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工作报告 > 专题党课深悟理论精神勇担时代重任
专题党课强调深入理解理论精神,勇于承担时代赋予的责任与使命,推动实践创新与发展。以下是阿拉网友分享的“专题党课深悟理论精神勇担时代重任”,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有所用途!
专题党课:深悟理论精神勇担时代重任同志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一次专题党课,共同深入学习一部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纲领性文献——《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这部著作系统记录了从2022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至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奋进新征程、开创伟业新局面的恢宏实践与理论创造,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成果的权威著作。时至10月,“十四五”规划已进入最后的收官冲刺阶段。站在这样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重温领袖思想、感悟时代脉搏,对于我们每一个人、对于我们*集团的未来发展,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因此,今天的党课,不想停留在单纯的理论复述,而是希望和同志们一起,循着第五卷的思想脉络,探寻理论与实践的交汇点,思考如何将蕴含其中的世界观、方法论转化为推动我们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一、思想之光照亮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一部思想巨著,往往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坐标。打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字里行间激荡着一个百年大党矢志不渝的初心使命,擘画着一个东方大国走向复兴的宏伟蓝图。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但有几个核心关键词,如同璀璨的星辰,构成了这部著作的理论星空,值得我们深刻领悟。第一个关键词是“中国式现代化”。这不是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简单复制,而是在中国这片广袤土地上生长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新路。第五卷深刻阐明,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五个是”,彻底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全新的选择。它强调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决定了我们的发展逻辑不是资本的逻辑,而是人民的逻辑;我们的发展目标不是少数人的富裕,而是全体人民的幸福生活。这为我们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根本方向:一切经营活动,最终都要回到“为谁发展、靠谁发展”这个根本问题上,要将创造经济价值与履行社会责任、增进人民福祉统一起来。第二个关键词是“高质量发展”。如果说中国式现代化是目标,那么高质量发展就是通往这个目标的必由之路。第五卷中,“高质量发展”是一个高频词,与之紧密相连的,是一个极具前瞻性和战略性的概念——“新质生产力”。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它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其核心在于“新”,在于“质”,标志着我们正从依赖传统要素投入的增长模式,转向依靠科技创新、数据驱动的内涵式增长。这意味着,过去那种拼资源、拼成本的老路已经走不通了。未来发展的关键,在于谁能掌握核心技术,谁能培育出颠覆性的产业,谁能率先在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赛道上抢占先机。这一论述,对于身处市场竞争浪潮中的我们*集团而言,无异于一声发令枪,催促我们必须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第三个关键词是“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基层治理”。治国理政,基础在基层。第五卷用大量篇幅论述了如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如何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这其中,传承和发展“枫桥经验”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新时代“枫桥经验”,核心要义在于坚持党建引领,发动和依靠群众,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这不仅是一种社会治理模式,更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在治国理政中的生动运用。从社区议事厅里的“圆桌会”,到线上“随手拍”的民意直通车,再到“民呼我为”的快速响应机制,基层治理的触角不断延伸,治理的颗粒度越来越精细。这启示我们,无论是企业管理还是社区服务,都要学会倾听,善于发动,将管理的过程变为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的过程,让每一位员工、每一位居民都成为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二、实践伟力擘画可感可及的幸福图景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思想的魅力在于改变世界。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我们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关键是要看到这些光辉思想如何在神州大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如何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国家和我们的生活。(一)以新质生产力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质生产力不是一个悬浮于空中的概念,它正以澎湃之势,重塑着中国的产业版图。请看一个制造业的案例。位于*三角洲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近年来摒弃了传统加工制造的路径依赖,将发展的“宝”押在了自主研发和智能制造上。园区内的一家龙头企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过去只是一个普通的代工厂。在“新质生产力”理念的指引下,他们痛下决心,将每年销售收入的15%以上投入研发。到了2025年的今天,成效斐然。根据最新统计,截至今年第三季度,该公司已成功研发出多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机器人,其中一款超高精度焊接机器人的核心性能指标超越了国际同类产品。他们的“黑灯工厂”里,上百台机器人协同作业,生产效率较五年前提升了60%,产品优良率达到99.9%,而单位产值能耗则下降了30%。这组数据背后,正是新质生产力带来的“真金白银”。它告诉我们,创新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命门”。再把目光投向广袤的乡村。第五卷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系统部署,强调要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在*省*县的*生态农业示范区,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这里不再是传统“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模式。当地的*兴农合作社,引入了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农业控制中心的大屏幕上,土壤湿度、光照强度、作物长势等数据一目了然。通过手机APP,农户可以实现对温室大棚的远程精准调控。