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工作报告 > 关于以党建引领推动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调研报告
通过强化党组织领导作用,促进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和社会服务水平。以下由网友整理分享的关于以党建引领推动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调研报告相关文档,供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吧!
关于以党建引领推动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调研报告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并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战略部署。乡镇(街道)作为连接城乡、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一线指挥部”。在2025年这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如何充分发挥党建引领这一“红色引擎”作用,推动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本文结合乡镇工作和思想实际,通过对*村等基层单位的实践剖析,就此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一、新时代背景下党建引领融合发展是必然要求进入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的重心已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25年2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明确强调,要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这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即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从实践层面看,党建引领是实现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主心骨”。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但巩固成果、防止返贫的任务依然艰巨。国家层面强调要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必须保持战斗姿态,在思想上、组织上、行动上带领群众接续奋斗,通过发展产业、促进就业、优化治理,从根本上激发内生动力,确保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同时,党建引领也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总开关”。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振兴,更是包括治理有效在内的全面振兴。只有建强基层党组织,使其成为领导乡村治理的坚强核心,才能有效整合各方力量,化解社会矛盾,凝聚发展共识,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二、以*村为例:党建引领融合发展的实践探索*省*州*乡*村的转型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生动的范例。该村曾是发展滞后的贫困村,近年来,在上级党委的坚强领导和派驻工作队的支持下,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实现了从“穷乱散”到“富治美”的深刻蝶变,2024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8230万余元,村民人均收入超过20816元,为2025年及未来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一)建强战斗堡垒,筑牢组织根基*村的首要经验是抓好班子、带好队伍。通过换届选举,村党总支组建了一支“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骨干队伍,并注重从致富能手、返乡青年中发展党员,优化了党员队伍的年龄和学历结构,党员总数达到104名。党总支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结合党纪学习教育,强化党员的政治意识和规矩意识。同时,创新性地推行党员积分管理和设岗定责,将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矛盾调解等中心工作任务分解到每名党员,形成了“支部引领、党员带头、党群合力”的生动局面,使党组织真正成为群众最可信赖和依靠的“主心骨”。(二)聚焦产业兴旺,夯实振兴之本发展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基础。*村党总支深刻认识到,没有产业支撑的乡村振兴是空中楼阁。为此,村“两委”科学规划了“一核、一轴、一片、两区、四地”的产业空间布局,确立了抓粮食增产、抓烤烟增收、抓畜牧增效、抓特色经济作物促增收的多元化发展思路。通过“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模式,有效组织群众发展。在烤烟产业上,2024年种植面积达5110亩,产值超2400万元,成功获评*州“一村一品”专业村。在巩固传统产业优势的同时,党总支积极引导发展中药材、工业辣椒等后续产业,并依托项目支持,建成了投资700万元的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和投资650万元的自然能提水项目,极大地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益和抗风险能力。这些产业的发展,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也为全村312户1143名脱贫人口提供了稳定的增收渠道,实现了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无缝对接。(三)创新治理模式,提升善治水平*村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党建+”治理模式。一是推行“党建+网格化管理”。将全村21个村民小组划分为3个大片区、若干个小网格,由村“两委”成员包片、党员和村民代表包户,实现政策宣传、民情收集、环境整治、安全巡查等“一网兜底”,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二是健全“党建+村民自治”机制。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村里的重大事项、项目建设、资金使用等,都由村民代表大会商议决定,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在供水设施管理上,通过该制度创新性地建立了水费制度和收费标准,实现了从“一水之治”到“一村之治”的提升。三是深化“党建+德治法治”融合。大力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主题教育,修订完善村规民约,选树宣传孝亲敬老、诚实守信的先进典型,倡导文明新风,破除陈规陋习,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落地生根,乡风文明焕然一新。三、结合乡镇工作实际,深化党建引领融合发展的思考*村的成功实践表明,党建引领是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金钥匙”。结合乡镇(街道)一级的工作实际,我们应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用力,推动党建引领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的更高水平融合。(一)坚持系统思维,强化乡镇党委的统筹规划能力乡镇党委作为龙头,必须发挥好“一线指挥部”的作用。一是要做好顶层设计。要深入学习领会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及《乡村全面振兴规划》等政策精神,结合本乡镇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区位条件,科学编制乡村振兴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明确各村的发展定位和重点任务,避免“千村一面”和同质化竞争。二是要强化资源整合。乡镇党委要主动作为,积极对接上级部门,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金融资本和社会力量,集中力量办大事。如*村两年内争取到各类项目资金4660万余元,就得益于上级党委和派驻单位的有力支持,乡镇一级应主动搭建这样的平台。三是要加强分类指导。针对不同类型村庄,实行“一村一策”精准指导,因地制宜地党建引领模式,确保党建工作与中心任务同频共振。(二)坚持人才为要,打造高素质的乡村振兴骨干队伍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乡镇党委要把人才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一要选优配强“领头雁”。严格按照“双好双强”标准,选拔政治过硬、敢于担当、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同时,加强对村“两委”干部的培训和管理,提升其履职能力和政策水平。二要激活本土“田秀才”。大力实施“乡土人才”培育工程,通过技术培训、创业扶持等方式,将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青年、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和后备干部,让他们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示范者。三要用好外部“智囊团”。持续优化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选派管理机制,充分发挥他们在政策链接、资源协调、开阔视野等方面的优势。同时,通过乡情乡愁纽带,柔性引进在外优秀人才,鼓励他们以多种形式回乡投资兴业、建言献策。(三)坚持产业核心,构建长效稳定的农民增收机制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防止返贫的根本之策。乡镇层面应着力推动产业提质增效。一是从“一产”向“三产”融合升级。不能满足于初级农产品的种养,要引导各村依托本地特色,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农村电商,让农民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二是从“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转变。支持村党组织领办创办合作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通过集体经济组织,统一对接市场、统一采购农资、统一打造品牌,提高小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三是从“输血”向“活血”机制创新。积极探索“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盘活农村沉睡的土地、山林等资源。引导村集体和村民以土地经营权、设施设备等入股龙头企业或合作社,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群众持续稳定地获得财产性收入。(四)坚持数字赋能,提升基层治理的精细化和智慧化水平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基层治理必须插上科技的翅膀。乡镇党委应积极拥抱数字化变革。一是推动“智慧党建”平台建设。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对党员的动态管理、在线学习、活动开展和监督考核,提升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二是构建“数字乡村”治理体系。整合综治、城管、应急、民生服务等多个部门的数据和系统,打造一体化的乡村治理智慧平台。通过遍布村组的摄像头和传感器,实现对社会治安、环境卫生、森林防火等的实时监控和智能预警。三是优化“指尖上”的政务服务。依托政务APP、等载体,将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审批服务、政策咨询、费用缴纳等事项“搬”到线上,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总而言之,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村等先进典型为榜样,以更强的政治担当、更实的工作作风、更优的创新举措,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奋力谱写新时代基层治理优化、乡村全面振兴、人民共同富裕的崭新篇章。
本文标题:关于以党建引领推动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调研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884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