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发言 > 发言材料 > 在公文抄袭问题专题研讨会上的研讨发言整治公文抄袭乱象、筑牢务实工作根基
加强公文管理,提高写作水平,严格审核流程,树立良好文风,确保文件质量,促进工作实效。以下是阿拉网友分享的“在公文抄袭问题专题研讨会上的研讨发言整治公文抄袭乱象、筑牢务实工作根基”,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有所用途!
1/9在公文抄袭问题专题研讨会上的研讨发言整治公文抄袭乱象、筑牢务实工作根基在公文抄袭问题专题研讨会上的研讨发言各位领导、同事:大家好!公文作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传达政策、部署工作、沟通协调、总结反馈的核心载体,是政令畅通的桥梁、工作落实的抓手,更是单位形象与公信力的直接体现。近年来,从地方政府公开文件中出现跨省照搬张冠李戴的低级错误,到部分单位内部文稿因复制粘贴暴露逻辑漏洞,公文抄袭问题屡次引发社会关注,不仅消解了公文的权威性与严肃性,更折射出工作作风中的沉疴积弊。今天,围绕整治公文抄袭乱象、筑牢务实工作根基这一主题,结合单位工作实际,我谈几点思考与建议,与大家共同探讨。一、认清本质:公文抄袭不是小事,而是关乎全局的大事在日常工作中,部分同志对公文抄袭存在认知偏差,将其等同于文字借鉴素材参考,认为只要内容差不多,抄点没关系急着交任务,抄来用省时间。这种错误观念必须彻底扭转,因为公文抄袭绝非简单的文风问题,而是触及工作本质、影响事业发展的原则问题。从公文属性来看,其核心价值在于务实管用。一份合格的公文,要么承载政策指令,指导基层开展工作;要么反映实际情况,为决策提供依据;要么传递工作要求,明确责任边界。一旦存在抄袭行为,必然导致文稿脱离本单位、本领域的实际--或是照搬其他地区的政策表述,忽略本地发展阶段的差异;或是复制其他单位的工作方案,与自身职能职责脱节;或是套用陈旧的模板框架,无法体现当前工作的重点难点。例如,某地区曾曝光森林防火工作方案中,照搬了南方多雨地区的防汛预警机制,却未结合本地干旱少雨的实际补充防火巡查要求,直接导致方案空转,无法落地执行。这种抄来的公文,不仅浪费了行政资源,更可能因信息失真、要求失当,给实际工作埋下隐患。从作风建设来看,公文抄袭是懒政怠政的直接表现。公文写作的过程,本质上是对工作的思考、梳理与谋划过程。起草1篇文稿,需要深入一线调研、梳理数据事实、分析问题根源、提出可行对策,这背后考验的是责任意识、业务能力与务实作风。而选择抄袭的同志,本质上是不愿担当、不想作为--要么是思想懒,缺乏主动思考的意识,习惯于拿来主义;要么是行动懒,不愿花时间搞调研、摸实情,满足于应付交差;要么是能力懒,面对复杂文稿畏难退缩,只能通过抄袭逃避挑战。这种抄出来的文稿,看似完成了任务,实则暴露了工作态度的浮躁、责任担当的缺失,若不及时纠正,会逐渐侵蚀单位的工作氛围,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从单位形象来看,公文抄袭会严重损害公信力。公文是单位对外传递信息、展示工作的窗口,无论是对外发布的公告、3/9报告,还是向上级报送的请示、总结,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外界对单位工作的评价。近年来,多地出现的公文抄袭乌龙,如某县乡村振兴报告中出现其他县的地名、某单位年度总结与前三年内容高度重合,经媒体曝光后,不仅引发公众对单位工作专业性的质疑,更让单位形象蒙羞。对我们单位而言,无论是面向服务对象的政策解读,还是向上级部门的工作汇报,一旦出现抄袭问题,不仅会影响工作考核评价,更会让服务对象对我们的工作能力、责任意识产生怀疑,最终损害单位的公信力与凝聚力。二、深挖根源:公文抄袭问题的产生,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公文抄袭现象的存在,并非个别人的偶然失误,而是思想认识、工作机制、能力建设等多方面问题交织的产物。只有找准根源,才能对症下药、标本兼治。(一)思想认识存在偏差,重形式、轻实效观念作祟部分同志对公文的功能定位存在误解,将公文写作等同于文字游戏,认为只要格式规范、辞藻华丽,就是好文稿,忽视了公文服务工作、解决问题的核心目标。