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发言 > 心得体会 > 6篇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心得体会精编版
庆祝活动展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繁荣发展和各民族团结和谐的美好景象。公文包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6篇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心得体会精编版”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喜欢。
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心得体会值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回顾这片土地的沧桑巨变,展望未来的美好前景,心中涌动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新疆各族人民的敬意。70年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正式成立,开启了新疆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奋斗、共同发展的伟大征程。70年来,新疆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百废待兴到百业兴旺,从贫穷落后到日益现代化,这片广袤的土地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一、辉煌成就彰显制度优势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新疆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谱写了经济腾飞、社会进步、民族团结的壮丽篇章。如今,新疆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特色农业、能源产业、文化旅游等蓬勃发展;交通网络四通八达,“铁公机”交织成网;教育、医疗、文化等民生事业全面进步,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这些成就,充分证明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是新疆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团结奋斗的结果。二、民族团结是发展基石新疆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从兵团职工与少数民族群众互帮互助走上致富路,到“百家宴”中各族居民共叙情谊,再到面对困难时的众志成城,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天山南北生根发芽。这种团结的力量,是新疆社会稳定、长治久安的基石,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底气。三、文化润疆铸就精神家园新疆是多元文化荟萃之地,中华文明是新疆各民族文化的根脉所在。从西域都护府博物馆的考古文物,到木卡姆、阿肯弹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喀什8分钟”惊艳春晚,到天山文学奖的诞生,文化润疆工程让各族人民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增强了文化自信,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四、开放包容迈向世界舞台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新疆积极融入国家对外开放大局,中欧班列穿梭往来,跨境电商蓬勃发展,自贸试验区建设蹄疾步稳。新疆不再是内陆的“边远地带”,而是成为连接亚欧的“桥头堡”,在国际舞台上展现着独特的魅力和活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是新的起点,更是新的征程。我们将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疆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新疆力量。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繁荣昌盛,各族人民幸福安康!愿天山南北永远绽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的绚丽光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心得体会金秋九月,硕果盈枝,天山南北处处洋溢着喜庆祥和的氛围。习近平总书记率中央代表团乘专机抵达乌鲁木齐,出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总书记亲临新疆,与各族干部群众亲切交流并发表重要讲话,让我们备受鼓舞、倍增干劲。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总书记谆谆嘱托,在共庆盛会,领略新疆70年来风雨兼程、山河焕彩的同时,不忘初心、凝心聚力、久久为功,向着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疆的目标砥砺前行。一、团结奋进,遇见石榴花开、籽籽同心的美好“疆”来。“天山青松根连根,各族人民心连心。”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多文化交融的地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新疆发展进步的根本基石。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守护祖国的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从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到推进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广泛普及,到各民族文化在中华文化怀抱中的传承发展⋯⋯这一系列务实举措如天山雪水滋润着这片土地,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这份来之不易的团结,需要我们倍加珍惜、用心呵护。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少数民族党员干部更要充分发挥熟悉本地情况、善用民族语言等“优势”,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和语言,生动形象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准确地传递党的关怀与声音。同时,也要认真倾听各族群众的心声,真实反映愿望与诉求,在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中搭建起党和人民之间的“连心桥”,以“各美其美”的星星之火,绘就“美美与共”的壮丽画卷。二、砥砺前行,遇见活力迸发、繁荣发展的美好“疆”来。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是新疆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70年来,新疆从封闭落后走向开放进步,从一穷二白迈向全面小康,经济实力、基础设施、人民生活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看广袤田野,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新疆特产”享誉全国;看丝路古道,中欧班列驰骋不息,“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如火如荼;看城乡面貌,高速公路四通八达,机场网络日益密集,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处处呈现一派蓬勃发展的新气象。广大党员干部要立足新疆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积极投身于创新发展的火热实践,在推动产业升级、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乡村振兴等方面献计出力、攻坚克难;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守护好冰川、草原、森林、河流,让大美新疆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要发扬钉钉子精神,狠抓各项发展任务的落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带领各族群众用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疆”来。三、初心如磐,遇见安居乐业、欣欣向荣的美好“疆”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研究优化区域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等方面的有效措施,稳步增加城乡群众收入。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力量。