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发言 > 心得体会 > (四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心得体会(最新选编)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七十载,见证了民族团结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分享的“(四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心得体会(最新选编)”相关内容,供您学习参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心得体会秋日的阳光洒向广袤新疆大地,丰收的喜悦与节庆的祥和交织弥漫。9月23日,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率中央代表团抵达乌鲁木齐,出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如同和煦的春风,迅速传遍天山南北、绿洲草原,在特克斯县乔拉克铁热克镇塔斯巴斯陶村等村落的各族群众中激荡起滚滚热流,引发了热烈而深远的反响。习近平总书记以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身份亲率中央代表团出席自治区成立庆典,在党和国家历史上尚属首次。这一非同寻常的安排,厚重如山,情深似海,深刻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疆工作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对新疆2500多万各族干部群众的深切关怀与拳拳之心,为新疆的辉煌成就增添了最璀璨的注脚,也为新疆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注入了磅礴力量。从机场到住地,沿途街道装扮一新,花团锦簇,彩旗飘扬。闻讯赶来的各族群众自发聚集在道路两旁,手中挥舞着鲜艳的五星红旗,一张张笑脸上写满了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车队经过时,大家纷纷激动地挥手致意,眼中闪烁着喜悦与期盼的泪光。这动人的场景,是新疆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最生动的体现,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成功实践的最直观印证。这不仅仅是一次欢迎仪式,更是新疆各族人民心向党中央、心向祖国的真情告白。总书记到来的喜讯,像插上了翅膀,飞越天山,传遍草原绿洲,深入到每一个村镇、每一个家庭。在特克斯县乔拉克铁热克镇塔斯巴斯陶村,这个由多民族同胞共同组成的大家庭,也沉浸在一片欢欣鼓舞之中。在获得“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的老党员霍爷爷家中,左邻右舍的乡亲们像过节一样,早早聚在一起,围坐在电视机前,聚精会神地收看总书记抵达乌鲁木齐的新闻直播。当画面中出现总书记亲切的身影时,房间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霍爷爷激动得热泪盈眶,他抚摸着胸前的徽章,声音哽咽却无比坚定地说:“总书记在万忙之中亲自来参加我们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这是对我们新疆各族人民的巨大鼓舞和莫大荣幸!我作为一名老党员,亲眼见证了在党的领导下新疆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一定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更加团结一心,努力奋斗,把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老人的话语,道出了全村、乃至全疆无数老党员、老干部的共同心声。驻村工作队副队长曹叔与队员们一起收看了新闻,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感慨道:“看到总书记,就像看到了主心骨,看到了带领我们奔向更加美好生活的领路人。这些年来,在党的好政策指引下,我们村路修通了,房子建好了,收入增加了,各民族兄弟姐妹交往交流交融更加深入,情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深厚。我们一定要继续发挥好驻村工作队的作用,和村‘两委’一道,带领全村各族群众,同心协力,把乡村振兴的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共同创造新疆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七十载春华秋实,七十载砥砺奋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的70年,是党中央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大力支持的70年,是新疆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70年,更是天山南北发生历史性巨变、谱写壮丽篇章的70年。从一穷二白到经济繁荣,从封闭落后到开放进步,从温饱不足到人民生活全面小康,社会大局持续稳定,民族团结日益巩固,宗教领域和谐稳定,文化事业欣欣向荣,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新疆的每一项成就、每一步跨越,都凝聚着党的心血,都离不开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科学指引。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有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坚强领导,有全国人民的鼎力支持,有新疆各族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新疆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新疆各族人民必将携手并肩,共同描绘出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的壮丽画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心得体会9月25日上午十点半,我早早攥着手机坐在桌前,准时等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直播开启。当镜头转向基层代表的分享环节,当艾米拉古丽·阿不都园长讲述幼儿园从土坯房变身漂亮小楼,孩子们用上多媒体教具的喜人变迁;当公交车司机动情细数城市交通从步履维艰到四通八达、日新月异的发展轨迹时,作为两年前从山东到新疆工作的青年人,我内心早已被强烈的共鸣与暖流填满。尤其是当艾米拉古丽·阿不都大姐说出“感恩源于亲眼所见的实实在在变化”这句话时,我的眼眶瞬间发热——这句朴实却有力的话,恰恰精准戳中了我扎根基层这两年,最真切、最深刻的体悟。犹记去年毕业季,实验室的灯光下,同学们围着就业意向表各抒己见,有人向往一线城市的机遇,有人倾向家乡的安稳。而我手持研究生毕业证书,目光始终停留在“西部计划”“新疆引进人才”的申报栏上——三年求学时光里,论文中那些关于新疆基层发展的数据、导师口中关于援疆工作者的故事,早已在我心里埋下了扎根西部的种子。没有太多犹豫,我在志愿栏郑重填上“新疆”二字,毅然告别熟悉的校园,踏上前往这片辽阔土地的旅程。可当火车一路向西疾驰,窗外的景致渐渐褪去熟悉的模样,窗外的景色从原本连绵的葱郁农田变成戈壁荒原,初时的坚定渐渐被忐忑悄悄取代。我开始忍不住胡思乱想:听说新疆昼夜温差极大,担心气候不适应、害怕饮食差异大,更忧虑工作难以开展。还没等我理清头绪,火车便缓缓驶入了车站,我深吸一口气,拖着沉甸甸的行李箱往外走。刚走出出站口,看到热情的同事帮我搬行李、熟悉环境,当地居民热情地给我推荐特色美食……这份忐忑渐渐消散。投身新疆工作的这些日子里,我最切实的感受,便是这片土地对引进人才的满满诚意与重视。单位不仅为我们配备了设施齐全的人才公寓,还制定了完善的培养计划。刚开始接触业务时,我缺乏当地实际工作经验,屡屡碰壁。领导主动找我谈心,帮我分析问题;同事们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工作心得,带着我深入基层调研。记得去年冬天,寒风裹着雪粒子刮得人脸颊生疼,为了准确收集设备安装情况,我们科室的同事们裹紧棉衣、备好设备,一起驱车赶往离县城九十多公里的偏远乡村。车子在积雪覆盖的土路上颠簸了近两个小时才抵达,可刚下车,就看到村口几位村民正等着我们——得知我们的来意,大家不仅热情地迎上来,还主动领着我们挨家挨户走访,全力配合信息登记;忙到半晌,村民们又执意把我们让进暖烘烘的屋里,端上冒着热气的砖茶,还从橱柜里拿出自家炸的馓子、烤的包尔萨克,笑着说“姑娘们快垫垫肚子,别冻着饿着”。