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组织学习 > 党课讲稿 > 在2025年集团公司年度战略规划研讨会上的讲话
面对未来挑战与机遇,需加强创新,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增强核心竞争力,共创辉煌。以下由公文包网友为您分享的范文资料,供您参考学习之用。
在2025年集团公司年度战略规划研讨会上的讲话同志们,同事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召开集团公司2025年度战略规划研讨会。每年的这个时刻,都不仅仅是一次常规的会议,更是我们共同为集团这艘航船校准航向、规划航程的关键节点。我们在这里,不仅要回顾来路的风雨与彩虹,更要远眺前路的机遇与挑战,共同擘画我们未来发展的崭新蓝图。当前,我们正身处一个波澜壮阔又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技术革命的浪潮奔涌不息,全球产业格局深度重构,市场竞争的范式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在这样的历史关口,我们的战略选择,将决定我们是勇立潮头,还是被时代洪流所淹没。因此,本次研讨会的意义非同寻常,它关乎未来三到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内,我们集团的发展命运与事业根基。回望刚刚过去的几年,我们在风雨兼程中走过了一段极不平凡的历程。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环境和日趋白热化的行业竞争,全体同仁迎难而上、砥砺前行,集团整体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我们在传统业务板块顶住了下行压力,守住了基本盘;在新兴业务的探索上,也取得了一些难能可贵的突破,培育了几个潜在的增长点;在内部管理提升、降本增效方面,同样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了在座每一位以及全体员工的智慧、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集团管理层,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然而,功绩属于过去,沉溺于过往的辉煌恰恰是未来危机最大的温床。我们必须以更加清醒的头脑、更加敏锐的眼光,来审视我们自身和我们所处的环境。实事求是地讲,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从外部看,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减弱,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供应链的稳定与安全成为核心议题。新一轮科技革命,特别是以生成式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科技为代表的颠覆性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重塑所有产业。我们的竞争对手,不再仅仅是那些我们熟悉的同行业巨头,更可能来自跨界的颠覆者,他们以全新的商业模式和技术手段,挑战着既有的游戏规则。从内部看,我们是否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比如,我们的核心业务是否已经触到了市场的“天花板”,增长乏力显而易见?我们引以为傲的创新体系,是否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产出足够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我们庞大的组织肌体,是否在某些环节已经显现出“大企业病”的征兆,决策链条过长、部门墙林立、创新活力不足?我们的人才结构,是否与未来战略方向相匹配,能否支撑起我们向更高价值领域进军?这些问题,像一面面镜子,照出了我们的短板与不足,容不得我们有半点回避和侥幸。今天的战略研讨会,我们更要敢于直面这些尖锐的问题,把它们摆在桌面上,进行透彻的剖析。那么,面向充满不确定性的2025年及以后,我们的路究竟在何方?集团的未来,应该构建在怎样的战略基石之上?我认为,核心在于我们必须完成一次根本性的战略思维转变——从过去的“追赶者”、“跟随者”,坚决地向“引领者”、“定义者”转型。我们不能再满足于在已有的赛道里进行内卷式的竞争,而必须勇于开辟属于自己的新赛道,定义属于自己的新规则。这要求我们的战略,必须具备更强的前瞻性、更大的魄力和更坚定的执行力。具体而言,我们的战略重心应当聚焦于以下几个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维度。首先,我们要以科技创新为引擎,重塑集团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未来的竞争,本质上是技术制高点的争夺。我们必须将研发创新提升到集团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高度。这意味着,我们不能仅仅在应用技术层面进行改良,更要敢于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领域进行长期主义的投入。要紧密跟踪并布局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绿色能源等与集团业务紧密相关的战略性新兴技术。要下决心改革现有的研发体制机制,打破论资排辈,赋予一线科研人员更大的自主权和人财物支配权。要积极探索建立“前沿技术探索实验室”、“跨界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载体,鼓励高风险、高回报的探索性项目。同时,我们必须深刻理解,技术本身不是目的,技术与业务的深度融合才是关键。要推动研发力量前置,让技术专家深入市场一线,与客户共同创新,确保我们的研发成果能够快速转化为市场认可的产品和服-务,形成“技术驱动业务,业务反哺技术”的良性循环。其次,我们要以产业升级为主线,构建面向未来的现代化业务体系。