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工作报告 > 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坚定有序推进转型发展”研讨发言
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强调,要坚定信心,稳步推进转型,以创新引领发展,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下面是网友整理编辑的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坚定有序推进转型发展”研讨发言相关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喜欢就下载支持!
1/6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坚定有序推进转型发展”研讨发言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坚定有序推进转型发展研讨发言同志们: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围绕坚定有序推进转型发展这一核心指示要求,结合个人近期的学习思考和工作感悟,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与大家交流探讨。一、深刻领会为什么转的时代必然,在思想破冰中坚定转型自觉坚定有序推进转型发展,这八个字言简意赅,却重逾千钧。它不仅是县委全会部署的中心任务,更是上级党委、市委反复强调的战略方向。转型发展对资源型地区而言,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绕不开、躲不过的必答题;不是一时之需的权宜之计,而是关乎长远发展的根本之策。作为一家以煤炭为根基、因煤炭而兴盛的企业,我们对这一点感受尤为深刻。回望过去,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始终与煤炭市场的晴雨表紧密相连。市场好的时候,一吨煤利润可观,大家埋头保供增产,转型的声音虽有,但动力不足,容易陷入煤炭好时不愿转的舒适区;市场下行时,经营压力陡增,资金链紧张,又会陷入煤炭差时转不动的现实困境。这种周期性的怪圈,不仅消耗着企业的发展动能,更禁锢着干部职工的思想。从我个人的感受来说,这种转型焦虑其实一直存在。一方面,是来自外部环境的倒逼。国家双碳战略的持续推进、环保政策的日益趋严、新能源技术的加速迭代,都在不断压缩传统煤炭产业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是源于企业内生的隐忧。我们脚下的煤炭资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过度依赖单一产业的风险不言而喻。更具体地说,多年前我们下属的〔...〕煤业就曾因为采煤导致土地塌陷,出于企业责任和生态修复的考量,我们投资建设了〔...〕生态园,这既是被动的生态补偿,也是一次主动的转型探索。这个项目虽然后来还被列入了省级转型综改的重大项目序列,但其过程的艰辛,也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转型之路绝非坦途。因此,今天我们再次探讨坚定有序推进转型发展,我认为首要解决的,是思想深处的总开关问题。必须彻底破除资源依赖的路径惯性,不能再有等一等、看一看的观望心态,更不能抱有市场回暖就能一劳永逸的幻想。要真正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转型是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是决定我们未来能否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一招。只有思想上率先破冰,行动上才能真正突围。这种坚定,不是口号上的,而是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一种战略决心和行动自觉。二、准确把握转向哪里的实践路径,在靶向施策中明确转型方位想清楚了为什么转,接下来的关键就是转向哪里。县委全会提出的有序二字,我认为核心要义在于尊重规律、讲3/6求科学、稳扎稳打,不能脱离实际、盲目冒进。对于我们这样一家传统的能源企业,转型发展绝不意味着要另起炉灶、推倒重来,而是要在巩固根基的前提下,进行优势的再造和动能的转换。结合企业实际,我思考有三个主要方向。第一,立足主业,向精向绿延伸。煤炭是我们的压舱石和稳定器,任何时候都不能轻易动摇。在当前乃至未来一个时期,扛牢能源保供的政治责任依然是我们的首要任务。但保供不等于傻大黑粗地挖煤卖煤。转型,首先要从煤炭自身的革命开始。这要求我们必须在存量上做文章,推动产业升链。一方面是智能化改造。要持续加大投入,推进工作面无人化、系统智能化,在减人提效、保障安全的同时,实现资源开采效率的最大化。另一方面是绿色化开采。大力推广应用保水开采、充填开采等绿色技术,最大限度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扰动,改变过去黑色GDP的形象。更重要的是,要推动煤炭由燃料向原料和材料转变。我们过去也曾尝试过构建采煤-洗煤-炼焦-炼镁的循环链条,但因种种原因中断。历史的教训值得反思。今天,在新技术、新工艺的支持下,我们是否可以重新审视煤化工、煤基新材料等领域的发展潜力,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优势。第二,适度多元,向新向融拓展。转型要有序,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先立后破。在传统主业提供稳定现金流的同时,必须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构建多元支撑的产业格局。回顾我们建设〔...〕生态园的历程,虽然面临资金、管理、市场等多重挑战,但它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现代农业、生态旅游领域的窗户。这是一个宝贵的尝试,积累了经验,也锻炼了队伍。以此为基础,我们应当更加积极地挖掘和发挥企业的非煤资源优势。