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组织学习 > 党课讲稿 > 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报告
公司前三季度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未发生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有效,安全培训覆盖率提升。下面是网友整理分享的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报告相关资料,供大家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吧!
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报告今年以来,在*集团的坚强领导下,公司上下深入贯彻“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安全发展理念,将安全生产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前提与核心基石。尤其自第三季度起,公司聚焦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扎实推进一系列安全管理专项工作,有效提升了本质安全水平,确保了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本报告旨在对前三季度的工作进行系统总结,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下一阶段工作作出部署。一、前三季度安全生产工作基本情况第三季度以来,公司通过系统性规划与精细化执行,将安全管理要求融入日常生产经营的各环节、全过程,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效。(一)持续夯实基础管理,安全标准化水平迈上新台阶。公司将高标准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复评审核作为年度重点工作。为此,公司年初即召开专项启动会并印发工作方案,将复评要求分解融入日常安全管理与生产作业流程中。在推进过程中,公司定期组织开展自查自评,对发现的问题与短板建立台账、立行立改,为顺利通过复评验收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提升全员安全管理能力,公司于年中在内部选定5家基础扎实、成效显著的单位作为标杆,并组织各基层单位相关工作人员共计280余人次,分批次赴标杆单位进行现场培训与交流。此举措有效了先进经验,提升了业务人员的专业素养,为安标复评工作的全面达标提供了关键的人才支撑。得益于扎实的前期准备与全员参与,在9月份进行的现场评审中,公司最终以93.24分的优异成绩顺利通过复评,继续保持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资质。这标志着公司的安全管理体系在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建设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二)深入开展专项行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见行见效。公司以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雷霆行动”为契机,在权属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一场全领域、全穿透、全方位的安全生产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治。该行动于8月份正式启动,公司下发了《关于开展安全生产“雷霆行动”的通知》,并召开了专题动员部署会议,明确了行动目标、重点任务与责任分工。行动开展期间,各单位秉持“层级全穿透、场所全覆盖”的原则,对生产经营场所进行了无死角、无盲区的拉网式风险辨识。经全面梳理,共辨识出安全风险单元97个,其中黄色风险单元40个,蓝色风险单元57个。依据*集团的统一要求,公司对“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进行了动态更新与重新划分。通过此次排查,进一步摸清了安全风险底数,梳理出三级危险点16个、消防重点部位13个、权属范围内出租场所1个、业务相关方24家,以及环保风险因子127个。在全面掌握风险底数的基础上,公司分层分级建立了详尽的安全环保风险电子地图与风险管控措施清单,实现了风险的精准画像与动态管控。与此同时,为确保管理制度与现场实际相匹配,公司结合风险摸底与隐患排查情况,组织对现行的107项安全环保管理制度的适用性、全面性与有效性进行了系统评估。评估共发现27项制度存在滞后或与现状不符等问题,需要进行修订完善。此项工作为后续建立健全覆盖设计、生产、运维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环保制度体系,提供了明确的问题导向和坚实基础。(三)聚焦治本攻坚任务,本质安全能力获得系统提升。公司将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作为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的核心抓手,着力在安全理念转变、安全责任落实、安全标准执行和安全素质提升等方面补短板、强弱项,切实增强了主动发现问题和有效解决深层次风险隐患的能力。截至目前,一系列治本攻坚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公司已顺利完成对所有危险化学品储存条件的专项评估工作,确保储存、使用环节符合国家标准与规范要求。由*集团统筹支持的安全费用项目“安全生产关键参数监测预警系统”已完成建设并投入试运行,实现了对关键工艺参数的实时监控与异常报警。此外,消防集中控制室建设、生产区域视频监控系统扩容等多个技防、物防项目正在按计划有序推进中。公司高度重视问题的整改闭环。针对7月份*集团安全生产督查组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公司第一时间制定并下发了详细的整改计划与责任追究通报,明确了整改措施、责任单位与完成时限。同时,组织各基层单位认真对照检查标准,深入开展“举一反三”式自查自纠,将同类问题与潜在风险一并纳入整改范围,有力促进了全公司本质安全水平的整体提升。二、当前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零事故、零伤害”的目标,公司安全管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和薄弱环节。