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工作报告 > 在2025年全县校外培训机构检查总结暨规范治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会议总结了全县校外培训机构的检查情况,强调了规范治理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以下是阿拉网友分享的“在2025年全县校外培训机构检查总结暨规范治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有所用途!
1/9在2025年全县校外培训机构检查总结暨规范治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在2025年全县校外培训机构检查总结暨规范治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近期全县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检查工作,分析当前我县校外培训治理面临的形势与问题,部署下一阶段规范治理的重点任务。刚才,大家共同观看了消防安全警示片,县教育局、县市场监管局的同志分别通报了检查情况和提出了具体要求,我都同意。总的来看,这次联合检查行动,各部门协同有力,工作扎实深入,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参与此次专项检查的全体同志表示诚挚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清醒认识当前我县校外培训治理的总体形势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我县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持续加大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力度,学科类培训机构大幅压减,非学科类培训机构逐步规范,市场乱象得到初步遏制,人民群众的教育焦虑有所缓解,全县校外培训治理工作总体平稳有序。在座的大多数机构负责人,能够顾全大局、积极转型,在规范办学、保障安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维护行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是,成绩面前我们不能盲目乐观,问题依然突出,形势依然严峻。近期,由县教育局牵头,联合市场监管、公安、文旅、卫健及镇政府等多个部门,组成了联合检查组,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对全县登记在册的30家和群众举报的15家,共计45家校外培训及托管机构,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拉网式、全覆盖专项检查。从检查结果看,可谓喜忧参半。一些深层次、顽固性问题依然存在,必须引起我们高度警醒。第一,安全发展的底线仍不牢固。安全是1,其他都是0.没有安全,一切发展都无从谈起。这次检查发现,安全隐患问题依然是最大的风险点。在检查的45家机构中,仍有11家存在不同程度的消防安全隐患,占比高达%。有的机构消防通道被杂物堵塞,成为生命通道的肠梗阻;有的消防器材配备不全或过期失效,成了中看不中用的摆设;有的用电用气不规范,私拉乱接电线,安全意识极其淡薄;有的甚至从未组织过消防应急演练,员工和学生不知如何疏散逃生。除了消防安全,食品安全问题也同样堪忧。部分提供餐饮服务的托管机构,其管理水平远未达到校外饭堂应有的标准,存在留样不规范、索证索票不完善、消毒保洁不到位、三防设施有漏洞等问题。此外,当前正值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高发期,一些机构对清积水、灭蚊虫的环境整治要求置若罔闻,防控措施落实不力。这些问题,每一个都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3/9第二,违规办学的行为屡禁不止。双减的核心是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但检查发现,一些机构仍在政策边缘顶风作案打擦边球。有的穿新鞋走老路,将学科培训化整为零,以素质拓展思维训练家庭教育指导等名义,行学科培训之实,玩起了地下和变异的把戏。有的在收费上巧立名目,存在收费不透明、超出政府指导价、一次性收取超过3个或60个课时费用等违规行为,加重了家长负担,扰乱了市场秩序。还有的机构办学资质不全、教师资质不公示,在招生宣传中夸大其词,对培训效果作出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性承诺,这些都是明令禁止的。这些行为不仅消解了双减政策的成效,也严重损害了行业的信誉和形象。第三,内涵发展的动力仍然不足。规范治理的最终目的,是引导校外培训行业回归教育本源,实现高质量发展。但从现状看,我县多数机构的内涵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部分机构满足于看护+辅导的低水平运营模式,在课程研发、师资建设、教学评估等核心环节投入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所谓的提质增效,更多地停留在口号上,没有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评价一个机构的质量,不能只看装修多豪华、宣传多热闹,关键要看课程体系是否科学、师资队伍是否专业、教学过程是否严谨、学生是否真正受益。如果我们不能在内涵质量上下真功夫,那所谓的转型升级就只是一句空话,最终也只会被市场和家长所淘汰。二、提高站位,明确责任,全面提升规范治理水平同志们,校外培训治理是一项关系民生福祉、关系国家未来的重要政治任务。我们必须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高度,以对人民群众、对下一代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更坚决、更有力的措施,推动问题整改,构建长效机制。第一,必须坚决守住学生健康成长的安全线。要把安全工作作为校外培训治理的重中之重、首要之务,以零容忍的态度抓好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对于此次检查发现的11处消防安全隐患和各类食品安全问题,相关机构必须立即行动,建立整改台账,明确责任人、整改时限。县教育局和市场监管局要挂牌督办,逐一验收销号,确保在本月底前全部整改到位。整改不到位、不彻底的,一律责令暂停招生、停止办学。今后,要把安全管理作为机构年审年检的一票否决项。各机构要建立常态化的安全自查自纠机制,严格落实安全主体责任,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全面的安全隐患排查,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覆盖全体师生的消防、防汛、防踩踏等应急疏散演练。对于提供餐饮服务的机构,必须严格对标学校食堂管理标准,全面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健全食品原料采购、索证索票、食品留样、餐饮具消毒等全链条管理制度,确保孩子们舌尖上的安全。第二,必须坚决拧紧部门协同联动的监管链。校外培训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领域,单靠一个部门单打独斗难以奏效。