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发言 > 心得体会 > 党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奋力谱写民族复兴新篇章
党课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团结各族人民,共同为实现民族复兴伟业而努力奋斗。公文包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党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奋力谱写民族复兴新篇章”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喜欢。
党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奋力谱写民族复兴新篇章同志们:今天,我们*系学生第*党支部在*楼**党建室齐聚一堂,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开展专题学习。这既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的政治要求,也是我们每一位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在新征程上必须修好的“必修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今天,我将从“为什么铸牢”“铸什么”“怎么铸”这三个层层递进的问题出发,与同志们共同探讨、学习、共勉。一、回望历史,立足时代:深刻认识“为什么铸牢”的根本意义我们首先要思考一个根本性问题: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党中央为何反复强调,必须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答案蕴含在我们的历史纵深、现实国情和全球视野之中。第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源于我们多元一体历史格局的必然选择。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本身就是一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最终汇聚成多元一体命运共同体的宏大史诗。从秦汉的“大一统”,到唐宋的“万国来朝”,再到元明清的疆域奠定,各民族共同开拓了我们辽阔的疆域,共同书写了我们悠久的历史,共同创造了我们灿烂的文化,共同培育了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不理解我们从哪里来,就无法看清我们向何处去。因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是凭空产生的口号,而是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民族血脉赓续的郑重确认。第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基石。当前,我们正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实现民族复兴的伟业,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它需要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成一股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社会稳定是国家发展繁荣的基本前提。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才能从根本上消除隔阂、凝聚共识,有效抵御和防范一切分裂破坏活动,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稳定,为现代化建设营造坚如磐石的社会环境。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雄辩地证明,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靠的正是这种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第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应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现实需要。我们放眼全球,世界并不太平。一些西方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惯于打“民族牌”“宗教牌”,企图利用民族问题、宗教问题西化、分化中国。他们炮制谎言、颠倒黑白,挑拨民族关系,妄图在我国制造混乱,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同时,历史虚无主义、狭隘民族主义等错误思潮也时有沉渣泛起。面对这些风险挑战,我们必须保持高度的战略清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构建起一道坚不可摧的思想长城,让各族人民在思想上、政治上、情感上、文化上紧密团结在一起,使任何离间、破坏民族团结的图谋都无机可乘,确保我们的事业在任何风浪考验面前都稳如泰山。二、明确方向,把握精髓:准确理解“铸什么”的核心要义明确了“为什么铸牢”的重大意义,我们就要进一步弄清楚“铸什么”的核心内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是要消灭各民族的个性和差异,而是要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性的基础上,不断增进各民族的共同性,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具体而言,我们要牢牢把握以下几个核心要义。一是铸牢对伟大祖国的深刻认同。这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基所在。要引导各族人民深刻认识到,我们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我们的共同家园,国家的强大是各民族幸福安康的根本保障。个人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无论身处何地,无论属于哪个民族,我们首先都是中国人。这种对国家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是抵御一切分裂思想的根本力量。二是铸牢对中华民族的深刻认同。我们要清晰地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政治、文化和历史的实体,是56个民族的总称。各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如同石榴籽一样,既有各自的形态,又共同构成了饱满的果实。要坚决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引导各族人民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深刻理解中华民族是历史形成的命运共同体,从而在内心深处建立起“我们都是中华民族一分子”的坚定信念。三是铸牢对中华文化的深刻认同。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主干是汉文化,也包含了各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维系全体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我们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各族人民共享中华文化成果,在润物无声中增进文化认同。从《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到各民族的史诗、歌舞、建筑、服饰,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增强文化认同,是增进民族团结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四是铸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刻认同。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我们党确立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一系列民族政策,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伟大创举,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我们要引导各族人民深刻认识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唯一正确道路。三、知行合一,担当作为:积极探索“怎么铸”的实践路径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落实。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特别是作为身处校园的师生党员,我们不仅要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学习者,更要做身体力行的实践者、旗帜鲜明的捍卫者。首先,要在深化理论武装中筑牢思想根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我们党支部要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原原本本学、联系实际学、深入思考学,真正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要通过主题党日、专题研讨、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组织党员深入学习我们党百年民族工作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深刻理解党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争做学思践悟的先行者。其次,要在促进交往交流中增进情感交融。民族团结,重在交心,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校园是各民族青年学子汇聚的摇篮,也是促进民族团结的沃土。我们要主动作为,创造更多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的机会。可以组织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文化节、艺术展、体育比赛,让大家在共同参与中加深了解、增进友谊。我们党员同志要带头行动起来,主动关心身边来自不同民族的同学,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在学习上互帮互助,在生活上互相关心,用真情实意搭建起心与心沟通的桥梁。根据国家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近十年来,我国不同民族之间的通婚比例持续上升,累计增幅超过15%,这正是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生动体现。我们要让这种血脉相通、文化相融的趋势在我们的校园里蔚然成风,争做团结共进的践行者。再次,要在投身强国建设中贡献智慧力量。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也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总钥匙。我们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结合起来。截至2025年上半年,我国民族八省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速达到6.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充分彰显了党的民族政策的巨大优越性和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合力。我们作为*专业的学生党员,更要发挥专业所长,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我们可以关注民族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用我们的专业知识为建设美丽家园、守护绿水青山贡献力量;我们可以参与到服务乡村振兴的社会实践中,为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通过在实践中共同奋斗,让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从而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植根于每个人的心中。最后,要在维护民族团结中彰显党员本色。共产党员在维护民族团结这个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任何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言行,要敢于发声、坚决斗争。在网络空间,要自觉抵制和批驳各种错误言论,主动传播正能量,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故事。在日常生活中,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当好民族团结的宣传员、信息员、服务员,以自身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的同学,共同构筑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钢铁长城,争做旗帜鲜明的捍卫者。同志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项润物无声的长期事业。它既宏大,又具体;既关乎国运,又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到我们这一代人手中。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我的党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本文标题:党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奋力谱写民族复兴新篇章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985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