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工作报告 > 在国企集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上的研讨发言生态环境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构建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下面网友分享多篇相关内容供您参考学习,希望有您喜欢的。
1/6在国企集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上的研讨发言生态环境在国企集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上的研讨发言(生态环境)同志们:大家好。这次集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集体学习,内容非常丰富,意义也十分深远。我们共同学习了总书记近期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系统重温了总书记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深入研读了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并认真领会了总书记对〔...〕省救人抢险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每一次学习,都是一次思想的洗礼和认识的升华。这些重要论述和指示,虽然切入点各有不同,但都贯穿着一条鲜明的主线,那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在今天的研讨中,我不打算对所有学习内容进行面面俱到的梳理,而是想聚焦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结合我们作为城市能源国企的职责使命,深入地谈三点个人体会,也就是谈认识、谈反思、谈打算,与同志们作一个交流。一、谈认识,深刻领会绿色的时代内涵与战略分量过去,一提到能源企业,社会的第一印象可能是高耗能、高排放的傻大黑粗形象。一提到我们的主责主业,首先想到的就是保供,是保障千家万户的温暖和光明。这当然是我们的根本职责,但时代在变,发展的内涵也在变。通过这次深入学习,我最大的认识转变,就是对绿色这个词的分量,有了全新的、更为深刻的理解。首先,绿色是最大的政治。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这不仅是发展问题,更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对于我们〔...〕能源集团这样的国有企业而言,旗帜鲜明讲政治是第一位的要求。过去我们讲政治,更多体现在保障能源安全、服务城市运行上。现在,这份政治责任清单上,必须加上浓墨重彩的一笔,那就是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我们所在的〔...〕市,作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之一,其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我们的每一个项目、每一方天然气、每一度电、每一份热,都与这座城市的碳排放总量、空气质量指数息息相关。因此,推动绿色发展,不是一道可做可不做的选择题,而是一道关乎企业生存发展、必须答好的政治必答题。其次,绿色是新的生产力。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这让我深刻认识到,环保不再是发展的成本和包袱,而是催生新动能、塑造新优势的引擎。对于能源行业来说,这场绿色革命尤其具有颠覆性。如果我们固守传统的能源供应模式,路径依赖越严重,未来的发展空间就越狭窄。反之,如果我们能主动拥抱变革,在新能源、储能技术、综合智3/6慧能源、碳捕集与利用等领域率先布局,就能将双碳压力转化为转型动力,开辟出新的增长曲线。这其中蕴含的,正是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密码。最后,绿色是最普惠的民生。总书记关于〔...〕省救人抢险工作的重要指示,核心就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份对人民生命安全的高度关切,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是内在统一、一脉相承的。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作为直接服务市民的公用事业企业,我们不仅要送去温暖,更要守护蓝天。市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经从过去盼温饱的物质需求,升级为现在盼环保的生态需求。暖气热不热是民生,空气好不好更是民生。我们提供的能源产品和服务,是否清洁、高效、可持续,直接决定了市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因此,守护绿水青山,就是守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最直接、最生动的体现。二、谈反思,冷静审视传统能源路径的惯性与挑战有了清醒的认识,更需要有直面问题的勇气。对照总书记四个重大关系的深刻阐述,即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我时常在反思,我们自身在思想和行动上,还存在哪些惯性思维和潜在的短板?一是在思想深处,是否存在保供与环保的对立思维?在迎峰度夏、迎峰度冬的巨大保供压力面前,我们是否会在潜意识里将绿色转型的优先级排后,认为先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再来谈'好不好'的问题?这种看似务实的想法,实际上是战略上的短视。它可能导致我们在技术改造、清洁能源替代等关键投入上犹豫不决,错失转型的最佳窗口期。二是在能力建设上,是否存在传统路径的依赖心理?我们的管理团队、技术骨干,大多是在传统能源体系中成长起来的,对于天然气、热力等传统业务驾轻就熟。但是,对于氢能、地热、光伏、储能等新兴领域,我们的知识储备、技术积累和项目管理能力是否已经足够?是否存在本领恐慌?如果我们不能快速构建起适应绿色能源体系的新能力,那么再好的战略蓝图也可能因为执行力不足而落空。三是在体制机制上,是否存在激励错配的发展障碍?我们现有的考核体系、评价标准,是否仍然过度偏重于供气量、供热面积、营业收入等传统规模指标,而对单位能耗、碳排放强度、新能源占比等绿色发展指标的权重和激励力度不够?如果体制机制这个指挥棒不变,就难以真正激发全员参与绿色转型的内生动力,甚至可能出现上面号召绿,下面看着利的现象。这些反思,可能有些尖锐,但绝非危言耸听。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能源领域的变革尤其迅猛,不主动求变,就必然会被动挨打。作为企业的关键少数,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这份清醒和警觉。三、谈打算,以新发展理念引领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5/6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作为党委书记,我深感责任重大,推动集团的绿色低碳转型,关键在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发展优势、竞争优势。下一步,我考虑要从三个层面去推动这项工作。第一,在政治引领上定航向。要将学习贯彻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作为党委会的第一议题,常学常新,入脑入心。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集团的发展战略与国家双碳目标、〔...〕市的绿色发展规划进行再对标、再校准。党委要发挥好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确保集团的一切经营活动,都始终沿着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正确方向前进,杜绝任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增长的短视行为。第二,在发展动能上换引擎。要以更大的魄力和决心,推动集团从传统能源供应商向综合智慧能源服务商的战略转型。这不仅是业务的拓展,更是发展模式的根本变革。要加大在科技创新上的投入,聚焦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储能技术和数字化能源管理等前沿领域,敢于在新赛道上下先手棋。同时,也要用绿色理念和先进技术改造提升现有传统业务,通过精细化管理和技术升级,深挖存量业务的节能降碳潜力,实现存量变革与增量崛起的双轮驱动。第三,在企业文化上育土壤。一场深刻的变革,最终要依靠文化的力量来巩固。要着力培育一种以绿色、创新、责任为核心的新能源文化。要让环保优先、节约集约的理念,渗透到生产运营、项目建设、日常办公的每一个环节,成为每一位〔...〕能源人的自觉行动和行为习惯。可以通过设立绿色创新奖、开展节能降碳劳动竞赛、加强环保科普宣传等方式,营造人人关心环保、人人参与转型的浓厚氛围,让绿色基因真正融入企业的血脉之中。同志们,能源革命的浪潮已经到来,这既是严峻的挑战,更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我们作为新时代的能源国企人,唯有深刻领会总书记的指示精神,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抓铁有痕的劲头,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才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我的发言完了,不妥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本文标题:在国企集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上的研讨发言生态环境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871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