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发言 > 心得体会 > 6篇党员干部学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精选版
党员干部通过学习纪念活动,深刻铭记历史,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公文包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6篇党员干部学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精选版”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喜欢。
党员干部学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八十载岁月奔涌,冲不淡那段烽火连天的集体记忆。回望峥嵘往昔,无数革命先辈以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与人民命运与共的深厚情怀,在艰苦卓绝中浴血奋战,用生命和热血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更应从那激昂的号角声中汲取力量,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以矢志不渝的奋斗姿态,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一、听战斗号角中的忠诚回响,做“矢志不渝跟党走”的举旗者。淞沪会战硝烟蔽日之时,“死守四行仓库”的悲壮命令如号角撕裂长空。八百壮士孤悬危楼,面对敌军重围,以残躯誓守每一寸国土。谢晋元将军那句“这是我们最后的阵地,是我们的坟墓”的誓言,至今仍如金石坠地,铮铮有声。同样撼人心魄的声响,回荡在狼牙山巅——当弹药耗尽,五位八路军战士向着深谷纵身一跃,用生命换来一条掩护战友和群众成功转移的“生路”。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当以先烈精神为灯塔,照亮信仰之路。把对党绝对忠诚融入血脉、铸入灵魂,常怀“一片丹心图报国”之志,常行“俯首甘为孺子牛”之事。在平凡岗位上恪尽职守,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挺身而出,以实干诠释忠诚,用担当书写热爱,真正做到用一生去践行入党时的铿锵誓言。二、听生产号角中的团结回响,做“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勤务员。抗战史诗不仅有铁血悲歌,更有军民同心奏响的生产号角。在陕北贫瘠的黄土高原,王震将军一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点燃三五九旅拓荒的激情。昔日荒芜的南泥湾,在锄头与汗水下蜕变为“陕北好江南”,飘扬的垦荒歌声成为那个时代最动人的号角。更令人动容的号角响彻西南险峰——为打通抗战命脉“滇缅公路”,二十万各族儿女在深山绝壁间以简陋工具开凿生命通道。悬崖上凝结的号子声与血肉,书写着“血肉筑成抗战路”的不朽传奇。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必须赓续这份鱼水情深,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勤务员。三、听胜利号角中的信念回响,做“笃志初心谋复兴”的追梦人。抗战胜利的辉煌,由无数艰辛步履走出。从东北抗联十四年浴血苦斗,到入缅远征军异域埋骨他乡;从敌后根据地军民昼伏夜出的游击战争,到正面战场气壮山河的殊死搏杀——胜利之路每一步都浸透鲜血与牺牲。正是这般百折不挠的坚韧、向死而生的勇毅,最终汇聚成胜利的雄浑号角。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当代青年尤其需要传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们百折不挠、坚韧不拔必胜信念和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改革深水区勇闯新路,在发展最前沿奋楫争先,让青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绽放绚丽之花。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们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依然能清晰听见那穿越时空的呐喊:“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如今,我们以三封“山河信”与革命先辈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让伟大的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光芒。一、第一封:卢沟桥月明,永定河畔的铮铮誓言。重走北京卢沟桥,石狮静默,月色如洗。1937年7月7日,这里打响了全民族抗战的第一枪。