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组织学习 > 党课讲稿 > 集团关于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情况报告
集团通过强化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党建与业务,成效显著,未来如何进一步提升?以下由网友整理分享的“集团关于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情况报告”相关材料,便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集团关于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情况报告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区委关于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集团党委作为**区农村城市化和城市建设服务及运营总平台公司,始终坚持将党的建设深度融入企业改革发展全过程。集团党委聚焦土地一级开发、城中村改造、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城市更新等核心主业,积极探索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互促共进的有效路径,形成了一系列经验做法与工作机制,有力推动了集团在服务**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主要经验做法集团党委严格对照**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将文件精神转化为具体行动,在实践中探索出党建引领业务发展的有效路径。(一)突出政治引领,筑牢高质量发展思想根基1.深化理论武装,凝聚发展共识。集团党委坚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读书班等形式,系统学习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为坚决扛起“经济大区勇挑大梁”的责任担当,集团党委专题组织学习了关于新发展理念、新质生产力、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等重要论述,确保将中央、市、区的决策部署内化为集团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例如,在推进**区域内多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前期工作中,集团党委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城市更新政策法规,统一了“以人为本、民生为先”的改造理念,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2.锻造专业队伍,提升攻坚本领。围绕集团承担的全域土地一级开发、城市更新等复杂艰巨任务,集团党委着力实施干部能力提升工程。一是聚焦“一把手”破局能力,在**镇甲村、乙村等重点改造项目中,创新实施“书记攻坚”机制,由集团党委书记和基层党支部书记亲自挂帅,带头啃下“硬骨头”,有效提升了领导干部的“有解思维”。二是着力培养“专家型”干部,2025年以来,组织超过120人次参加了关于新质生产力、REITs、TOD模式等专题培训。同时,从市级规划、金融等部门柔性引进2名紧缺人才,充实到项目策划和投融资核心岗位。三是注重在重大项目一线实战练兵,选派35名“90后”年轻干部到**片区组团腾退、**村集租地保租房建设等项目现场,通过“导师带徒”模式,让年轻干部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3.树立实干导向,激发担当作为。集团党委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大力选拔在项目一线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老黄牛”式干部。在2025年度干部选拔中,有4名长期扎根于土地征拆、群众工作一线的项目经理得到提拔重用。同时,探索创新的“差异化”实绩考核方式,将各部门、各子公司承担的“年度高质量发展三件事”完成情况作为绩效考核和评优评先的核心依据。例如,将“年底前完成**项目800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交付”和“启动**区域超50公顷土地一级开发”等关键任务与年度考核硬挂钩,有效激发了干部职工“干就干最好,争就争第一”的内生动力。(二)强化组织功能,激活高质量发展核心动能1.党建融入产业,服务发展大局。集团党委积极响应**区深化“商务+科技”双轮驱动的战略,主动融入区域发展链条。虽然集团主业为城市建设和开发,但通过为数字经济、信息服务等产业提供高品质的物理空间和配套服务,间接参与和支持了“**先锋”等产业党建联盟的建设。2.党旗插在一线,引领项目攻坚。集团党委坚持“支部建在项目上,党旗飘在工地上”,在所有重大项目一线均建立临时党组织。在**乡、**村等共计15个城中村改造项目中,均成立了由集团党员骨干、属地街道社区党员、参建单位党员和居民党员共同组成的临时党支部。这些临时党组织成为政策宣讲的“广播站”、民意收集的“连心桥”、矛盾化解的“调解室”。在**村的腾退工作中,临时党支部推行“党员先锋岗”分片包干制度,每名党员负责10-15户居民的沟通、签约和疏导工作,带头参与拆违攻坚,以扎实有效的群众工作,推动了项目整体进度达到45%,累计完成投资65亿元,最大限度争取了群众的理解与支持。3.品牌创建赋能,擦亮国企底色。集团党委着力打造“匠心筑梦、先锋建城”党建品牌,旨在将“匠心”精神融入城市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三)深化协同共治,提升城乡环境品质1.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集团作为**区农村城市化的重要实施主体,深度参与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在推进**镇、**乡等区域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过程中,集团党委坚持党建先行,主动与项目所在地的村党组织签订“党建共建协议”,形成了“企地共建”模式。通过联合开展主题党日、共同研究发展规划等方式,凝聚了治理合力。此举不仅盘活了农村集体资产,为村集体带来了长期稳定的收益,壮大了集体经济,也为集团的保租房项目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用地保障,推动了南部崛起、东部跨越,打造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样板。2.深化“企地居”共治,加速基层治理转型。在已建成的城市更新项目和社区中,集团党委积极探索“企业、党员、居民”共治新模式。在**老旧小区改造完成后,集团下属的资产运营公司党支部,联合属地社区党组织,创新推行“红色物业”,并吸纳热心居民党员成立“红色议事厅”,共同商议小区停车管理、环境维护、加装电梯等公共事务。这一模式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社区治理效能,有效推动了“老旧小区逆生长”,提升了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将新时代“枫桥经验”有机融入了基层网格治理。