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发言 > 心得体会 > 经验做法区政协实践中心联盟扩圈激活委员履职一池春水
区政协通过实践中心联盟扩展,激活委员履职热情,促进资源共享与交流,增强了政协工作的活力与实效。公文包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经验做法区政协实践中心联盟扩圈激活委员履职一池春水”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喜欢。
经验做法:区政协实践中心联盟扩圈激活委员履职“一池春水”为有效破解区政协新时代委员履职实践中心建成初期人气不足、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难题,*区政协积极探索开放共享的运行模式,于2025年初正式启动并推行实践中心联盟扩圈计划。截至2025年9月,联盟已成功吸纳首批40家单位加盟,初步形成了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多方联动、共建共享的生动局面,有效激活了新时代政协委员履职的“一池春水”。一、凝聚共识,多维发力,构建委员履职新生态面对实践中心“建起来”后如何“活起来”的时代课题,区政协深入调研,精准研判,确立了以联盟化发展破解运营难题的核心思路,其动因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一)“聚起来”,破解资源分散难题。过去,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社会组织及企事业单位虽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社会资源和活动阵地,但这些资源呈“点状”分布,相互之间缺少有效链接,导致力量分散,难以形成合力。实践中心作为物理空间,也一度面临内容供给不足的困境。通过组建联盟,能够将这些散落的“珍珠”串珠成链,把各单位的场地、人才、信息、渠道等优质资源有效汇聚到中心平台之上,实现从“物理分散”到“化学聚合”的转变,为中心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动内容与组织活力。(二)“用起来”,破解供需错配难题。一方面,广大市民群众对高质量的文化、科普、法律、健康等公共服务有着旺盛的需求;另一方面,政协委员们具备专业特长和履职热情,却苦于缺少直接服务群众的稳定渠道。联盟的建立,旨在打通委员履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通过联盟这一枢纽,可以系统化地收集、分析社情民意和群众需求,同时精准匹配联盟成员单位和政协委员的专业优势,策划和推出一批接地气、受欢迎的履职服务项目,让群众“点单”、委员“上菜”,有效破解供需信息不对称、服务不精准的难题。(三)“联起来”,破解单打独斗难题。在传统的履职模式下,委员活动或单位间的合作多为临时性、项目性的,缺乏常态化的协同机制,难以产生持久和深远的影响。实践中心联盟致力于构建一个跨界别、跨领域、跨行业的合作网络,推动成员单位之间、委员与单位之间、线上与线下之间产生更深层次的化学反应。通过常态化的沟通协调与项目合作,鼓励成员单位联合策划大型活动、共同打造服务品牌、协同开展课题调研,实现“1+12”的倍增效应,形成协同履职的强大合力。二、精准滴灌,优化布局,打造多元融合新矩阵在联盟成员的选择上,区政协坚持高标准、多元化、互补性的原则,着眼于构建一个结构合理、功能互补、充满活力的合作生态系统。经过深入摸排和多轮协商,首批40家加盟单位主要涵盖了三大类型,形成了优势叠加的履职新矩阵。(一)吸纳“流量型”单位,引来人气活水。为迅速提升实践中心的知晓度和影响力,联盟重点吸纳了一批在区域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和强大引流能力的单位。其中包括*区融媒体中心、*文化集团、*科技园、*网红书店等。这些单位不仅拥有稳定的受众群体和成熟的宣传渠道,还能以其品牌效应为中心活动背书。通过联合举办活动、线上线下同步宣发,能够迅速将信息触达更广泛的市民群体,将自身的“粉丝流量”有效转化为实践中心的“人气流量”,彻底改变了中心初期门庭冷落的局面。(二)邀请“基层型”单位,深扎服务根脉。为确保履职服务能精准对接群众需求,联盟积极邀请了一批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的单位加盟。包括全区10个街道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多个社区“委员工作室”、*中学、*区青年志愿者协会等。这些单位身处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最了解居民的急难愁盼,是连接政协与群众的天然桥梁。他们的加入,使得联盟的履职服务能够真正下沉到社区、深入到家庭,为开展民意征集、政策宣讲、矛盾化解等活动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和阵地保障。