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工作报告 > 县委办主任在县委办领导干部违规吃喝问题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
县委办主任强调,要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反对四风,杜绝违规吃喝现象,加强作风建设。下面是网友整理编辑的县委办主任在县委办领导干部违规吃喝问题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相关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喜欢就下载支持!
1/7县委办主任在县委办领导干部违规吃喝问题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县委办主任在县委办领导干部违规吃喝问题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同志们:今天,县委召开这次专题研讨会,聚焦违规吃喝这个顽瘴痼疾进行深刻剖析和集中研讨,正当其时、十分必要。刚才,〔...〕书记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发表了重要讲话,对全县深化整治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我们下一步行动指明了方向。县委办公室作为县委的坚强前哨和巩固后院,必须带头学习领会、带头查摆反思、带头整改落实。下面,结合办公室工作实际,我谈几点认识和体会。一、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清违规吃喝问题的极端危害性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必须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坚决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违规吃喝问题看似是舌尖上的小事,实则是作风上的大事、政治上的大事,其危害绝不容小觑。第一,这是侵蚀政治忠诚的腐蚀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一顿饭、一桌菜,看似是人情往来,但对党员干部而言,背后却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较量。违规吃喝往往是四风问题的突出表现,是腐败滋生的温床。从近年来查处的案件看,很多腐败分子都是从一顿饭、一杯酒开始,逐渐放松警惕,最终滑向腐败的深渊。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动摇了党的执政根基。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全国共查处违规吃喝问题6483个,处分万余人。这触目惊心的数据警示我们,违规吃喝绝不是无伤大雅的小节,而是检验党员干部是否做到两个维护的试金石。县委办公室的干部,身处中枢机关,一言一行都具有风向标意义,如果在这方面守不住底线,带来的负面影响将是全局性的。第二,这是滋生腐败问题的催化剂。酒杯一端,原则放宽。违规吃喝往往与利益输送、请托办事、拉帮结派等问题交织在一起,形成饭局圈人情网利益链。有的干部通过吃老板搞权力寻租,有的通过吃下级搞压力传导,还有的通过相互吃搞团团伙伙。这些饭局的背后,是人情和利益的勾兑,是纪律和规矩的践踏。一顿不该吃的饭,可能就是一个腐败案件的开端;一个不该进的局,可能就是一个政治骗局的开始。这种风气一旦蔓延,就会严重污染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政治生态,使正常的同志关系、上下级关系庸俗化、利益化,最终导致纪律松弛、正气不彰。第三,这是阻碍事业发展的绊脚石。当前,我县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的任务艰巨繁重。全县上下都在提倡过紧日子,要求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刀刃上、用在为民办实事上。而违规吃喝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公共资源,更败坏3/7了社会风气,消磨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试想,一个单位如果沉溺于迎来送往、觥筹交错,干部们的心思和精力都用在了饭局上,哪还有时间去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哪还有心气去攻坚克难、推动发展?这不仅与中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精神背道而驰,更是对人民群众期盼的漠视和辜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止餐饮浪费的重要指示精神,我们必须时刻牢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把握我县当前问题的新动向新表现根据县纪委监委的通报和我们日常掌握的情况,经过持续整治,我县面上违规吃喝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但高压之下,一些问题开始改头换面、潜入地下,呈现出一些新的动向和表现,隐蔽性、复杂性、危害性更强。一是吃喝地点由明转暗,穿上了隐身衣。随着对高档酒店、私人会所的监管趋严,一些违规吃喝行为转移到了位置更隐蔽、发现更困难的场所。比如,转移到机关、企业、单位的内部食堂、培训中心,有的甚至躲进一桌餐式的居民楼、农家乐。这些场所管理相对封闭,外人难以进入,为违规吃喝提供了天然的屏障。二是吃喝由头由公转私,打起了障眼法。一些人巧立名目,将违规吃喝包装成正常的公务活动或私人交往。有的以招商引资、项目考察、学习交流为名,行大吃大喝之实;有的则以同乡会战友会同学会等为幌子,行利益勾兑之实。这种方式更具迷惑性,使得监督执纪的难度大大增加。三是参与人员由多转少,搞起了小圈子。过去那种大规模、公开化的吃喝场面大大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小范围、私密性的圈内饭局。参与者往往是利益相关的特定人群,饭局的指向性、目的性更强,更容易形成攻守同盟,也使得问题更难被发现和查处。四是费用支付由公转企,玩起了障眼术。在公务接待管理日益规范的背景下,公款吃喝的空间被极大压缩。于是,一些人便打起了企业的主意,将吃喝费用转嫁给管理服务对象或私营企业主承担,或者通过虚开发票、拆分报销等方式套取资金。这种不花自己的钱,不花单位的钱的侥C幸心理,使得违规吃喝行为更加隐蔽和顽固。