二、主要工作机制为保障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各项举措落地生根,集团党委在实践中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四项核心工作机制。(一)“书记攻坚、领衔破题”的头雁领航机制。该机制明确,对于事关集团发展全局、复杂程度高、社会影响大的“硬骨头”项目,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亲自挂帅“领衔破题”,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不仅是总指挥,更是“首席责任人”,定期召开专题会,亲自到一线调研督导,现场解决关键难题。例如,在**片区一个涉及数千户居民、多种产权并存的组团腾退项目中,正是通过“书记攻坚”机制,主要领导亲自与关键利益方进行数十轮谈判,最终打通了项目停滞多年的堵点,为项目进入实质性开发阶段扫清了障碍。(二)“四步闭环”的项目攻坚“揭榜挂帅”机制。为激发党员干部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的攻坚活力,集团全面推行项目“揭榜挂帅”机制,形成了“定榜、揭榜、亮榜、评榜”的四步闭环工作法。科学“定榜”:围绕年度重点任务,如“**村城中村改造土地一级开发成本控制”“**保租房项目融资模式创新”等关键难题,由集团党委和经营班子共同研究确定榜单,明确攻坚目标、完成时限和资源支持。自愿“揭榜”:鼓励有能力、有担当的党员干部和业务骨干自荐或组建团队“揭榜”,签订军令状。动态“亮榜”:利用集团内部的数字化协同平台,动态展示各揭榜团队的项目进度、关键节点完成情况,形成比学赶超的氛围。从严“评榜”:项目完成后,由集团党委、纪委、业务部门及外部专家组成评审组,对攻坚成果进行综合评定,评定结果直接与干部的评优评先、绩效奖励和提拔使用“三挂钩”,有力促进了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的深度融合。(三)“联建共治、多方协同”的区域融合机制。集团党委深刻认识到,其业务的顺利开展离不开与各方的协同。为此,建立了跨领域、跨组织的党建联建共治机制。一是“纵向联动”,加强与区国资委党委、区住建委、区规自委等上级和行业主管部门党组织的沟通汇报,争取政策指导和资源支持。二是“横向联通”,与项目所在地的街道、乡镇党(工)委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解决征地拆迁、群众安置、社区治理等难题。三是“外部联合”,与金融机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合作伙伴的党组织开展共建活动,围绕项目建设中的技术、资金、安全等问题共同攻关,打造“党建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四)“一线淬炼、实战赋能”的干部锻造机制。集团党委坚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线战场上培养和检验干部。该机制的核心是将干部培养链深度嵌入项目管理链。一是“源头培养”,新入职的年轻干部必须到项目一线轮岗锻炼至少一年,熟悉基层情况和群众工作方法。二是“接续培养”,将有潜力的年轻干部有计划地安排到关键吃劲岗位,担任项目副经理或临时党支部副书记,在实战中提升其统筹协调、处理复杂问题和驾驭全局的能力。三是“精准选用”,在干部选拔任用中,优先考虑那些在重大项目、重要任务中表现突出、取得扎实成效的干部,树立“为担当者担当、让有为者有位”的鲜明导向。三、面临的问题与困难在总结经验做法和工作机制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标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区高质量发展的新任务,集团的党建工作仍存在一些亟待破解的难题。(一)党建业务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仍有待拓展。尽管集团层面大力倡导“党建+项目”模式,但在部分基层单位和项目上,党建与业务融合仍存在“两张皮”现象。有的临时党支部活动满足于“读读报纸、念念文件”,未能紧密围绕项目建设中的技术瓶颈、安全生产、成本控制等实际难题开展活动,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不够充分。如何将党建工作更深层次地嵌入项目决策、过程管控和运营服务的全价值链,实现从“物理相加”到“化学反应”的转变,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二)项目长周期与党建队伍不稳定的矛盾日益凸显。集团主导的土地一级开发和城中村改造项目,普遍具有投资规模大、开发周期长、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特点。而派驻到项目一线的党务工作者或临时党支部的成员,往往因岗位轮换、组织调动等原因,难以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人员的频繁变动,不仅影响了与当地政府、社区居民建立的良好关系,也可能导致一些长期性、复杂性矛盾的化解工作半途而废。同时,项目党务干部普遍缺乏系统的金融、法律、工程管理等专业知识,在参与项目重大决策时,有时存在“说不上话、插不上手”的窘境,制约了其在项目核心工作中的作用发挥。(三)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方法面临新挑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中村、待改造区域的人员构成日益复杂,利益诉求更加多元,社会思潮更趋多变。传统的入户走访、召开居民大会等群众工作方法,面对一些习惯于网络表达、维权意识强的新型市民群体时,效果有所减弱。如何有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媒体技术,及时掌握社情民意,精准开展政策宣传,有效引导网络舆论,化解潜在的社会风险,对项目一线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目前,集团在这方面的专业培训和人才储备尚显不足。(四)跨组织党建协同机制的实效性有待加强。集团已初步建立了与多方联建共治的机制框架,但在实际运作中,协同的实效性有待进一步提升。例如,与政府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有时仍存在壁垒,信息共享不畅,审批流程较长,影响项目进度。与合作伙伴的党建共建,有时流于形式,在面对成本超支、工期延误等核心利益冲突时,党建联建的“润滑剂”和“稳定器”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如何将党建协同从“活动共办”引向“治理共商、发展共促”的更高层次,建立起权责清晰、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实质性协同机制,是未来需要重点突破的方向。
公文包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本文标题:集团关于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情况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1037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