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组织学习 > 党课讲稿 > 在2025年改文风转作风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
研讨强调深化文风改革重要性,倡导简洁务实风格,提升文章质量与传播效果,如何更有效地实施?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分享的“在2025年改文风转作风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相关内容,供您学习参考!
在2025年改文风转作风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根据盟委的统一部署和《关于开展公文抄袭问题专项整治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在这里召开全馆改文风转作风专题研讨会,正当其时,十分必要。这次研讨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领会中央和上级党委关于作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等制度规定,对照检视我馆在文风会风、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部署下一步的整改举措。下面,我结合个人学习和思考,谈几点认识和体会,与同志们共同研讨。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改文风转作风的极端重要性与现实紧迫性文风不是小事,它连接着党风,体现着作风,关乎着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风问题,不是单纯的语言文字问题、技术技巧问题,而是关系党的性质宗旨、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的大问题。”对于我们档案史志部门而言,文风更是我们安身立命之本、事业发展之基。我们是历史的记录者、文化的传承者、资政育人的服务者,我们的一文一稿,无论是地方志书、党史专著,还是档案编研成果、展览陈列文案,都将成为经受历史检验的“呈堂证供”,其严谨性、真实性、思想性直接决定着我们工作的质量和单位的公信力。当前,全党上下正在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坚决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亮剑。上级下发的《关于开展公文抄袭问题专项整治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更是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公文抄袭、照搬照抄,看似是“文风”问题,实则是思想懒惰、责任缺失的“作风”顽疾。一个单位如果文风不正、文气不纯,报告文件充斥着“长、空、假”,调查研究满足于“走、看、听”,那么其工作必然是浮在表面、落不到实处,更谈不上高质量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到改文风、转作风是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是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的重要内容,是推动我盟档案史志事业再上新台阶的内在要求,必须以“零容忍”的态度和刮骨疗毒的勇气,打一场文风作风的“攻坚战”和“持久战”。二、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剖析文风不正作风不实的突出表现与思想根源近年来,我馆在文稿质量和工作作风方面总体是好的,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照上级要求和事业发展需要,我们仍需清醒地看到,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必须敢于正视、深入剖析。一是“抄”的问题依然存在,创新意识不足。有的同志习惯于当“搬运工”,写材料不去深入思考,而是上网搜、向下要、左右看,把别人的东西改个标题、换个地名就当成自己的成果,导致文件“千人一面”,缺乏针对性和独创性。尤其是在一些常规性工作总结、信息简报中,套话连篇,看似面面俱到,实则毫无新意。这种“拿来主义”的背后,是思想上的“懒惰病”,是能力上的“恐慌症”。二是“长”的问题比较突出,言之无物。部分文稿追求篇幅、贪大求全,动辄数千上万字,引经据典,穿靴戴帽,看似体系庞大、逻辑严密,但真正属于自己的思考、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干货”却寥寥无几。有的调研报告,前面大段篇幅铺陈背景、阐述意义,中间罗列现象、不作分析,最后提出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能”建议,耗费了大量精力,却对决策起不到实质性参考作用。这反映出我们抓不住重点、提炼不出观点的能力短板。三是“空”的问题尚未杜绝,脱离实际。有的文件语言晦涩、概念堆砌,习惯于用“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狠抓落实”等模糊性词语,缺乏可量化、可操作的具体措施。我们在一些项目规划、工作方案中,对标对表多,立足我馆、我盟实际的分析少;宏观论述多,针对馆藏特色、地方历史文化底蕴的微观切入少。文稿与实际工作“两张皮”,文件在内部空转,没有真正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四是“假”的问题需要警惕,作风漂浮。虽然主观造假的情况极少,但研究不深、调研不透导致的“事实失真”“数据失准”现象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有的同志满足于电话问情况、会上听汇报,没有真正沉下去“解剖麻雀”,导致写出来的东西情况不明、问题不准、对策不实。这种“蜻蜓点水”式的调研,本质上也是一种形式主义,其形成的文稿自然缺乏生命力和说服力。究其根源,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理论武装“不深”,导致思想“贫血”。部分同志对党的创新理论学习不深入、不系统,没能真正掌握其立场观点方法,导致想问题、写文章站位不高、思想不深,只能说一些人云亦云的“口水话”。