在这种观念影响下,一些人把精力放在找模板、凑字数、套框架上,而非摸实情、想办法、提对策上。比如,起草某项工作实施方案时,不结合本部门的实际职责细化措施,而是直接复制其他单位的方案,仅将〔...〕局改为〔...〕部,导致方案与实际工作脱节,无法指导实践。同时,部分同志缺乏文责自负的意识,认为抄袭只要不被发现就行,对公文抄袭的严肃性、危害性认识不足,存在侥幸心理,这为抄袭行为提供了思想土壤。(二)工作机制不够完善,重数量、轻质量导向偏差从任务部署来看,部分工作存在重时限、轻准备的问题。有时上级突然下达紧急文稿任务,留给起草人员的时间过短,导致起草人员无法充分调研、深入思考,只能通过抄素材、拼内容的方式仓促完成任务。从审核流程来看,部分环节存在走过场现象。目前,单位公文审核多采用起草人自审-科室负责人审核-分管领导审批的流程,但部分审核人员责任心不强,仅关注格式、字号、错别字等表面问题,对内容的真实性、原创性、逻辑性缺乏深入审查,导致抄袭文稿一路绿灯。从考核评价来看,部分考核指标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将完成文稿数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准之一,却未将文稿质量落地效果纳入核心考核,这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为完成任务而抄袭的行为。(三)能力建设存在短板,缺方法、缺储备导致被动公文写作需要较强的综合能力,既要求起草人员熟悉业务工作,又要掌握公文格式、逻辑表达、政策解读等专业技能。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同志存在能力短板:一是业务不熟练,对所写领域的政策要求、工作进展、存在问题掌握不深,只能通过抄袭其他文稿来弥补业务盲区;二是方法不科学,缺乏系统的公文写作训练,不知道如何开展调研、梳理思路、搭建5/9框架,面对复杂文稿时无从下手,只能依赖网络模板;三是积累不充分,平时不注重收集工作数据、总结实践经验、学习政策文件,导致写作时无米下锅,只能通过抄袭来填充内容。此外,单位内部缺乏有效的经验交流机制,优秀文稿的写作方法、思路技巧难以共享,新手得不到及时指导,也加剧了不会写就抄的问题。(四)监督问责不够严格,低成本、低风险缺乏震慑目前,单位对公文抄袭问题的监督问责机制不够完善。一方面,发现渠道单一,主要依赖人工审查+群众举报,缺乏智能化的监测手段,难以及时发现隐蔽性较强的抄袭行为,如改写句式、替换词语等高级抄袭。另一方面,问责力度不足,对发现的抄袭问题,多以批评教育、责令修改为主,缺乏实质性的惩罚措施,既未与绩效考核、评优评先挂钩,也未对相关责任人严肃追责,导致抄袭行为的违规成本过低。这种抄了也没大问题的现状,让部分同志缺乏敬畏之心,进一步助长了抄袭风气。三、精准施策:以组合拳整治抄袭乱象,筑牢公文工作根基整治公文抄袭问题,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系统推进,从思想、机制、能力、监督四个维度发力,推动公文工作回归务实、原创、管用的本质。(一)强化思想引领,树立务实为要的公文理念一方面,加强理念教育。将公文写作规范、抄袭案例警示纳入单位年度培训计划,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剖析、座谈交流等形式,让全体同志深刻认识到公文的本质价值与抄袭的严重危害,树立文以载道、文贵务实的理念,明确好公文不是抄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引导大家将精力放在深入调研、精准表达、解决问题上。另一方面,倡导优良文风。领导干部要带头践行短、实、新的文风,要求文稿突出核心内容、反映实际情况、语言简洁明了,坚决摒弃空话、套话、假话,杜绝为了华丽而堆砌辞藻为了篇幅而拼凑内容的做法,让务实文风成为单位公文写作的风向标。(二)完善工作机制,构建质量优先的管理体系一是优化任务部署流程。对于紧急文稿任务,要提前做好前期准备,明确调研重点、提供基础资料,为起草人员留足思考与写作时间;对于常规文稿任务,要建立提前谋划、分步推进机制,避免临时突击。