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各民族之间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的温暖。两年的时间虽说不长,我见证了新疆的诸多变化。曾经崎岖的乡村小路变成了平坦的柏油马路,路边的土坯房换成了整齐的安居房;社区里建起了文化活动中心,老人们在这里下棋、跳舞,孩子们在旁边的游乐设施上嬉戏打闹;特色产业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走向全国各地,村民们的腰包越来越鼓。这些变化,正如艾米拉古丽园长所说,每一处都凝结着党的恩情。如今的我,早已把新疆当成了第二故乡。这里的蓝天白云、瓜果飘香,这里人们的热情善良、勤劳朴实,都让我深深眷恋。未来,我会继续扎根新疆,把个人理想融入新疆发展大局,以实际行动践行感恩之心,为建设美丽新疆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不辜负党的培养与期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心得体会金秋九月,硕果盈枝,天山南北处处洋溢着喜庆祥和的氛围。习近平总书记率中央代表团乘专机抵达乌鲁木齐,出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总书记亲临新疆,与各族干部群众亲切交流并发表重要讲话,让我们备受鼓舞、倍增干劲。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总书记谆谆嘱托,在共庆盛会,领略新疆70年来风雨兼程、山河焕彩的同时,不忘初心、凝心聚力、久久为功,向着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疆的目标砥砺前行。一、团结奋进,遇见石榴花开、籽籽同心的美好“疆”来。“天山青松根连根,各族人民心连心。”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多文化交融的地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新疆发展进步的根本基石。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守护祖国的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从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到推进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广泛普及,到各民族文化在中华文化怀抱中的传承发展……这一系列务实举措如天山雪水滋润着这片土地,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这份来之不易的团结,需要我们倍加珍惜、用心呵护。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少数民族党员干部更要充分发挥熟悉本地情况、善用民族语言等“优势”,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和语言,生动形象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准确地传递党的关怀与声音。同时,也要认真倾听各族群众的心声,真实反映愿望与诉求,在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中搭建起党和人民之间的“连心桥”,以“各美其美”的星星之火,绘就“美美与共”的壮丽画卷。二、砥砺前行,遇见活力迸发、繁荣发展的美好“疆”来。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是新疆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70年来,新疆从封闭落后走向开放进步,从一穷二白迈向全面小康,经济实力、基础设施、人民生活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看广袤田野,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新疆特产”享誉全国;看丝路古道,中欧班列驰骋不息,“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如火如荼;看城乡面貌,高速公路四通八达,机场网络日益密集,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处处呈现一派蓬勃发展的新气象。广大党员干部要立足新疆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积极投身于创新发展的火热实践,在推动产业升级、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乡村振兴等方面献计出力、攻坚克难;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守护好冰川、草原、森林、河流,让大美新疆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要发扬钉钉子精神,狠抓各项发展任务的落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带领各族群众用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疆”来。三、初心如磐,遇见安居乐业、欣欣向荣的美好“疆”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研究优化区域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等方面的有效措施,稳步增加城乡群众收入。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力量。从住房改善到医疗提升,从教育普及到就业促进,每一项民生事业都关乎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乎着社会的和谐稳定与长治久安。广大党员干部当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群众的喜怒哀乐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准。要经常走进田间地头、工厂车间、街头巷尾,与各族群众坐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在面对面交流中倾听民意,在心贴心沟通中感知民心,真正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忧所盼。既要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更要建立“当下解”与“长久立”相结合的工作闭环,通过“民情日记”“网格问政”等制度,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让民生工程从纸上蓝图变为万家灯火。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心得体会在阿克苏地区的棉田里,山东援疆的智能滴灌设备正精准补水;在喀什的校园里,上海支教老师用双语讲授科学课程;在和田的车间里,广东援建的服装厂让上千妇女实现就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这些跨越山海的协作场景,让我对“团结共兴”有了最鲜活的认知。对口援疆的深情,是跨越千里的“输血”与“造血”,第十次全国对口援疆工作会议指出,“十四五”期间援疆力量已推动新疆实现社会稳定与高质量发展的双重突破。我在疏附县看到,福建援建的跨境电商产业园里,当地青年通过直播将核桃卖到东南亚,而这背后是福建提供的技术培训与物流支持;在克州医院,江苏医疗队带来的微创手术技术,让边疆患者无需远赴内地就能享受优质医疗。这些实践印证了“全国一盘棋”的制度优势,更让“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具象可感。援疆干部的奉献,是扎根大地的“坚守”与“传承”,辞别家乡远赴边疆的援疆人,用青春书写着动人篇章。在塔城,辽宁援疆干部带领村民种起高油向日葵,让盐碱地长出“金太阳”;在阿勒泰,吉林专家手把手教会牧民生态养殖技术,让草原既
本文标题:(四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心得体会(最新选编)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847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