这些新动向、新表现警示我们,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抓一抓就好转,松一松就反弹。对此,必须保持高度警惕,拿出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决心和措施,精准识别、精准打击。三、深化根源剖析,坚决斩断利益勾兑的链条和人情往来的圈套违规吃喝问题屡禁不止、花样翻新,表象在吃,根子在腐,其背后是复杂的思想根源、制度漏洞和文化因素。一是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出了问题。一些党员干部忘记了入党为什么、当官干什么,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他们把有面子会办事等庸俗观念奉为圭臬,把吃吃喝5/7喝看作是联络感情、拓展人脉的必要手段,甚至认为这是人之常情。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当理想信念的堤坝出现裂缝,各种歪风邪气就会乘虚而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整治违规吃喝,首要的就是要解决思想根源问题,补足精神之钙。二是监督管理这个探照灯出现了盲区。一方面,制度执行不够严格。虽然我们出台了公务接待、财务管理等一系列制度规定,但在一些单位,制度成了挂在墙上、写在纸上的稻草人,执行起来打白条搞变通。比如,无公函接待、超标准接待、陪餐人数超标等问题仍时有发生。另一方面,监督责任没有压实。有的单位一把手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不力,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自身不正、带头违纪。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有时也存在末端发力不够的问题,日常监督、抓早抓小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三是人情文化这个潜规则造成了影响。在一些地方和领域,无酒不成席办事靠饭局的酒桌文化和圈子文化依然有市场。一些干部把吃喝应酬当作能力,把组局攒局当作本事,信奉多个朋友多条路。这种扭曲的人情观,模糊了公与私的界限,混淆了纪与法的关系,为违规吃喝提供了所谓的文化土壤和心理认同。必须下大力气破除这种陈规陋习,大力倡导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四、强化责任担当,以系统施治的合力推进综合治理铲除违规吃喝问题的滋生土壤,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施治、常抓不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我们提供了根本遵循。他指出,要发扬钉钉子精神,敢于动真碰硬,善于抓常抓长,使作风建设要求真正落地生根。县委办公室要坚决贯彻落实,争当表率、争做示范。第一,要抓住关键少数,把责任链条拧得更紧。县委办公室领导班子成员要带头作出承诺,带头执行规定,自觉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为全体干部职工作出示范。要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主要负责同志要敢抓敢管、严抓严管,对违规吃喝问题露头就打,绝不姑息。要加强对干部的日常教育和管理监督,多做咬耳扯袖、红脸出汗的工作,发现苗头性问题及时提醒、及时纠正,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第二,要强化警示教育,把思想防线筑得更牢。要坚持把纪律教育和党性教育结合起来,组织办公室全体干部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纪国法,反复学习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要用好身边典型案例这个活教材,定期通报曝光违规吃喝的典型问题,深刻剖析其思想根源和严重危害,让大家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通过常态化的教育,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从思想深处根除吃喝是小事的错误认识。第三,要扎紧制度笼子,把监管网络织得更密。制度是管根本、管长远的。要结合我县最新修订的《〔...〕县党政机关国7/7内公务接待管理实施细则》,对办公室内部的接待管理、财务报销等制度进行再梳理、再完善,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据可查。要加强与财政、审计、纪检等部门的协作,运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对三公经费支出、公务卡消费、大额发票等进行动态监控和筛查,让隐藏在数据背后的四风问题无处遁形。要畅通监督举报渠道,鼓励群众和内部人员监督,形成无处不在的监督网。第四,要坚持严查快处,把高压态势树得更明。执纪越严,震慑力才越强。必须坚持风腐同查,对违规吃喝问题,一经发现,严查不贷。不仅要查清谁组织的、谁参与的、在哪吃的、吃喝的钱从哪来,更要深挖细查背后是否存在利益输送、请托办事等腐败问题。要坚持一案双查,对发生违规吃喝问题的,既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也要追究相关领导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通过精准有力的执纪问责,持续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同志们,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整治违规吃喝问题,是一场必须打赢的硬仗。县委办公室作为全县的第一方阵,必须拿出最坚决的态度、最过硬的措施,以零容忍的态度向违规吃喝问题亮剑,以自身的清正廉洁带动全县作风的持续向好,为奋力谱写〔...〕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坚强的作风保障。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公文包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本文标题:县委办主任在县委办领导干部违规吃喝问题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988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