二是严格公文审核把关。细化审核标准,将内容原创性、真实性、逻辑性纳入核心审核指标,要求审核人员对文稿的政策依据、数据来源、措施可行性进行逐一核查;建立交叉审核制度,对重要文稿安排不同科室人员交叉审查,确保问题及时发现。三是调整考核评价导向。重构公文工作考核体系,降低数量指标权重,提高质量指标占比,将文稿落地效果服务对象评价上级反馈意见作为核心考核内容,对高质量原创文稿的起草人员给予表彰奖励,形成重质量、奖原创的鲜明导向。(三)加强能力建设,提升能写会写的专业素养7/9一是开展系统性培训。定期组织公文写作培训班,邀请专业讲师、资深笔杆子围绕政策解读、调研方法、框架搭建、语言表达等内容授课,结合单位实际案例进行实操演练,帮助大家掌握写作技巧;建立师徒结对机制,安排经验丰富的同志对新手进行一对一指导,手把手传授写作思路。二是搭建交流共享平台。定期开展优秀文稿赏析会,选取单位内部的高质量原创文稿,由起草人员分享写作心得、思路历程,供大家学习借鉴;建立公文素材库,收集整理政策文件、工作数据、典型案例、优秀范文等资料,方便大家查询使用,解决无米下锅的问题。三是鼓励实践锻炼。有意识地安排同志参与重点工作调研、专项任务推进,让大家在实践中熟悉业务、积累经验;要求起草人员写前必调研、写中必结合、写后必复盘,通过实践-写作-复盘的闭环提升能力。(四)严格监督问责,形成不敢抄、不能抄的震慑效应一是强化技术监测。引入公文抄袭监测系统,利用语义分析、文本比对等技术,对起草的文稿进行智能化审查,不仅能识别原文复制,还能发现改写替换等隐蔽抄袭行为,实现早发现、早纠正。二是拓宽发现渠道。建立内部举报+外部监督机制,鼓励单位同志对发现的抄袭问题及时举报,对举报属实的给予奖励;将公文公开与社会监督结合,对可公开的公文及时向社会发布,接受服务对象与公众的监督。三是严肃追责问责。明确公文抄袭的问责标准,对抄袭行为根据情节轻重,采取通报批评、绩效考核扣分、取消评优资格等措施;对因抄袭导致工作失误、造成不良影响的,严肃追究起草人、审核人的责任,并进行典型案例通报,以零容忍态度遏制抄袭乱象。四、常态长效:以公文质量提升推动工作作风转变整治公文抄袭问题,不是一阵风的专项行动,而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系统工程。只有将反抄袭与工作作风建设、业务能力提升深度融合,才能实现常态长效。一方面,要以文风促作风。将公文写作作为锤炼工作作风的试金石,要求全体同志在起草文稿时带着问题调研、对着实际思考,通过深入一线掌握实情、分析问题、提出对策,让公文写作的过程成为梳理工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以公文质量为抓手,推动形成务实担当、精益求精的工作氛围,让拒绝抄袭、崇尚原创成为全体同志的自觉行动。另一方面,要以文稿促工作。把公文作为推动工作落实的工具而非负担,要求每1篇文稿都紧扣工作实际、突出问题导向、明确落实措施,确保文稿出台后能指导实践、解决问题。同时,建立文稿跟踪问效机制,对下发的方案、部署的任务,定期跟踪落实情况,根据实际效果优化完善文稿内容,形成写作-落实-反馈-完善的闭环,让公文真正成为推动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各位领导、同事,公文的生命力在于真实,公文的价值在于管用。整治公文抄袭乱象,不仅是对公文工作的规范,更是对工作作风的锤炼、对责任担当的考验。让我们以此次研讨会9/9为契机,从思想上摒弃抄的惰性,从行动上强化写的能力,从机制上筑牢防的堤坝,真正写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实效的好公文,以扎实的公文工作推动单位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公文包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本文标题:在公文抄袭问题专题研讨会上的研讨发言整治公文抄袭乱象、筑牢务实工作根基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1056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