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工作报告 > 在2025年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集中学习研讨会上的讲话
会议强调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促进文化交流互鉴,共同构建和谐社会,如何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以下是阿拉网友分享的“在2025年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集中学习研讨会上的讲话”,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有所用途!
在2025年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集中学习研讨会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我们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门安排时间,召开这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集中学习研讨会,正当其时,意义深远。刚才,我们共同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自治区、盟、旗关于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的一系列重要文件和工作部署。中心组的几位同志也结合自身分管领域和工作实际,从不同角度分享了学习体会,交流了思想认识,讲得都很好,很深刻,听了很受启发。这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心组同志们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这一重要思想和重大任务,不是一个空泛的口号,而是事关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长治久安的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问题。它既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更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之魂。对于我们*镇这样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而言,做好这项工作,不仅是必须履行的政治责任,更是推动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进各族群众福祉的现实需要和根本保障。下面,我结合今天的学习和日常的思考,讲三点意见,与同志们共勉。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内涵与战略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民族工作摆在了治国理政更加突出的位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核心要义就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理解和把握这一主线,必须站在“两个确立”的政治高度,从历史、现实和未来三个维度来深化认识。第一,从历史维度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生生不息的根本逻辑。中华民族是一个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由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而形成的命运共同体。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我们*镇这片土地上,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各族人民共同开发了这片沃土,共同抵御了外来侵略,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关系,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们抓这项工作,就是要引导全镇各族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我们共同的中华民族身份是第一位的,我们的中华文化认同是根基性的,从而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第二,从现实维度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应对风险挑战、维护国家安全的迫切需要。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一些外部势力亡我之心不死,千方百计利用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对我国进行渗透、颠覆和破坏。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深刻认识到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思想长城。我们今天学习的《关于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的若干措施》,就是要我们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把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言行,确保我们*镇在任何风浪考验面前都坚如磐石。第三,从未来维度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团结奋斗。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有效凝聚起56个民族、14亿多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对我们*镇来说,就是要通过这项工作,把全镇各族群众的思想和行动引导到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促进和谐上来,把民族团结进步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确保在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一户群众都不掉队。二、正视现实,全面审视我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成效与瓶颈挑战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党委关于民族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取得了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我们的工作成效是显著的,基础是坚实的。一是在宣传教育上持续用力,思想共识不断凝聚。我们充分利用“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主题党日等重要节点,深入开展党的民族工作理论政策的学习和宣讲。我们不仅组织干部进行应知应会知识测试,还联合镇中心校等单位开展“石榴花开满校园”等主题活动,让民族团结的种子从小根植于孩子们的心中。通过“民族政策宣传月”等载体,党的民族政策在基层得到了广泛普及。二是在文化交融上搭建平台,情感纽带不断拉紧。我们精心组织的“逐梦乡村·我们的舞台”等群众性文艺活动,为各族群众提供了展示才华、增进了解的平台,有效增强了各族儿女守望相助的情感认同。我们还积极鼓励和宣传蒙汉融合家庭的感人故事,让“最美石榴籽家庭”的榜样力量深入人心,弘扬了优秀的民族文化和家庭美德。三是在基层实践中积极探索,融合发展不断深化。我们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基层治理的全过程、各方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镇的区域性敬老院,通过完善的制度保障和浓厚的文化浸润,将民族团结理念与养老服务工作紧密结合,不仅让各族老年人安享晚年,更打造了一个民族团结的温馨家园,为全旗乃至更广范围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嘎查推行的“五个一”群众工作法,更是将民族团结工作做到了群众的心坎上,有效提升了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四是在阵地建设上主动作为,组织保障不断强化。我们积极参与援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艾里”,为全镇干部群众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体验的实体阵地。同时,我们还成立了*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会*镇促进分会,组织成员深入基层开展民族团结故事宣讲,让身边人讲身边事,用小故事阐释大道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这些问题,是我们下一步必须着力破解的瓶颈和挑战。一是思想引领的深度和广度仍需拓展。我们的宣传教育,在形式上虽然多样,但内容上是否足够深刻、系统?“大水漫灌”式的宣传多,而“精准滴灌”式的引导少。对于一些深层次的思想困惑,我们是否做到了有效回应?宣传教育的效果,有没有真正实现从“知道”到“认同”再到“自觉”的转化?