此外,他们还借助电商平台,将贴着“绿色、有机、可溯源”标签的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2025年,该合作社还深度开发了“稻田蟹”“林下鸡”等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并结合当地的*文化,推出了农耕体验、田园民宿等文旅产品。据初步测算,今年示范区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望突破6万元,比三年前翻了一番,更吸引了超过50名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这正是新质生产力在农业领域的具体体现,它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二)以精细化治理绘就安居乐业新画卷。如果说新质生产力是发展的“硬核”力量,那么精细化的社会治理就是提升群众幸福感的“温暖”底色。我们来看一个城市社区的例子。在*市*区的“未来社区”——*智慧小区,居民们正享受着科技带来的便利与温情。社区开发了一个名为“*家园通”的智慧平台,整合了物业报修、智慧安防、邻里社交、养老服务、垃圾分类积分等数十项功能。以前,家里水管漏了,要打好几个电话,等半天人才来。现在,居民只需在手机上点击“一键报修”,系统便会自动派单给最近的维修人员,平均响应时间从过去的12小时缩短至1.5小时。平台还为社区里的独居老人安装了智能水表和门磁感应器,一旦超过设定时间无用水记录或未开门,系统就会自动向社区网格员和老人家属发送预警信息。截至2025年10月,该社区通过数字赋能,已成功处理各类居民诉求超过8000件,主动发现并干预高风险独居老人安全事件20余起。在最近一次的居民满意度调查中,满意率高达98.6%,真正实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这种治理效能的提升,也体现在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上。*市行政服务中心深入践行“放管服”改革,以企业和群众的需求为导向,重塑审批流程。他们打破部门壁垒,将涉及企业开办、项目审批的多个事项整合为“一件事”,推行“一窗受理、并联审批”。比如,一家新的科技公司想要落地,过去可能需要跑五六个部门,几十份材料,耗时一个月。现在,只需在“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专窗一次材料,后台数据自动流转,最快3个工作日就能办结所有手续。据统计,到2025年9月底,*市的企业开办时间压缩了80%,“一网通办”率达到97%。优化的营商环境就像肥沃的土壤,吸引了大量创新型企业前来扎根。今年前三季度,*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00家,同比增长20%。这充分说明,好的治理本身就是生产力,能够有效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这些来自生产一线、田间地头和城市社区的鲜活案例,共同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它们雄辩地证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中的思想理论,不是高居庙堂的空洞说教,而是植根于人民实践的科学指南,是推动中国号巨轮行稳致远的强大思想武器。(三)以守正创新厚植现代化建设新优势。守正创新是推动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既要坚守发展的“根”与“魂”,又要以创新思维破解难题,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筑牢坚实支撑。从文化传承到民生改善,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正让发展的内涵更丰富、成色更足。在文化领域,“守正”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是让古老文明焕发新生的路径。以*省*市的非遗保护实践为例,当地拥有剪纸、皮影、传统戏曲等30余项国家级非遗项目。过去,这些技艺多依赖“口传心授”,面临传承断代的困境。近年来,当地在坚守技艺核心精髓的基础上,探索出“非遗+科技+产业”的新路径。他们与高校合作开发数字非遗平台,通过3D建模、VR技术,将剪纸的镂空技法、皮影的操纵流程制成可交互的数字课程,让年轻人足不出户就能学习非遗技艺;同时,推动非遗与现代设计融合,开发出非遗元素的文创产品、服饰箱包,甚至将传统戏曲片段改编成短视频,在社交平台播放量超5亿次。2025年,当地非遗产业年产值突破20亿元,带动5000余名手艺人就业,其中30岁以下传承人占比提升至35%。这种“守正”与“创新”的结合,既守护了文化根脉,又让非遗成为拉动经济、涵养精神的重要力量。在民生领域,守正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新的是服务群众的方式方法。*市在推进医疗资源均衡化过程中,既坚持“让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的根本目标,又创新探索“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针对偏远山区看病难问题,当地搭建“智慧医疗云平台”,将市医院的优质专家资源与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连通,通过远程会诊、在线问诊,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三级医院的诊疗服务。同时,推出“电子健康档案”,整合居民的就诊记录、体检报告、用药信息,实现跨医院、跨区域数据共享,避免重复检查。截至2025年10月,该市远程会诊累计服务超12万人次,基层医疗机构诊疗量占比从45%提升至62%,群众就医满意度达96.8%。这种创新,没有偏离“保障民生”的初心,反而让民生福祉更精准、更普惠地覆盖到每一个人。无论是文化传承中的“老树发新芽”,还是民生改善中的“旧题新解法”,都印证了守正创新的强大力量。它让我们在坚守根本中把握方向,在突破创新中赢得未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三、勇于担当在伟大时代书写奋斗华章同志们,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思想的火炬已经点燃。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最终要落脚到“我们该怎么做”上。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落实。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和企业骨干,我们既是伟大时代的见证者,更应是伟大事业的建设者。首先,要强化理论武装,做头脑清醒的“明白人”。思想上的清醒是政治上坚定的前提。要把学习第五卷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个持续深化的过程,不能浅尝辄止、一知半解。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要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思考我们集团在推进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还存在哪些短板?在加强内部治理、激发员工活力方面还能做哪些创新?只有把理论学深悟透,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形势面前保持定力,找准方向。其次,要立足本职岗位,做知行合一的“实干家”。“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再宏伟的蓝图,也需要一砖一瓦去砌筑。我们每一位同志,都要找到理论与自身工作的结合点。如果你是研发人员,就要思考如何对标“新质生产力”的要求,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如果你是市场经理,就要思考如何洞察用户需求,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如果你是管理干部,就要思考如何运用“枫桥经验”的智慧,营造和谐奋进的团队氛围;如果你是一线员工,就要思考如何发扬工匠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到极致。让学习的成果,体现在攻克的一个个技术难关上,体现在赢得的一张张客户订单上,体现在日常工作的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上。最后,要永葆奋斗激情,做开拓进取的“答卷人”。时
公文包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本文标题:专题党课深悟理论精神勇担时代重任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1020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