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发言 > 心得体会 > 6篇学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精选详细版)
学习纪念活动加深了对抗战历史的理解与铭记,激发爱国情怀,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6篇学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精选详细版)范例,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学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80年岁月流转,烽火战歌回荡耳畔;80年精神传承,初心使命始终在肩。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特别节目《烽火战歌》,以抗战旋律为弦、以历史细节为韵、以科技创新为声,让烽烟岁月在音符中苏醒,让不朽的精神在共鸣中传承。当《义勇军进行曲》的激昂前奏响起,当《松花江上》的悲怆旋律流淌,当全息影像里的聂耳与当代合唱团隔空合唱,我们听到的不仅是跨越时光的歌声,更是一个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的精神回响。这份回响,既是对先烈的告慰,更是对当代人的召唤。对组工干部而言,每一段旋律都是初心的叩问,每一个故事都是使命的指引。一、以旋律为钥,在激昂与悲怆中触摸民族风骨,铸牢爱国信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义勇军进行曲》里的呐喊,不是凭空而来的激昂,而是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地的泣血抗争,是无数仁人志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绝。当舞台上重现东北义勇军手持大刀冲锋的场景,当《血盟救国军军歌》的旋律与历史影像交织,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些“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英雄,他们用生命诠释了“守土有责,一息尚存,决不敢使寸尺之土沦于异族”的誓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当歌者眼含热泪唱出这句歌词,舞台上再现东北人民背井离乡、衣衫褴褛的场景时,我们读懂了“流亡者的血泪长吟”中,藏着的不仅是个人的悲怆,更是一个民族“不愿做奴隶”的觉醒。组工干部当从这些熟悉的旋律中汲取精神力量,厚植“愿得此身长报国”的家国情怀,把“小我”融入“大我”,让许党报国成为毕生追求。二、以文物为媒,在细节与故事中感悟使命担当,传承英雄气节。历史的温度,从来不在宏大的叙事里,而在那些带着烟火气的细节中。《烽火战歌》没有停留在旋律的演绎上,更将镜头对准了博物馆里的老物件:一把油漆剥落、边缘磨损的小提琴,曾陪伴聂耳记录下东北街头的呐喊,创作出血脉债张的战歌;一封泛黄的电报,承载着马占山守土抗敌的决心;一枚陈旧的印章,见证着黄显声在绝境中的抗争;一个布满划痕的罗盘,指引着东北抗联战士在风雪中坚守的方向……节目中,抗战英雄后代的讲述更让历史有了情感的温度:当马占山后人马志伟念起“守土有责”的电文时,我们仿佛看到了江桥上战士们迎着炮火冲锋的身影;李兆麟后人张卓亚握着罗盘回忆抗联岁月时,我们仿佛感受到了战士们“饮雪水、卧寒冰,却始终心怀家国”的坚韧。组工干部当从这些老物件中读懂“何以英雄”,在急难险重面前敢于担当、勇于亮剑,在矛盾挑战面前不畏难、不避险,争做关键时刻冲得出、顶得上、靠得住的硬核干部。三、以科技为桥,在创新与共鸣中延续精神血脉,激发奋进力量。“起来!起来!起来!”当全息影像中的聂耳立于舞台中央,指挥当代合唱团唱响《义勇军进行曲》,当抗战将士的影像与现代演员并肩而立,这一刻,科技打破了时空的界限,让80年前的“起来”与今天的“起来”完成了精神的接力。《烽火战歌》的创新之处,在于它没有用说教的方式讲述历史,而是通过三维扫描、AI合成、XR扩展现实等科技手段,搭建了一座通往历史的“情感桥梁”:在《露营之歌》的演绎中,VP虚拟制片手法让观众“走进”暴雪中的抗联营地,看到战士们互相搀扶、艰难前行的背影;在《打回老家去》的旋律里,舞台场景与历史影像的交融,让“收复失地”的决心跨越时空,直抵人心。这种创新,不是对历史的“娱乐化”解读,而是对精神的“沉浸式”传承。这份精神回响,既是“过去时”的精神洗礼,更是“现在时”的行动指引。组工干部当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做创新发展的开拓者,续写奋进新征程的精彩答卷。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那些被岁月铭记的地标,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也见证着时代的沧桑巨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遍布这些意义非凡之地,引领我们在历史长河中汲取前行力量,广大青年干部当用心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足迹,走进抗战纪念馆,用心在回望与铭记中激荡青春回响,真正以坚定的信念、昂扬的斗志,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行。一、走进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激荡许党报国的信念回响。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那一刻历史的伤痛被重新唤起,警示着我们民族苦难的记忆绝不能忘。随后总书记走进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观,在遇难者名单墙前,他频频驻足、不时提问,深切缅怀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南京这座饱经沧桑的城市,每一道刻痕都承载着30万同胞的血泪;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付出了伤亡3500万人的沉重代价。铭记历史,为了告慰英灵、为了凝聚力量,更为了和平前行。广大青年干部当追寻缅怀足迹,感受这场深刻的精神洗礼,从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中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永远增强骨气,始终做到面对任何困难和挑战都不屈不挠;始终坚定底气,因为中国从苦难中走来,如今已日益强大,我们有信心应对一切挑战;更要鼓起志气,真正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二、走进延安革命纪念馆,激荡枝叶关情的初心回响。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闭幕不过几天,习近平总书记便带领新当选的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延安,走进杨家岭革命旧址,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这里,曾是中国革命的重要阵地,在瓦窑堡的窑洞里、在洛川的会议室中、在凤凰山麓的煤油灯旁……革命先辈在这里扎根,用热血和生命点燃革命星火,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在这里,中国共产党人擎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旗,让觉醒的火种、团结的力量在烽火中的延安不断传递。广大青年干部当主动追寻初心足迹,在重温来时路中汲取思想伟力,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刻进骨头,在干事创业的过程中,用心传承艰苦奋斗的作风,永远做到不被困难吓倒、不被利益诱惑,更要培养“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主动深入群众、倾听民声,竭尽全力为民解忧、为民担当,以实干作为托举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真正凝聚奋斗逐梦的磅礴合力。三、走进百团大战纪念馆,激荡团结奋斗的精神回响。