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发言 > 发言材料 > 法院在全县优化营商环境观摩推进会上的交流发言
法院分享了优化营商环境的经验,强调公正高效审判,加强企业权益保护,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下面网友分享多篇相关内容供您参考学习,希望有您喜欢的。
1/4法院在全县优化营商环境观摩推进会上的交流发言法院在全县优化营商环境观摩推进会上的交流发言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打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县法院认真贯彻落实地方党委及上级法院决策部署,坚持从四方面发力,全力提升作风效能,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强有力的司法支撑,优化营商环境考核连续三年排名全市法院首位。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一、以目标为导向,在谋划部署上精准发力高点定位,全盘部署。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以及上级法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部署要求,成立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由一把手院长任组长。严格落实例会制度,定期召集会议围绕商业纠纷解决办理破产等重点考评指标,传达学习最新要求,检视工作进度,查找问题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制定方案,稳步推进。把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落实好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出台《县法院关于落实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执行年1+4专项行动的工作方案》,立足暖企助企护企惠企安企,精准发力,为市场主体提供公正高效的司法服务。立足全局,护航发展。自觉在大局下行动,围绕强富美高新县城现代化建设,出台司法服务保障1号文件,先后获县委及市中院主要负责同志批示。对照全县优化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任务清单,逐项分析指标,分层分类抓落实,明确各部门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按照序时进度推进,以考核导向抓实营商环境优化。二、以效率为追求,在执法办案上狠下功夫狠抓办案质效。聚焦审判主业,以月度为单位将审判质效指标分解到各业务部门,精准发力,确保完成目标任务,综合质效指标位居全市前列。构建多元调解+速裁工作新模式,推动简案提速,组建专门审判团队办理破产、金融、建筑工程等案件,推动类案提效,民商事案件平均审理天数为全市最短周期。优化破产效果。构建快速接管机制,高效出清僵尸企业,化解不良债权,释放土地、厂房等沉淀资源,获评全市办理破产标杆指标。强化破产挽救功能,综合运用重整、和解等方式,帮助多家企业获得重生,其中以破产和解手段,推动氾水某建设公司快速恢复生产经营,成功签订亿元建设合同。提升创新效能。积极试点执前督促推进执源治理,在全市率先发布惩戒预警敦促公告,促使一批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让执行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强化信息技术运用,借助市法院破产会议平台,在全市率先召开某企业破产清算案债权人会议,缩短办案时间、节约破产成本。三、以服务为宗旨,在审判职能上延伸触角坚持能动司法理念。探索商业纠纷诉源治理新路径,整合3/4行会、商会、仲裁等解纷资源,首创倒章鱼式商业纠纷调解中心,创新融合商事调解、商法咨询、商人互助等职能,实现商业纠纷便利化解决。完善被执行人诚信激励机制,发出首份企业信用修复证明书,促进诚信体系建设。坚持双赢多赢共赢理念。深化府院联动,加强与发改委、市场监管、税务、自然资源与规划等部门沟通对接,在法律框架范围内,寻找纠纷化解、破产案件办理的最优解,成功办结1件三年以上破产清算案件。以执行+公安联动机制为依托,成立县公安局驻人民法院警务室,强化信息共享和执行协作。坚持抓前端、治未病理念。高度重视司法建议工作,向有关职能部门发送涉企司法建议,提出治本之策,助力规范市场秩序,从源头上预防减少矛盾纠纷。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企业行活动,组织法官深入企业访需问困,举办普法讲座,发放提示手册,帮助企业源头防范法律风险。四、以满意为标准,在作风建设上走深走实树立鲜明导向,营造干事氛围。狠抓科学管理,出台院综合考评方案,加大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分值比重,提升部门、干警参与营商环境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化干部队伍能力作风提升行动,开展结对共建,组织办案竞赛,在院微信平台开辟学身边先进,提能力作风专栏,营造浓厚的比学赶超氛围。践行为民宗旨,优化司法作风。常态化开门纳谏,召开专题座谈会,向企业家群体发放司法满意度匿名问卷,根据反馈意见逐项整改落实。整治庭审和诉讼服务窗口行为不规范、不文明等问题,围绕诉讼退费、案款发放等重点环节开展自查,把改进司法作风、规范司法行为贯穿执法办案每一个环节。严格监督管理,锻造过硬队伍。强化监督执纪,加强四种形态运用,始终以零容忍态度严肃查处利用审判执行权侵害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的行为。延伸监管半径,严格执行院《干警八小时外活动监督办法》《员额法官与企业家正负交往清单》等规章制度,构建风清气正的法商关系。发言完毕,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
本文标题:法院在全县优化营商环境观摩推进会上的交流发言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872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