必须强化部门联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县委、县政府决定,成立由县教育局牵头,市场监管、公安、文旅、卫健、住建、消防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县校外培5/9训治理工作专班,建立常态化的联席会议制度和信息共享机制。要进一步明晰职责边界:教育部门履行好牵头抓总职责,重点加强对培训内容、培训行为、师资资质的监管;市场监管部门要严查无照经营、价格欺诈、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把好食品安全关;公安、消防部门要严厉查处消防、安防等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指导机构做好安全防范;文旅、体育、科技等部门要切实担负起主管领域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的准入审核和日常监管责任。要打破信息孤岛,依托省、市有关监管技术平台,实现数据互通、信息共享,定期开展联合执法、随机抽查和回头看,变九龙治水为攥指成拳,实现一次检查、全面体检,让违法违规行为无处遁形。第三,必须坚决锻造内涵发展的质量核。治理的最终目的,不是把行业管死,而是要管出规范、管出质量、管出活力。要坚持堵后门与开正门相结合,在坚决取缔违法违规机构的同时,大力扶持和引导合规机构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道路。这就是我们反复强调的提质增效。如何提质增效?我认为要聚焦四个方面:一是管理要标准化。各机构要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财务管理、资产管理、收费公示、招生宣传、合同签订等内部管理制度,确保机构运营规范透明。二是师资要专业化。严把教师入口关,所有从业人员必须持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明或专业能力证明,并进行备案。要全面推行教师资质在机构显著位置和招生简章上进行公示的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县教育部门要牵头探索建立我县校外培训教师的信用档案和专业水平评价体系,对师德师风不良、教学质量低下的要建立黑名单。三是课程要特色化。鼓励机构立足县域实际,深耕科技、文体、艺术等非学科领域,对接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成长需求,自主研发一批具有本土特色、深受学生喜爱的优质课程产品,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良性发展格局。四是评价要科学化。引导机构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家长满意度和社会声誉为重要参考的综合评价体系,不能再唯分数论。要用续班率、满班率、课程完成度、学生成长反馈等客观数据来说话,真正把口碑和信誉作为机构生存发展的生命线。三、强化保障、凝聚合力,坚决巩固我县校外培训治理长效成果双减政策落地见效非一日之功,巩固治理成果更需久久为功。我们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从组织、监督、宣传、评估等多方面构建闭环体系,确保校外培训治理不松劲、不反弹,持续护航学生健康成长、维护教育生态平衡。(一)健全三级联动组织体系,筑牢治理压舱石。要进一步压实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治理责任,构建县级统筹、乡镇主抓、村社协管的工作格局。县级层面,由校外培训治理工作专班每月召开调度会,统筹解决跨部门、跨领域复杂问题,如违规培训线索移交、联合执法协调等;乡镇(街道)要明确1名党政班子成员分管校外培训治理工作,配备至少2名专职网格员,负责辖区内培训机构日常巡查、隐患排查,每周上报巡查台账,对新增黑机构地下培训第一时7/9间核实处置;村(社区)要发挥前哨作用,组织党员志愿者、家长代表参与监督,建立机构清单+隐患清单+整改清单动态管理模式,确保治理触角延伸到最后一米。同时,县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50万元的校外培训治理专项经费,用于网格员补贴、技术平台升级、执法装备购置等,保障治理工作常态化开展。(二)完善全域监督问责机制,拧紧监管螺丝钉。要构建日常巡查+随机抽查+专项督查+群众监督的立体监督网络,让违规行为无处遁形。一是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每月由工作专班随机抽取20%的机构、随机选派执法人员开展检查,检查结果通过县政府官网、教育惠民公众号实时公示,接受社会监督;二是畅通举报渠道,设立24小时举报电话(〔...〕-〔...〕〔...〕)、线上举报平台,对查实的有效举报,给予举报人500-2000元奖励,激发群众参与热情;三是强化问责追责,对违规办学的机构,区分情节轻重采取限期整改、暂停招生、吊销资质三级处罚,对一年内累计2次整改不到位的,坚决依法取缔;对监管失职、推诿扯皮的部门和个人,由县纪委监委开展问责,情节严重的通报曝光,以严肃问责倒逼责任落实。(三)深化多元宣传引导工作,唱响规范主旋律。要通过全方位、多渠道的宣传,引导机构合规经营、家长理性选择,营造良好治理氛围。一是开展规范培训进基层活动,每季度组织教育、市场监管、消防等部门工作人员,深入社区、学校、培训机构开展政策宣讲,通过案例解读、现场答疑等方式,让安全第一、合规办学理念深入人心,年内实现全县23个乡镇(街道)宣讲全覆盖;二是选树正面典型,每年评选10家规范办学示范机构优质课程案例,通过电视、报纸、新媒体等平台宣传其先进经验,引导行业对标提升;三是加强家长教育引导,联合学校每学期召开1次理性看待校外培训主题家长会,通过推送《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发布家长避坑指南等形式,帮助家长树立不盲目报班、重素质培养的观念,从需求端减少违规培训空间。(四)建立动态评估长效机制,打好巩固持久战。要定期评估治理成效,及时调整优化措施,防止问题反弹回潮。一是开展半年评估,每半年由工作专班牵头,从安全管理达标率、违规办学发生率、家长满意度、课程质量提升度四个维度,采取实地检查、问卷调查、数据比对等方式,对全县校外培训治理情况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作为机构年审、财政支持、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二是动态调整监管重点,针对线上变相培训家庭作坊式培训跨区域违规招生等新问题,每季度开展1次风险研判,及时出台应对措施,如建立线上培训白名单黑名单,联合邻县开展跨区域执法;三是推动行业自律,指导成立县校外培训行业协会,制定《行业自律公约》,规范收费标准、课程研发、师资管理等行为,引导机构从被动整改向主动规范转变,最终形成政府监管、协会自律、社会监督、机构自治的多元治理格局,确保我县校外培训治9/9理成果持续巩固、长期见效。同志们,做好校外培训治理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以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齐心协力,真抓实干,推动我县校外培训行业告别乱象,迈入规范、健康、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公文包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本文标题:在2025年全县校外培训机构检查总结暨规范治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992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