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组织学习 > 党课讲稿 > 在2025年全县调研重点项目建设和三秋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会议强调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确保三秋工作顺利进行,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以下由公文包网友为您分享的范文资料,供您参考学习之用。
在2025年全县调研重点项目建设和“三秋”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我和市直有关部门的同志一道,来到*县,围绕重点项目建设和“三秋”农业生产等工作进行了实地调研。我们看现场、听汇报、问进展、谈问题,一路走来,感受很深。总的来看,*县委、县政府的工作思路清晰、措施得力,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昂扬向上,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稳中有进、质效齐升的良好态势,特别是在项目建设的“主战场”和“三秋”生产的“第一线”,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塔吊林立、机器轰鸣的火热场景,看到了抢收抢种、人勤机畅的丰收画卷。这充分说明,*县的同志们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奋战在全县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致以诚挚的问候!刚才,*县的负责同志汇报了全县的总体工作情况,几位同志也结合调研作了很好的发言。下面,结合今天的调研情况和我的思考,我再讲三点意见。一、聚焦产业转型,以项目建设的“加速度”构筑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发展是第一要务,项目是第一支撑。一个地区的发展,短期靠项目,长期也靠项目。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这次我们调研的两个重点项目,一个是代表先进制造业方向的工业“链主”型项目,一个是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国字号”园区项目,它们是*县乃至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的缩影和希望所在。如何把这些蓝图中的“效果图”高质量地转化为现实中的“实景图”,是我们必须回答好的时代课题。第一,要全力全速推进工业旗舰项目,打造新型工业化的“压舱石”。我们今天在*工贸有限公司看到的年产100万吨能源新材料精品钢管生产线建设项目,令人振奋。这个项目投资体量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它标志着我们的钢铁产业正在从“论吨卖”的初级阶段,向“论根卖、论米卖”甚至“论克卖”的高附加值阶段迈进,是我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新赛道、培育新优势的关键一招。目前,项目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部分关键设备已进场安装调试,建设进度符合预期,值得肯定。但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项目建设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一是要以“冲刺”的姿态跑出建设“新速度”。项目建设已经进入了关键的收尾和攻坚阶段,越到最后,越要咬紧牙关。县委县政府和项目方要进一步强化时间观念、效率意识,牢固树立“今天的投资量就是明天的经济总量”的理念。要严格对照既定的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将任务分解到天、责任落实到人,在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能快则快,全力推动项目早日完成设备安装调试,早日实现联动试车,早日正式投产达效。市县两级的发改、工信等部门要继续开辟“绿色通道”,主动服务、靠前服务,对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配套设施衔接、生产要素保障等问题,要建立专门台账,实行“一事一议、即来即办”,确保项目建设心无旁骛、全速推进。二是要以“绣花”的功夫守住质量“生命线”。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这个项目引进了国际一流的生产线和工艺技术,我们的工程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也必须与之相匹配。绝不能因为抢工期、赶进度而有丝毫的放松和懈怠。要严格落实工程监理制度,把质量标准贯穿于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努力把项目建成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精品工程、标杆工程。同时,安全生产的弦必须时刻绷紧。新设备、新工艺、新产线意味着新的风险点。企业要切实负起主体责任,同步建立和完善安全操作规程,加强对一线工人的专业培训和安全教育,深入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坚决杜绝安全事故发生。安全是企业最大的效益,也是对社会最大的责任,更是我们抓一切工作不可动摇的底线。第二,要高标高质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培育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引擎”。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是产业现代化。我们调研的*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总投资20.4亿元,规划实施24个重点项目,目标是构建种养加全产业链、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综合体。这不仅是一个农业项目集群,更是我们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战略支点。*县成功争取到这个“国字号”项目,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用心建好、管好、运营好。一是要在“融合”上做足文章。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核心在于“产业”二字,关键在于“融合”之道。要跳出传统农业的思维定势,不能简单地把园区看作是温室大棚的连片建设,而是要系统谋划从“田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条。我们在园区看到,农副产品深加工、冷链仓储、检验检测中心的建设正在同步推进,这个思路是对的。要继续强化“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大力发展预制菜、功能性食品、生物医药等精深加工业,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要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开发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田园民宿等新业态,让农民不仅能“卖产品”,还能“卖风景”“卖体验”,实现多环节增效、多渠道增收。二是要在“品牌”上实现突破。我在调研中提到要学习“*蔬菜”的成功经验,其核心就是品牌化发展。我们*的农产品品质很好,比如*羊、各类蔬菜,但长期以来存在“有品类、无品牌”的短板,好东西没有卖出好价钱。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必须把品牌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要加快建立覆盖全产业链的标准化生产体系,从种苗、田间管理到采收、加工、储运,每一个环节都要有标准、有规范。要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用实实在在的高品质为品牌背书。要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打造一两个叫得响、有影响力的区域公共品牌,通过品牌引领,带动整个区域的农业产业升级,提升市场竞争力和议价能力。三是要在“联农”上见真实效。产业园建得好不好,最终的检验标准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了没有。要建立和完善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和引导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就业务工等多种方式参与到园区建设和产业发展中来,让农民共享产业发展的红利。要发挥园区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为农民提供技术培训、市场信息、农资服务,把小农户有效引入现代农业发展的大格局。