例如,利用我们闲置的土地、厂房等存量资产,能否嫁接高端装备制造、仓储物流等新兴产业?利用我们沉陷区治理形成的生态景观,能否与县里的文旅康养产业规划深度融合,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这些都需要我们以更开放的视野去谋划。同时,要前瞻布局。对于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即便我们暂时不具备独立发展的能力,也要保持高度关注,积极寻求与头部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机会,争取在未来的产业版图中占据一席之地。第三,强化管理,向内向优求效。转型不仅是产业结构的调整,更是管理模式、运营效率和企业文化的深刻变革。如果内部管理的软件跟不上,再好的转型项目也可能水土不服。当前,我们企业在精细化管理、成本管控、人才结构等方面,与行业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转型发展对资金的需求是巨大的,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因此,必须把眼睛向内,通过管理创新要效益。要建立更加科学、高效的决策机制和运营体系,破除部门壁垒,优化业务流程。要构建与转型发展相适应的人才体系,既要大胆引进外部高端人才,更要注重内部人才的培养和转型,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同时,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激发全员参与转型、支持转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5/6三、科学谋划怎么转的策略方法,在攻坚克难中提升转型效能蓝图绘就,关键在落实。怎么转考验的是我们的智慧、能力和担当。转型之路必然充满荆棘,会遇到各种各样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困难。结合行业普遍面临的难题和我们自身的体会,我认为必须在三个关键点上实现突破。首先,要全力破解不敢转的畏难情绪,核心是强化担当。转型意味着要走出舒适区,进入不熟悉的领域,必然会面临风险和不确定性。一些转型项目投资大、回报周期长,甚至短期内看不到效益,这很容易让一些干部产生畏难情绪,宁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就需要我们各级管理者,特别是领导班子成员,必须率先垂范,拿出跳起来摘桃子的拼劲,敢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要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为敢闯敢试的干部职工卸下思想包袱,让大家明白,为了企业长远发展而探索失败,是可以被理解和宽容的;而无所作为、贻误战机,则是最大的失职。其次,要着力破解不会转的能力瓶颈,核心是善于学习。过去我们习惯于围绕煤炭打转,对新兴产业的行业规律、技术路径、商业模式知之甚少,这是我们转型最大的短板。面对本领恐慌,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强学习。一方面,要走出去,主动对标行业内外的转型标杆企业,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少走弯路。另一方面,要请进来,多邀请专家学者、优秀企业家来授课指导,帮助我们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同时,要把干部职工培训作为一项战略性投资来抓,通过系统化的培训,提升全员适应新产业、掌握新技能的能力,为转型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最后,要合力疏通不能转的现实堵点,核心是精准施策。转型发展中,资金难是绕不开的最大难题。项目建设需要钱,技术研发需要钱,人才引进也需要钱。对此,我们不能等、靠、要,必须主动作为。要吃透用好上级关于支持资源型企业转型的各项政策,积极争取专项资金、债券、基金等支持。要创新融资方式,探索与金融机构、战略投资者合作,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我们的转型项目。此外,项目审批、土地指标、环保容量等,都是制约项目落地的现实堵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成立工作专班,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协调,提前谋划,并联推进,尽最大努力为转型项目扫清障碍,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志们,转型发展是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更是一场输不起的硬仗。前路漫漫,惟有奋斗。我坚信,只要我们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全会的决策部署上来,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攻坚克难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坚定有序地把转型发展这篇大文章做好,就一定能闯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为企业的基业长青、为地方的繁荣发展,作出我们这一代人应有的贡献。我的发言完了,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公文包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本文标题: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坚定有序推进转型发展”研讨发言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1018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