二是宗旨意识“不牢”,导致服务“偏航”。没有真正把“为党立言、为国存史、为民服务”的职责扛在肩上,写文章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应付上级、如何“包装”工作,而不是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服务群众。三是实践锻炼“不够”,导致能力“赤字”。长期坐办公室,不愿、不善于开展调查研究,对基层情况、馆藏资源、群众需求缺乏一手掌握,写东西自然只能“闭门造车”,言之无物。四是制度约束“不严”,导致风气“难转”。过去,我们对文风问题的考核问责相对偏软,缺乏刚性指标和有效抓手,对“长空假”等问题未能形成有力震慑,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不良文风的滋生蔓延。三、聚焦“短实新”导向,以务实举措推动文风作风实现根本性转变解决文风作风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标本兼治、综合施策、久久为功。我们要以此次专项整治为契机,以学习贯彻《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等制度规定为抓手,全面推动我馆文风作风大转变、大提升。一是以强化理论武装为根本,筑牢“想写好”的思想根基。好文风源于深厚的理论功底。全馆党员干部要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终身必修课,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档案史志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通过专题研讨、案例剖析、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等多种形式,引导大家真正学懂弄通做实,把理论学习的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推动发展的举措、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下笔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魂。二是以深化调查研究为路径,夯实“写得好”的内容根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我们要大力倡导“一线工作法”,推动干部职工走出机关、走进库房、走向基层。要围绕我盟“十五五”规划编制、重大项目建设档案管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创建、红色资源挖掘利用等中心工作,以及馆藏档案数字化、古籍文献保护、地方史志编修等重点业务,扎实开展专题调研。调研要力戒形式主义,多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多与服务对象、基层群众、专家学者面对面交流,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我们要求,从2025年起,凡是重要文稿、重要方案,必须附有翔实的调研报告作为支撑。调研成果要力求“短、实、新”,用数据说话,用事实支撑,坚决杜绝“情况一大堆,分析几句话,建议空对空”的现象。三是以健全制度体系为保障,织密“必须好”的约束网络。好的作风需要好的制度来保障。我们要以《关于开展公文抄袭问题专项整治的实施方案的通知》为遵循,结合我馆实际,建立健全一整套管长远、见实效的制度机制。一要建立公文“三审三校”和原创性审查机制。所有文稿在印发前,除常规审核外,必须由分管领导、业务科室负责人、文字把关人进行内容实质性审查,重点审查是否存在抄袭、是否切合实际、是否具有操作性。探索引入技术手段进行比对筛查,对抄袭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二要完善文件制发全流程管控制度。严格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对文件制发的必要性、时效性进行前置评估,可发可不发的文件坚决不发,能合并的坚决合并。严格控制文件篇幅,一般性工作报告、总结原则上不超过3000字,专项信息不超过1000字。三要建立文风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将文风改进情况纳入干部年度考核、评先评优和绩效考核体系。可尝试制定具体的文风评价指标,如文件简洁度、内容实用性、观点创新性等,定期组织评议,对优秀文稿予以表彰奖励,对问题文稿进行通报批评,让“短实新”成为硬指标,“长空假”没有市场。四是坚持以上率下为关键,营造“一起好”的良好风气。作风建设,领导干部是“关键少数”。馆领导班子成员和各科室负责人要带头转作风、改文风,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要带头学习理论、带头深入调研,亲自上手撰写、亲自修改把关重要文稿,为全馆干部职工作出示范。要在各种会议上带头讲短话、讲实话、讲管用的话,坚决反对照本宣科,营造清新会风。通过领导干部的“头雁效应”,带动全馆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推动优良文风内化为全体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和行为习惯。同志们,改文风转作风是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任务艰巨,意义重大。让我们以此次专题研讨为新的起点,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以过硬的作风、清新的文风,奋力开创我盟档案史志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建设现代化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公文包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本文标题:在2025年改文风转作风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1034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