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工作报告 > 在2025年全市老龄工作小组全体(扩大)会议上的经验交流发言
全市老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老年人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社会参与度日益增强。下面网友分享多篇相关内容供您参考学习,希望有您喜欢的。
在XX市老龄工作小组全体(扩大)会议上的经验交流发言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共同擘画全市老龄事业发展的新蓝图。非常荣幸能够代表市人社局,就近年来我们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推动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所做的一些探索和实践,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作一个汇报。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我国新时代的基本国情。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作为老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构建养老保障体系、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促进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等多重使命。近年来,市人社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离退休的各项政策法规,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老龄工作小组的有力指导下,聚焦职能职责,主动担当作为。我们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稳妥有序地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的政策宣传与落地准备工作,同时紧盯待遇保障和人才支撑两个关键环节,不断优化服务供给,精准落实各项退休人员待遇,努力为全市老年人创造更有保障、更高质量的晚年生活。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具体介绍我们的工作。一、聚焦扩面征缴,织密织牢社会养老“保障网”养老保险是老年人生活的“压舱石”,是社会和谐稳定的“稳定器”。一张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网,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我们始终将参保扩面作为首要任务,千方百计扩大制度覆盖面,确保“应保尽保”。一是运用“大数据+铁脚板”,实现精准扩面。传统的扩面方式面临着底数不清、目标不明的瓶颈。自2024年以来,我们积极转变工作思路,依托信息化手段为工作赋能。我们主动与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建立数据共享机制,通过大数据筛查比对,动态锁定全市范围内未参保企业、断保人员以及有参保能力的灵活就业人员,形成了一份精准到人、详实可靠的扩面工作清单。在此基础上,我们联合各县区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敲门行动”专项扩面活动,变“坐等参保”为“上门服务”。我们的工作人员深入楼宇、商铺、园区,面对面宣讲政策、手把手指导操作,将参保服务送到企业和群众的家门口。通过这种线上精准锁定与线下靶向发力相结合的模式,我们不仅提前完成了XX自治区下达的年度任务,完成率更是达到了115%,扩面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二是通过“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推动全民参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保障广大农村和城镇非就业居民老年生活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为了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我们着力构建并完善了“市级统筹、县区主抓、乡镇落实、村居经办”的四级联动工作机制。市级层面加强政策指导和数据支撑,县区负责组—2—织实施和督导考核,乡镇和村居则作为直接面向群众的一线力量。我们通过数据比对,将未参保的适龄城乡居民信息精准下发到每个乡镇、每个村居,由基层社保协办员实行“一对一”的贴心服务,入户进行政策解读和参保动员。正是依靠这张上下贯通、责任到人的工作网络,我们提前两个月完成了XX自治区下达的城乡居民参保缴费任务,相关经验做法得到了XX自治区的通报表扬。三是落实“代缴+补贴”双重保障,兜牢民生底线。对于城乡困难群体,我们始终怀着深厚的感情,坚决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我们严格执行困难群体代缴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特困人员、返贫致贫人口和重度残疾人等四类困难群体,由政府为其代缴最低档次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我们通过与民政、乡村振兴、残联等部门的数据实时共享,确保符合条件的困难人员一人不漏、应代尽代,2024年以来已为超过5万名困难群众代缴了养老保险费,代缴率始终保持在100%。同时,我们确保符合条件的参训人员100%享受到职业技能提升补贴,通过技能提升增强其自我发展的能力。这一系列举措,让困难群众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有效防止了因年老致贫、因病致贫的现象发生。二、聚焦风险防控,筑牢守好基金运行“安全线”养老基金是人民群众的“养命钱”,确保基金安全是人社部门的重大政治责任和第一位的工作要求。我们始终对基金安全怀有敬畏之心,以“零容忍”的态度严防死守,确保每一分养老钱都安全完整,确保每一笔养老金都按时足额发放到退休人员手中。一是构建全链条发放机制,确保“零差错”。待遇的按时足额发放,直接关系到全市数百万退休人员的切身利益。我们建立了一套从“数据比对—待遇核定—社银直发”的全链条、闭环式发放管理机制。每月,我们都会与公安、法院、卫健、民政等部门进行数据联动,动态核查退休人员的生存状态,从源头上杜绝了冒领、骗保现象的发生。