二十九军将士“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的呐喊,至今仍在永定河畔回响。如今,桥上是驻足凝望历史的游人,桥下流水倒映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璀璨夜景。革命先辈们,请您倾听——高铁呼啸穿梭,雄安新区日新月异,您曾以生命守护的华北平原,正崛起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引擎。这封从卢沟桥写就的“山河信”,是对您“寸土不让”誓言的庄严回应,更是今日我们建设首都圈、推进区域协同发展的坚定见证。新时代的青年,正以青春之力投身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将你们当年的理想一一变为现实。二、第二封:金陵春常在,秦淮河畔的涅槃重生。走进南京,梧桐成荫,街巷繁华。1937年那个寒冬,从未摧毁这座古城的脊梁。南京保卫战中,“与南京共存亡”的誓言铿锵有力,市民携手共渡至暗时刻。如今,秦淮河上桨声灯影依旧,紫金山下书香满城,江东门纪念馆的和平广场白鸽翱翔。革命先辈们,请您见证——长江经济带蓬勃腾飞,创新名城活力四射,您以生命守护的六朝古都,已成为一座人文与经济交融、传统与现代共舞的现代化都市。这封从金陵写就的“山河信”,是对您赤胆忠魂的深切回应。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始终回荡着同一种信念:山河虽已无恙,吾辈更当自强!广大青年干部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将为民请命的初心转化为服务群众、扎根基层的实际行动。在一次次的走访与沟通中,我们记下民情笔记,传递温度与力量,在新时代的复兴征程上书写崭新篇章。三、第三封:渝州灯不灭,山城雾霭中的守望之光。漫步重庆解放碑,霓虹闪烁,人流如织。抗战时期,这里作为战时首都,在日军频繁轰炸下依然挺立,防空洞中书声琅琅,废墟之间“愈炸愈强”的木牌巍然屹立。正如周恩来所说:“黑暗是暂时的,光明一定会到来。”如今,解放碑商圈辐射西部,陆海新通道联动亚欧,红岩革命故事借由光影技术传颂于大江南北。革命先辈们,请您倾听——中欧班列汽笛轰鸣,“一带一路”连通世界,您曾用生命点燃的巴渝灯火,如今已照亮内陆开放的新高地。这封从渝州写就的“山河信”,延续着您“光明必胜”的坚定信念。山河信已至,吾辈答未来。在新时代的征途上,青年一代必将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谱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壮丽篇章!学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硝烟虽已散尽,但是那些陈列在纪念馆里的革命文物,不仅浸润着岁月的风霜、镌刻着历史的印记,更承载着饱满鲜活的精神力量。广大党员干部当用心聆听抗战文物诉说的峥嵘岁月,主动把忠诚刻进灵魂、把担当扛在肩头、把斗志融入血脉,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续写属于共产党人的奋斗荣光,真正让伟大抗战精神照亮新征程。一、一把手枪诉说“枪膛里的忠诚”,让赤诚初心照亮奋斗征程。在黑龙江哈尔滨的东北烈士纪念馆里,枪号为80292的手枪静静躺在展柜里面,这支锈迹斑斑的手枪,见证了抗联将领赵尚志的赫赫威名、也写满了浴血奋斗的忠勇往事。“争自由,誓抗战。效马援,裹尸还。看男儿拼斗疆场,军威赫显……”赵尚志以坚毅和勇毅始终冲锋在抗战一线,爬冰卧雪、风餐露宿,抗战期间正是用这把手枪指挥战斗,多次击退日军“围剿”,在一次突围中,他腿部中弹仍单膝跪地精准射击、掩护战友转移。如今烽火硝烟不在,但我们凝望这把手枪时,仿佛仍能看到赵尚志英勇冲锋的身影,依然能感受到子弹出膛时的温度。广大党员干部当用心聆听这把手枪诉说“枪膛里的忠诚”,从这把手枪读懂忠诚与无畏,做到在面对严峻考验和生死抉择时,当如赵尚志一样守护心中信仰、坚定如磐信念,主动以“小我”赴“大我”,把许党报国的壮志融入血脉基因,真正让忠诚成为穿透一切考验的精神底色,让赤诚初心照亮奋斗征程。二、一件大衫诉说“布衣里的担当”,让大爱胸怀照亮为民征程。走进东北烈士纪念馆,一件带着补丁的毛哔叽料大衫格外醒目,这是属于抗日英雄杨靖宇的物件,1929年北上开展地下工作的他,省吃俭用、接济同志,积极开展抗日宣传,用心发动群众,自己的日子虽然过得贫寒,但心中的热血不凉、壮志不负。为筹措路费,在寒冷的冬日里,他悄悄当掉了自己的御寒衣物和被褥,而他自己却裹着单薄的衣衫,在寒风中继续组织群众。这件大衫,诠释了他“与百姓同命运、共冷暖”的担当,也见证着他“持志前行、无惧风霜”的顽强意志。如今,我们已过上了幸福的日子,但为民奉献的初心不能褪色、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忘怀,广大党员干部当用心聆听这件大衫诉说“布衣里的担当”,要做到像杨靖宇关怀战士和百姓冷暖一样关心千家万户,主动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多问所思所想所忧、多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以实际行动诠释“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价值追求,真正用一生奋斗书写幸福答卷,让大爱胸怀照亮为民征程。