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工作报告 > 在2025年全县留守妇女关心关爱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会议强调加强留守妇女关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其生活质量与幸福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以下是阿拉网友分享的“在2025年全县留守妇女关心关爱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有所用途!
在全县留守妇女关心关爱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全县留守妇女关心关爱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分析当前我县留守妇女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安排部署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压实责任,将留守妇女的关心关爱工作抓得更实、做得更细、落得更深。刚才,县妇联的同志对《XX县留守妇女关心关爱任务分解表》进行了解读,各相关单位也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讲了成绩,也谈了打算,听了很受启发。下面,结合我县实际和下一步工作,我讲三点意见。一、深化认识,提高站位,深刻把握做好留守妇女工作的重大意义留守妇女群体,是伴随我国城镇化进程加速而形成的特殊社会群体。她们身居农村,一肩挑起家庭重担,一肩扛起农业生产,是维系家庭稳定的“顶梁柱”,是推动乡村发展的“半边天”,更是基层社会治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做好这一群体的关心关爱工作,绝非一项常规性的业务工作,而是事关发展全局、民心向背的重大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首先,这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留守妇女群体面临着生产生活、情感支持、权益保障等多重困境,她们的“急难愁盼”就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县各级各部门必须怀着深厚的感情,带着强烈的责任,把她们的冷暖安危时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用我们的实际行动,让她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不断增强她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其次,这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坚实基础。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广大留守妇女既是家庭的核心,也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乡村建设的参与者。她们的素质能力、精神面貌直接影响着家庭的发展质量、子女的健康成长和乡村的文明程度。只有把她们组织好、服务好、作用发挥好,让她们在经济上增收致富、在精神上自信自强、在社会上有为有位,才能为乡村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注入源源不断的“她力量”,夯实乡村振兴的根基。二、聚焦关键,精准发力,全面推动关心关爱工作提质增效做好留守妇女关心关爱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对照《任务分解表》,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在以下七个方面精准发力,务求实效。第一,聚焦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经济独立是人格独立、生活幸福的基础。必须把促进留守妇女就业增收作为核心任务来抓。人社、妇联、农业农村等部门要协同发力,打好组合拳。要大力推广“XX妈妈岗”等灵活就业模式,鼓励企业开发更多弹性工时、居家就业的岗位。根据我们的统计,自“XX妈妈岗”模式推出以来,截至2024年底,全县已设立示范点10个,带动—2—近2000名妇女就业,人均月收入超过3000元。今年上半年,我们在此基础上,又新增岗位超过500个,帮助近600名妇女走上工作岗位。下一步,要继续扩大覆盖面,力争年底前在所有乡镇建立示范基地。要精准开展技能培训,围绕家政服务、养老护理、电子商务、手工艺制作等市场需求大的领域,常态化开展“订单式”“菜单式”培训,确保年内培训妇女不少于1500人次,让她们掌握一技之长。要扶持发展特色产业,结合我县的茶叶、中药材、旅游等资源优势,鼓励和支持留守妇女发展庭院经济、开办农家乐、参与电商直播,让“指尖经济”成为她们增收致富的新引擎。第二,聚焦权益维护,筑牢法治屏障。要切实保障留守妇女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司法、公安、法院、妇联等部门要建立联动机制,织密维权网络。要畅通维权渠道,充分发挥“12338”妇女维权热线和乡、村两级“XX姑娘”家事调解室的作用,做到有诉必接、有难必帮。去年,我们创新探索的“三色管控”预警处置模式在化解婚姻家庭纠纷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累计调解各类纠纷超过230起,发放人身安全保护令22份。今年要继续深化这一模式,力争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要加强普法宣传,组织普法工作队深入田间地头、村居社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案例,讲解《反家庭暴力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提高留守妇女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要严厉打击侵害妇女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特别是对家暴、遗弃、诈骗等案件,要坚持零容忍,快查快办,形成强大震慑。第三,聚焦身心健康,提升生活品质。要像关心自己家人一样关心留守妇女的身心健康。卫健、民政、红十字会等部门要主动作为。要常态化开展健康服务,继续组织医疗专家团队下乡巡回义诊,免费开展“两癌”筛查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确保“应查尽查”。今年上半年,我们已为超过3000名农村妇女提供了免费健康体检。