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工作报告 > 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我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领学报告(精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强民族团结,提升民生福祉。公文包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我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领学报告(精编)”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喜欢。
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我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领学报告(精品)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根据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安排,今天由我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这一主题,作一次领学发言。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2024年9月,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再次强调要以此为主线,统筹推进民族工作各项事业。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这个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县,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今天,我将结合我县实际,重点围绕如何将这一“纲”领作用,转化为推动XX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与大家共同学习、深入探讨。我的发言将多谈思路举措,少谈已有成绩,旨在抛砖引玉,凝聚共识,共同谋划我县民族团结与发展进步的新篇章。一、深刻领会核心要义,在把握县情实际中找准工作切入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具有深邃历史逻辑、强大现实伟力与光明未来指引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我们必须学深悟透,并将其与XX县的发展阶段、资源禀赋和面临的挑战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让这一思想在我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一是从理论高度认识其根本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它强调的是全体中华儿女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政治上团结统一、文化上兼容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的共同体。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铸牢这一意识,就是要引导全县各族人民深刻认识到,我们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只有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才能实现共同繁荣发展。这是我们应对一切风险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证。二是从历史深度认识其必然性。纵观历史长河,中华民族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共生”走向“一体共荣”的清晰脉络。我们XX县的历史,正是这一宏大历史进程的生动缩影。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共同开发了这片沃土,共同抵御了外来侵略,共同创造了灿烂的多元文化,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命运共同体。挖掘和弘扬这些共同的历史记忆,是构筑我们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文化认同的宝贵资源。三是从现实维度认识其紧迫性。当前,XX县正处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根据县统计局最新数据,预计到2025年底,我县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165亿元,同比增长6.5%。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预计调整为17.5:40.5:42.0,第三产业比重稳步提升,显示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潜力。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36800元,同比增长7%。这些数据令人振奋,但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一是产业结构仍需优化。我县的特色农业和文旅产业虽有基础,但产业链条短、品牌效应不强、抗风险能力弱的问题依然突出,未能完全转化为各族群众持续增收的强大动力。二是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部分偏远乡镇的基础设施,如交通、水利、信息网络等仍是短板,公共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差距,这直接影响了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三是文化传承与创新面临压力。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浪潮冲击下,如何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我县宝贵的民族传统文化,并将其创造性转化为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独特优势,是我们必须破解的课题。四是从挑战角度认识其艰巨性。我们必须正视,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四是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的任务依然艰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复杂尖锐,境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问题进行渗透破坏的风险始终存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不容丝毫懈怠。这些问题,既是发展的难题,也是影响民族团结的潜在风险点。因此,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既是政治任务,更是现实需要。二、聚焦关键领域,以务实举措推动工作落地见效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深走实,必须摒弃“空对空”的宣传说教,避免工作上的“两张皮”,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将其全面融入、深度嵌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下一步,我们统战部门将牵头协调,重点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求突破。(一)深化思想引领,铸牢团结之“魂”,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精神上、文化上的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我们将致力于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常态化的宣传教育体系,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是抓好“关键少数”,筑牢干部思想防线。持续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作为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各级党校和干部培训的核心课程。计划在2026年上半年,组织全县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一次专题轮训,确保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入脑入心,提升各级干部运用科学理论指导民族工作的能力。二是抓好“未来希望”,厚植青少年家国情怀。联合县教育局,全面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青少年筑基工程”。