三、一卷书画诉说“笔墨里的豪情”,让昂扬斗志照亮逐梦征程。在东北烈士纪念馆收藏着两本水彩画中等学校教材,封面上都盖有小小的红色名章“郑志民印”,这是冷云做小学教师时使用的教材,本该与诗书作伴、与童真作伴的她,眼见山河破碎、国破家亡,毅然选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东北抗日联军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的一员。1938年乌斯浑河畔,23岁的她与七位女战士挽臂投江,以血肉之躯、铮铮铁骨筑起了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如今,再看这一卷书画,画中是山河无恙、是岁月静好、是生机盎然,这是他们心中憧憬的未来。广大党员干部当用心聆听这卷书画诉说的“笔墨里的豪情”,在深情回望中铭刻来时路的艰辛与不易,既要分外珍惜如今的美好生活,也要燃起追梦的豪情、燃起担当使命的力量,在面对发展路上的“娄山关”和“腊子口”时,要如冷云等女战士那样勇敢冲锋、迎难而上,更要坚守目标久久为功,用奋斗托举梦想、勾勒未来,真正凝心聚力推进强国复兴伟业,让昂扬斗志照亮逐梦征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学习心得体会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人们纷纷走进抗战博物馆、纪念馆,抚今追昔、鉴往知来,跟随展览,我们的思绪重回烽火硝烟的抗战年代。广大党员干部更要穿越历史长廊,主动接稳永远高燃的“精神火炬”,用心做到缅怀英雄以铸魂、不忘初心以担当、扛起使命以追梦,真正让穿越时空的精神之火,照亮民族复兴的伟大征途、照亮每一个奋斗者逐梦的朝朝暮暮。一、缅怀英雄,接稳传承火炬。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是谁挺起了脊梁?面对侵略者的炮火,中华儿女以不怕牺牲、不畏强暴的意志,在生与死的抉择中、在血与火的洗礼下,始终绽放着“愿拼热血卫吾华”的意志和魄力的光芒。走进抗战博物馆、纪念馆,聆听左权将军的故事、学习“狼牙山五壮士”的壮举、感悟小号手崔振芳孤身战斗的胆量和血性……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被触动着。8年时间,八路军对日作战共计10万余次,34万名八路军将士血洒疆场,用生命诠释了赤胆忠心和报国壮志。缅怀英雄,就要主动接稳精神传承的火炬,广大党员干部当深悟“在和平年代一样需要英雄精神”的深意,永远燃烧许党报国的信念、决心,无论眼前有多少考验、挑战,都能毅然奔赴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主动从烈士手中接稳历史的接力棒,为祖国繁荣富强、为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二、不忘初心,接稳担当火炬。“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翻开历史的相册,最为动人的总是鱼水情深的一幕幕;走进博物馆、纪念馆,最为触动内心的还是一个个镌刻着初心的物证。从长征路上留下半条棉被给人民的女红军,到秋收起义里群众用水桶送军粮的真挚情谊,从八路军为乡亲们挑水、耕田、助生产的奉献付出,到老百姓把“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的全心拥护,我们懂得了“胜利的力量源于团结”,我们更感受到“但愿苍生俱饱暖”的为民之心和炽热情怀。广大党员干部当在触摸历史中解锁“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初心密码,在赓续红色血脉中写好“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担当答卷,以双脚丈量大地、以真情呼唤真心,永远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回应民心期待,在新时代续写温暖人心的幸福故事,真正与人民同心同行,共赴“芝麻开花节节高”的火红日子。三、扛起使命,接稳逐梦火炬。每一座红色场馆,都镌刻着波澜壮阔的历史,也记录着翻天覆地的岁月变迁,更如一扇窗户,让梦想之光映入了无数人的眼帘。走过满是艰辛的来时路,我们铭刻苦难的记忆,更升起了逐梦未来的万丈豪情。从“膝盖当桌、背包作凳”的艰苦,到“野菜充饥、雨雪果腹”的困境,从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艰难起步,到迎难而上、披荆斩棘的步步为营,拥抱如今有滋有味的生活、站上广阔的时代舞台,我们深知幸福来之不易,我们更懂得了“惟有奋斗才能不负时代”的深意。广大党员干部当奋力扛起历史使命,主动涵养“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境界,将独属于民族气韵里
本文标题:6篇党员干部学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精选版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847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