从住房改善到医疗提升,从教育普及到就业促进,每一项民生事业都关乎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乎着社会的和谐稳定与长治久安。广大党员干部当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群众的喜怒哀乐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准。要经常走进田间地头、工厂车间、街头巷尾,与各族群众坐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在面对面交流中倾听民意,在心贴心沟通中感知民心,真正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忧所盼。既要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更要建立“当下解”与“长久立”相结合的工作闭环,通过“民情日记”“网格问政”等制度,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让民生工程从纸上蓝图变为万家灯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心得体会秋日的阳光洒向广袤新疆大地,丰收的喜悦与节庆的祥和交织弥漫。9月23日,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率中央代表团抵达乌鲁木齐,出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如同和煦的春风,迅速传遍天山南北、绿洲草原,在特克斯县乔拉克铁热克镇塔斯巴斯陶村等村落的各族群众中激荡起滚滚热流,引发了热烈而深远的反响。习近平总书记以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身份亲率中央代表团出席自治区成立庆典,在党和国家历史上尚属首次。这一非同寻常的安排,厚重如山,情深似海,深刻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疆工作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对新疆2500多万各族干部群众的深切关怀与拳拳之心,为新疆的辉煌成就增添了最璀璨的注脚,也为新疆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注入了磅礴力量。从机场到住地,沿途街道装扮一新,花团锦簇,彩旗飘扬。闻讯赶来的各族群众自发聚集在道路两旁,手中挥舞着鲜艳的五星红旗,一张张笑脸上写满了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车队经过时,大家纷纷激动地挥手致意,眼中闪烁着喜悦与期盼的泪光。这动人的场景,是新疆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最生动的体现,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成功实践的最直观印证。这不仅仅是一次欢迎仪式,更是新疆各族人民心向党中央、心向祖国的真情告白。总书记到来的喜讯,像插上了翅膀,飞越天山,传遍草原绿洲,深入到每一个村镇、每一个家庭。在特克斯县乔拉克铁热克镇塔斯巴斯陶村,这个由多民族同胞共同组成的大家庭,也沉浸在一片欢欣鼓舞之中。在获得“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的老党员霍爷爷家中,左邻右舍的乡亲们像过节一样,早早聚在一起,围坐在电视机前,聚精会神地收看总书记抵达乌鲁木齐的新闻直播。当画面中出现总书记亲切的身影时,房间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霍爷爷激动得热泪盈眶,他抚摸着胸前的徽章,声音哽咽却无比坚定地说:“总书记在万忙之中亲自来参加我们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这是对我们新疆各族人民的巨大鼓舞和莫大荣幸!我作为一名老党员,亲眼见证了在党的领导下新疆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一定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更加团结一心,努力奋斗,把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老人的话语,道出了全村、乃至全疆无数老党员、老干部的共同心声。驻村工作队副队长曹叔与队员们一起收看了新闻,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感慨道:“看到总书记,就像看到了主心骨,看到了带领我们奔向更加美好生活的领路人。这些年来,在党的好政策指引下,我们村路修通了,房子建好了,收入增加了,各民族兄弟姐妹交往交流交融更加深入,情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深厚。我们一定要继续发挥好驻村工作队的作用,和村‘两委’一道,带领全村各族群众,同心协力,把乡村振兴的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共同创造新疆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七十载春华秋实,七十载砥砺奋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的70年,是党中央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大力支持的70年,是新疆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70年,更是天山南北发生历史性巨变、谱写壮丽篇章的70年。从一穷二白到经济繁荣,从封闭落后到开放进步,从温饱不足到人民生活全面小康,社会大局持续稳定,民族团结日益巩固,宗教领域和谐稳定,文化事业欣欣向荣,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新疆的每一项成就、每一步跨越,都凝聚着党的心血,都离不开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科学指引。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有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坚强领导,有全国人民的鼎力支持,有新疆各族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新疆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新疆各族人民必将携手并肩,共同描绘出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的壮丽画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心得体会站在喀什古城的百年老巷里,看艾德莱斯绸在匠人指尖化作时尚裙摆,听巷口奶茶店的收音机播放着双语新闻,远处中欧班列的汽笛声隐约传来——这组跨越时空的画面,恰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生动缩影。当我走过天山南北的城镇乡村,那些藏在烟火气里的变化、融在血脉中的团结,让我对这片土地的发展有了更深层的感悟。文化的“活态传承”,让千年文明焕发生机。曾担心“十二木卡姆”会随着老艺人的离去而褪色,如今却在和田地区的校园里看到:孩子们用电子琴演绎传统曲调,短视频平台上“95后”传承人直播弹唱,甚至在乌鲁木齐的文创店里,木卡姆元素的书签、丝巾成了热销品。更令人动容的是艾德莱斯绸的“破圈”:传统扎染工艺与现代服装设计结合,不仅走进了上海时装周,还让墨玉县的妇女们在家门口的工坊实现就业,月收入突破4000元。70年来,新疆不是将文化“锁进博物馆”,而是用创新让非遗与时代同行,让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互鉴中愈发璀璨。民生的“细微改善”,让幸福底色愈发浓厚。在阿勒泰地区的禾木村,曾几何时“冬季取暖靠火炉、看病要走几十里”是村民的日常,如今家家户户住进了保暖抗震的安居房,村卫生室配备了远程诊疗设备,老人在家就能连线乌鲁木齐的专家问诊。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教育暖光”工程: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高原小学的孩子们用上了智慧黑板,北京的老师通过直播课教他们画水彩画;职业技术学校开设的马术训练、旅游服务专业,让牧民的孩子毕业后能在家乡的景区工作,既守护了草原,又实现了增收。这些“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变化,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各族群众脸上实实在在的笑容,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最生动的实践。开放的“双向奔赴”,让边疆成为连接世界的桥梁。第一次在阿拉山口口岸看到中欧班列时,我震撼于它的繁忙:满载新疆番茄酱、光伏组件的列车驶向中亚,带回的汽车零部件、农产品又走进新疆的商超。在喀什经济开发区,跨境电商产业园里的年轻人用
本文标题:6篇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心得体会精编版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848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