这些问题在日常检查和此次“雷霆行动”的深度排查中均有不同程度地暴露。(一)部分老旧设备设施的安全性能短板亟待补齐。作为一家拥有较长发展历史的装备制造企业,公司部分生产车间仍在使用一批役龄较长的设备。尽管经过了多年的维护保养,但其固有的安全设计标准与现行国家安全规范相比存在差距,构成了“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源头性风险。具体表现为:一是部分老旧车床、铣床等机械加工设备,其传动部件缺少有效的物理防护罩或安全联锁装置,操作人员意外接触的风险较高。二是一些设备的紧急停止按钮配置不足或位置不合理,在发生紧急情况时无法确保操作人员能在第一时间、第一位置快速触发。三是个别车间的电气线路和配电箱存在老化现象,线缆绝缘性能下降,在当前生产任务饱满、设备满负荷运转的情况下,存在过载发热、短路跳闸甚至引发电气火灾的风险,这些均属于典型的设备设施类安全隐患。(二)现场作业环节的精细化管控仍有提升空间。尽管公司层面制定了较为完备的作业流程与安全规程,但在基层执行层面,精细化、标准化管控仍存在“最后一公里”的难题。这主要体现在对非常规作业和高风险作业的过程管控上。例如,在动火作业、有限空间作业等高风险活动中,虽然执行了作业票审批制度,但现场检查发现,个别作业票中的风险辨识内容过于笼统,安全措施针对性不强,监护人员履职不到位的情况偶有发生。在危险化学品的领用、使用和废弃物回收环节,存在个人防护用品(PPE)佩戴不规范、现场通风措施未严格开启等管理缺陷。此外,对为数众多的业务相关方的安全管理存在短板,虽然在合同中明确了安全责任,但对其作业人员的入厂安全教育、现场作业行为的监督检查力度不足,导致“以包代管、包而不管”的现象依然存在,这些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构成了公司整体安全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变量和风险点。(三)安全管理制度的宣贯执行存在“上热下冷”现象。公司管理层对安全生产高度重视,各类会议、文件、行动部署频繁,形成了“上热”的良好态势。然而,这种压力和理念在向基层班组和一线岗位传递过程中存在逐级递减的“下冷”现象,导致制度的落地执行效果打了折扣。一方面,部分一线员工对新修订的安全操作规程学习不够、理解不深,仍习惯于凭经验操作,认为严格执行新规程“麻烦、影响效率”,安全意识未能真正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根本转变。另一方面,安全培训的形式较为单一,多以课堂讲授和文件学习为主,缺乏更多互动式、场景化的实操演练,导致培训效果未能完全内化为员工的安全技能和行为习惯。在绩效考核方面,尽管有安全相关的考核指标,但其权重和与个人收入的关联度不够紧密,未能形成足够有力的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导致部分员工对“三违”行为心存侥幸。三、下一步工作思路与重点举措针对上述问题,立足于“治本攻坚”和长效机制建设,公司计划在2025年第四季度及2026年,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推动安全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一)实施设备设施升级改造专项计划,彻底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为从根本上解决老旧设备带来的安全风险,公司计划启动为期两年的“设备设施本质安全提升专项计划”。第一,将由设备管理部门牵头,联合生产、安全、技术等部门,对现有全部设备进行新一轮的系统性安全风险评估,特别是针对本次排查出的风险点,建立“一机一档”的隐患台账和改造方案。第二,设立专项资金,优先用于为传动部件加装物理防护和光电感应等联锁保护装置、增设和优化紧急停止按钮、对老化电气线路进行整体更换或改造。第三,制定老旧设备淘汰路线图与时间表,对安全隐患严重、不具备改造价值、能耗高的设备,坚决予以淘汰,并结合公司技术升级和智能制造转型规划,引进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更高的新设备。此项工作的预期目标是,在2026年底前,公司主要生产设备的安全性能合规率达到100%,杜绝因设备本体缺陷导致的生产安全事故。(二)深化现场安全作业标准化建设,织密织牢过程管控安全网。聚焦现场作业环节,公司将大力推行安全作业的标准化与精细化管理。首先,针对动火、有限空间、高处作业等八大高风险作业,组织编写图文并茂的标准化作业程序(SOP),并制作成岗位“口袋卡”和现场公示牌,确保每一位作业人员都清晰掌握作业步骤、风险点和控制措施。其次,升级作业许可管理系统,将作业安全分析(JSA)作为签发许可的前置强制步骤,未经JSA或JSA风险分析不合格的,系统将无法生成作业票。最后,强化相关方一体化安全管理。将安全绩效纳入相关方年度评审的核心指标,实行末位淘汰。同时,开发线上入厂安全培训及考试系统,所有外来作业人员必须考试合格后方可获得门禁授权进入作业区域。成立由安全管理部和项目负责单位组成的联合巡查组,加大对相关方作业现场的监督频次与处罚力度,确保其安全管理标准与公司要求“同频共振”。(三)创新安全教育培训与考核模式,推动安全文化入脑入心。为破解“上热下冷”难题,必须在安全文化建设上持续发力。公司计划从创新培训模式和强化考核激励两方面入手。在培训方面,将积极引入数字化培训手段,依托公司信息化发展规划,构建线上安全学习平台,开发VR/AR虚拟现实安全体验项目,让员工在沉浸式体验中增强风险感知能力。定期组织“无脚本”应急演练,检验并提升基层班组的应急处置实战能力。在考核方面,将重新修订安全生产绩效考核办法,提高安全指标在个人与部门绩效中的权重。引入“安全行为之星”评选、安全隐患“随手拍”奖励等正向激励措施,鼓励员工主动发现和报告隐患。同时,将“三违”行为、隐患整改不力等直接与安全绩效奖金、评优评先资格挂钩,形成“安全是第一效益,违章是最大成本”的鲜明导向,力争实现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100%、全员安全培训覆盖率100%、隐患整改率100%等关键目标。安全生产永远在路上。下一步,公司将以此次总结为新的起点,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持续构建全员参与、全链条管控、全过程监督的生产安全新格局,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作风,为公司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提供最坚实、最可靠的安全保障。
公文包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本文标题: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106132 .html