要加强心理疏导,依托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妇女之家”,建立心理咨询服务点,定期邀请心理咨询师开展团体辅导和个体咨询,帮助她们排解孤独、焦虑等负面情绪,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要普及健康知识,通过举办健康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传播科学的防病知识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她们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第四,聚焦精神文化,丰富情感世界。物质上的富足和精神上的充实同等重要。文旅、融媒体中心等部门要精心组织,提供更多优质的精神文化产品。要盘活现有文化资源,推动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向留守妇女免费开放,鼓励她们走进文化场所、享受文化生活。要办好群众性文体活动,支持各村组建广场舞队、腰鼓队、合唱团,定期举办比赛和展演,让她们在参与中找到乐趣、展示风采。要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组织文艺工作者编排一批反映留守妇女生活、弘扬时代新风的文艺节目,送到她们身边,丰富她们的精神家园。第五,聚焦能力提升,赋能全面发展。要注重对留守妇女的—4—综合素质培养,帮助她们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妇联、社会工作部等部门要加强引导。要深化家庭教育指导,推广科学的育儿理念和方法,通过举办“家长学堂”、亲子阅读等活动,帮助她们更好地教育和陪伴孩子,阻断贫困和落后的代际传递。要提升她们的现代生活技能,组织开展电脑操作、智能手机使用、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培训,帮助她们融入现代社会。要搭建学习交流平台,通过“妇女之家”“妇女微家”等阵地,组织读书会、分享会,鼓励她们互学互助,共同进步。第六,聚焦社会参与,彰显巾帼担当。要鼓励和引导留守妇女在基层社会治理和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各乡镇、村(社区)要为她们搭建平台、创造条件。要支持她们参与民主治理,在村“两委”换届、村民代表推选时,要有意识地推荐优秀留守妇女,保障她们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要鼓励她们参与公益事业,引导她们加入巾帼志愿服务队,在关爱留守儿童、空巢老人,调解邻里纠纷,美化人居环境等方面发光发热,成为乡村善治的“贤内助”。要表彰宣传先进典型,大力选树一批创业致富、孝老爱亲、热心公益的留守妇女典范,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和带动更多人。第七,聚焦兜底帮扶,传递社会温情。对于那些因病、因残、因灾陷入困境的特殊留守妇女,要给予格外的关心和帮助。民政、残联、红十字会等部门要精准识别,建立台账,实行“一对一”帮扶。要落实好社会救助政策,确保低保、临时救助、医疗救助等政策精准覆盖、及时兑现。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深化“爱心妈妈”结对帮扶活动,鼓励女企业家、爱心人士与困难留守妇女家庭结成对子,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支持,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合力帮扶的良好氛围。三、压实责任,强化协同,凝聚形成关心关爱工作的强大合力做好留守妇女关心关爱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绝非一日之功,更非一家之事,必须全县“一盘棋”,齐抓共管,常抓不懈。一要强化组织领导,压实各方责任。县委社会工作部要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县妇联要切实履行好牵头抓总的职责,加强对各乡镇、各部门的指导和督促。各成员单位要牢固树立“主角”意识,主动向前一步,对照任务分解表,将各自承担的任务细化为具体项目、具体措施,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确保各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能落实。各乡镇要坚决扛起属地责任,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分管负责同志要具体抓,配齐配强工作力量,确保党的好政策在“最后一公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二要强化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关心关爱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各部门要摒弃“各扫门前雪”的思想,牢固树立整体观念。要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民政、公安、人社、卫健等部门要及时向妇联组织提供留守妇女的动态数据,为精准服务提供数据支—6—撑。要建立资源整合机制,将留守妇女关爱服务融入到文明创建、平安建设、乡村振兴等各项工作中去,统筹使用各类资金、项目、阵地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要建立政策衔接机制,加强各项惠民政策的配套衔接,形成政策叠加效应,让留守妇女享受到更多实惠。三要强化督导考核,确保工作实效。要将留守妇女关心关爱工作纳入对各乡镇、各部门的年度绩效考核和“群腐”专项整治督查的重要内容,定期开展专项督导。要坚持以群众满意度为标准,通过明察暗访、问卷调查、入户访谈等方式,了解真实情况,检验工作成效。对工作积极主动、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要予以通报表扬;对思想不重视、责任不落实、工作走过场的,要严肃批评、督促整改,情节严重的要进行约谈问责。要加大宣传力度,县融媒体中心要开辟专题专栏,大力宣传我县的好经验、好做法和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留守妇女的浓厚氛围。同志们,做好留守妇女关心关爱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让我们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的责任担当、更实的工作举措,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她们的急难愁盼问题,团结带领全县广大留守妇女为奋力谱写XX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磅礴的巾帼力量!谢谢大家!
本文标题:在2025年全县留守妇女关心关爱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886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