这些都需要我们深刻反思。二是工作推进的平衡性和协同性仍需加强。从全镇范围看,各嘎查、各单位之间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还存在不平衡的现象。有的单位认识高、行动快、效果好,但也有的单位存在“上热下冷”、被动应付的情况。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是否紧密?资源是否得到了有效整合?部门协同不足、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我们必须警惕过度强调某一方面的成绩而忽视整体推进的倾向。三是方式方法的创新性和实效性仍需提升。传统的会议、标语、宣传栏等方式固然重要,但在信息时代,面对群众特别是年轻一代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接受习惯的深刻变化,我们的工作手段是否跟上了时代步伐?如何运用新技术、新媒体,打造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宣传产品?如何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更紧密地结合起来,让群众在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中深化共同体认同?这些是我们必须破解的课题。四是长效机制的系统性和规范性仍需健全。我们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阶段性的活动和专项行动,常态化、制度化的长效机制建设还不够完善。比如,在推动各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建设方面,我们的规划是否科学?在资金保障上,我们是否建立了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在考核评价上,我们是否建立了科学的指标体系,以发挥好“指挥棒”的作用?这些制度层面的问题,直接关系到这项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三、聚焦主线,奋力谱写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篇章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我们工作的导向。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统一,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推动我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借此机会,我提几点要求,也是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方向。第一,要全面实施“政治领航”工程,在深化思想认识上达到新高度。“欲事立,须是心立。”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全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我们中心组的成员,要带头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其中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学习不能停留在念文件、读报纸的层面,要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深入思考学,真正做到入脑入心。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各级党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核心内容,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程,纳入“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的常态化学习。我们要通过系统深入地学习,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党的民族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镇不折不扣地得到贯彻执行。第二,要全面实施“籽籽同心”工程,在促进交往交融上取得新突破。“知之愈深,爱之愈切。”促进各民族广泛的交往交流交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途径。我们要着力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一要构筑“互嵌式”的物理空间。在今后的城镇规划、新区建设、社区管理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各族群众杂居共处,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的示范社区和“石榴籽家园”。二要搭建“常态化”的交流平台。要继续办好我们的群众文化活动,同时要探索举办各民族青少年夏令营、文化交流节、体育联谊赛等活动,让各族群众在共同的生产生活和文化娱乐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三要树立“可感知”的身边榜样。要大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的模范集体和个人,特别是像“最美石榴籽家庭”这样的先进典型,用他们的故事感染人、教育人,在全社会营造“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浓厚氛围。第三,要全面实施“共同富裕”工程,在推动融合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也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总钥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建立在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坚实物质基础之上。我们要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与全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紧密结合起来,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一要聚焦产业发展。要立足我镇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庭院经济和文化旅游业,拓宽各族群众的增收渠道,不断壮大嘎查集体经济,让各族群众的腰包都鼓起来。二要聚焦民生改善。要持续加大在教育、医疗、养老、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入,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扎实办好各项民生实事,让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我们要让全镇各族群众都深切地感受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自己的生活才能越来越好,从而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维护民族团结、建设美好家园的自觉行动。第四,要全面实施“治理增效”工程,在构建长效机制上实现新提升。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必须依靠系统化的治理和制度化的保障。我们要借鉴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研究制定符合我镇实际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未来一个时期的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一要健全领导体制。要坚持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各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民族工作格局。要进一步强化旗、镇、嘎查(社区)三级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网络体系,确保事有人管、责有人负。二要强化法治保障。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民族团结、保障自身权益,依法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三要加大投入保障。要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支持,同时镇财政也要根据财力情况,列支专项经费,重点用于宣传教育、阵地建设、文化活动和促进交往交流交融等工作,确保工作有钱办事、有效落实。四要完善考评机制。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纳入各单位、各部门的年度绩效考核,并适当增加分值权重,形成鲜明的激励导向,真
本文标题:在2025年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集中学习研讨会上的讲话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900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