
本文标题:(10篇)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范文集锦)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846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