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工作报告 > 关于全市学前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学前教育机构数量增加 质量逐步提升 教师队伍壮大 但资源分布不均 家长期待更高水平服务 如何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以下由网友整理分享的关于全市学前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相关文档,供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吧!
1/11关于全市学前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全市学前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25年工作要点安排,今年7至8月,市人大常委会成立全市学前教育发展情况专题调研组,〔...〕主任亲自参加〔...〕县调研,和〔...〕副主任为调研组组长,对全市学前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先后到〔...〕县、〔...〕区、〔...〕县部分乡镇、幼儿园和市幼儿园,采取深入园点察看、听取介绍、查阅资料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开展了调研,并委托〔...〕县和〔...〕县人大同步进行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全市学前教育事业的基本情况近几年来,特别是20xx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多措并举推动学前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目前,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幼儿园368所,较上年减少6所,其中合并5所、撤销7所、新建6所;在园幼儿37694人,较上年减少3199人,学前三年儿童毛入园率%;公办幼儿园占比%,普惠性幼儿园占比%,普惠覆盖率%;有教职工4018人,其中专任教师2647人,接受过学前教育专业学习的教师比例为89%。截至2025年6月,全市共有3岁以下托育学位5063个,每千人口托位数个。其中,普惠托位2430个,普惠托位率为48%,目前共有2-3岁在园托育学生970名。(一)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持续增加全市学前教育资源总量大幅增加,普惠性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初步构建了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一是加大力度补齐农村短板,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为示范、以标准化教学点为补充,推进农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市农村幼儿园在园人数9427人,农村幼儿园教职工798人。农村学前儿童入园率稳步提高,普惠覆盖进一步增强。二是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通过新建幼儿园、利用闲置公用资源改扩建幼儿园、资助利用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举办公办性质园等措施,努力扩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积极拓展新建小区配套学前教育设施,落实人口规模达5000人或住宅达1500套以上建成小区需配建幼儿园的要求,全市审批配套幼儿园4个,目前硬件基本建成3个。三是扶持引导普惠性民办园发展。采取以公办园为主,鼓励民办幼儿园自愿参与的转普工作方案。坚持普惠制学前教育政府主导、普惠性幼儿园社会共同举办,普惠制不排斥多样性。并通过购买服务、综合奖补、减免租金、派驻公办教师、加大培训、教研指导等方式,支持普惠性幼儿园提高办园质量。(二)经费投入力度加大,正常运转得到保障市县高度重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将学前教育建设纳入发展总体规划,积极出台各项扶持政策,加强幼儿园规划布局和建设。十四五期间,按照规划先行、资源整合、城乡均3/11衡的工作思路,市级和各区县都在城区新办了公办幼儿园。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各地将学前教育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做到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十四五以来,学前教育经费累计投入达?亿元(其中国家财政性资金亿元)。市级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达到14%以上。二是探索建立财政保障机制。教育部门以规范、高效、公开为目标,分级管理学前教育专项经费,依法开展经费筹措、执行预算计划、规范监管流程、优化使用结构,持续提高使用效率。三是建立社会参与,多渠道、多形式举办幼儿园的工作体制。私立幼儿园在分类定级、评估指导、资格认定、表彰奖励等方面享有公办学校同等待遇,同时落实了贫困幼儿家庭补助、普惠性幼儿园奖补等政策措施。(三)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保育教育水平稳步提升一是各幼儿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园本化课程,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安排幼儿活动,促进了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推进了幼儿园素质教育的实施。加强幼儿园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管理,以活动教学为主,努力避免小学化倾向。定期组织幼儿教师教学能手、优质课和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促进了教师综合能力的提高。二是完善幼儿园教职工补充机制。严格落实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标准,积极探索备案制教师招聘路径,缓解教师编制紧缺的矛盾。三是逐步提高幼儿园教师待遇,探索农村公办园非在编教师合同制管理模式,保证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制定符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的幼儿园教师职称评审标准,实行单独评审,开展了学前教育正高级职称评定。四是开展教师培训,提高保教水平。采取集中培训、顶岗置换、网络研修等形式,实施定期培训和全员轮训制度,20xx年至2024年,共培训骨干园长和教师1700余人次。(四)监管指导全覆盖,办园行为进一步规范各级各部门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幼儿园的鼓励激励,同时强化食品安全、办学行为等方面的培训与监管。通过明确监管职责,完善监管体系,开展专项治理,使规范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一是加强安全管理。建立了幼儿园安全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和安全预警机制。加强幼儿园安全技术防控体系建设,落实校园公共区域防控无盲区、无死角、无漏洞要求。二是建立完善监管体系。积极构建覆盖各级各类幼儿园的办园质量评估体系,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机构的准入、监管和退出机制。探索建立家长、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幼儿园教育管理服务体系。三是加强科学保教指导。建立帮扶机制,优质园通过结对联盟、办分园、集团化办园、托管办园等形式帮扶农村园或薄弱园,共同提升城乡办园水平。