推动相关内容全面融入思政课和各学科教学,确保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我们将策划举办全县中小学生“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演讲比赛、书画展和知识竞赛,并计划利用寒暑假组织“民族团结研学营”活动,让孩子们在行走中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我们县多民族和谐共处的美好画卷。三是抓好“社会大众”,营造浓厚舆论氛围。充分发挥“XX融媒”等县域主流媒体主阵地作用,开设“石榴花开别样红”等专栏,运用短视频、微动漫、直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述我县各族群众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生动故事。同时,我们将启动“XX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的规划建设工作,并选择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遗迹、红色教育基地、美丽乡村示范点,命名挂牌为县级主题实践教育基地,让各族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受到熏陶和感染。(二)加快高质量发展,夯实团结之“基”,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也是解决民族问题的金钥匙。只有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县各族人民,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才会更加坚实。一是聚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立足我县生态、文化和资源禀biggest,做大做强“三大产业集群”。在生态农业方面,重点扶持XX茶、XX菌、XX药材等特色品牌,推动从“种得好”向“卖得好”“品牌响”转变,力争通过精深加工和电商渠道,使农产品附加值在未来三年内提升30%以上,带动更多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在文旅融合方面,深度挖掘我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族风情,打造一到两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旅游IP,推出一批集民俗体验、康养度假、研学教育于一体的精品旅游线路,让“绿水青山”和“民族文化”持续不断地转化为“金山银山”。在新兴产业方面,积极对接国家“东数西算”战略,争取布局绿色能源和数据服务相关项目,为县域经济长远发展注入新动能。二是全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我们将积极对接上级部门,加大对民族地区发展的争资争项力度。未来三年,计划重点实施“三大提升行动”。交通互联提升行动,力争启动XX高速公路连接线项目,并完成至少200公里的“四好农村路”升级改造,打通发展的“毛细血管”。数字乡村提升行动,实现5G网络在全县行政村的深度覆盖,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民生水利提升行动,完成一批中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和现代化灌区改造,保障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安全。三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把75%以上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领域。重点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特别是针对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提供“一对一”的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持续深化教育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城乡师资和医疗资源配置,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上好学,让每位群众都能享有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三)促进广泛交融,增进团结之“情”,建设各民族互嵌共融家园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必须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搭建更多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一是打造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旧城改造中,要有意识地规划和建设一批各民族群众混居的示范社区。我们将出台政策,鼓励不同民族的家庭互为邻里,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和文化活动,打造一批“民族团结大院”“和谐邻里示范楼栋”,让“远亲不如近邻”的传统美德在多民族社区中发扬光大。二是实施青少年、知识分子、企业家“三项交流计划”。有计划地组织我县各族青少年到东部发达地区开展夏令营、冬令营活动,同时也邀请外地青少年来我县体验民族文化。定期组织我县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家与区内外同行开展学术交流和项目合作,在交流互鉴中开阔视野、增进认同。三是精心策划系列文体活动。我们将提升“XX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的品牌影响力,除了传统的文艺汇演,还要增加群众参与度高的趣味体育比赛、美食节、非遗技艺大赛等。通过共同的节庆、共同的赛事,让各族群众在欢声笑语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形成强大的情感纽带。同时,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各民族顺畅交流、深度交融创造基础条件。(四)提升治理效能,筑牢团结之“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民族事务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依法治理,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涉民族因素的事务,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一是坚持依法治理,构筑法治保障。深入开展民族政策法规宣传月、宣传周活动,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宗教场所。引导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做到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二是强化源头治理,防范风险隐患。建立健全由统战部门牵头,政法、公安、信访、民政等多部门参与的涉民族因素矛盾纠纷预警和多元化解机制。我们将依托县社会治理指挥调度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可能影响民族团结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进行动态监测和分析研判,力争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坚决守住不发生因民族问题引发重大案事件的底线。三是坚决抵御渗透,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始终保持高度警惕,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问题进行的渗透、颠覆、破坏活动。加强对网络空间的管理,及时清理和批驳各种歪曲党的民族政策、挑拨民族关系的错误言论和有害信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同志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系统工程,非一朝一夕之功,也非一日之寒,需要我们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它既是“国之大者”,也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身边实事”。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贯穿于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文化建设、民生改善的方方面面,以更加务实的举措、更加昂扬的斗志,奋力谱写XX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协同发展的新篇章!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公文包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本文标题: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我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领学报告(精编)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1021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