凭借这套严密的机制,全市养老待遇发放实现了连续多年100%按时足额,发放准确率持续保持在99.99%以上,有力地维护了退休人员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二是实施常态化风险排查,做到“零遗漏”。基金安全不仅要防范外部欺诈,更要加强内部管控。我们建立并执行了严格的内控制度,每月定期对上一个月办结的所有业务进行系统性的复核与筛查。无论是待遇计算的细微偏差,还是业务流程的潜在瑕疵,系统都会自动识别并标记为疑点数据。对于这些疑点,我们坚持“绝不放过一个”的原则,由专门的稽核团队逐一核实、追根溯源,直至问题彻底解决。这种常态化、制度化的风险排查,如同为基金安全安装了“杀毒软件”,确保了全市养老基金的安全、健康、平稳运转。三、聚焦服务创新,倾力打好适老服务“温情牌”随着社会进步,老年人对服务的需求不再仅仅局限于物质保障,对服务的便捷性、舒适度和人性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顺—4—应这一趋势,深化“放管服”改革,将传统服务与智能创新相结合,致力于为老年人提供更有温度、更具体验感的社保服务。一是优化实体服务,实现“全覆盖”暖心接待。社保服务大厅是服务老年人的主阵地。我们在市社保中心办事大厅精心打造了“党员先锋岗”和“特殊群体服务爱心台”,由业务熟练、服务热情的党员干部为老年人提供优先服务。同时,大厅内配备了充足的服务引导员,主动为前来办事的老年人提供咨询引导、业务协办、表格填写等全程陪同服务。我们还准备了老花镜、轮椅、急救药箱等便民设施,让每一个细节都充满温度。特别是针对高龄、重病、伤残等行动不便的特殊人员,我们开辟了“绿色通道”,提供从接待、答疑、受理到办结反馈的“一站式”管家服务,真正让老年人进入社保大厅后,就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无需再多跑腿、多费心。二是拥抱智慧科技,打造“零距离”智能客服。为了解决传统电话咨询占线、窗口排队等候、政策解答生硬等痛点,我们积极探索“互联网+人社”服务新模式。2025年6月,我们联合国内领先的科技企业,正式上线了XX市人社AI智能客服——“XX社保”。这个项目深度整合了腾讯强大的技术生态,融合了“混元”大模型与DeepSeek语言大模型的前沿能力。我们的知识库收录了覆盖经办流程、办事指南、政策法规等87项高频社保公共服务事项,文字量超过220万字。它能够通过大数据分析,动态捕捉参保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并随着政策的调整实时优化服务内容。市民通过“XX市人社”微信公众号,就可以随时随地与“XX社保”进行互动,获得精准、权威、秒级响应的政策解答,实现了“24小时不打烊”的社保政务服务。这一创新举措在2025年XX自治区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启动仪式活动中,作为我市唯一案例代表进行了现场交流分享,获得了广泛好评。四、聚焦人才培育,着力抓实养老供需“人才链”养老事业的发展,既需要坚实的物质保障,也离不开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面对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我们立足人社职能,将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努力构建起一条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养老服务人才链。一是深化产教融合,扩大专业人才供给。我们充分发挥全市技工院校和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资源优势,鼓励和支持了16家机构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健康照护、康复理疗等家政养老服务相关专业课程。我们指导这些院校和机构,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将实操技能和人文关怀并重,培养了一大批既懂专业技术、又具服务情怀的养老服务专业人才,为行业发展储备了“源头活水”。二是突出项目引领,打造养老服务品牌。为了提升养老服务的专业化、品牌化水平,我们加强对“一老一小”服务领域的项目引领。我市已连续两年成功入选全区加强医疗护理员培训和规范管理工作的试点市。以此为契机,我们组织开展了2024年劳—6—务品牌领航项目评选活动,发掘和培育了一批本地优秀的养老培训基地、行业大师专家和龙头企业。通过发挥这些领航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我们已成功建成了15个与养老服务相关的劳务品牌示范项目,有效提升了本地养老服务的整体形象和市场竞争力。三是做实政策扶持,畅通人才输送渠道。我们坚持就业优先导向,积极搭建培训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之间的桥梁。我们指导双方开展“结对共建”,大力推行“培训+就业”的紧密合作模式。通过开展“订单式”培训、“定向式”培养和“靶向化”用工,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无缝衔接,确保培训出来的学生能够直接进入养老机构工作,为养老行业精准输送了大量专业化技能人才。仅2024年,全市就开展了养老护理员、老人照料、家庭照护员、病患陪护等各类就业技能培训2451人次,确保了每一位符合条件的参训人员都能享受到职业技能提升补贴,极大地激发了劳动者投身养老服务行业的热情。各位领导、同志们,老龄事业是一项充满温度的崇高事业,人社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取得的这些成绩,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市老龄委各成员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协同配合。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对照人民群众对美好晚年生活的新期待,我们的工作还有提升的空间。下一步,市人社局将以本次会议为新的起点,认真学习借鉴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继续在“保基本、兜底线、优服务、强人才”上下功夫,不断完善养老保障体系,持续提升适老化服务水平,为全市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人社力量,奋力书写新时代老龄工作的合格答卷。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8—
本文标题:在2025年全市老龄工作小组全体(扩大)会议上的经验交流发言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886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