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全市学前教育改革发展虽然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在扩大普惠性资源、完善政策保障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健全监督管理体系、提高保育教育质量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仍有较5/11大差距。(一)城乡发展不平衡全市368所幼儿园中,一级一等幼儿园6所,一级二等7所,一级三等31所,等级幼儿园90%都在城区,而城区公办幼儿园数量少质量高,导致入公办优质园难、入民办优质园贵。农村地区学前教育资源不足,受条件所限,农村幼儿园在园舍、设施设备、师资水平等方面与城镇幼儿园差距较大。有的农村幼儿园覆盖范围过大,幼儿到园距离远,无法满足就近入园需求。全市227所农村幼儿园普遍存在缺乏基本教育设施、师资队伍不稳定的情况。如〔...〕县〔...〕乡幼儿园,是由公建民办转隶的乡镇公办幼儿园,目前全园只有2名公办教师,其余10人均为临聘教师。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扶持力度仍然不够,虽然落实了省市级层面的认定标准、补助标准及扶持政策,但补助标准低,扶持力度普遍较弱,从而影响了举办者参加普惠性民办园认定的积极性。一些民办幼儿园转成普惠园后,向家长收取的保教费由此前的两三千元降到几百元,而财政生均补贴又不足以弥补差额,导致幼儿园运行出现困难。?(二)经费投入仍然不足财政支持不足且不稳定,尚未完全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近几年来,尽管学前教育经费有了较大幅度增长,由于学前教育发展历史欠账多,县级财力弱,县级财政支撑普及学前教育的压力很大。出现了上级专项奖补资金被挪用挤占、迟拨滞拨的情况。如:〔...〕县、〔...〕县因地方财力紧张,幼儿园每年600元生均公用经费未能及时保障到位,县级2%的配套资金也未能执行到位。公办园收费偏低,普惠园收费难提高,幼儿园低标准、低保障运行普遍存在。(三)师资队伍建设不优编制严重不足,幼师队伍不稳定。按照国家规定的师生比要求,全市公办幼儿园应配备2420名教师,目前编制内教师数只有985名,缺口较大,为此不得不大量临时聘用幼教人员。以市幼儿园和乐分园为例,其在园幼儿967名,在园教职工111名。按规定应配备教职工138名,但实际核定教职工编制50个,在编在岗50人,临时聘用61人(含职工)。这些临聘人员工资待遇较差,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农村编外幼教待遇普遍在2000元以内,导致部分农村幼儿园无法按要求配齐教师。教师专业化水平还不高,教师队伍既缺人手,也缺高手,有的教师对幼儿成长和心理发展规律认识不够,与幼儿沟通能力不强。有些民办园为了压缩成本,降低教师的聘用门槛,专业合格教师比例较低。教师培养培训有待加强,职后培训体系不完善,培训内容重复,流于形式,缺乏连贯性、层次性,不仅效果不佳,反而增加了幼儿园和教师的负担。(四)监管力度不强市县教育部门普遍没有设置专门的学前教育管理机构,无专职管理人员,幼儿园的管理往往委托小学进行。承担管理责任的小学教师既要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还需负责多所幼儿园的管理指导、评价考核等工作。对幼儿园收费、安全防护、卫7/11生保健、保教质量等方面的监管还不到位。有的幼儿园还在通过教幼儿识字、计算等来迎合一些家长的需求,小学化倾向禁而不止。有的民办园收费过高、逐利明显,既引发相互攀比,也导致家长焦虑。三、对下一步工作的建议2024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学前教育法》,自2025年6月1日开始实施。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新时代办好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承担起在规划、投入、资源配置、教师队伍建设、监督管理等方面的主导责任。(一)强化政府责任,加强统筹布局一是完善管理体制。全面理顺以县为主、乡镇(街道)参与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落实政府对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主体责任,加大对学前教育工作的统筹,充分发挥乡镇(街道)属地管理的作用,强化学前教育布局规划、资源供给、教师配备补充、质量管理,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城乡一体化高质量均衡发展。二是落实好科学规划布局幼儿园建设要求。根据市卫健部门提供的出生人口数据,我市20xx年出生人口万人,20xx年出生万人,2024年出生万人,2025年截止7月原住居民出生人口万人,新生儿人数呈波动性下降的趋势。要结合十五五规划编制,根据人口规模、结构变化和城镇化发展,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将学前教育纳入城乡建设规划中统一安排,不断优化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普惠幼儿园的需求。要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完善县、乡、村三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加快实现每个乡镇至少办好一所公办幼儿园,大村独立建园或设分园,小村联合办园,推动乡村幼儿园发展。(二)坚持公益方向,扩大普惠资源把公益普惠作为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的根本之策,以国家逐步推行免除学前教育保教费为契机,多渠道扩大学前教育供给,落实好国家惠民政策,努力扭转公办园少民办园贵的局面,让绝大多数孩子都能就近接受优质普惠的学前教育。一是积极发展公办幼儿园,增加学位供给。有效发挥公办园保基本、兜底线、引领方向、平抑收费的主渠道作用。二是鼓励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支持普惠性民办园发展。完善扶持政策,提升办学水平,防止出现普惠率上去了,群众满意率下来了的状况。引导具备条件的民办幼儿园,结合实际情况逐步向托幼机构转化。(三)积极筹措资金,加大经费投入一是继续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切实提高学前教育财政保障水平。适度强化支出责任,在建立投入长效机制的同时,对重大阶段性任务安排专项经费,落实好从今年开始学前一年免费政策,完善学前教育体制机制,提高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进一步优化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结构,确保新增教育经费按比例向学前教育倾斜。二是落实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合理确定并动态调整拨款水平,加大公共财政9/11对学前教育的支持力度,为不同性质的普惠性幼儿园(包含公办园、公办性质园和普惠性民办园)正常运转提供经费保障。三是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学前教育。进一步明确支持民办幼儿园发展的政策,鼓励更多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形成公办、民办并举的发展格局。四是健全成本分担机制。综合考虑财政保障水平、教育培养成本、经济发展水平、办园条件和居民承受能力等因素,在科学核定办园成本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的收费标准,并建立定期动态调整机制。(四)提高地位待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加强对教职工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的考核,建立教师个人信用记录,解决师德失范问题,让家长把孩子放心地送进幼儿园。二是按照配备标准逐步足额配齐教职工。总结解决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的经验做法,推动建立公办园教师编制动态调整机制。实行教师编制和其他岗位的购买服务相结合,满足学前教育快速发展需要。三是努力逐步提高公
本文标题:关于全市学前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858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