对于我们的传统优势业务,绝不能疏于管理,而是要运用新技术、新管理模式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改造提升,实现“老树发新枝”。要通过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赋能,大幅提升运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优化客户体验,延长其产业生命周期。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就需要我们具备敏锐的产业洞察力,从国家战略导向、市场需求变迁和技术发展轨迹中,精准识别并聚焦那些具有广阔市场空间和高成长潜力的新领域。在资源配置上,要敢于倾斜,设立专门的孵化基金,采用更加灵活的管理模式,容忍试错,鼓励“沿途下蛋”。要构建一个“成熟业务、成长业务、孵化业务”梯次衔接、动态优化的业务组合,确保集团既能拥有当下的稳定收益,又能储备未来的增长动能。第三,我们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激发组织肌体的无限活力。再宏伟的战略蓝图,也需要一个高效、敏捷、充满活力的组织去执行。我们必须承认,在当前快速变化的环境中,传统的金字塔式、科层制的组织架构已经显现出它的滞后性。推进组织变革,走向更加扁平化、网络化、平台化的敏捷组织,是我们无法回避的课题。要大胆探索项目制、专班制、跨部门团队等灵活的组织形式,打破部门壁垒,促进资源与信息的自由流动。要深化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真正实现“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让奋斗者得到应有的回报,让惰怠者无处容身。要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文化,在全集团范围内营造一种敢于冒险、宽容失败、崇尚合作的浓厚氛围。要为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员工搭建广阔的舞台,让每个人的聪明才智都能充分涌流。第四,我们要以数字赋能为杠杆,撬动全要素生产率的跃升。数字化转型已经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关乎企业的必答题。我们的目标,不能停留在建设几个孤立的信息系统,而是要致力于打造一个贯通研发、生产、供应链、营销、管理等全流程的数字化神经网络。要打通数据孤岛,让数据在全集团范围内安全、合规地流动起来,成为我们决策的“千里眼”和“顺风耳”。要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市场趋势的精准预测、对生产过程的智能调度、对客户需求的深度洞察、对风险隐患的提前预警。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业务重塑,它要求我们以数据思维重新审视和设计我们的业务流程,从而带来效率的倍增、成本的优化和商业模式的创新。第五,我们要以开放协作为桥梁,构建共生共荣的产业生态。在当今时代,任何企业都不可能拥有全部的资源,关起门来搞发展注定没有出路。我们必须秉持更加开放的心态,主动“走出去”、“引进来”。要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深度合作关系,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链。要与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伙伴,甚至是潜在的竞争对手,建立战略联盟,共同开发市场,共同制定标准。要学会利用资本的力量,通过战略投资、并购重组等方式,快速获取关键技术与核心资源,补齐我们的战略短板。我们要建设的,是一个以我集团为核心、连接众多合作伙伴的、开放、共生、共赢的产业生态系统。同志们,宏伟的战略目标不会自动实现,它需要我们付出极为艰苦的努力。战略的落地,关键在于执行,在于我们每一个人。这就要求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率先垂范,深刻领会并坚定贯彻集团的战略意图。要具备强烈的战略定力,一旦方向明确,就要排除万难,坚定不移地向前推进。同时,也要保持战术上的灵活性,根据环境变化及时调整策略和路径。我们要建立一套与战略相匹配的绩效评价体系,将战略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团队、每一个人,确保“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要加强过程跟踪与督导,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展望前路,必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但我深信,只要我们全体同仁能够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以敢为人先的锐气、上下求索的执着、滴水穿石的韧劲,共同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够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将本次战略研讨会凝聚的智慧,转化为集团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开创属于我们所有人的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本次研讨会议程紧凑,内容重要,希望大家畅所欲言,集思广益。我们的未来,就孕育在各位今天的思考与辩论之中。预祝本次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公文包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本文标题:在2025年集团公司年度战略规划研讨会上的讲话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1034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