2025年7月7日,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纪念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百团大战纪念碑广场,向百团大战烈士敬献花篮。我们的思绪被带回85年前,彼时8月,百团大战打响,全体同胞挺身而出、前仆后继,战士们在一线冲锋、用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广大群众运物资、救伤员、破交通、守哨口……这场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沉重打击了日军侵略中国的嚣张气焰,彰显了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伟大力量,更镌刻着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同仇敌忾、勇御外侮的光辉历史。广大青年干部当用心追寻奋进足迹,既要主动继承先辈“愿拼热血卫吾华”的斗争风骨和报国襟怀,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勇毅破局、在时代激流里勇立潮头、于惊涛骇浪中砥砺前行,也要以“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赤诚,架起干群之间的“连心桥”、凝聚奋斗合力,真正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答好每一张时代考题,在逐梦路上续写担当与荣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密苏里舰上的签字终结了东方战场的硝烟;10月25日,被日本殖民统治50年的台湾重回祖国怀抱——这一连串镌刻于民族记忆的日期,不仅标志着3500万军民用生命换来的胜利,更向世界宣告:正义终将战胜野蛮,团结终能击溃压迫。中华民族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取得了完全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这个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世界人民的胜利。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全体中华儿女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社会动员之广泛,民族觉醒之深刻,战斗意志之顽强,必胜信念之坚定,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殉国将领,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就是千千万万抗日将士的杰出代表。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难,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8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和平的阳光再次普照大地。今天,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就是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一、抗战胜利是历经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取得的,必须珍视来之不易的和平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穿过历史烟云,一个结论掷地有声、发人深省:和平来之不易,和平必须捍卫。这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赢得的和平。1931年9月18日,日本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全境,在世界东方形成第一个战争策源地。以九一八事变为起点,中国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37年,野心膨胀的日本法西斯,蓄意制造七七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七七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军民同仇敌慌、奋起抗击,先后进行了淞沪、平型关、忻口、徐州、武汉等战役,歼灭日军44万余人,在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粉碎了日本法西斯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野心。1938年五六月间,毛泽东同志总结全民族抗战开始以来十个月的经验,作了《论持久战》的长篇演讲。《论持久战》科学地预见到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明确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的,最后胜利属于中国。中国反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战争长达14年之久,是苏联、美国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的3.5倍,是英国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的2.5倍。正是靠着持久抗战,我们赢得了胜利、实现了和平。这是全民族共同努力赢得的和平。抗战初期,敌强我弱的特点凸显。毛泽东同志认为,“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日本”是一个强的帝国主义国家,它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在东方是一等的,在世界也是五六个著名帝国主义国家中的一个、“我们在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各方面都显得不如敌人工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要赢得抗战胜利,既要靠持久战的正确战略策略的指导和实施,又要靠全民族同仇敌性的艰苦努力。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战略策略,开辟广大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形势多么险恶、战争多么残酷,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同各爱国党派团体和广大人民一起,共同维护团结抗战大局,汇聚起挽狂澜于既倒的强大力量,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这是付出巨大牺牲和代价赢得的和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战火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军队和民众伤亡超过1亿人,其中中国伤亡人数超过3500万。抗战期间,在日本法西斯铁蹄下,中国大地到处是人间地狱,城市遭到轰炸,村庄遭到焚烧,父老兄弟遭到屠杀,母亲姐妹遭到蹂躏,大好河山惨遭践踏。南京大屠杀,30万生灵惨遭杀戮。日本侵略军还对中国人民发动了令人发指的细菌战、化学战,进行了惨无人道的人体活体试验。日本军国主义发动战争造成的破坏及其对中国资源和财富的大肆掠夺,按照1937年的比价,造成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在这场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中,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自由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男女老少齐动员
本文标题:6篇学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精选详细版)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847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