(三)联合“党派型”单位,汇聚智慧力量。为充分发挥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优势,联盟主动邀请了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致公党、九三学社、台盟在*区的区级组织全部加入。各民主党派人才荟萃、智力密集,是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力量。通过联盟平台,各民主党派可以更加便捷地组织成员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开展联合调研、举办专题讲座、提供专业咨询,将其独特的智力资源和人才优势转化为服务区域发展的具体行动,进一步丰富了协商民主的实践形式。三、健全机制,高效协同,探索常态长效新路径为保障联盟能够健康、持续、高效运行,区政协着力在顶层设计和机制创新上下功夫,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管理模式。(一)建立“理事会+秘书处”的组织架构。联盟设立理事会作为最高决策机构,由区政协分管领导、实践中心负责人以及部分核心成员单位代表组成,负责审议联盟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重大合作项目等战略性事宜。理事会下设秘书处,秘书处设在实践中心,负责联盟的日常运行管理、信息沟通、活动协调和后勤保障工作。这一架构确保了联盟既有宏观战略引领,又有高效的日常执行,权责清晰,运转顺畅。(二)实行“项目制+清单式”的运行模式。为推动合作从意向走向实践,联盟全面推行项目化管理。各成员单位可根据自身优势和履职意愿,自主申报或联合申报履职服务项目,由秘书处审核并纳入年度活动计划。同时,秘书处建立了动态更新的“资源清单”和“需求清单”。“资源清单”详细列明各成员单位可提供的场地、师资、课程、技术等共享资源;“需求清单”则通过基层单位和线上平台广泛征集群众的服务需求。通过两份清单的精准匹配,大大提高了合作的成功率和服务的实效性。(三)构建“线上+线下”的共享平台。线下,以实践中心为主阵地,各成员单位的场地为分阵地,形成覆盖全区的“1+N”实体活动网络。线上,依托“*政协”开发了“联盟专区”小程序。该小程序集活动预告、在线报名、成果展示、资源对接、委员风采等功能于一体,不仅方便了市民参与,也为成员单位之间进行即时沟通和项目协作提供了便利,实现了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相互赋能。四、彰显成效,赋能发展:实现价值创造新跃升联盟扩圈计划实施以来,成效显著,实践中心的功能价值得到了极大提升,初步实现了流量、品牌和履职效能的同步跃升。(一)构筑“流量圈”,人气热度持续攀升。自2025年联盟成立以来,实践中心的各类活动数量和参与人次均呈指数级增长。截至9月,联盟已联合举办各类活动超过80场,线上线下累计覆盖群众超3万人次,中心月均访客量从不足500人次激增至5000人次以上,增长近10倍。尤其是区融媒体中心与科技园委员联合策划的“委员科学讲堂”系列活动,通过全媒体矩阵宣推,单场活动吸引了超过500组亲子家庭参与,成为区域内的热门公共文化活动。(二)擦亮“履职为民”金字招牌,品牌效应日益凸显。随着一系列高质量活动的成功举办,实践中心已从一个单纯的物理空间,转变为*区一个响亮的“履职为民”服务品牌,其社会美誉度和公信力显著增强。由联盟成员共同打造的“政协委员法律服务站”“企业家下午茶”“健康大讲堂”等多个活动子品牌深受群众欢迎,多次被市级媒体宣传报道。这不仅提升了政协工作的社会影响力,也让“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会商量”的协商民主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三)延伸“履职链”,服务效能全面增强。联盟模式极大地拓宽了政协委员的履职渠道,将履职触角从“会场”延伸到了“基层社区”和“产业链”,实现了履职工作从“务虚”到“务实”的深刻转变。来自法律界的政协委员通过联盟,在多个街道服务中心设立了流动法律咨询点,今年已为群众提供免费咨询150余次。来自经济界的委员利用科技园的平台,为联盟内的中小企业举办了4场专项政策解读和融资对接会,惠及企业百余家。这种深度融合的履职新模式,让委员的专业智慧与社会需求无缝对接,履职效能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展望未来,*区政协将继续深化实践中心联盟建设,不断优化运行机制,吸纳更多优质社会力量加入,努力将实践中心打造成为展示政协形象的“重要窗口”、委员服务群众的“连心桥”和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赋能站”。
本文标题:经验做法区政协实践中心联盟扩圈激活委员履职一池春水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868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