我们的目标,是让产业园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共富平台”,而不是少数企业的“独角戏”。第三,要提质提效发展现代服务业,激活消费升级的“新动能”。现代服务业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推动产业升级、扩大消费需求的重要力量。我们此次考察的*商贸综合体项目,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是提升城市消费能级、满足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的重要载体。这个项目的建成运营,不仅将极大丰富市民的消费选择,提升消费体验,更将带动周边商业繁荣,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要在“特色”上做文章。现代服务业竞争激烈,要想脱颖而出,就必须在特色化、差异化上下功夫。商贸综合体不能仅仅是商品的简单堆砌,而要深入挖掘地域文化、消费习惯等特色元素,打造独具特色的消费场景和体验空间。比如,可以引入地方特色美食、手工艺品、文化演出等,让消费者在购物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郁的地方文化氛围。二是要在“创新”上求突破。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机遇。我们要积极拥抱新技术、新模式,推动商贸综合体向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比如,可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精准分析消费者需求,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可以引入智能停车、智能导购等系统,提升消费便利性和舒适度;还可以绿色包装、节能减排等措施,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三是要在“融合”上见成效。现代服务业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一二产业紧密相连、相互促进的。我们要推动商贸综合体与工业、农业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比如,可以与本地工业企业合作,设立产品展示展销区,帮助企业拓展销售渠道;可以与农业园区对接,引入农产品直供、乡村旅游等项目,促进农旅融合发展。通过这些举措,不仅可以提升商贸综合体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也能为其他产业注入新的活力。二、抓实秋收秋种,以万全之策牢牢守住粮食安全的“生命线”“三秋”大忙,关乎全年。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须臾不可放松的头等大事。今天,我们走进*镇*村的田间地头,看到大型联合收割机往来穿梭,金黄的玉米被高效地转化为丰收的果实和宝贵的饲料,一派繁忙景象,这让我们对今年的粮食丰收充满了信心。当前,正值秋收的扫尾阶段和冬小麦播种的关键时期,各项工作环环相扣,容不得半点马虎。第一,要一个“抢”字贯到底,确保秋粮颗粒归仓。今年的秋粮整体长势喜人,丰收在望。但近期的天气变化给我们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和乡镇要坚决落实“双抢一保”的工作要求,密切关注天气预报,抢抓每一个晴好天气窗口。要科学调度、高效组织,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作用,统筹调配好收割机、烘干机等各类农机具,重点帮助小散农户、困难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确保成熟一块、收获一块、归仓一块。我看到*县的玉米机收率已经超过了95%,这很好。还要特别关注收获后的晾晒和烘干环节,积极移动式烘干设备,防止因阴雨天气导致粮食霉变,切实把丰收在望转化为丰收到手。第二,要一个“好”字管全程,奠定夏粮丰收基础。冬小麦播种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明年夏粮的收成。“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们必须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到实处。一要保障农资供应。农业、供销等部门要加强市场监测,确保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量足、价稳、质优,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让农民用上放心种、放心肥。二要强化农技指导。要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指导,根据土壤墒情和天气情况,因地制宜优良品种和精量播种、种肥同施、药剂拌种等关键技术,引导农民科学播种,确保播种深度、密度适宜,为培育冬前壮苗打下坚实基础。三要做好收种衔接。要高效统筹秋收与秋种工作,做到无缝对接。今天我们看到的“穗茎兼收+秸秆粉碎同步青贮”作业模式就非常好,它既收获了玉米,又为土地腾出了空间,同时还将秸秆变废为宝,实现了农业生产的生态循环,这种高效的种植模式要加大力度。第三,要一个“谋”字看长远,提升农业综合效益。保障粮食安全,不仅要保数量,更要提质量、增效益。要以这次“三秋”工作为契机,系统谋划农业发展的大文章。要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智慧农业,通过精准灌溉、智能监测等现代化手段,提高水肥利用效率。要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补上农田基础设施的短板,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要着眼于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就像我前面提到的,积极探索“秸秆变饲料、粪污变肥料”的种养结合循环模式,促进农业提质增效,让农民在保障粮食安全中获得更多收益。三、强化担当作为,以过硬的作风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同志们,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落实。无论是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还是抓好“三秋”生产,最终都要靠我们各级干部的担当作为和扎实工作。一是要有“想干事”的境界。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用来为人民服务,为地方发展谋利。全县广大干部要时刻保持一种“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把心思用在谋发展上,把精力投入到抓落实中,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企业发展和群众“急难愁盼”的每一个问题。二是要有“会干事”的本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加强学习,克服“本领恐慌”。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省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要向先进地区学,向市场主体学,向基层群众学,不断提高我们抓经济、促发展、保稳定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努力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行家里手。三是要有“干成事”的担当。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抓落实,就要敢于直面问题,敢于动真碰硬。对项目建设中的堵点、难点,对“三秋”生产中的具体困难,不能绕道走,更不能“踢皮球”。要大力倡导“一线工作法”,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项目工地、田间地头,现场办公、现场解决问题。要建立健全督查考核和激励问责机制,让干事者有舞台、有荣誉,让懈怠者受警醒、让位子,在全县上下营造出比学赶超、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同志们,*县区位优势独特,产业基础扎实,发展潜力巨大。市委、市政府对*县的发展寄予厚望。希望*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全市发展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谢谢大家。
公文包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本文标题:在2025年全县调研重点项目建设和三秋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1033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